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政治困境凸显美国干涉之祸 国际观察

新华社巴格达5月20日电 题:伊拉克政治困境凸显美国干涉之祸

新华社记者李军 段敏夫

伊拉克国民议会18日再次召开会议选举新议长,因各派分歧严重依旧无果而终。如今距伊国民议会前议长穆罕默德·哈布希遭罢免已半年有余,新议长却迟迟无法选出。

伊政局自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以来持续动荡。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试图以西方制度为模板,将伊拉克打造成所谓“中东民主样本”。但事实却是,伊拉克在美国干涉下陷入族群对立加剧、派系矛盾愈加难以调和的政治乱局。

2022年10月13日,议员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出席国民议会会议。新华社发(伊拉克国民议会供图)

议长持续“难产”

伊拉克国民议会共有329个席位,311名议员出席当天的会议。逊尼派政治团体支持的萨利姆·艾萨维和前议长马哈茂德·马什哈达尼是此次选举的主要候选人。艾萨维获得158票,马什哈达尼则获得137票,均未能获得过半票数。会议期间议员们发生激烈争吵,伊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曼达拉维不得不宣布休会。

沙特《阿拉伯新闻》日报网站文章指出,这次投票是迄今为止最接近选出伊拉克国民议会新议长的一次投票。

伊拉克法律规定,如果议长候选人未能获得过半席位的支持,则需对候选人进行另一轮无记名投票。

去年11月14日,伊联邦最高法院发表声明说,因前议长哈布希采取非法手段强迫其他议员辞职,法院裁定终止哈布希的议员资格。

今年1月,伊国民议会曾召开会议选举新议长。第一轮投票过后,无候选人获得过半票数。消息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不同派别因政治分歧而争辩不休,使得本该继续进行的第二轮投票无法顺利举行,随后曼达拉维宣布休会。

这是2019年10月5日在伊拉克巴格达东部拍摄的示威者。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政局接连动荡

2003年,美国以所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打着“民主和自由”的旗号,悍然入侵伊拉克。20多年以来,该国政治局势频频遭遇“地震”。而此次议长选举迟迟无果,是伊拉克政局长年动荡的又一例证。

美国入侵伊拉克后,驻伊美军和伊境内反美力量激烈对抗,伊国内教派冲突也愈演愈烈。

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仓促撤军,给伊拉克留下“安全真空”,同样带有教派冲突色彩的叙利亚危机外溢至伊拉克。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趁机壮大势力,2014年夺取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区。

2016年,伊拉克再次遭遇政治危机。要求政府改组的示威者冲击政府机构所在地“绿区”并占领议会,部分议员逃离首都巴格达,巴格达进入紧急状态。此后数年间,大规模抗议活动在伊拉克多次出现。

2021年10月,伊拉克举行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但因各政治派系之间的分歧难以调和,总统、总理之位双双“难产”,无政府状态持续一年有余。一年多的政治僵局不仅严重影响推进国家议程,还引发社会动荡、甚至流血冲突。

这是2019年12月31日在伊拉克巴格达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外拍摄的示威者点燃一间保安室。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美国干涉遗祸

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美国以其民主制度为模板,在伊拉克强推所谓的“民主改造”,试图将其打造成“中东民主样本”。在美国主导下,伊拉克建立了一套基于配额制的政治分权体系,即总统职位由库尔德人担任,总理和议长分别由什叶派人士和逊尼派人士担任。正是这套美国强加给伊拉克的政治制度,让这个国家长期陷入族群对立、教派冲突不断的政治乱局。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睿恒指出,美国在伊拉克打造教派分权体制的真实目的在于通过各派力量的相互牵制,防止伊拉克再次成为可以在中东地区挑战美国霸权的力量。对伊拉克而言,这种分权体制无法保障各派利益,反而引发内部混乱。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纳齐姆·阿里说,美国的“战略”就是通过制造矛盾和冲突来控制伊拉克等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家。

根据美国盖洛普公司2023年发布的调查报告,72%伊拉克民众表示不相信“美国真的鼓励在当地建立民主制度”,71%伊拉克民众表示不相信“美国允许当地人塑造自己的政治未来”和“美国将致力于改善当地经济”。

“美国自身的民主制度劣迹斑斑,却通过战争将其强加给伊拉克,这反而激化了伊拉克国内的教派纷争和民族矛盾。事实证明,美国根本不是为了伊拉克的‘自由、民主、繁荣’。”经历过伊拉克战争的巴格达市民穆罕默德·阿里对记者说。


美国制裁伊拉克是什么意思?

美国制裁伊拉克是指美国政府针对伊拉克政府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限制措施。 这些制裁始于1990年代,旨在限制伊拉克政府的军事和核武器项目。 美国的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与伊拉克的贸易、限制伊拉克政府的金融活动以及禁止美国公司和个人与伊拉克政府进行任何交易和业务往来。 这些限制措施对伊拉克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伊拉克的基础设施落后、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虽然制裁是一种强有力的外交手段,但也会对目标国家的人民产生负面影响。 伊拉克的人民因制裁而受苦,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受到影响,民众面临生活困境。 因此,外交制裁应该在尽量降低对人民和目标国家的影响的前提下实施。

谁能帮我找下有关伊拉克的内部战乱及国际形势 的内容

美国的“倒萨”行动虽然部分地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严峻的战后局势却让处于大选之年的小布什在中东问题上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而且这一局势已经并正在对美国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就目前来看,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美国政府以反恐为名谋求世界霸权的做法, 极大地削弱了美国的 软实力 , 在国际上破坏了美国政府的形象.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多次指出,美国赢得了战争,却使自己的软实力大受影响。 近年来全球反美主义不断增强,使美国的软实力,特别是通过政策的合法性及其包含的价值观来感召其他国家的能力不断下降。 在伊拉克问题上,战前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众多反对,悍然出兵伊拉克导致国际反恐联盟的分裂,战后美国又连续爆出“情报门”、“虐囚门”事件,一连串的事件使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威信大打折扣。 在二战后的国际舞台上,美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孤独”。 美国虽然在战前竭力拼凑了“攻伊联盟”,但是不少盟国都面临国内反对派的压力,并且战后持续不断的恐怖活动使一些国家“离意”渐增。 西班牙、菲律宾、新西兰等国从伊拉克提前撤军无不如此。 2.导致了美国新安全战略和中东战略的 微调 . 尽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优势,不顾许多盟国反对,公然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但战后的严峻形势促使美国不得不改变先前的一些单边主义做法,重新寻求联合国和盟国的帮助。 2003年9月小布什在联合国发表讲话,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伊拉克的战后重建,此举被视为布什政府向多边主义回归的重要一步。 在今年年初提出的“大中东计划”中,美国也已开始注重与北约、八国集团及联合国的合作,并且过分倚重武力的做法也有所改变。 在6月份的八国会议上,布什总统明确表示,有关国家应当减少对伊拉克的债务,北约应该在伊拉克局势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北约应该加入到伊拉克事务中来,并且我们有了一个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 *{ 《中国经济时报》, 2004年06月14日。 }。 尽管布什的“温和”姿态不乏对总统大选的考虑,但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布什政府正在汲取伊拉克问题上的教训、逐步而有限地向多边主义回归。 3.加剧了国内高层的政治斗争, 原有的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 自小布什上台后,新保守派借“9.11”事件的契机势力达到顶峰,小布什的支持率也一路攀升,一改上台之初的弱势总统形象。 然而伊拉克战争却使美国政府陷入了意想不到的泥沼,先是“情报门事件”使布什政府疲惫不堪,并导致中情局局长特尼特辞职;继而出现的“虐囚门事件”又使布什班子雪上加霜,国内要求拉姆斯菲尔德下台的呼声此起彼伏,小布什的支持率也跌至最低点。 民主党众议员霍尔弗就主张,拉姆斯菲尔德应当与特尼特一起下台,理由是他们犯的错误严重损害了美国的世界地位以及美国的反恐战争。 面对国内外的压力,小布什也被迫对保守主义的做法有所抑制,转而更加重视国务院的作用。 打着反恐旗号的伊拉克战争却激起国际恐怖主义浪潮的反弹,高唱道德主义高调的新保守主义又使美国在世界的道德权威全面下降,无论是对于布什本人还是美国的反恐政策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伊拉克问题与美国选举政治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伊拉克问题使小布什在“9.11”后形成的政治优势逐渐减弱,并促成了今年大选中新一轮的外交政策辩论,而伊拉克问题则是辩论的一大焦点。 美国NBC专栏政治分析家查尔斯?E.库克指出,布什在今年大选中的命运将主要取决于三个问题:首先是美国经济增长能达到何种程度?能增加多少就业?其次是伊拉克的形势将会如何?美国人将会如何看待这一形势?伊拉克军事占领和重建等问题是否会销蚀公众的信心?最后是大选之前是否会有针对美国或者美国公民的重要袭击,如果有的话,美国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些袭击的?*{See Charles E. Cook, From Swings to Pole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 2003, P.213.}实际上,后两点都可以归结为伊拉克反恐战争对大选的影响。 民主党总统竞选外交政策顾问菲斯特恩(Feinstein)明确指出,“在战争过程中,布什外交政策的总体倾向有很多可以批评的空间。 ……这正是克里所采取的策略。 *{ CAMPAIGN 2004-Editorial Briefing with Lee Feinstein ,}这样,激烈的总统角逐使伊拉克问题成为双方的一个重要政治工具,克里试图通过攻击小布什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漏洞而提高自己的政治得分,小布什则力图尽快稳定伊拉克局势,使之按照自己的预想轨道运行以避免新的失分,进而挽回优势。 双方斗争的背后隐藏的是各自巨大的政治利益。 另一方面,这次外交政策的辩论也是美国既有的外交政策之争的继续。 有关外交政策问题的辩论在以往的大选之年也经常可见,冷战后美国国内对外政策中关于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分歧和讨论也一直存在。 2001年小布什的上台,使新保守派主张的单边主义暂时占了上风,但相关的争论并未平息。 人们在怀念前总统里根和克林顿的背后,体现的正是对他们的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的认同和期望。 伊拉克问题上的困境和此次大选争论使这一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实际上,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无论是新保守派还是自由派,他们在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和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确保国家安全等战略目标上并无多大异议。 争论的焦点仅仅在于实现霸权的途径和方式,即通过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维护美国霸权的问题。 作为民主党人的前国家安全顾问伯杰就指出“一个民主党政府仍需要重申在必要时使用武力维护美国核心利益的意愿。 但是再没有比恢复美国在全球的道义和政治权威更紧迫的事情了,这样在我们行动时就可以劝说其他人的加盟。 “如果我们不改变方法或者是领导的话,我们最重要的全球目标--通过推进中东民主来击败恐怖主义,极有可能失败。 *{Samuel R. Berger, Foreign Policy for a Democratic President , Foreign Affairs, May/June 2004.}尽管克里利用布什班子的失策,在安全与外交问题上得分不少,但仍然存在着两难选择。 如果一直以温和的面貌出现,就会被认为过于软弱,不能采取有效的反恐政策,保护国家安全。 “克里必须使足够多的美国人相信,布什仅仅依靠强硬是不能赢得反恐战争的;而他克里,也将会强硬,同时他也将会同样重视国际合作。 *{ Gelb, Foreign Policy Likely to Be Major Topic in 2004 Campaign ,}另一方面,如果克里立场太过强硬,难以和布什拉开距离,就会因为缺乏执政资源而陷于不利地位。 这种两难的困境,其一是美国在伊拉克的局势所决定的,无论在情报上或是战后局势控制上有多少失误,美国人都希望尽快控制局势,而不是仓促的撤军和逃避。 这种局面留给克里的政策选择空间是极其有限的;其次是克里的竞选策略,克里选择伊拉克问题作为突破口,决定了他必然要采取不同于小布什的对伊政策。 但实际上,克里更多的只是针对小布什政策的批评,本身并没有与小布什截然不同的或者相对成熟的对伊拉克政策。 今年6月份,克里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政策,即领导一个有力的联盟以应对“9.11”后的世界;加快军队现代化以应对新的挑战;增加军事力量,改进外交、情报系统、增进价值和观念的吸引力;使美国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中解脱出来*{John Kerry , New Strategies to Meet New Threats , West Palm Beach, Fla. June 1, 2004.}。 实际上,克里的政策虽然更多地强调了多边主义精神,但在现有情况下,面对恐怖主义持续攻击的危险,任何当选的总统都必须采取坚定的强硬反恐立场。 对于小布什来说,向多边主义的回归既是选举的策略,也在代表着未来的政策取向。 表明布什政府开始逐步摆脱新保守主义“乌托邦”式的构想,汲取反恐战争中的教训,向着理想和务实方向调整。 就克里而言,除了在税收、财政赤字等经济问题上向小布什发难外,采用多边主义外交修补同盟国的关系,进而摆脱目前在伊拉克的困境无疑是其选举中得分的有力武器。 结 论伊拉克战争作为美国新世纪安全战略调整后发动的战争,它不仅改写了中东传统的国际格局,而且也对美国的国内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美国新安全战略和中东战略的一个尝试,伊拉克既可能是这次安全战略调整的起点,也可能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帝国霸权”政策受挫的肇端。 从某种程度上说,小布什政府利用反恐扩展霸权的战略目标已经得到部分实现,但小布什个人的政治目的却显然没有完全达到。 9.11”后的反恐战争树立了小布什政府的威信和支持率,而伊拉克战争后的严峻形势则使这种原有的支持和信任正在下降。 虽然伊拉克问题不可避免地与这次美国总统大选直接挂钩,然而大选后的美国政府不会也不可能放弃在伊拉克的战略利益。 美国的确难以忍受持续的人员伤亡、物力投入和战后伊拉克的社会动荡,但同样无法想象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美国会放弃在这一海湾战略要地。 因而无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中长期来看,美国仍将会加强对伊拉克的控制,以继续推行“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维护在这一地区的巨大战略利益。 经过这次选举辩论之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也将会更多地转而求助于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以摆脱目前的尴尬处境,更有利地实现“美国治下的世界和平”。 正如有国际舆论所指出,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他都必须为这次战争付出代价,调整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单边主义政策,获得国际社会的援助和谅解,因此“下一届总统需要尽可能赢得其他国家的忍耐和谅解”Ian Williams: Is the US clever enough to rule the world?这一点,对任何一位新总统都不例外。 而被美国顺利实施政权更迭的伊拉克,在不久的岁月中能否再如白宫所设计的国家重建进程,在海湾建立起一个“稳定的亲美民主政权”,显然直接关系到白宫战略家们精心打造的“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和“美国治下的世界和平”蓝图的兑现。

为什么美国要把伊拉克整的这么惨

现在很多人觉得美国现在的军事世界第一,这一点地球人都是认可的,但有一个问题。伊拉克当年,比朝鲜,军事实力、经济实力都要强.为什么老美说灭伊拉克就灭了,而对朝鲜却只敢干叫唤,不敢真出手呢?

网上很多人认为:朝鲜这个地方给美国人留下了巨大的伤痛,志愿军,把美国打疼过。朝鲜背靠中俄,美国不敢轻易动手,打狗还要看主人;还有的说朝鲜全民皆兵,美国大兵不敢拼命,还有的说朝鲜太穷,打朝鲜得不到好处。理由很多,但主要是什么,今天我们好好分析一下。

朝鲜这个地方把美国打疼了,美国不敢打了,这一点觉得不靠谱,当年日本的珍珠港偷袭,把美国打疼了,美国直接打到日本本土;“9.11”恐怖袭击后,一听说幕后黑手在阿富汗,不远万里,打了比朝鲜还贫瘠的阿富汗,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得出,美国要是被打疼,美国绝对会报复的,美国人的骨气也在这里,当年二战如此,今天的阿富汗如此,而朝鲜没有,,就这个来看,当年在朝鲜把美国打疼了,美国不敢打了,这个理由不靠谱。

至于说朝鲜背靠中俄,美国不敢轻易动手,打狗还要看主人,这个也是有争议,朝鲜一直背靠中俄,当年朝鲜战争,没有因为这个而没有发生,恰恰因为这个才打的朝鲜战争,因为我们是共产主义,今天依旧如此,要是同样的理由,美国今天依旧可以再打一场朝鲜战争。中美不是真的那样敌对,中美反而还出现过蜜月期,这个蜜月直接把苏联拖垮了尽管可能有很大难度,但美国要想到,我想这个不是理由,当年同样的越南,不是也打了吗,尽管美国的战果不理想。这个理由也同样不靠谱。

朝鲜全民皆兵,美国大兵不敢拼命,这个也是不靠谱的,尽管美国大兵命很贵,但美国人拼起命来,也是不怕死的,我们可以从二战和近代的战争之中可以看出来,美国人的军人荣誉感也是很强的,至于全民皆兵,没有海空优势的朝鲜,单从军事上讲,就是人多,但更加被动挨打,现在战争不是接触战争,再来一次,南联盟那样的空袭,我想,朝鲜也是受不了的,而陆军只能等待头顶上的炸弹。这个理由也靠不住。

还有的说朝鲜太穷,打朝鲜得不到好处,这个更说不好,美国打阿富汗,那里更穷,这一点也是说不过去的。看来美国不打朝鲜是另有原因。

今天我们就深入分析一下原因,就会明白为什么美国不打朝鲜了,尽管朝鲜总高调搞出导弹试射,核武试爆等等,却一直平静,美国也没有真要打朝鲜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这也是美国战略使然,这一点朝鲜也明白。

首先朝鲜地理位置和周边的矛盾,决定朝鲜不会马上被打,看中东被打的国家,伊拉克、阿富汗、伊朗、叙利亚等等都是美国要打击的对象,列为不友好国家,这样沙特等国家需要美国的保护,这个时候你打一个两个国家,留上一两个不友好国家威胁还是存在的,这一点上看,如果把朝鲜打服了,那韩国、日本就没有威胁,不再需要美国的保护了,特别是韩国,那样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就会下降,这一点可以从为什么当年联合国军司令部还a不取消,就可以看出来这一层含义,相反,美国还希望朝鲜多闹闹,它的盟友就更会有求于它,这一点从韩国的“布置萨德”可以看出,韩国的不安全感有多强。这一点看,美国自己不会轻易打朝鲜,这个朝鲜可是对美国有利的政治筹码,美国怎么舍得打那。

再次,美国也有所顾忌,就是中俄,一旦打朝鲜,那就可能中俄插手,就是不出兵,暗中的援助也够受的,拖入泥潭不说,真要中国再来一次抗美援朝,那美国就得不偿失了,打仗要花钱,不论最后胜负如何,美国可不希望一战成为二流国家,必定中俄都不是省油的灯,至于盟友韩国,估计也保不住了,自己搞不好就被挤出亚太地区,必定中俄在家门口,自己可是远道而来。

第三,朝鲜对美国的国家根本利益,美国中东对美国的重要,那里有石油美元的基础,谁动了石油美元基础,美国绝对会打,至于朝鲜,没有那样的影响力,也没有那样的能力,朝鲜对美国的影响可能市本土威胁,导弹打到美国本土,我想朝鲜也会自己掂量一下这个事是否可以做,朝鲜也不傻,现在的朝鲜觉得就是做做样子,吵得厉害,能力不行。

美国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如果朝鲜的利益关系美国的核心的利益,即使有再难,都会找个不大的理由打朝鲜,伊拉克就是一个谎言“大规模杀伤武器”就打了,这最能说明问题。不是美国不敢不打朝鲜,是朝鲜对美国真的不是太重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9424.html
羞耻感慢慢麻木 被大厂裁员转做女主播 拉黑亲戚朋友
请停止这样的喂猫方式 我们已经害了它! 不知不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