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北京市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今年计划布局建设100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过去几年间,北京四季青敬老院向着智能化、精细化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周到的服务。
创新发展理念激励着四季青敬老院的从业者,积极探索并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为养老服务注入活力,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记者:庞元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青岛政务服务网
青岛政务服务网入口:
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规划
(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政务服务中感受到高效便捷与公平正义,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项基本要求,实施“政务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四大提升行动,力争到2024年,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在全球范围内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能力明显增强,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经验”,营商环境竞争力在全国第一方阵持续进位争先,成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城市典范。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办事方便,实施政务服务环境提升行动。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更高水平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政务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1.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全面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实施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改革,开展审批服务行为、线上线下及融合服务规范化建设,推广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免证办”“就近办”等便利化服务。
2.创新实施政务服务“一张网”。 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扩大“跨域通办”范围,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推广“集成套餐”“扫码亮证”“一证通办”“无感通办”等便民服务应用,形成全市政务服务审批、监管“一张网”。
3.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 组织编制并动态调整市、区(市)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 依法依规探索政务服务事项差异化赋权新模式,变“单一事项碎片化赋权”为“一整件事完整链条赋权”。
4.打造行政审批数字化转型“青岛模式”。 发挥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势,建设青岛市智慧审批平台,创新开展存量电子证照数字化治理,加快推动与其他省市行政审批平台的互联互通。
5.在省内率先建成“无证明城市”。 聚焦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服务事项,通过告知承诺、电子证照等方式办理,无需再开具、出示或者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6.再造企业登记注销流程。 在全国率先试点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智能表单”改革新模式。 建立“企业注销一件事”专区,实现企业注销一网通办。 探索个体注销简易办、证照注销联合办。
7.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智能化改革。 实施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70天”改革,深化策划生成、多测合一、“12+N”市政报装主题服务,实行“6+N”联合验收改革,全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相统一。
8.实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制度。 按规定将配套设施、设备安装等五大类建设工程项目列入许可豁免清单,免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加快项目开工建设。
9.探索推行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师负责制。 引导鼓励设计单位或者建筑师提供(参与提供)从前期咨询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服务。 按规定取消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施工图审查,对其他项目施工图后置审查。
10.依法依规开展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消防验收备案告知承诺制改革。 精简申请材料,实行告知承诺,简化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流程。
11.探索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审管结合新模式。 将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评估评审由“单体评估”变为“区域评估”,申请后评估评审变为申请前服务。 对需要报审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集中管理,实施现场审批服务和监管。
12.实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改革。 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推行“区域规划环评+告知承诺审批”管理模式,依法依规探索对园区或者工业楼宇引进的同类型小微企业项目进行打捆环评审批。
13.推进建设项目用电服务改革。 实施重点项目“电力预装”服务。 扩大告知承诺制、并联审批服务范围,在有条件的地区将高压用电审批范围由10kV调整至35kV。 推出多元化电费金融产品,丰富线上交费渠道。
14.推行项目直通车服务。 对省市重点项目及专项债储备项目开展并联审批、挂图作战。 通过进现场、送政策、解难题、促开工服务,打造我市建筑许可“轻松办”优质服务品牌。
15.实施市政公用“多审合一、一事全办”。 建设“市政公用报装一件事”专区。 全面推行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证办、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零感知托管服务。
16.实施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 深化涉企不动产登记高频事项“全程网办”,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纳税费“一网通办”,推动不动产登记“跨域通办”。 建立不动产登记主题数据库,依法依规探索建立不动产登记高效核验制度。
17.深化不动产单元代码“一码关联”。 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数据关联字段,构建新建项目全生命周期业务高效协同、系统共享集成的管理机制。
18.推进警务服务“掌上办”“一窗通办”。 将公安专科服务窗口调整为综合服务窗口。 创新出入境服务方式,在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等功能区增设外国人签证点。
19.创新智慧办税服务模式。 在全国首推“国际税收业务”服务模块。 创新推出税费享受提醒、人工智能风险监控一体化服务模式。 推行“办问协同”服务,打造办税辅导和咨询服务新模式。
20.扩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共享功能。 推进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信用中国(山东青岛)网站、行业行政监督管理部门信用信息平台对接,实现市级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支付信息网上查询,综合信用信息评价结果、行业信用信息评价结果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有效应用。
21.拓展“青岛政策通”平台综合服务功能。 优化升级“青岛政策通”平台,设立“免申即享”专区,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和专门账户,实现“企业不申报、资金及时到”。
22.建设全市一体化高效数字机关。 建设一体化网上政务综合服务平台、移动端综合服务平台、政府职能运行智能监管平台,深入推进机关办文、办会、办事“网上办、掌上办”,全面实现政府职能运行全流程监管。
23.依法依规探索制定行政审批部门行政许可退出工作规程。 健全审管衔接机制,明确行政许可退出适用情形、实施主体,规范操作程序,推动解决行政许可工作“重准入、轻退出”问题。
24.持续提高政务服务监管效能。 督导行业主管部门等监管责任和属地政府监管责任落实,推进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金融监管,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25.打造专业化营商环境服务团队。 试点首席审批服务官制度,实行“首问负责、一诺到底”。 组建青年政务服务团,延伸政务服务链条,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专业化政务服务。
26.优化政务服务机制。 建立企业政策服务专员、金融服务专员(金融辅导员)、政务服务专员、法治体检专员服务机制,搭建青年政务服务驿站、营商环境热线等新型服务平台,将营商环境服务链条延伸到政务服务一线。
(二)聚焦法治公平,实施法治环境提升行动。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27.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
锚定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全面深改大幕开启
3月17日,中共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发布,明确176项重点改革任务,涵盖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 、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 这只是新发展阶段我国推动改革再向深水区挺进的一个缩影。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7年多来,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 这是跨越“十三五”的重要时间节点,交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厚重成绩单。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历史 交汇点上,中央深改委接连召开第十六、十七、十八次会议,为新发展阶段推动更高层次的改革把脉定调。 其中,2月19日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八次会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关联,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扭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任务,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十四五”规划纲要擘画了未来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具体方略。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围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鼓励民营企业改革创新”等企业发展改革施工图跃然纸上。 有关部门在加快部署落地。 3月19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地方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推进会,强调要把握工作重点,统筹推动改革,做到因企制宜分类推进;并提出,今年是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年底要完成公司制改革收尾工作。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支撑,也是完善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从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到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再到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纲目并举。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 湖北、福建、陕西等多地围绕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密集出台相关方案。 3月19日,《陕西省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出炉,围绕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出六方面30条具体举措。 3月18日,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朱世宏在解读《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时表示,湖北省将以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为重点,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具体路径。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将着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更多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机构。 “实施更深层次的金融市场和机构改革,推进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畅通要素循环,激发市场活力。 ” “高质量发展是发展问题,但根本上是改革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要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与实体经济结构和融资需求相适应、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在构建一流营商环境上下功夫。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应有之义。 3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强调围绕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扩大内需、增进民生福祉目标任务,着力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改善消费环境、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疫苗监管等方面,加强统筹谋划,积极改革创新。 “放管服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将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和 社会 活力。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