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出手扎破AI泡沫 下一波就到中国了 美国大模型并购潮来了!谷歌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美国大模型市场迎来并购潮,巨头接连收编明星独角兽。

最近,谷歌以25亿美元估值变相收购美国大模型明星独角兽Character AI,该公司两位联创重返谷歌,并向谷歌提供其大模型技术的非独家许可,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

这是今年以来,美国大厂发起的第三起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的收购,此前亚马逊、微软以相同方式分别将独角兽Adept AI、Inflection AI收入囊中。

这些动作显示出,美国大厂在通过收购AI初创公司的核心人才和技术,加速完善自身的AI布局。这也表明,美国大模型市场进入整合期,巨大的AI泡沫正在破灭。

不过,这种情况还未在中国普遍出现。虽然诸如阿里、腾讯等大厂同时投资了多家大模型独角兽,但尚未发起收购,背后反映出中美大模型发展的差异。

并购潮加速美国大模型泡沫破裂

此次被谷歌变相收购的Character AI成立于2021年,两位联合创始人都曾是谷歌的软件工程师,担任CEO的Noam Shazeer还是Transformer论文的八位作者之一。

现在他们和Character AI的30多位核心员工回流到谷歌 DeepMind团队,参与Gemini AI项目。除重新雇佣Character AI核心团队,谷歌还将向其支付模型授权费。

外媒此前已曝出,Character AI因融资困难,正在需求Meta或谷歌的收购,马斯克的xAI后来也被曝出是收购方之一,但被马斯克予以否认,最终被谷歌摘下了果实。

不过,Character AI并非破产倒闭,而是继续发展。“这项协议将为CharacterAI提供更多的资金,以继续增长并专注于为全球用户构建个性化的AI产品。”

Character AI的声明表示,随着开源等模型的快速发展,再用巨大的投入去自研模型已无必要。“我们看到更多地利用第三方大语言模型与自身模型相结合的优势,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后训练和提升产品体验上。”

做出相同选择的不止Character AI。今年6月,亚马逊聘请Adept AI创始人加入其AI团队,雇佣了该公司接近66%的员工,并获得其技术授权。

值得一提的是,Adept AI的创始人同样是Transformer论文的作者,他们在2022年4月创办了这家公司,并获得了硅谷大佬里德·霍夫曼、微软、英伟达等投资。

更早的3月,微软宣布向霍夫曼参与创办的Inflection AI支付6.5亿美元,从而获得后者大模型的使用权,并将该公司两名联创等大部分员工纳入麾下。

为何美国大模型在今年迅速进入并购潮?市场研究机构Omdia AI首席分析师苏廉节对搜狐科技表示, 这是因为大模型相当烧钱,而且回报目前还是不明朗,缺乏杀手级应用

“除非厂家本身资金雄厚,不然哪怕是技术高超,也会面临资金短缺运维不下去的困境。因此,大模型必须要有应用在背后做支撑。 现在并购虽然说来的早,但是不奇怪,毕竟没有多少家公司能一直不断地烧钱。 ”苏廉节表示。

此次被谷歌收购的Character AI,自成立以来就完全依靠外部融资。在去年获得1.5亿美元的A轮融资并晋身10亿美元独角兽后,资本似乎就对它失去兴趣,传出的谷歌参与的50亿美元估值融资迟迟未落地。

在应用层,虽然Character AI在情感陪伴类产品赛道位居头部,7月日活用户达600万,但订阅用户不到10万。付费规模走不起来,也难以沿用传统的广告模式,Character AI无法建立起合理的商业模式,即还没实现业内常说的PMF。

有硅谷创业者对搜狐科技表示,Character AI这个事其实行业已经预感很久,几个月前就有人在推论Character AI是不是出事了,因为它们的产品体验出现了骤降。

该创业者还提到了监管因素。“Character AI作为行业头部,吃到了很多红利,也砸了很多钱去教育市场,但用户刚需有软色情的需求,监管、媒体都在盯着头部,导致投资人也很难再去推进。”

这些独角兽被收购,凸显了大模型的普遍困境。硅谷创业者朱凌表示,目前美国能够实现PMF的AI项目很少,企业融了很多钱,烧完了就没了,难以形成自我造血的商业模式。

实际上,收购也是美国创投市场的主流。硅谷知名投资人、Fusion Fund创始合伙人张璐此前对搜狐科技提到,美国初创企业80%以上都是收并购退出,而且AI项目的买家越来越多。

对大厂来说,除了投资大模型公司,通过收购初创公司的人才和技术,可以更好完善自身AI布局,尤其对此前AI投入较少、进展较慢的亚马逊来说,无疑是一种更划算的方式。

“这些收购是以间接的方式进行,主要是以拉拢人才为主,因为顶尖的AI人才非常难找。”苏廉节表示。

但这种规避反垄断的变相收购方式,依然受到了监管。微软和亚马逊已受到美国FTC的调查,谷歌的这笔收购或也不例外。

不过,张璐认为,此举可以更快推动AI内部产业应用的整合。“其实是一个好现象,我们很欢迎这样大规模收并购的发生。”

一定程度看,这些明星独角兽被收购,是大厂和投资人达成的最优解,背后投资人也能借此实现退出。

谷歌对Character AI估值25亿美元,意味着其投资人至少将有2.5倍的收益。微软收购Inflection AI后,其第一轮投资人将获得约1.5倍的回报,第二轮投资人回报约1.1倍。

随着AI泡沫加速破裂,这些初创公司自身的命运已然黯淡。

国内发展阶段落后于美国

美国大模型市场并购潮起,反观国内非常平静。

苏廉节认为,这是因为美国大模型浪潮掀起得比较早,大概比中国早个六至九个月,“ 美国结束了以后下一波就是中国了 ”。

此前国内大模型市场已有过零星的收购案,如美团收购光年之外。但这很大程度是创始人王慧文病情所致,并不完全是市场因素。此外,智谱AI曾被爆出全资收购聆心智能。

除此之外,国内尚未出现明星初创公司被收购的情况,反而独角兽公司越来越多,目前形成以月之暗面、百川智能、智谱AI、MiniMax、零一万物、阶跃星辰等为代表的基础大模型+应用双轮驱动的明星独角兽。

从美国被并购的三家独角兽看,都是所谓的双轮驱动公司,且有着AGI的雄心。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它们最终不得不转向大厂怀抱,失去灵魂后也被迫转型,将重心放在应用层面。

Character AI将转向使用Meta的开源模型Llama 3.1,并放弃预训练基础模型和声音模型,专注打造构建个性化的AI产品。Adept AI表示,未来将专注于构建AI代理产品。Inflection AI则从消费者模式转向企业业务,此前投入巨资打造的AI助手Pi宣告放弃。

“双轮驱动下既做模型又做应用,势必会分散精力。”李彦宏曾怒怼这种发展模式:“创业公司精力和资源有限,同时做两件事情和只做一件事情,哪个成功率更高不言自明。”

张璐认为,这其实也反映了中美大模型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更多还是在基础模型创新阶段,而美国大模型格局比较明确,进入到应用创新阶段,美国VC也基本不会再投基础大模型,而是更多关注应用和基础设施。

目前,中国大模型似乎还未出现缺钱的局面,六家独家兽依然还在进行火热的融资暗战,加速跨过200亿的估值门槛。

最新消息显示,零一万物近日已完成数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某国际战投、东南亚财团等投资,意味着本身在做出海业务的零一万物开始拿海外的钱。

稍早前,月之暗面被爆出完成3亿美元融资,腾讯、高榕资本及原股东阿里参与,估值达33亿美元。智谱AI传出获沙特阿美旗下基金4亿美元融资,估值达30亿美元。阶跃星辰在6月传出阿里或参与的新一轮融资,MiniMax则在3月爆出获阿里领投的6亿美元融资。

今年7月底,百川智能确认完成总额50亿元的A轮融资,并将以200亿元估值开启B轮融资。该轮融资既有阿里、腾讯、小米、等头部大厂,还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国资背景基金,显示“国家队”加速下场。

中国大模型市场还未发生并购的背后,可能也跟中国大厂策略有关。从历史经验来看,相较美国大厂,中国大厂并购意愿总体相对较弱。

据IT桔子报告,在截止今年4月底的最近十年里,11家中美科技巨头并购了62家AI公司,5家中国大厂占比仅三分之一,前五中除字节外,其它都是美国巨头。

“中国科技巨头的AI并购数量和AI投资规模简直不成正比,以BAT为代表的巨头在AI领域的并购意识和意愿比较弱,他们更倾向于做股权投资、生态合作。”该报告提到。

在这波大模型投资潮中,中国大厂也展现出不同的态度。阿里最活跃,几乎押注了全部独角兽;腾讯则投资了其中四家,百度和字节则未出手。这些本身有在做模型研发和落地的大厂,现在就收购初创公司,能否带来更好的协同效应,可能还不明显。

虽然业内共识认为,未来基础大模型仅会由少数企业主导,但这些独角兽都坚信自己将是其中一员。在市场尚未清晰和走投无路之前,没有人会轻易主动下牌桌。

苏廉节判断,中国大模型并购潮也会到来,然后和美国一样,会由大厂主导。他认为,美国大模型相对于中国跑得比较靠前,光是比大模型的跑分不够,还是要将大模型落地到细分领域并提供相对应的服务,现在还是属于蓝海市场的阶段。

“但应用层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他表示,无论是边做模型+边做应用,还是单做应用,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则就是靠专攻与深耕,跑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赛道。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相比苹果和谷歌,微软落后了多少?

这个不是落后的问题,而是发展方向的问题。 一开始微软如日中天的时候,手机市场是由诺基亚和三星这些公司占领。 那个时候,大家的注意力都是在笔记本,或者微缩电脑上。 完全没有想到安卓会横空出世。 那个时候微软的套路是软件收费,然后打击盗版。 没想到安卓是相对开放的,相对免费的。 这样一来导致移动端迅猛发展起来。 可以说,如果安卓和微软一样收费,那么现在也不会发展得那么好。 所以,这是一个发展方向的问题。 微软现在移动端方面追不上,最大的原因是它不擅长相对免费的发展策略。 收费,免费,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 也是两个公司之间距离越来越大的原因。 以后的系统趋势,将是免费,开源,全方位服务支持。 如果继续收费的公司,肯定会淘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8801.html
疑 又是什么 非法购买遗体 同种异体骨移植 的山西奥瑞是谁
委内瑞拉检方宣布对反对派伪造总统选举投票记录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