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出发 330余件文物回望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

鎏金怪兽纹牌饰。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蜻蜓眼”。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双驼图”画像砖。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麦积山石窟石雕造像碑。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裴肃进”双凤纹金花银盘。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人民网西安5月19日电 (记者韦衍行)为纪念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月18日,“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幕。

展览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33处遗产点为核心,集中展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地博物馆和考古基地收藏的遗物,共计330余件(组)。时代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跨越18个世纪,全面展示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规划、宗教信仰、商品贸易以及艺术生活等多方面内容。

其中,哈萨克斯坦的展品共计13件(组),主要包括公元前5至前4世纪伊塞克土墩遗址出土的金银饰品,与陕西地区出土的金属牌饰对照,反映丝绸之路早期草原文化。中国境内展品主要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包括汉代简牍、魏晋石窟造像、唐三彩、唐代佛经文书等,材质丰富,主题多样。

展览将持续至11月1日。


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

丝绸之路一般指丝绸之路(古代交通路线),更多含义请参阅 丝绸之路(多义词)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表述)1来历亚非欧古代文明的发展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并将这条路线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欧洲,到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简介亚非欧商业往来(2世纪初)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丝绸之路(Silk Road)古代贯通中西方的商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命名.不过他所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所谓西域则泛指古玉门关和古阳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丝绸之路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隋唐年代(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京师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唐中叶战乱非常频繁,丝路被阻,规模远不如前,海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至中亚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一支西行翻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两路在西亚辐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较之中西段相对稳定,但洛阳、长安以西又分3线:[1]所经路线丝绸之路①北线由长安(东汉时往东延伸至洛阳)、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②南线由长安(东汉时由洛阳)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或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丝绸之路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 阗;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西段.葱岭(或怛罗斯)至罗马.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丝绸之路、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后改称广州)、登州(今烟台)、扬州、明州泉州、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广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商品交流丝绸之路上的驼队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技术西传 21世纪初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已在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西域丝绸之路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系的.天山与昆仑山脉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然而收集这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间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早先西域地区坎儿井技术究竟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一直事件有争议的问题.不过井渠技术和穿井法被证实是用中国传向西方:《史记》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宗教交流唐朝(7世纪)时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西方传教士像东汉初期,佛教自于闻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侧之“丝绸之路”子孔道,全面传到西域各国.关于佛教传入西域地区,21世纪初尚有许多说法.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晚在公元前1世纪末已传入西域了”.据此,佛教公元前87年传入西域于阗以后,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圣地于阗向西或北方向传播到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喀什、阿克苏、库车、焉首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北路各地和向东北方向传播到且末、若羌、米兰、楼兰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南北路诸地是理所当然之事.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拜火教(一名为祆教)是中国人对波斯琐罗亚斯德教(这可能与西域地区与拜火教敌视的伊斯兰教有关.)的称呼,该教于前5—前1世纪沿丝路向东方传播,被认为是最早传入西域的宗教.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国教,在阿拉伯帝国兴起后被迫东移.有记载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各国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地方统治者为控制拜火教的发展,设立萨薄一职,试图将宗教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但该教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其宗教风俗则被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所保留,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风俗.景教则是叙利亚基督教聂斯脱里教派的一个分支,史料记载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长安兴建庙寺一所,初称“波斯寺”,后更名为“罗马寺”,“大秦寺”;到唐高宗年间,阿罗本被奉为镇国大法主,往后教堂亦挂上历代唐朝皇帝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景教徒伊斯曾协助郭子仪平乱,后被赐紫衣袈裟.从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在会昌法难之后,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直延续到明朝天主教进入中国时.古“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但其在中国历史上开始的中西文明的接触碰撞,并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相互激发、相互学习,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分,相互滋润,使人类在征服与被征服中不断向前发展.在今天开发西部的热潮中,古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现代文明)中将焕发生机. 如果把“丝绸之路”理解为一种技术而不是单一层面上的途径,将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在众多的传播途径中“丝绸之路”是如此让人难以释怀.2陆上丝路背景目的: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身边只有在西域娶的胡妻和一位随从,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于是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都护的设立: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班超经营西域: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甘英到达波斯湾.班超首次将丝路从西亚一带打通延伸到欧洲、到了罗马,罗马也顺着丝路首次来到东汉京师洛阳,这是21世纪初丝绸之路的完整路线.166年,大秦(罗马)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中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丝绸之路是谁带领的?从哪里开始的???

丝绸之路是由富有开拓冒险精神,中国汉代杰出外交家、旅行家张骞带领的,从今陕西西安,古长安出发。张骞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张骞出使西域这历史事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扩展资料: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丝绸之路”名称是德国学者的“发明”。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

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

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

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丝绸之路

网络百科——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有几条道?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起点是长安,终点在今罗马附近主要是阿拉伯地区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其起点一般认为是长安(今西安),其实它随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转移而变化。 长安(今西安)、郏鄏洛阳、平城(今大同)、汴梁(今开封)、大都北京曾先后为丝路起点。 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西汉丝路起点是长安. 东汉丝路起点是洛阳实际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有三大干线: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由东西两京出发,向西到中亚、西亚直指欧洲,也是这次跨国申遗确定的线路.海上丝绸之路,则由洛阳出发,沿东南沿海,穿马六甲海峡,跨越太平洋到达西方.草原丝绸之路,由洛阳出发,向北经漠南、漠北,过哈萨克斯坦,经咸海、里海、黑海到达欧洲.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8216.html
新书 讲述 珠穆朗玛峰公司 攀登珠峰如何从英雄壮举变成生意
它到底凭什么 杀入上海 排队王 日翻台12轮 泰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