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化学家要失业了吗

点击直播预约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王敏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在实验室搞研究的都是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机器化学家实验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没有一个人,只有动作灵活的机器人在操作台之间来回穿梭,伸出机械手臂配制试剂。它不仅能够做实验,还会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案。

这款全球首个集阅读文献、设计实验、自主优化等功能于一体,覆盖化学品开发全流程的机器化学家平台,被科研人员形象地称为“机器化学家”。

实验室负责人、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教授江俊介绍:“从数百万种材料的可能组合中找到最优解,科研人员也许一生都做不完;有了机器化学家,可能只需要一两周时间。”

机器化学家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强大优势,为化学这一传统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那么,这款如此聪慧的机器化学家是如何诞生的?时任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执行主任、现任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罗毅说:“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机器化学家“小来”在做实验。中国科大供图

天时:科研发展的必然

2011年底,江俊决定回国加入中国科大,与他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罗毅再次携手。

两人都从事理论和计算化学方面的研究,但各有侧重。罗毅主攻解析高分辨单分子化学成像,江俊则更关注材料设计和微观机理的研究。

2013年底的一天,罗毅与江俊一起出差。在路上,罗毅抛出一个问题:基于独立事例的理论计算,虽然符合传统研究范式,但效率太低。有没有可能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效率?

江俊经过调研后发现,我国严重缺乏科学数据的积累,在学术上非常被动。

“我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最终成果发表在外文期刊上。引用这些论文数据时还得花钱买,并且只有访问权,不允许大量下载。”江俊认为,要用好大数据技术,必须首先建立数据系统。

从2014年起,江俊带领学生收集教科书、论文、专利中“沉淀”的化学经验和知识,用3年搭建起“中国人自己的化学材料大数据库”。

有了足够的数据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用。在技术上,人工智能是处理大数据最好的手段。然而,这对罗毅、江俊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工具。

不懂就学,知难而上。他们以自己熟悉的谱学、催化为抓手,应用人工智能方法开展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江俊发现的多个功能强大的描述符,被《科学》杂志两次专文推荐。

虽然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但如何用大数据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依旧是个挑战。“因为数据本身缺乏知识逻辑的关联。”罗毅说。

2017年的一天,罗毅想到一个好点子:可否借助本校两位教授在发光材料、催化剂领域的深厚积累,将他们的知识与大数据库融合?

他激动地将江俊叫到办公室,说:“你把张国庆、熊宇杰发表的论文全部读一遍,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张国庆大脑’、一个‘熊宇杰大脑’。研究发光材料时,就调用‘张国庆大脑’;设计催化剂时,就调用‘熊宇杰大脑’。这样一来,我们这些化学知识不足的人也可以用好数据了。”

就这样,江俊和同学们一起对海量文本数据进行人工标注,逐步赋予计算机自主阅读并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仅用两年就成功培育出一颗“化学大脑”。

“化学大脑”有了,下一步就是想办法给大脑配上可以实际操作的“双手”。

同年,在中国科大的一次交叉学科论坛上,江俊认识了该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从事机器人研究的副教授尚伟伟,两人在联手研发机器化学家上一拍即合。

于是,在江俊的带领下,他们迅速组织了一个青年团队,夜以继日协同攻关。

2021年12月,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的机器化学家,终于在中国诞生了。它融合“化学大脑”,集成了两台移动机器人、19个智能化学工作站和高通量计算系统,覆盖科学研究方法论全流程。

2022年9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审稿专家如此评价:这款机器化学家的“机器人系统、工作站和智能化学大脑都是最先进的”,“将对化学科学产生巨大影响”。

“机器化学家不是某天一拍脑袋就能做出来的。”罗毅说,“这是我们与时俱进、吸纳新知识、利用新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持续进行科研探索的必然结果。”

地利:多学科交叉的优势

创造出这样一位能阅读、能思考、能实践、能最终解决问题的机器化学家,并非易事。

江俊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科学院集成攻关的传统和中国科大宽松的科研环境、多学科交叉的优势。

他回忆,大数据模型建立后,需要在实验中进一步验证,这意味着更大的投入。

2021年初,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当年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清单,“数据驱动的化学、材料和生物科学的机器科学家”是46个项目之一。

江俊鼓起勇气,决定“揭榜挂帅”。很快,他的项目申请获得通过。从2021年到2025年,中国科学院将拿出2000万元经费,给予江俊团队连续5年的稳定支持。

也是在2021年,江俊向中国科大提交了一份“‘双一流’学科重点项目建议表”。学校研究后,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同时,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出手相援,为研发团队提供了研发场地、调配了研究设备。

“这种快速决策、快速支持、快速拨款的响应机制给了我很大激励,也为研究提供了及时、充分的保障。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迭代速度极快,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江俊说。

中国科大还有一个天然优势:这里会聚了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他们可以优势互补、协同攻关,更加快速地把构想变成现实。

例如,机器人是整个平台中的重要一环。当初,尚伟伟与江俊商量后,愿意改变团队的研究方向,专门研发实验机器人。

安德鲁·库珀在参观机器化学家实验室时,最羡慕的就是江俊他们拥有自己的机器人研发团队。江俊颇为自豪地说:“化学机器人指令集的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团队自己写出来的,如果要做一个新的动作,可以随时调整代码。安德鲁·库珀则必须请公司改代码,因为他的机器人是买来的。”

研究团队在控制室分析电催化机器实验数据结果。张大岗/摄

人和:年轻团队的助力

和机器化学家一样年轻的,是研发团队——其成员以朝气蓬勃的“90后”“95后”为主。

“这群年轻人做出的东西比我想象的好得多,每一步的研究结果都超出预期。”罗毅说。

例如,在早期的数据采集工作中,还是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本科生的肖恒宇、霍姚远、冯超就表现出超强的研发能力。

刚开始,罗毅、江俊定期开讨论会,为学生们提供指导。但在讨论会上,他俩发现很多时候根本插不上话。之后经常出现的场面是,学生热火朝天地讨论,老师在一旁安静地听、欣慰地看。

“不得不承认,信息科学时代,年轻人比我们的感觉更敏锐、理解力更强,他们的思维方式早就‘数字化’了。”于是,罗毅与江俊达成一致——把最重要、最困难的事情交给年轻人去做。

结果证明,他们的决定是对的。

在机器化学家创建中,除了搭建数据库外,肖恒宇还自学计算机软件,开发出操作系统1.0版本。该操作系统既符合化学实验的操作习惯,又能发挥机器人的自动化优势,还能嵌入智能模型。

近期,肖恒宇又将操作系统升级到2.0版本,实现了硬件即插即用、模型普适迁移和操作云端共享。

专业工程师看了该架构都惊叹不已:“类似的框架只在西门子智能实验室看到过,只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团队花费很高成本才能开发出来。”

人工智能领域有一句话:有多少智能,背后就有多少人工。

培育“化学大脑”最重要的是赋予计算机理解物质的能力。当时,正在读硕士研究生的张百成,没日没夜地标注了几个星期,文献读得头昏脑涨,但完成的工作量微乎其微。

后来他改变“打法”,找了多位有专业背景的同学联合作战。他们一起构建化学词典、整理反应数据,很快设计出第一代文献阅读系统,得到了第一批高质量的标记数据。

“95后”赵路远结合本科学的电子工程知识,主攻化学工作站改造。她记得,与师弟曹嘉祺一起编写固体进样仪器的驱动程序时,由于信息掌握不充分,无法准确理解并调用仪器接口。他们多次咨询国外厂商和代理商,得到的回应都是“无可奉告”“商业机密”。

“后来,我们花了3个星期,重复做了3000次发送信号、等待反馈和记录响应实验,逐步逆向试出底层控制逻辑,成功实现了对机器人的远程控制。”赵路远说,国外厂商反过来主动联系他们,想购买他们研发的驱动程序。

类似这样的事,在机器化学家项目攻关中并不鲜见。

令江俊欣慰的是,这群年轻人从不以专业限制自己,而是主动学习、迎难而上,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眼下,这群学生已成为实验室的骨干,各有各的绝活儿。其中,肖恒宇正在设计集中式大规模机器科学家平台,张百成在赋予机器人谱学智能,赵路远在探索适配产业应用的化学工作站。

表现:科研能力超强

数千年来,人类在化学领域不断解锁物质世界的奥秘,制造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物品和材料。

然而,化学又是一门需要一点“运气”的学科。能产生反应的物质有很多,不同的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更关键的是,反应釜完全是个“黑箱”,里面会发生什么、过程如何,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计算和计量的。

因此,在化学领域总有一些“无心插柳”的成果,也有一些“徒劳无功”的无奈。得到想要的结果,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机器化学家的诞生有望改变这一状况。

江俊介绍,机器化学家通过机器人精准的自动化操作能力,可以“不知疲倦”地执行任务。与此同时,“化学大脑”同步进行量子化学仿真模拟,再融合理论大数据和实验小数据产生具有预测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最终得到算法预测、验证全局最优的实验配方。

正是这种理实交融的研究范式,能够从数百万种可能的配方中迅速识别最佳组合,极大加速了新物质的发现过程。

江俊以创制“高熵非贵金属产氧催化剂”为例,展示机器化学家的超强能力。

高熵材料具有高混乱、高无序、高复杂度的特点,能提高能源电池的稳定性,对新能源发展非常重要。如果按照以往的方法,科研人员要从29种非贵金属元素中选出5种进行超过55万种配比组合,“试错”研究可能需要1400年。

而机器化学家通过阅读1.6万篇催化论文,自主遴选出5种非贵金属元素,并融合2.5万组理论计算数据和207组全流程机器实验数据,建立并优化预测模型,将创制周期缩短为5个星期。

体现机器化学家强大科研能力的,还有一项基于火星陨石的催化剂研究。

一直以来,火星移民是人类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首先要解决火星大气中氧气缺乏的难题。

江俊介绍,如果用人工方式做实验,以5种不同的火星矿石作为原料,有超过376万个配方的排列组合。按每个实验验证至少5小时计算,找到最佳配方可能需要2000年。而机器化学家只用了5个星期就做完了实验。给出的优化后催化剂配方,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

江俊等人亲切地把机器化学家命名为“小来”,意味着开启未来物质科学探索的新纪元。它与人类智慧的结合将创建物质科学全新的可能,引领人类在星辰大海中不断拓宽知识的边界。

江俊在机器化学家实验室里调试操作指令。张大岗/摄

目标:数据与智能驱动的化学研究新范式

放眼全球,在机器化学家领域,目前只有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中国科大实现了自动化文献阅读功能、英国利物浦大学和中国科大实现了机器人可移动性。最为重要的是,国外同行研发的同类产品均未实现文献调研、合成、表征、测试、数据处理全流程,可进行的研究类型较为单一,离智能化尚有差距。

“这说明我国的机器化学家研发与国际同行处于并跑阶段,并在某些方面具有领跑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江俊说。

从机器化学家的成功经验看,罗毅认为,未来可以将科学工程化,把优秀科研人员聚集在一起,以机器为载体,以数据为要素,做有组织的科研。

罗毅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迅速扩大机器化学家这一技术平台的规模,增强其能力,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化学医院”。

“我们希望可以扩大平台规模、多地联动,建成不同形态的智能机器人,比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桌面微操作的机器人,日均完成万次以上化学实验操作,满足航空航天、医疗卫生、材料科学、化工原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发需求。”

目前,研发团队正在赋予机器人对化学过程的感知、预判能力。“比如,赋予机器人谱学智能。以前是训练机器人如何做实验,现在希望机器人通过谱学智能直接看到微观世界的变化,这样就能够更快地预判化学变化,超越人对实验的理解。”罗毅说。

罗毅期待更多科研人员将重要的科学问题放到机器化学家这个平台上,以提高科研效率、产出更多新成果。

“我们处在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要主动拥抱新技术,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迎接世界的变化。”罗毅这样阐述团队的终极目标:创造出具备创造力的智能化学家,及早形成数据与智能驱动的化学研究新范式。

《中国科学报》 (2024-04-11 第4版 专题)

编辑 | 赵路

排版 | 志海

由于微信公众号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墨子沙龙的推送。为了不与小墨失散,请将“墨子沙龙”设为星标账号,以及常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转载微信原创文章,请在文章后留言;“转载说明”在后台回复“转载”可查看。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墨子沙龙”有工作人员就各种事宜进行专门答复:各新媒体平台的相关事宜,请联系微信号“mozi-meiti”;线下活动、线上直播相关事宜,请联系微信号“mozi-huodong”。

墨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其思想和成就是我国早期科学萌芽的体现。墨子沙龙的建立,旨在传承、发扬科学传统,倡导、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建设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墨子沙龙面向热爱科学、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普通公众,通过面对面的公众活动和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希望让大家了解到当下全球最尖端的科学进展、最先进的科学思想,探寻科学之秘,感受科学之美。

墨子沙龙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及浦东新区南七量子科技交流中心主办,受到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等支持。

关于“墨子沙龙”


爱因斯坦的资料

爱因斯坦 (1879-1955) A.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 1879年 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 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 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 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 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 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 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 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 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 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 1914年,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 1920年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 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 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 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 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 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 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 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 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 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ai会让科学家失业吗这个答案没想到

AI化学家并不会导致科学家失业,也未能完全取代他们。 据悉,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AI化学家,它身高约175厘米,专长是执行实验。 在短短八天内,它完成了600多个实验,并成功研制出一种新的化学催化剂。 尽管未亲眼目睹,这一成就仍令人印象深刻。 人类科学家在相似时间内完成如此众多的实验似乎难以想象。 对于AI化学家的问世,公众意见不一。 一些人持正面看法,认为它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包括危险实验在内的多种实验,从而保护研究人员。 然而,也有人担忧,如果AI化学家广泛普及,可能会降低人类科学家的地位,导致他们面临失业的风险。 尽管AI化学家表现出色,但完全替代人类似乎不太可能。 这种观点基于两个主要理由。 首先,AI化学家数量有限且成本高昂。 虽然能进行众多实验,但这些实验大多在人为设定后进行,其智力水平有限,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其次,AI化学家更像是化学实验员,尽管完成了600多项实验,但它缺乏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能力,这是人类所具备的。 因此,AI化学家不太可能完全超越人类。 总的来说,AI化学家在某些方面确实超越了人类科学家,但在关键领域,它与人类的差距仍然明显。

化学家应该如何应对石油的枯竭?

文/漂流的亚特兰蒂斯 题主的意思估计是想表达石油枯竭后是不是化学家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大可不必担心,化学家永远不会失业的。 有机化学只是一部分化学分类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四大类。 化学工业分主要分为有机化工和无机化工两种 。 而石油主要是以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各种化合物的组合,主要以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含氧、氮或硫)和沥青质组成,石油整体是以有机物为主。 而石油与化工行业相关的主要是有机化工部分,对无机化工影响很小。 目前有约14% 的原油用于化工行业,主要作为化工原料,即石油化学品。 石油化学品主要包括:脂肪族(脂肪族是指结构简单,饱和度不定的直链有机化合物)、芳香族和环烷类有机物化合物,以及炭黑和诸如硫和氨等无机材料。 石油化学品,广泛使用于用于各种日常产品,如塑料、化肥、包装、服装、数码设备、医疗设备、洗涤剂和轮胎。 目前已经成为石油第三大使用领域。 理论上来讲,目前石油化学品可以采用其它有机材料比如植物纤维、煤中获得,前提是在合适的条件下,这意味着成本会大大提高。 因为石油是液态烃,化合物中的碳链在1到>70之间,我们目前工业中所用的集中在碳链长度在70以下,这样是对经济的。 长度超过70的碳链裂解所需的能源和催化剂要求都高。 石油是相对廉价的化工原料石油(包括天然气)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化工原料。 石油消耗完 (实际上意味着天然气也具消耗完没多远了,因为大部分的天然气都是石油伴生气) 意味着我们失去这种廉价的化工原料,那么我们日常所用的产品,如塑料、洗涤剂等(上文所提到的石油化学品)就不会这么便宜了 。 而对于化学家而言,可能会更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寻找能够替代原有这种廉价化工原料的材料或者新的合成工艺。 化学家面对石油的枯竭大可不必担心。 一、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19年最新预测,目前世界石油总储量为亿桶(按7桶/吨计算),折合2471亿吨,按目前的开采使用状况,可供全球继续使用50年。 △2017年各国巳探明的石油储量(亿桶)为:1、沙特2626。 2、委内瑞拉2112。 3、加拿大1752。 4、伊朗1370 。 5、伊朗1150。 6、科威特1040。 7、阿联酋978。 8、俄罗斯600。 9、利比亚443。 10、尼日尼亚372。 11、哈萨克斯坦300。 12、卡塔尔254。 13、美国207 。 14、中国148 。 15、巴西129。 △2018年世界各国石油储量排名为:1、委内瑞拉3009。 2、沙特2665。 3、加拿大1697。 4、伊朗1584。 5、伊拉克1015。 6、科威特1015。 7、阿联酋978。 8、俄罗斯800 。 9、利比亚484。 10、尼日尼亚371。 11、美国365。 12、哈萨克斯坦300。 13、中国256。 14、卡塔尔252。 15、巴西127。 综上所述,总体而言,2018年石油总储量不降反升,是世界上发现了新油田,而且,辽阔的海洋,隐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其他有待有待开发的宝贵资源。 二、随着油页岩通化反应的开采技术和开采成本的大幅下降,已经探明的油页岩储量达11~13万亿吨。 远远超过世界石油储量的总和。 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们永远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不会的了,石油就像水一样存在,只不过通过地球内部核聚变产物,除非地球灭亡,不然都会存在。 目前新发型的一个油田储量比过去到现在用的量加上已发现油田的量两倍,简单的说,在这未来100年内都不要瞎操心,操心的是怎么多赚钱,多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淡操心,到时会改变 简单说,石油有用时称好,变枯更是好。 全世界都在找办法, 汽车 由内燃机变新能源 汽车 ,向电池加电机转变,国内出远门由飞机或普通铁路、 汽车 转为高铁出行。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39482.html
国服公测定档8.1 沙盒游戏天花板 帝国神话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