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近300家撤材料终审 44家上市仅去年同期四分之一 IPO撤否刷新纪录

财联社7月2讯(记者 高艳云) 上半年IPO终止数量或创历史之最,尤其是以因撤材料终止为甚。

通过整理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信息数据发现,2024年上半年,IPO申报数量仅有32家,仅是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同比下滑幅度为90.27%,2023年上半年申报数量为329家;在审企业有407家,同比下滑54.11%,较今年年初减少304家;今年上半年IPO终止审查多达298家,同比增138.4%;今年上半年已上市44家,同比减少129家,降幅达74.57%,募资合计324.93亿元,同比下滑84.51%。

上半年IPO因撤材料终止情形波及53家券商,中信证券IPO撤材料终止数量最多,达37家;其他撤材料终止数量排名前十的券商包括中信建投(24家)、海通证券(22家)、中金公司(22家)、民生证券(17家)、国金证券(14家)、华泰联合(12家)、国泰君安(11家)、招商证券(11家)、开源证券(9家)。

今年上半年,对IPO从严监管的信号释放频率极高,提高现场检查覆盖面、315新政、新“国九条”、交易所优化上市条件、“科创板八条”等,数不胜数,监管“喊话”更是不断,由此塑造了严监严管氛围。

296家因撤材料终止IPO

以易董数据统计口径来看,297家IPO终止企业中,因撤材料终止企业多达296家,占比为99.66%,几乎百分之百。

除上述券商IPO撤否终止较多外,东吴证券与国投证券各有8家IPO项目因撤材料终止,东兴证券有7家,长江证券承销保荐与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均有6家,广发证券、国元证券、国信证券、中原证券各有5家撤材料终止,中泰证券、浙商证券、财通证券、东方证券承销保荐各有4家撤材料终止。

有4家IPO撤材料终止的券商是兴业证券、首创证券、中德证券、华西证券、五矿证券、中银证券;有2家IPO撤材料终止的是西部证券、天风证券、第一创业承销保荐、平安证券、德邦证券,此外,有19家券商各有1家IPO撤材料终止。

上市数量仅是去年同期四分之一

与终止数量激增情形对应的是,上半年IPO上市数量锐减,上市数量与募资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约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已上市44家,募资合计324.9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74.57%、84.51%。无论是上市数量还是募资额,均与去年同期相差甚远。2023年上半年IPO上市173家,募资额高达2097.86亿元。

券商收入因此受到巨大影响,21家券商上半年IPO保荐承销收入合计21.05亿元,同比下降83.33%。

部分券商上半年IPO保荐承销收入,仅是过往同期“零头”。

上半年IPO保荐承销收入较多的10家券商,分别是华泰联合(2.97亿元)、中信证券(2.65亿元)、招商证券(2.58亿元)、民生证券(2.16亿元)、海通证券(2.09亿元)、中信建投(1.67亿元)、中金公司(1.07亿元)、国泰君安(0.81亿元)、国信证券(0.77亿元)、中泰证券(0.73亿元)。

多次释放从严监管信号

2024年以来,监管多次释放对A股IPO从严监管信号,以此确保IPO上市公司的质量。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八条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八条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二是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三是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四是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五是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六是完善交易机制,防范市场风险;七是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八是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4月30日,证监会制定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北京证券交易所类第1号: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申请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辅导监管指引》(以下简称《北交所辅导指引》),首次以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形式,对新三板挂牌公司通过“层层递进”路径在北交所上市的辅导监管进行系统规范。

4月12日,被誉为新“国九条”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由国务院发布,关于IPO方面内容,其中明确提到,提高发行上市辅导质效,扩大对在审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现场检查覆盖面;进一步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建立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

同日,沪深交易所优化上市条件。

上交所拟完善主板上市条件,适度提高净利润、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和市值等指标。一是将第一套上市标准中的最近3年累计净利润指标从1.5亿元提升至2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指标从6000万元提升至1亿元,最近3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从1亿元提升至2亿元,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指标从10亿元提升至15亿元;二是将第二套上市标准中的最近3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从1.5亿元提升至2.5亿元;三是将第三套上市标准中的预计市值指标从8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最近1年营业收入指标从8亿元提升至10亿元。

深交所新修订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适度提高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的净利润指标,将最近两年净利润指标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突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适度提高创业板第二套上市标准的预计市值、收入等指标,将预计市值由10亿元提高至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由1亿元提高至4亿元,支持规模、行业及发展阶段适应创业板定位要求的企业上市。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提出8项政策措施,一是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二是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三是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四是强化证监会派出机构在地监管责任,五是坚决履行证监会机关全链条统筹职责,六是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衔接,七是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八是健全全链条监督问责体系。


造车新势力出现三级分化 第一梯队5家企业占据90%以上销量

7月5日,汽车预言家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的信息,2020年1-6月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共完成销售约4万台。 其中前5家企业销售车辆占比高达90%。

总体来看,尽管今年车市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以及新能源市场的低迷,但新势力车企的表现整体呈增长表现,或许这也是因为头部车企的销量不断提升所致。

具体销量来看,以威马、蔚来、小鹏和合众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依旧保持着稳健的发挥。 而作为最后进行交付的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也成功挤入第一梯队。 而以爱驰、零跑等新势力车企以较平缓的表现处在第二梯队;而像奇点、敏安汽车等新势力车企则依旧艰难。

进入所谓2020造车新势力淘汰赛后,造车新势力已经进入两极分化的重要阶段。 对于目前造车新势力而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汽车预言家尝试通过资料梳理,深度分析目前造车新势力的产业格局。

第一梯队:5家头部企业垄断90%以上销量

根据销量来看,第一梯队云集的多数是目前造车新势力当中的绝对强势企业,包括蔚来、理想、威马、小鹏。 但也出其不意的将合众这一不经常出现在造车新势力各种榜单前部的企业囊括在其中。

*蔚来汽车:销量大幅回升毛利改善明显

根据2020年6月份蔚来汽车提供的最新交付数据。 2020年6月,蔚来共实现汽车交付3740台,继5月破纪录后再创月度新高。 历史资料显示,自3月以来,蔚来已连续四个月实现环比上涨,6月交付数同比增长179%。 2020年1-6月,蔚来汽车累计完成销售台,是目前造车新势力阵营绝对的头部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销量增长之外,2020年,蔚来在24座城市新增了44家蔚来空间。 截至6月4日,蔚来在全国开设116家门店,其中包括22家蔚来中心和92家蔚来空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76座城市。

汽车是个成本高,回收慢的行当。 随着多笔可转债融资的落地,以及蔚来中国项目的有序推进,蔚来今年已累计融资超100亿人民币。 而在外界最为关注的毛利方面,一季度财报中,蔚来整车毛利超过5%,年底整车毛利达到两位数的预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销量的不断提升,由销量带来的服务压力也在指数级上升。 此前蔚来曾表示蔚来NIOHOUSE单店建设成本为100万元,这或许将极大的考验蔚来的运营能力。

*理想智造:销售爬升明显融资继续加快

作为“后起之秀”的理想汽车,虽然与其他纯电动新能源车型不同,旗下的理想ONE采用用增程式,但其作为新势力的一员,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已跃居新势力的第二位,在国内插混车型中也常常位居前位。 在6月中旬,理想官方宣布旗下的理想ONE累计交付量达到台。 对比国内外已经完成首批交付量的车企,理想的速度是最快的。 根据理想官方和乘联会的销量数据,理想ONE从去年12月4日到今年5月31日的交付量为8695台。 只是对于理想频出的质量问题车主对于其能否接受,以及后期品质的提高。

此前不久,美团领投5亿美元参与理想汽车D轮融资的消息已经获得确认。 汽车预言家根据天眼查信息,此次融资由美团与李想共同完成,共计5.5亿美元,其中美团领投5亿美元,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跟投3000万美元,投后估值为40.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此轮融资是继蔚来合肥融资之后的为数不多造车新势力获得的融资之一。

此外,理想汽车计划今年新开设60家门店,相比之前计划的新增20家门店,多出了三倍。 理想方面介绍,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零售中心将覆盖30个城市。 理想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络也将在第三季度内覆盖到大陆所有省份,年底前将增加至100个城市。

理想是造车新势力当中区别于纯电动的造车企业之一,之前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生产端的牵制。 此前理想汽车就曾被爆多项延迟交付。 此外,理想汽车还曾计划年内于美国启动IPO计划,这是目前考验理想汽车的重要压力。

*小鹏:P7市场还未发力市场表现较为平稳

2020年1-5月,小鹏汽车共完成销售4558台,上半年销售不足6000辆。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款视为Model3对手的P7在今年五月单月批发销量也不过192辆,显然有些不及预期,不过,在小鹏汽车表示,P7销量主要受产能限制,而目前获得的订单数量已经超过辆,超过了小鹏G3去年全年的销量。

2020年5月19日,随着工信部的一纸公告,原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小鹏汽车也借此成功拿到汽车生产资质,从此告别了“借鸡生蛋”模式(此前,由于没有生产资质,小鹏由海马代工),而这一变动,无疑也将成为其上市的“加分项”。

融资方面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小鹏汽车迄今已累计完成8轮融资,共获得了约168亿元的资金支持。 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11月,完成C轮融资,总融资金额为4亿美元。

在此前一段时间内,小鹏P7对标竞手正是特斯拉Model3。 何小鹏还曾在发布会现场公开表示:“如果说特斯拉是行业颠覆者的话,小鹏P7就是颠覆者的颠覆者。 ”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鹏目前正处于产品爬坡的关键阶段。 小鹏汽车虽然在国内表现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眼前的光鲜是否能经历住资本市场的考验,以及在整个电动车市场脱颖而出,最起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威马汽车:销量提升有限融资仍然艰难

根据目前汽车预言家从威马汽车方面获取的资料,威马汽车6月实现销售2028辆,环比增长34.9%,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 2020年1-6月,威马汽车共完成销售6450台。

最新的资料显示,截止7月6日,威马EX5在中国销量已经突破3万辆,2020年1-6月,威马用户群体中95后人群的占比同比增长了43.4%,亲子家庭用户占比达到69%。

融资方面,自威马汽车2019年3月宣布完成了总额3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以来,D轮融资计划迟迟没有落地。 威马集团董事长沈晖对外表示,威马方面在推进但是并没有拼命推进。

可以得出结论的是威马在融资之路上并没有体现出强大的进攻态势。 2020作为新势力真正意义上的洗牌元年,任何一家车企稍有不慎都会陷入危机之中。 威马能否坚守现有市场份额,还需要持续观察。

*合众新能源:闷声发大财销量直逼四强

2020年1-5月,共完成销售3758台,仅次于蔚来、理想、威马、小鹏位列造车新势力第五梯队。

长期以来,合众并不是造车新势力当中最为激进的品牌,相比起威马和蔚来等品牌,合众的造车攻势并没有很猛。 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在入门级市场用哪吒快速打开了市场。

迄今为止,合众汽车在10万以内的入门市场,已经实现了哪吒N01的稳定交付;而15-20万元的中高端市场,已经接近正式上市。 从低端市场切入尽快实现交付,在市场上打造初步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自立造血,为下一步面向中高端市场的拓展打下基础。

客观分析,经历了新造车实力最喧闹的几年,其中有些玩票的已经被淘汰,有些华而不实的已经危机四伏,但这场大筛选还没有结束,谁能脱颖而出、谁能走到最后,现在依然难有定数。 最有潜力的车企,或许并不是最张扬的那几家。

中间梯队:量产背后的竞速赛

相比第一梯队,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并没有第一梯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第一梯队的企业已经在过去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阶段跨越。 从企业自身来看,第二梯队中的大部分企业,刚刚完成了产品上市后的批量化生产,正处在向上的关键阶段之上。

*国机智骏:看似不错的销量背后暗藏危机

2020年1-5月,国机智骏共完成了584台汽车的销售任务。 根据汽车预言家了解到的信息,在上述584台销售中,大约80%以上被赣州周边企事业单位作为福利用车安排至相关个人手中。

国机智骏是国机集团投资占股40%,7家股东发起成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江西赣州。 相关资料显示,国机集团是中央直管的世界500强企业,拥有丰富的装备制造业经验及资源基础、拥有完善的汽车销售及服务渠道。

截至目前,国机智骏旗下拥有三款纯电动车:GX5、GC1、GC2。 三款产品于2019年10月推向市场,都是面向于大众化市场产品。 但根据此前披露的上险量数据,这三款车型仅在江西等周边地区有上险纪录。

2020年1月,国机智骏被爆粗暴裁员,由此引发外界对国机智骏资金运营方面的关注。 据相关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国机智骏内部资金紧张,先前既定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已经有部分停止。

*零跑汽车:销量和产品质量危机引发人事架构变动

公开资料显示,零跑汽车2015年成立至今,已拥有S、T、C三个智能纯电整车平台。 2019年1月,10万元级智能纯电动轿跑零跑S01上市;2020年5月,长续航智能纯电小车零跑T03上市;2021年,智能纯电动跨界SUV零跑C11也将向市场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目前投入市场的车型质量遭到多番投诉,其中二百余位车主还在不久前组织了集体维权

6月23日,零跑方面根据董事会决议,聘任众诚保险原董事长吴保军为零跑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全面负责企业运营工作。 资料显示,吴保军于1993年加入广州标致汽车;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任广汽丰田销售本部规划营销部部长。

在吴保军加入零跑汽车的两个月前,时任零跑汽车副总裁赵刚在社交媒体宣布,因个人原因已离开零跑汽车。 2017年初赵刚加入零跑汽车,出任战略、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副总裁,工作内容主要以运营为主。 至于赵刚离职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与零跑汽车旗下首款产品零跑S01销量不佳有直接关系。

*雷丁:老年代步车的新江湖

数据显示,2020年1-5月,雷丁汽车共完成销售161台,成为造车新势力当中实现整车交付的企业之一。

2020年1月份,野马汽车进行战略重组,低速电动车企雷丁汽车控股了野马汽车,之后野马的管理团队由原雷丁汽车高管团队接管,王清礼同时也是雷丁汽车副总经理。

重组后的野马汽车将消费群体瞄准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90后青年。 根据其在今年3月27日发布的“2025战略”,新野马将聚焦A0级以上乘用车,打造城镇90后的第一部车,并立下了“2020年销量超过15万台,2025年销量超过70万台”的近远期目标。

如果按照这一目标来算的话,雷丁汽车距离15万台乘用车销量还有15万台的差距。

*爱驰汽车:全面进军欧洲市场

2020年1-5月,爱驰汽车完成销售150台。 目前爱驰汽车仅有一台在售车型爱驰U5,该车定位于一款纯电动中型SUV,官方公布的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03km,并已公布补贴后预售价区间为19.79-30.2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销量统计仅为国内销量,爱驰汽车此前已经完成了对海外的车辆出口业务。 相关资料显示,6月6日,爱驰汽车首批出口欧盟的欧版爱驰U5,在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正式发往法国科西嘉岛。

据了解,爱驰汽车是少数在欧洲搭建起完善营销体系的中国品牌。 据此前爱驰方面介绍,爱驰在欧洲采用了前瞻性的线上直销和轻运营的融资租赁组合模式进行销售,并与当地知名售后服务商建立合作,给欧洲用户提供完善的销售售后服务体验,以解决合作伙伴的后顾之忧。

*江淮大众:期待大众控股75%后市场表现

从2020年销量数据上来看,江淮大众表现并不算出色,1-5月仅仅售出了130辆。 市场在售车型仅有思皓E20X一款。

值得注意的是,6月11日,安徽省国资委、大众中国投资、江汽控股签署了一份《关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协议》,大众中国投资以对价23.83亿元认购江汽控股50%股权。 另外,随着我国在商用车领域对外商投资者的政策放宽,大众集团也借机将所持有的江淮大众股份增持至75%。

按照此次投资协议规划,大众集团将授予江淮大众4-5个纯电动汽车品牌产品,并要实现在2025年生产20万-25万辆的目标。 如果这一目标顺利达成,将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当中绝对的强势企业。

*云度汽车:困难背后的求变

2020年1-5月,云度汽车共完成销售95台。 相关资料显示,云度是国内最早拿到资质、最早推出产品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先后推出了π1、π3和π7三款产品、七个车型。

但起步较早的云度并未收割到产业的红利。 2019年中旬开始,云度不断被传出降薪、裁员等消息。 与此同时,一批新造车企进入量产交付阶段,云度陷入边缘化危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从经营角度来看,2019年云度汽车仅1.04亿元,亏损1.77亿元。 这也是继2018年净利润亏损1.38亿元、2017年净利润亏损0.95亿元后,新能源连续第三年出现巨额亏损,亏损额逐年增加。

云度的市场经营不善导致了股东的关注。 2020年5月18日,云度汽车对外发布公告宣布,林密正式出任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EO,全面主持公司的整体战略制定及日常经营工作。 2019年前,林密曾云度汽车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职务,创造了云度速度。 此次林密的回归也被外界解读为云度重回主流的表现。

*新特汽车:生产基地落地仍具困难

根据统计资料,新特汽车1-5月销量为75辆,其中大部分落地于新特汽车在贵阳的共享示范公司。

新特汽车成立时间不详,但其拥有一汽集团投资的背景。 截至目前,新特汽车A0级小车DEV1仍然由一汽集团代工生产。

2019年,造车新势力新特汽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的工厂项目已经暂停建设,而位于当地的试制车间也处于停工状态。 新特汽车对外表示,由于2019年长江汽车在发展上遇到困难,加上国家对于乘用车的生产资质管理出现变化,所以贵安新区的新能源项目也处于暂缓状态,没有办法再给新特汽车进行生产。

融资方面,新特汽车预计2019年内的B+轮融资也依旧处于运作阶段。

第三梯队:尚未实现量产制造的造车新势力

以目前国际上通行定义的40台为量产标准来看,仍不少造车新势力没有达到量产制造的标准。 作为第三梯队的新势力车企,在今年累计交付量仅个位数,这主要是自进入2020年,随着市场持续走跌加之疫情的环境,依然部分车企备受压力。

*长江汽车:即将走向破产边缘

长江汽车2020年1-5月仅完成了15台汽车的销售。 长江EV由杭州长江客车公司演化,后被五龙集团兼并。 当时的五龙集团在兼并杭州长江客车后又陆续兼并了云南美客车公司,从而顺利拿下国内第二家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第一张是北汽新能源),长江EV也成为国内第五家获得工信部发改委“双资质”的新能源车企,速度之快,也让业内大吃一惊。

从2017年开始有关长江EV停工离职的负面报道陆陆续续,曾首期投资120亿元的长江氢动力(佛山)研发中心处于长期暂停状态、贵州长江工厂又被爆出20多名员工堵在公司门口讨薪、杭州长江汽车有接近300名员工到目前都尚未结算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江汽车目前所有的负面舆论当中,有关于长江汽车内斗的报道层出不穷。 长江汽车因为上市公司的内斗已经错过了一次市场的机遇,现在留给长江汽车的时间不多了,如果继续这样无休止的内耗下去,这家曾被寄予厚望,依旧保有国际高端市场的汽车品牌就将走向消亡,所有员工的坚持都化为泡影,全体股东的血汗钱也将付之东流。

*奇点汽车:手握大笔到账融资首款车型量产遥遥无期

根据资料,2020年1-5月,奇点汽车仅完成3辆新车的落地任务。 成为造车新势力当中个位数交付的企业之一。

造成奇点汽车交付量过低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量产车型的上市迟滞。 资料显示,2017年4月,奇点汽车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量产车型——奇点iS6预览版,采用对开门设计,续驶里程达400公里,售价为20万~30万元,计划于当年底实现小批量生产。 但至今为止,奇点汽车也并未给出该车具体的上市时间。

而在融资方面,奇点汽车从创立至今,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70亿元,投资方包括了奇虎360、联想之星、韬蕴资本等。 奇点汽车甚至计划在科创板上市谋求更大规模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奇点汽车已经为不到两位数的销量打造了铜陵、苏州、株洲三座生产基地。 成为目前造车新势力当中拥有最大规模产能的企业之一。

*天际汽车:即将量产进入市场

天际汽车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具备互联网属性,集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新能源汽车企业。 2019年4月天际汽车完成20亿元的A轮融资,同年11月又再宣布完成股权融资,但未披露具体金额。

2019年12月,天际汽车对外表示新车将于2020年一季度正式交付。 但受疫情影响,预计的交付日期收到影响。 从产品角度分析,天际ME7产品竞争力尚可,需要快速进入市场以谋求品牌和企业的正向发展。

*敏安汽车:经营不善继续裁员

在抖索引擎上,关于敏安汽车最新的新闻更新于2019年11月。 截止目前,并未有其他的新闻关于敏安汽车。

敏安汽车成立于2015年,由敏实集团董事长秦荣华在大陆的投资公司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 淮安开发控股是淮安市政府委托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的公司。 2018年获得相关资质,是目前少数手握“双资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

但资质并不是敏安汽车能够良性发展的护身符。 2019年11月,敏安汽车下发放假通知:“受国家政策、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环境和国家、地方补贴政策变化的因素的影响,公司目前遇到阶段性经营困难,正稳步实施调整变革,积极寻求突破。 ”

截至目前,敏安汽车裁员数已超过400人。 上述放假通知也被媒体解读为又一次变相裁员的开始。

34岁,她靠500家茶饮店撑起一个IPO 奈雪的茶彭心

2021年,新式茶饮上市潮即将杀到,隐身幕后的年轻创始人们集体登场。 除夕夜,奈雪的茶悄悄递交了IPO招股书。 投资界消息,2月11日除夕当天,港交所文件显示,奈雪的茶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保荐人。 这意味着,奈雪的茶率先走向了资本市场,或将超越喜茶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 奈雪的茶背后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2015年,80后彭心与70后赵林夫妻俩正式创办了奈雪的茶,并在2018年A+轮融资后,一跃成为新式茶饮独角兽,估值60亿元。 如今三年过去,奈雪的茶估值又涨了一倍据彭博社消息,2021年1月的新融资过后,其估值将接近20亿美元(约130亿人民币)。 进入2021年,新式茶饮上市潮即将杀到。 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判断,喜茶和奈雪的茶都在争夺第一股。 在这些耳熟能详的茶饮品牌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等的背后,是聂云宸、彭心赵林夫妇、吕良等年轻创始人的集体登场。 估值130亿的茶饮独角兽:始于一次相亲,夫妻开出500家店奈雪的创业故事,始于多年前的一次相亲。 彭心出生于1987年,2010年从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毕业,最初是在一家上市IT公司做品牌工作,并逐步做到了总监一职。 但与很多女孩一样,彭心的内心中也有一个烘焙梦。 2012年12月,彭心选择辞职创业。 一开始,她自拟了一份商业计划书,主打饮品、烘焙,兼做教学,却一直苦于找不到合作伙伴。 这份方案现在回看起来很幼稚、很外行,想做的东西太多了,又没有经验和资源。 彭心曾回忆。 直到遇见赵林。 2013年3月,在一个朋友的引荐下,彭心见到了当时已在餐饮界打拼多年的赵林。 面对赵林这位餐饮界的前辈,彭心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围绕自己的创业梦侃侃而谈。 熟不知,赵林是抱着相亲的目的前来,不是以相亲为目的的社交活动在这之前都被他推掉了。 对于二人的初次相遇,赵林在一次演讲中回忆道:我当时看完她的计划书以后,觉得这个女孩很有想法,但我心里也很清楚这个项目很难成功,没有经验是最大的短板。 于是,赵林给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彭心成为他的女朋友。 她说可以啊!我说你是认真的吗?她说是的!从此以后,我们俩就每天在一起了,三个月之后我们就领证结婚了。 很快,赵林便与彭心将创业梦付诸实践,在2014年注册了奈雪的茶这一商标。 之所以品牌叫做奈雪,是源自于彭心的网名,看到这个名字,有人会联想到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在泡茶,有人会想到漫天的飘雪总之,我们希望每个看到这个名字的人,都能联想到到美好的事物。 在一年多的筹备过程中,赵林、彭心遇到最大的问题是选址。 奈雪的茶门店面积均定位在200㎡以上,这在界内并不多见。 彭心曾透露:在当时,没有购物中心愿意将大面积摊位给一个茶饮品牌,所以我们找位置耗费了大半年。 2015年11月,奈雪的茶首店深圳卓越世纪店开业,紧接着一个月内,欢乐海岸店、华强北九方店也陆续开业。 由于是白手起家,为了一口气能开三家店,赵林与彭心甚至还将房子抵押给了银行。 如此激进的想法,现在来看赵林与彭心似乎是赌对了。 凭借创新的茶+软欧包双产品线模式,奈雪的茶走上了火速扩张之路。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奈雪的茶全球门店数量已达422家,覆盖中国内地61个城市,以及中国香港、日本,并于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进一步增至507家。 而根据彭博社消息,奈雪的茶最新估值已达到近20亿美金,约合130亿人民币。 2020年11月,奈雪的茶还在深圳开出了全新店型奈雪PRO,这是继奈雪的茶、奈雪酒屋、奈雪梦工厂之后的第4类店型。 不仅如此,一直将星巴克视为行业标杆的奈雪的茶,也悄悄上线了7款咖啡,大有发力咖啡赛道之势。 显然,这家新式茶饮独角兽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一年进账25亿最新利润率0.2%,茶饮店如何赚钱?卖奶茶和软包,奈雪靠什么撑起一个IPO?招股书显示,目前奈雪的茶核心菜单有超过25种经典茶饮,及超过25种经典烘焙产品。 其中,茶饮包括鲜果茶、鲜奶茶及纯茶,此外还提供多种零售产品,如茶礼盒、零食及即饮茶饮料。 奈雪的茶凭借创新的现制茶饮搭配烘焙产品概念,自2014年于深圳开出第一家茶饮店后,2018年、2019年奈雪的茶分别开设179家、174家新店,相当于两天开一家,扩张速度十分惊人。 从城市布局来看,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是奈雪的茶的主要阵地。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其全国的422家门店中有155家覆盖在一线城市,148家覆盖在新一线城市,在二线城市有98家门店。 从每日门店销售额和门店订单量来看,奈雪的茶的门店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数据表现差距并不大,只是呈现出了逐年下滑的趋势。 招股书显示,2018年及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每间茶饮店平均每日销售额分别为30.7万元、27.7万元及20.1万元;每间门店平均每天的订单量也由2018年的716单降至2020年的465单。 而伴随着门店的迅速扩张,奈雪的茶营业收入也呈爆发性增长。 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在2018年、2019年的收益分别为10.9亿元人民币、25亿元人民币。 即便是2020年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爆发,也并未阻止奈雪的茶营收大涨。 其2020年前三季度茶饮店所产生的收益为19.86亿元,2019年同期则为16亿元。 但收入大涨的背后,是奈雪的茶不容忽视的亏损问题。 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6973万元、3968万元、2751万元。 而对比2019、2020年前9个月,其利润率则由1%下滑到0.2%。 通过招股书可以发现,经营成本较高是造成奈雪的茶利润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各项成本中,其2020年前9个月原材料成本、员工成本、使用权资产折旧分别占比38.4%、28.6%、12.1%。 对此,奈雪的茶在招股书坦言,其营运资金需求巨大,过去曾面临营运资金赤字,需要大量资金来为其运营提供资金并应对商机。 倘若未来仍将继续面临营运资金赤字,其业务、流动性、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但茶饮市场的潜力同样不容忽视。 灼识咨询资料显示,茶饮市场的增长势头预计将在未来近期内保持强劲,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进一步增长至62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2.7%,远超现制茶饮店行业整体水平。 因此,奈雪的茶认为继续扩大业务规模,以便利用已建立起的品牌知名度推动长期增长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 根据规划,其将于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300家及350家奈雪的茶茶饮店,其中约70%将规划为奈雪PRO茶饮店,2023年新开设的奈雪的茶茶饮店数量至少与2022年新开设的数量相同。 一顿午饭搞定融资,天图连投3轮,知名PE入局目前,奈雪的茶已完成了5轮融资。 2017年,奈雪的茶开启融资之路,一路集结了天图投资、深创投、太盟投资集团(PAG)、弘晖资本等VC/PE。 值得一提的是,从天使轮、A轮到A+轮,奈雪的茶都选择了天图投资。 彭心曾说,是天图投资安排的一场培训打动了他们。 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冯卫东专门给我们讲了一堂关于天图对消费品领域的所有分析、对我们行业的报告,以及他们对星巴克的全部研究、对于我们群体的研究,还有就是他们判断消费升级的一些模型,我们觉得这个是很有思考力的。 另一方面,天图投资还满足彭心与赵林不接受对赌,不接受计划性的要求。 而奈雪的茶这笔A+轮融资,更是只用了一顿午饭的时间便搞定了。 我们和天图投资VC基金管理合伙人潘攀吃了个午饭,说了今年的发展规划,想再拿一笔粮草,他就问我缺多少钱,他全要了。 彭心曾回忆。 天图投资合伙人潘攀则说,从全世界来看,大的消费品公司都与饮品有关,咖啡品类有星巴克、COSTA等品牌,估值过千亿美金。 而中国茶有非常好的消费基因,茶饮品类有巨大机会。 这一轮之后,奈雪的茶估值60亿元,成为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的首个独角兽。 此后两年间,奈雪的茶一直没有再获融资,其老对手喜茶也在融资上陷入沉寂。 直到2020年6月,奈雪的茶完成新一轮融资,领投方为深创投。 业内还流传一个小插曲。 奈雪的茶曾经拒绝过来自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的投资。 当时奈雪的茶第一家门店开业,她一个下午来喝了6杯茶,问我们缺不缺钱,我们说不缺。 彭心在一次采访中透露。 2021年新茶饮的第一笔融资,花落奈雪的茶。 2021年1月1日,投资界从奈雪的茶方面确认,其已于日前完成了C轮1亿多美金的融资,领投方为太盟投资集团(PAG)。 这是太盟投资集第一次投资国内茶饮品牌,过去数年间,这家知名亚洲PE多投资于金融、科技类公司。 至此,奈雪的茶最新估值已达到近20亿美金,约合130亿人民币。 实际上,自2020年以来,有关于奈雪的茶的IPO传闻一直没有间断过。 2020年年初就有消息称,奈雪的茶计划于当年年内在美国完成上市,并计划融资4亿美元。 2020年7月,原瑞幸咖啡首席技术官何刚加盟奈雪,任CTO一职。 当时曾有消息称,奈雪此时引入何刚或因其正酝酿上市;9月又有报道称,奈雪把计划上市地点由美国转向香港,并计划于2021年底之前在香港上市。 一直以来,奈雪的茶始终对外回复没有上市计划,没想到却在除夕夜悄悄递表了。 新一代创始人集体登场2021年,新茶饮上市潮来了中国新茶饮悄悄来至下半场,背后掌门人走到前台。 在这些耳熟能详的茶饮品牌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等的背后,是聂云宸、彭心赵林夫妇、吕良等年轻创始人的集体登场。 奈雪的茶最要紧的对手喜茶,掌舵人是一名90后。 1991年,聂云宸在江西出生,后跟随父母来到广东江门。 在2010年大学顺利毕业后,19岁的聂云宸开始创业,在广州开了一家手机店,手机生意并不好做,2012年,聂云宸开了一家名为皇茶的店,做起了奶茶生意。 2016年,聂云宸将其创办的皇茶更名为喜茶,并获得由IDG资本和天使投资人何伯权的1亿元融资,中国新茶饮的故事由此开始了。 自此,聂云宸就带领喜茶一路狂奔,并云集了一众风投机构。 2020年8月,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以身家40.92亿元列居深圳创富的第81位,成为当中最年轻的一位。 在此之前,喜茶拿到高瓴资本和Coatue Management联合领投的C轮融资,估值达到160亿。 如今,在新茶饮品牌第一股的争夺战上,奈雪的茶又进了一步。 而在喜茶方面,2020年9月曾有报道称,喜茶计划于2021年底之前赴香港上市,预计融资4亿美元至5亿美元。 业内普遍认为,去年3月的那一轮是喜茶IPO前最后一轮融资。 早在2019年底,喜茶曾进行多项工商信息的变更,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IPO前的准备工作。 最新消息称,喜茶将于今年3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随后,喜茶回应称,目前没有任何上市计划及动作,目前也没有任何融资事项在推进中。 不过,另一个网红品牌茶颜悦色走了不同的路。 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是一位80后,和聂云宸一样经过了几次创业,先后开过广告公司、卖过爆米花、开过卤味店。 2013年的冬天,吕良在长沙创办了茶饮品牌茶颜悦色,并开出了第一家店,蛰伏多年后,茶颜悦色已经成为与臭豆腐齐名的长沙美食新地标。 2020年底,茶颜悦色刚刚走出湖南,反观喜茶、奈雪的茶等,都已在向海外扩张。 茶颜悦色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天图的投资,此后投资方还包含顺为资本、元生资本、源码资本等。 茶颜悦色从去年开始,已经不见投资人了。 一位接近茶颜悦色的VC合伙人向投资界透露。 换言之,VC/PE想投也投不进去了。 在茶饮圈里,还有一个网红品牌也不得不提,那就是蜜雪冰城。 从1998年路边的冷食小摊点,到2001年第一家20平米的小商店,再到如今以新鲜冰淇淋茶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机构,河南人张红超演绎了又一个草根逆袭的故事。 回顾2020年,中国消费品公司堪称IPO大爆炸既有农夫山泉、蓝月亮等老牌公司上市,也有完美日记、泡泡玛特等属于年轻人的品牌敲钟。 进入2021年,狂奔多年的新式茶饮公司是时候迈向更高的舞台,正如众多投资人所判断那样,新式茶饮上市潮即将杀到,奈雪的茶打响了第一场战役。 作者 I 杨继云 刘博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爱彼迎上市首日估值近千亿 途家能否接力续写资本神话?

全球共享住宿迎来了高光时刻。

12月10日,全球民宿短租巨头Airbnb强势登陆纳斯达克,发行股价为68美元。 截至下午四点收盘,Airbnb股价大涨112.81%至每股144.71美元,总市值达865亿美元,一举超过旅游巨头Booking的862亿美元的市值,创下2020年美国首次公开发行之最。

股价的狂欢,资本的热捧,吹散了笼罩在疫情下住宿业的阴影。让人不禁感叹:资本重新聚焦,蠢蠢欲动的民宿短租行业接下来是否将迎来“上市潮”?被称为“中国版爱彼迎”的途家,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接棒的传奇选手?

从绝处逢生到千亿帝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挡住了人们的出行脚步,也阻断了“民宿鼻祖”Airbnb的上市计划。

在疫情暴发初期,爱彼迎的估值只有180亿美元。 疫情一度让爱彼迎受到“致命打击”,平台预定量急剧缩减,原计划在3月进行的IPO也不得不推迟,甚至一度还有“破产”传言。 但遭遇危机的不仅仅是Airbnb,整个旅游业和民宿行业都在遭遇冲击。

国内曾与Airbnb同台竞争“民宿上市第一股”的途家、其他如小猪短租、美团民宿等民宿平台也都无法幸免,先后推出多种自救方式,等待行业复苏回暖的一天。 但即使这样,疫情也浇灭不了Airbnb坚定的上市步伐。

眼下,随着疫苗频频传来喜讯,全球旅游行业抬头,尤其国内旅游已大规模恢复甚至反弹。 想到疫后旅游民宿的发展前景与市场空间,投资者们对这个已经成立了十二年的共享民宿巨头也始终保持着热情肯定态度。 上市首日,爱彼迎的亮眼表现便说明一切。

国内市场最有力的对标者

在过去 10 年间,对标 Airbnb的共享住宿模式,爱日租、途家、小猪、蚂蚁、住百家等国内共享住宿平台不断涌现,但最后却只有寥寥数家坚持下来。 甚至连在海外风头正盛的Airbnb,在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也一度遭遇内忧外患,既要迎战“中国学徒”们,还要破解本土化难题。

其中,被称作中国本土爱彼迎的途家是行业发展早期为数不多的独角兽之一。 通过战略合并蚂蚁短租,以及并购携程、去哪儿旗下民宿业务,途家成为了国内民宿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在2019年,关于Airbnb、途家的上市计划都曾被提上日程,它也被业内公认为是Airbnb最强劲的对手。

统计数据对比来看,目前爱彼迎全球民宿房源超过700万套,2019年营收达到48亿美元,过去几年的年化复合增速在51%左右,各项业务指标都处于蓬勃向上状态。

相较于爱彼迎的全球化旅游服务战略,途家则更注重本土化深耕运营。 目前途家国内在线房源超过230万套,2019年集团年交易量占据国内行业成交量一半以上。 公开数据显示,在疫情前的近两年半时间,途家的业绩取得近30倍增长,日间夜量最高突破30万,至今仍保持着国内共享住宿行业最高记录。 综合来看,途家从规模、业绩和增速都遥遥领先于国内共享住宿赛道的其他对手。

途家在2018年也曾透露上市计划,预期会在1—2年内完成上市。 途家去年的8月份实现盈利,优化平台运营数据,也被看作向资本市场证明其盈利能力,准备上市的强烈信号。

如今Airbnb顺利上市,对于途家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对标故事,股价的大狂欢也给努力摆脱阴影的民宿行业带来了鼓励。 相信以途家为代表的国内共享住宿平台,也会进一步考虑上市计划,而途家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值得玩味的是,在Airbnb高估值的带动下,以途家为代表的共享住宿平台将估值几何?

目前,Airbnb全球单日间夜预订量突破100万,此前途家曾公布日平均间夜量超过15万,订单交易体量约是Airbnb的五分之一;2017年,途家E轮融资估值为15亿美金,此后两年实现交易量15倍的高速增长,2019年末,业内估算途家的估值超过30亿美金。 同期,爱彼迎的估值为300亿美金,是途家的10倍。 对标如今爱彼迎的估值,业内估算途家未来的估值至少也达到百亿美元级别;而综合中美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差异,以及国内共享住宿的成长性和稳定性,长期途家还会拉小与Airbnb的估值差距。 这点类比国内最大的OTA平台携程与国际OTA巨头Expedia、Priceline的市值就可见一斑,长远来看,途家极有可能会达到Airbnb估值的五分之一左右。

中国民宿行业潜力巨大

面对疫情打击,Airbnb始终坚持上市,这其中也少不了中国市场带来的信心加持。

根据Airbnb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9月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了爱彼迎最大的订单市场,这也是其重新启动上市计划的信心和底气。 同期在Airbnb的招股书中,已明确将中国列为了下一步重点扩张市场,毕竟,整个亚太地区的间夜量占比才14%,而Airbnb的中国市场间夜量占比可能只有3%到5%左右,欧美等国际市场Airbnb基本成熟,资本市场给出的几百亿美金的未来增长空间,恐怕多数押宝在中国市场。

而数据也说明这一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为225亿元,同比增长36.4%。参与人数达到2亿人,同比增长53.8%;

此外,相对政策多变、监管质疑不断的海外市场,中国明确提出鼓励共享住宿等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为国内民宿长远发展铺平了道路。

眼下随着国内疫情稳控,中国的旅游民宿行业也开启了强劲反弹。 据途家发布的《中秋国庆假期民宿出游大数据报告》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内民宿整体预订量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1%,乡村民宿平台预订量赶超去年,达到去年同期的120%;周边游、自驾游、深度游、小众游、体验游等出游新方式在国内异常火爆,局部地区的民宿订单量反超去年同期水平。

未来,面对中国巨大的民宿市场,共享住宿势必将迎来更长远、更强劲的发展空间。 而在这一点上,作为更懂中国市场和华人用户需求的途家,显然更容易获得资本关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38594.html
清洗卫生间竟然中毒住进ICU日常生活当心这些潜在 毒素
3天后 半夜门外突然传来诡异的婴儿哭声 女战士6天灭掉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