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安居 公共租赁 保障性住房……楼市政策组合拳让购房者享受实实在在利好

央视网消息: 近日,楼市迎来诸多利好,多项重磅政策同时出炉,包括购房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等,还有一项是收购库存房源充当保障房。其中,央行将提供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政府收储行为。为何现在提振存量房消费,成了当前房地产复苏的当务之急?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45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4.5%。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易成栋表示,目前,市场上出现刚性需求,有买房的愿望,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采取一些政策,打破这个循环,让市场走向平稳健康。

据易居研究院统计,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销售周期目前为25.3个月,而新建商品住宅的合理销售周期应为12—14个月。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些政策和现在消化市场上新房、二手房等有直接的关系,对包括房屋买卖市场的情绪、房企的销售状况和资金状况等都能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对于提振市场将产生积极作用。

专家:此轮楼市政策核心点在于“以购代建”

在此次多项重磅政策当中,有一项明确规定,就是商品房库存较多的城市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被称为“以购代建”的模式。专家表示,“以购代建”也是此次政策最核心的要点。

近期,多个城市或地区已经出台“以购代建”相关政策,鼓励收购存量房用于保障房。杭州临安区近日就表示,要在临安区范围内收购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赁住房。绍兴越城区批量购买商品住宅用于人才安居工程。南京则表示,将适当改建或收购存量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

从目前各地的政策来看,“以购代建”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库存,二是助力保交楼和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的建立。专家表示,通过收购存量住房改为保障性住房,目前看可以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赵秀池表示,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房,使开发商的商品房能够顺利实现其价值,另一方面增加了保障房供给,满足了更多被保家庭的需要,促进商品房与保障房双轮驱动双轨运行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推出政策“组合拳”稳楼市 受到国际舆论关注

中国政府稳楼市的重磅政策“组合拳”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国际机构和主流媒体纷纷表示,这将会有力提振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

安永大中华区房地产行业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表示,就供给侧来看,通过国有企业收购存量住宅和土地,将有力支持房地产企业增强流动性。各地政府在督促企业打好商品“保交付”攻坚战的同时,支持企业逐步恢复自身“造血”功能,发挥好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的支撑作用。就需求侧来看,通过降低首付比例与降利率,满足百姓的刚性需求,特别是首付比例降低至历史新低,并配有“以旧换新”等举措,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渐回暖。

瑞银大中华区房地产研究主管分析师林镇鸿表示,政策比较积极,首套房首付比例也是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大概是15%这样水平,这也是部分反映国家的一个决心。

美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吴温妮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出台的新一轮房地产政策,从供需两端双管齐下,提振市场信心。

美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吴温妮表示,需求面最重要的是让房地产再次具有吸引力,而新政有望创造足够的势能,增强民众购房的意愿。在供给侧出台的消化存量商品房的举措也非常有力。

国际舆论纷纷对此予以关注。路透社在报道中称,投资者希望此次政策“组合拳”是稳定楼市的新起点,而金融市场也予以了积极反馈。新政在近日公布后,沪深300房地产股指数跳涨9.1%。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去库存将增加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改善其金融稳定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此次新政公布前,外界已有对中国地方政府收购商品房这一去库存政策的预期,而这份预期推动投资者带资入场。自4月份以来,海外资金稳步回流,提振中国股市表现。

法新社的相关报道援引了汇丰银行的研究报告。研报指出,中国政府稳定楼市的计划正在实施当中,预计相关计划执行得越快、实施力度越大,收效就越好。

已发放公积金贷款明年起执行新利率

日前,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到底缴存人能得到多大实惠,住房城乡建设部公积金管理司相关负责人5月18日表示,新政策对缴存人解决住房支持力度将更大。

以一笔金额100万元、期限30年的首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例,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月供将由4270.16元降至4135.57元,减少约135元,总利息支出将减少4.85万元。购房人得到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据介绍,此次贷款利率调整范围既包括新发放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也包括存量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2024年5月18日前已发放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利率。2024年5月18日(含)后新发放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将直接按照调整后的新利率执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将指导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规定,做好政策衔接工作,确保缴存人能够第一时间享受到政策优惠。


国家对房地产定调,传递10大信号,支持购房者迎实质利好

尽管2022年房地产市场定调已经板上钉钉,但是大家依然期待这几天国家对房地产的重申和定调,希望能从中寻找到一些新的内容。

3月5日消息,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如何对房地产定调的呢? 报告指出,要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然后还谈到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等方面,那么诸葛找房结合3月1日央行发布的内容及3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会相关房地产信息,谈一谈如今房地产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接下来要做的有哪些事,释放了哪些信号呢?

1、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成为房地产发展的第一要义。

不是说不重市场,而是说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属性成为最基本的需求和定位。我们要在这个目标下寻找机会,寻找方向,寻找策略。

2、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动摇。

这次报告中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包括央行也强调了房住不炒,可以看出这个定位自从2016年提出以来,就没有动摇过,也可以看出国家在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方面的决心和力度,从调控中则能看得出来。因为调控成果已经非常明显。

尽管去年四季度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各地利好政策不断,但是都是在坚持房住不炒基础之上的因城施策。经济日报就说过,莫误读!“房住不炒”的定位不会变。

3、房地产泡沫化势头扭转,调控效果明显。

银保监会表示,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的势头已经得到根本扭转。要知道说出这句话那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前两年还在表示房地产泡沫的严重性,如今说法改变意味着楼市调控效果很明显,这是坚持房住不炒的结果和成果。

实际上,也是对房地产政策风向的调整给出了定调,此一时彼一时,所以,合理的政策宽松是有必要的,也是与时俱进的。

4、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既然房地产的市场面发生了变化,政策上也不宜过紧,那就是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基础上,可以因城施策,确保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因城施策与房住不炒并不矛盾也不冲突,二者相辅相成,是确保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是注重民生和市场的统一体。那么相对过去过紧的政策,很多地方城市将采取宽松的政策环境,以促进市场稳步回归。

5、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始终不变。

既然是房住不炒,要让市场健康良性发展,那么就要确保市场不会过大波动。都提到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这三稳可以说既是目标,又是手段。而且三者密不可分,只有地价稳了,房价才能稳,房价稳了,人心和预期才会稳,反过来又会影响地价的稳定。

6、稳妥实施好金融政策,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利率,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房住不炒定位之下,最重要的当属自住需求,而目前则是刚需和改善性等合理住房需求,如何保障刚需又要满足改善?这个需要央行和银保监会在金融等政策方面加以引导。

央行表示,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实际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各地已经纷纷在调整房贷方面做出了努力,支持刚需和改善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因为只有他们也才是市场最健康的保障,也是第一条当中的核心目标,即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7、坚持租购并举,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提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什么是新的模式呢?保障性住房建设就不多说了,其实是包括商品房中的共有产权住房等,也包括公租房等。这些都是以住为导向,以人为本的政策性住房形式。

这是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未来会继续加大租房市场的权益赋予,倒不是说真的实现租房跟买房一样,而是说将尽最大可能保障租房者的合法权益与购房者趋同。这是鼓励租房市场的表现。

从银保监会和建行董事长对租房的表态,也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导向。支持3亿新市民买房租房等需求。接下来将进入实质利好阶段。

8、肯定房地产调整是好事,但不希望调整太剧烈。

银保监会近日就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发表看法,“2021年房价下降,楼市不像以前那么活跃,对金融业来说是好事,但是我们不希望调整得太剧烈,对经济影响得太大,还是要平稳的转换。”

这应该是对房价最直白的表述了。 虽然稳定强调了多次,但是没有直接表态房价,这个就是给购房者吃定心丸的,无论是买了房的,还是没有买房的,都不要被房价大涨大跌所吓倒。

市场失去了稳定的基础,也就失去了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基础。

9、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住房需求依然旺盛。

前不久官方刚刚公布数据,2021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这个数字既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因为预示着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银保监会就提到,虽然去年市场成交活跃度有所降低,但房地产的住房需求还是有基础的。

住建部提到,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的人口规模、家庭数量仍在持续增加。目前,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100万,住房的刚性需求比较旺盛。再加上一些老旧小区群众改善需求,都是健康的住房需求。

但是要知道,新型城镇化不只是搞房地产,而是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0、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城市群这个问题就不用过多解释了,目前房地产市场较好的大多处在城市群,一线城市或热点二线城市不用说,一些三四线城市之所以没有陷入魔咒,还主要得益于城市群的效应。

未来城市发展、房地产发展机会一定在城市群或都市圈的建设,大城市离不开周边的城镇,周边的城镇也离不开大城市,只有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才能走向更加健康的良性循环。

重磅!30省定调房地产工作:16省均强调这4个字

地方两会相继召开,安排2022年经济工作重点。 截至2月11日,除天津外,其余30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两会已召开并发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住房更是居民消费中的重要部分。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2022年房地产投资有望平稳健康发展。 30个省份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对房地产工作进行安排,20余个省份在民生和社会保障中部署房地产工作,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等等,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青海、陕西、新疆、宁夏等均提出要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黑龙江和新疆还在扩大和促进消费中提到住房相关内容。 房地产风险关系社会民生和金融系统稳定,吉林、河北、浙江、广东等十余地区在安全和化解风险相关板块中明确房地产风险防控、房企债务风险或问题楼盘等内容。 另外,吉林、河南等地还强调了人才的住房保障问题。 宁吉喆指出,房地产属地性比较强,因地制宜发展十分重要。 坚持“房住不炒”,坚持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因城施策进行调节,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也有利于保障群众正常居住需要。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北京、上海、重庆、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等16个地方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再次对“房住不炒”进行强调。 上海、重庆、贵州和青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三稳”的重要性,如上海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精准调控机制。 部分省市也有类似表述,如北京规定要“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等20余地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将全部或部分房地产相关内容放在改善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相关部署中,强调房地产的社会保障属性。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强调“房住不炒”和住房保障是不会改变的政策调控长效机制和顶层设计。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2021年8月31日召开的“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9.8平方米。 “十四五”期间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在2022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高频词,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山西、江苏、浙江、福建等28个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相关内容涉及,其中20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相关内容。 2022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2021年全国40个城市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4.2万套。 2022年要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 北京、上海、河北、浙江、贵州、陕西、新疆等21个省市自治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具体目标。 如上海在2021年建设筹措6.7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基础上,明确2022年要进一步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建设筹措17.3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 部分地区针对本地实际推出保障性住房建设“组合拳”。 如海南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满足本地居民、新市民、年轻人和引进人才住房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以安居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建设安居房5万套、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1.4万套。 另外,为配合生育政策和家庭结构变化,更好满足多胎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北京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研究适应多子女家庭的公租房政策,调整建设标准和配租办法。 河南、山东、山西、江西、湖南、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新疆、宁夏等地将棚改、旧改、城市更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房地产内容高碧置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城市治理或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板块。 对此,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上一阶段的城镇化发展更多受人口数量驱动,但大量进城人口买不起商品房,也未被纳入住房保障体系,面临住房困难、住房环境差等难题,城市中也存在大量老旧小区不能满足人们改善住房的需求。 未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长租、旧改等可以有效拉动投资,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我国仍处于城镇化持续发展阶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末城镇常住人口比2020年末增加1205万人,流动人口3.8亿人,增加了885万人,人口流动带来新增住房需求。 宁吉喆指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居民正常住房消费的愿望转化为现实,再加上金融等政策的支持,城市住房需求特别是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之外,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明确要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加快构建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等多层次住房体系。 在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广东、青海、陕西、新疆、宁夏等9地明确提出要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其中黑龙江和新疆将住房消费纳入促进和扩大消费相关内容。 黑龙江政府工作报告在多措并举扩大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中提出要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升级,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新疆在着力促进消费方面明确,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旅游、汽车和住房消费等,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支持刚性购房需求。 李宇嘉表示,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与“房住不炒”并不矛盾,满足购房者购置首套房和换房需求的前提是不能过度加杠杆,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 “在强调‘房住不炒’基础上,今年可能会更多强调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主要控制买房杠杆,在其他政策上应该不会有明显大动作。 ”为更好引育人才,满足人才合理住房需求,吉林、河南和福建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人才培育相关内容中也涉及住房相关内容。 吉林提出要细化人才住房保障等配套实施细则,河南提出要强化人才住房等服务保障,福建提出要分行业分领域大力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并在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 另外,上海提出要实施租购并举的人才住房政策,黑龙江提出要面向符合条件的新市民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和人才住房,海南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到人才住房问题。 许小乐指出,吉林、河南等省份多存在人口流出较多的问题,为提高人口吸引力、激发人才活力,预计后续这类省份在人才住房等相关政策方面将有配套细则出台。 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陕西、内蒙古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关注到房地产防风险问题。 如黑龙江提出要完善地产项目风险处置机制,妥善解决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吉林提出要坚决有力处置房地产企业风险,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广东明确要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工作;四川明确要按照“一楼一策”分类化解房地产风险隐患,坚决防止房地产风险向金融、社会等领域传导等等。 许小乐表示,房地产风险关系社会民生和金融系统的稳定,预计2022年房企到期债务约9603亿元,仍处于接近万亿的偿债规模高位。 为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预计后续还将有调整房地产企业资金监管等相关政策推出。

全国加码楼市调控“一天一策”,强力“输出”缓解楼市躁动

平均一天发布一条房地产调控政策信息,这是今年以来中国楼市的现状。 一边向投资客说“不”,抑制楼市投资投机需求;一边提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 多种信号预示着,各种细节性长效机制正在建立,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楼市调控政策发布数量已经超过140条,单月数量超过40条,平均每天1.3条。 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这些政策核心聚焦在严查经营贷等违规资金流入、人才落户、土地供应、整顿中介等方面。 精准调控重在“联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于4月8日约谈的广州、合肥、宁波、东莞、南通等5个城市,均为近期市场热度较高、房价涨幅或地价涨幅较高的城市,市场情绪和预期明显不稳。 “与前几个月政府‘督导’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工作不同,此次‘约谈’叠加两个‘切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扛起城市主体责任)。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陈文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约谈内容来看,中央更加注重各地调控政策效果的评估,强调增强调控针对性、时效性,出台更加精准的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透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调控新思路的主导脉络。 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是一个新提法,表明城市落实主体责任将得到进一步贯彻,因城施策将更加精准有效。 各地也针对新情况提出了新办法,比如,合肥在今年年初出现了业主抱团涨价的情况,随即合肥约谈了相关业主,并表示今后哄抬房价者将被约谈。 “完善人口、土地与住房联动机制”也是一个新的提法,其重点在于联动,要将“人地房”与城市职住平衡等资源及相关产业联动起来,将经济、人口、教育等相关领域协同考虑。 “此次住建部约谈广州、东莞等5个城市的背后,是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抬头,房价上涨预期较强。 这几个城市虽然此前都出台了调控政策,但力度较轻,针对性、时效性不强。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述几个城市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普遍问题是人口持续流入,但目前的调控政策没有将房地产与人口、就业、教育、土地、规划、供应结构等多重因素协同考虑,造成政策碎片化。 陈文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政策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跟进:人口、土地与住房联动机制的完善;调控政策与人口落户、义务教育等的统筹协调;二手房交易管理的强化等。 租赁房“保障”青年居住“政策要求是要人、房、地挂钩,人口净流入的城市要增加土地供应,主要是为了解决有些地方住房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障性住房和土地供应要与人口数量变化联动起来。 倪虹于4月9日召开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座谈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南宁等6个城市相关人士参加。 倪虹在座谈会上强调,人口流入多、房价较高的城市,要科学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落实年度建设计划,由政府给予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 积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和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坚持小户型、低租金,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 4月11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东莞住建部门迅速行动,落实“一城一策”调控要求》。 其中一条,是加快构建保障性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和特色共有产权住房体系。 持续加强人才安居建设,拓宽人才住房筹集渠道,加大安居房筹集力度,加快“三限房”试点建设,切实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层次住房需求。 多种信号表明,只要政策保障好,租房也能提高居住品质。 保障性租赁住房、长租房、共有产权房,都是降低青年人买房负担的方式,也是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药方之一。 对那些在大城市买房困难的人来说,租购同权后,落户、教育的相关政策也会和住房政策相适应,年轻人想留在大城市就不会那么难了。 但要统筹协调“调控政策与人口落户、义务教育”,对二手房的管理则要得到强化。 毕竟,学区房通常是二手房市场价格起伏的风向标,而随着存量房交易规模的快速增厚,新房、二手房市场联动进一步强化已成楼市交易新特征。 二手房市场强化“管理”众所周知,二手房市场流动情况通常是开发商判断布局新房市场的风向标之一。 此前的调控多聚焦在新房领域,二手房市场似乎没有诸多限制和引导,但今年以来的调控明显不同,已进入严控中介模式。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特别是最近一个月内,全国超过15个城市发布了针对二手房中介、二手房业主限价的政策和通知。 比如,杭州、东莞,深圳等城市发布了二手房限价政策;无锡、成都、广州、合肥、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在最近针对二手房违规报价、哄抬物价等发布了相关通知与政策。 “对一线、二线城市来说,二手房市场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体地位,特别是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占据了市场成交量的80%以上。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新建住宅的价格管控,过去对二手房价格的管控是市场空白点,从深圳等城市开始,最近已经有超过9个城市针对中介、二手房业主等开启定价管控。 张大伟进一步称,从市场趋势看,这一轮二手房价格管控是本轮房地产调控的新事物,深圳二手小区成交参考价的发布为各城市提供了“范本”,预计全国一线、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管控将成为趋势。 “从近期密集的调控、约谈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回升,为了扩大内需,打造消费增长引擎,强力调控已经成为楼市的主基调。 同时,配合信贷额度管控,打击经营贷等资金面收紧的政策,房地产市场回升的势头将明显减弱。 ”李宇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热点城市房价在上半年达到阶段性高点,下半年成交量将有所回落。 部分前期涨幅比较大、外地炒房客比较多的区域,可能出现价格下调。 v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9101.html
联合国安理会为伊朗直升机事故遇难者默哀一分钟
5月20日主力资金净买入831.74万元 股票行情快报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