25城地铁公司营收增长 苏京蓉穗四城TOD表现亮眼

地铁公司

近日,31家地铁公司公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各地地铁公司名称略有不同,以下简称“地铁公司”)。年报显示,多数地铁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比增长,主要受地铁客运量大幅增长影响。其中苏州轨道、京投公司、成都轨道和广州地铁2023年房地产开发收入均实现了40%以上同比增长,TOD表现亮眼。本文基于年报数据,对31家地铁公司2023年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当前行业和市场的新形势,对地铁公司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地铁TOD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公司

总体情况

1、6家地铁公司营收超过100亿元,25家营收同比增长

从营业收入来看,31家地铁公司中,6家地铁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数量较2022年增加1家。其中深圳地铁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51.5亿元,继续位居地铁公司营收榜榜首;北京地铁的母公司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京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亿元,继续位居营收榜第二位;成都轨道和广州地铁互换位置,成都轨道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名次较2022年上升一位;而广州地铁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41.2亿元,名次较2022年下降一位;苏州轨道和宁波轨道均为首次营收突破100亿元,分别位居第五名和第六名。

从营收同比增幅来看,31家地铁公司中,有25家地铁公司营收同比增长。其中兰州轨道、郑州地铁、宁波轨道2023年营收同比增幅位居前列,分别达到483%、173%、119%。营收增长主要与2023年地铁客流量增长有关,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统计,2023年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完成客运量294.66亿人次,较2022年增长52.66%。此外,柳州轨道、绍兴轨道、武汉地铁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分别达到-65%、-42%、-34%。

2、27家地铁公司营业成本持续增长,主要受客运量增长影响

从营业总成本来看,10家地铁公司营业总成本超过百亿元。其中京投公司最高达到490.94亿元,深圳地铁和成都轨道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达到219.12亿元、204.5亿元;广州、济南、宁波、青岛、苏州、重庆和厦门地铁公司营业总成本均超过100亿元。

从营业总成本同比增幅来看,27家地铁企业2023年营业总成本均较2022年有所增长。其中金华轨道、乌鲁木齐轨道、兰州轨道、佛山地铁、昆明轨道和宁波轨道2023年营业总成本同比增幅都超过100%。营业成本增长主要与客运量大幅增长带来的运营成本增长有关,2023年兰州、佛山、乌鲁木齐等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增幅均超过100%。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2023年全国城轨交通平均每车公里运营成本34.43元,同比增加3.36元。

兰州

3、19家地铁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兰州轨道亏损最多

地铁运营本身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除深圳地铁、申通地铁、常州地铁外,大部分地铁公司总营业收入与总营业成本的差额均为负数。每年政府补贴给地铁公司的金额超1000万元,若加上政府补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一般可以转正。2023年,28家地铁公司净利润为正,而兰州轨道、沈阳地铁和佛山地铁3家地铁公司在加上政府补贴后仍处于亏损,其中兰州轨道亏损达6.53亿元,佛山地铁亏损1.19亿元,沈阳地铁亏损0.72亿元。京投公司2023年净利润最高,达到23.06亿元,位居第一梯队;成都轨道、长春轨道、深圳轨道和天津轨道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9.06亿元、8.38亿元、7.89亿元和7.21亿元,位居第二梯队5-10亿元;厦门轨道、济南轨道等9家地铁公司净利润为1-5亿元,位居第三梯队;14家地铁公司净利润为0-1亿元,位居第四梯队。

从净利润同比增幅来看,12家地铁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金华轨道,达到567%;其次是宁波轨道,达到90%。19家地铁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其中沈阳地铁和佛山地铁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700%、-234%,下滑最严重。深圳地铁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9%,而2021年净利润达到近30亿元,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

4、苏京蓉穗四城开发收入同比增长40%以上,TOD表现亮眼

31家地铁公司中,有7家公布房地产开发收入,其中苏州轨道、京投公司、成都轨道和广州地铁2023年房地产开发收入均实现了40%以上同比增长,且房地产开发收入与营业收入的占比较2022年提升明显。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创下近十年以来的新低,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在此环境下,这四家地铁公司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这与地铁公司多年坚持的TOD发展战略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TOD项目的韧性凸显,抗周期的能力较强。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给部分地铁公司的TOD项目带来了挑战,例如武汉地铁、青岛地铁和深圳地铁2023年房地产开发收入均实现了同比减少,尤其是武汉地铁2023年房地产开发收入下跌97%。

未来展望

成本 成都

1、地铁公司将深化TOD战略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交通强国”,预计未来两年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平稳发展期,但是轨道交通运营入不敷出严峻,需要政府更大力度补贴,新形势下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资金,而TOD是缓解轨道交通资金问题的重要路径。去年首份全国层面的专门的TOD政策文件发布,对于促进各地开展TOD的开发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我国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多地城市更新核心政策均将城市更新和TOD结合,TOD将是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此背景下,地铁公司将深化TOD战略,加强与城市更新的结合,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主业地铁而言,地铁公司未来需要提升的核心能力包括安全能力、运营能力、服务能力、经营能力等,以更好的服务城市发展的大局。对于开发而言,地铁公司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模式,探索、培育并提升TOD项目“投融建管退”的能力,积极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变。预计重点城市也会陆续出台扶持地铁公司发展的相关政策。

2、制定TOD专项规划以全面系统的推进TOD

净利润

近年地铁公司开发TOD项目均以一事一议为主,缺乏TOD项目的系统梳理和专项规划。今年多地土地供应计划、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均提出要引导土地供应向轨道站点周边倾斜,引导保障性住房用地向轨道站点周边布局等,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TOD项目的发展。但是,当前房地产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并非所有的轨道站点周边都适合做开发。目前内地发展TOD的城市中,仅有成都、杭州等少数城市发布了TOD专项规划,预计未来更多城市将编制TOD专项规划,有计划、有重点的推进,打造高品质TOD项目,实现土地供应和住房发展计划与TOD项目的发展相协调。

3、以人为核心的TOD项目业态定位和体量配比

近期住建部提出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为了响应住建部提出的新机制,预计未来地铁公司将转变TOD项目的业态定位策略,由规划条件主导向市场需求倾斜,重点以人为核心,深入研究地铁沿线目标客户的需求,科学研判各类住房、商办以及公共空间的体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4、持续探索和创新TOD项目的合作模式

地铁车辆基地类TOD项目由于体量较大、开发周期较长,对于合作开发企业的资金实力、运营实力等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故此类TOD项目多以地铁公司和实力房企联合开发为主。但是当前受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房地产的投资逻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实力拿TOD项目的企业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地铁公司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也更加谨慎,需要评估其多方面的实力,合作对象开始由实力房企转向实力较强的施工企业,合作时间节点也提前至盖板建设前,地铁公司积累多年的“朋友圈”面临重构。未来地铁公司需要思考如何创新合作模式,如何整合产业链的资源,如何发挥各方的优势等等问题,对于地铁公司而言,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新形势下,只有提升认识,创新模式,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来源:易居研究院)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chuangtou/36534.html
学业 爱情 财运 2024年摩羯座运势如何 事业运势大解析!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