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 智能抗生素可以杀死致命细菌 同时保护肠道细菌

5月31日(星期五)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1、韩国新实验室将探测有争议的暗物质

这是一个困扰了物理学家20多年的谜题。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Gran Sasso National Laboratory)的DAMA/LIBRA实验一直在其探测器中记录每年闪光波动,这似乎是暗物质的迹象,但没有人能够明确地复制这些发现。

在韩国旌善郡的一座山下,研究人员正在扩大一项实验的规模,这项实验最终可能会揭示有争议的暗物质信号。今年6月,研究人员将在一个名为Yemilab的新实验室中安装一个经过改造的探测器。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升级后的COSINE-100探测器将于今年8月开始运行。

暗物质被认为占宇宙质量的85%,但由于它几乎不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也不与光相互作用,因此很难直接观察到。全球多个研究小组试图瞥见这种难以捉摸的物质,但只有DAMA/LIBRA实验声称看到了它的存在。

一些研究小组已经尝试在他们的探测器中使用类似的方法和材料来重现DAMA/LIBRA实验的结果,包括相同类型的碘化钠晶体,当它们被亚原子粒子撞击时会发出微小的闪光。这其中包括COSINE-100,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Yemilab的前身——韩国阳阳地下实验室(Y2L)运行。但没有一个实验得出的结果与最初的实验结果相符,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DAMA/LIBRA实验的信号每年波动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比如探测器本身,还是由所用分析方法的错误造成的。

2、“智能”抗生素可以杀死致命 细菌 ,同时保护 微生物

被归类为革 兰氏 阴性菌的病原体往往 耐药性 强、毒性高,并能迅速进化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它们被称为医学上的噩梦。只有少数药物可以将它们击倒,但这些药物会破坏有益的肠道细菌。

现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抗生素,可以杀死致病性革兰氏阴性细菌——甚至是那些对许多其它药物有抗药性的细菌——而不会损害肠道微生物群。到目前为止,这种药物只在老鼠身上进行了研究,但如果这种化合物对人类有效,它将极大地帮助我们。然而,生物学家也提出了一个警告,称这种化合物的有用性“取决于细菌是否会在长期内对它产生耐药性”。

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对公共卫生有害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它们会引起从沙门氏菌到霍乱等各种疾病,并可能引发败血症,这是一种对感染可能致命的免疫系统反应。

这种细菌有“多重屏障来阻止抗生素的渗透”。因此,几乎没有专门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少数药物也会对肠道微生物群造成严重破坏,让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等潜在致命病原体接管。

为了找到一种绕过细菌防御的方法,研究人员首先使用了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不会杀死细菌,但已知会抑制“Lol系统”,这是一组只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蛋白质。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修改产生了一种研究人员称之为Lolamicin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根据细菌之间Lol蛋白的差异,选择性地杀死致病菌而不是非致病菌”。

Lolamicin对实验室培养皿中生长的130多种多重耐药菌株具有抗菌作用。暴露于抗生素耐药细菌后出现血流感染的小鼠在给予洛拉霉素后全部存活,而没有接受这种化合物的小鼠中有87%在三天内死亡。

《科学时报》网站(www.sciencetimes.com)

为什么我们有时可以在白天看到月亮?答案很简单

天文学家利用表面亮度来量化天空中物体的视亮度。因为月球比恒星更接近地球,它的表面亮度比天空更大。这意味着我们在白天也能看到月亮的光芒。

然而,白天月亮的能见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当前的月相、季节和当天的天气情况。

平均而言,一年中大约有25天的白天可以看到月亮。在新月和满月前后各约5天的时间里是看不见月亮的。在新月期间,月亮离太阳太近而无法看到,而在接近满月时,月亮在日落时升起,在日出时落下,因此只能在夜间看到。

此外,尽管月亮每天在地平线上盘旋约12个小时,但它的能见度并不总是与白天的时间相匹配。在冬季,当中纬度地区的白昼较短时,月亮在白天可见的时间也较短。同时,地球的光照条件也会影响月亮的能见度。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一种全新架构支持量子计算机硬件系统实现模块化、可扩展

量子计算机有望快速解决极其复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需要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花费几十年才能破解。

要实现这种性能,需要构建一个由数百万个相互连接的量子比特组成的系统。在一个硬件架构中制造和控制如此多的量子比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努力应对这一挑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可扩展的模块化硬件平台,该平台将数千个相互连接的量子比特集成到定制集成电路上。这种“量子片上系统(QSoC)”架构使研究人员能够精确调整和控制密集的量子比特阵列。多个芯片可以通过光网络连接,创建一个大规模的量子通信网络。

通过在11个频率通道上调谐量子比特,这种QSoC架构为大规模量子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纠缠复用”协议。

该团队花了数年时间完善一个复杂的工艺,以制造原子大小的量子比特微芯片的二维阵列,并将数千个量子比特微芯片转移到精心准备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芯片上。这种转移可以在一个步骤中完成。

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研究生、该架构论文的主要作者林森·李(Linsen Li)表示:“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架构和制造技术,可以支持量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可扩展性要求。”

这篇论文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科学家设计出既坚硬又能隔热的材料:可用于新型隔热涂层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设计出一种既坚硬又能有效隔热的材料。这种罕见的属性组合为电子设备等领域的新型隔热涂层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一类称为二维混合有机-无机钙钛矿(2D HOIP)的材料。

他们表示:“这些薄膜由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中交替的有机和无机层组成,我们可以调整无机层或有机层的组成。”

实验表明,至少有三种不同的2D HOIP材料在变硬的同时,导热性也变差。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2D HOIP材料的另一个有趣现象。他们发现在有机层中引入手性,即使碳链不对称,材料仍能保持相同的刚度和导热性,即使对有机层的组成进行了实质性改变。

这篇研究论文发表在《ACS NANO》杂志上。

2、一种新型汗液监测装置可通过皮肤传递药物刺激汗液产生

汗液中含有的生物标志物可以监测从糖尿病到遗传疾病的各种健康状况。与血液采集不同,汗液取样因其无痛性而更受欢迎。然而,以前为了从汗液中获得足够的营养或激素进行测试,通常需要剧烈的身体活动来诱导出汗,这对行动不便的人带来了挑战。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仿生学研究中心和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开发出一种方便的汗液监测装置,不需要身体活动,而是通过皮肤传递药物刺激汗液产生。与以往通过运动诱导出汗的方法不同,该装置通过皮肤输送药物来刺激汗腺。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柔性装置,通过在含有药物的水凝胶上施加电流,将药物输送到汗腺。这种装置小巧柔软,可以很容易地附着在皮肤上。由药物引起的汗液被收集在装置内的微流体通道中,并使用生物传感器分析生物标志物。这样就可以分析汗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减少繁琐的医院检测,降低检测过程中生物标志物污染的风险,从而提高准确性。

这种新开发的设备也有助于扩大基于健康成人汗液的无创疾病监测技术。此外,通过皮肤给药的技术不仅可以用来诱导出汗,还可以提高局部区域(如伤口)的药物递送率,从而加速恢复。(刘春)


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但在进行基因工程

(1)过程①是以mRNA为模板形成基因的过程,属于反转录,此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用限制酶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质粒如果用限制酶Ⅱ来切割的话,将会在质粒在出现两个切口且抗生素抗性基因全被破坏,故质粒只能用限制酶Ⅰ切割(破坏四环素抗性而保留氨苄青霉素抗性,即将来形成的重组质粒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存);目的基因两端都出现黏性末端时才能和质粒发生重组,故目的基因只有用限制酶Ⅱ切割时,才会在两端都出现黏性末端.黏性末端其实是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这个切口上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它们之间正好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行连接.(3)来源不同的DNA之所以能发生重新组合,主要原因是两者的结构基础相同,都是双螺旋结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等.(4)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所以人体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细菌体内成功表达,过程是生长激素基因→mRNA→生长激素.(5)因本题上有2个标记基因,但抗四环素基因被插入的基因破坏掉,因此剩下的是抗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如果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说明已经导入了重组质粒或普通质粒A,因为普通质粒和重组质粒都含有抗氨苄青霉素的基因.故答案为:(1)反转录(人工合成) (2)ⅠⅡ碱基互补配对(3)人的基因与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相同(4)共同一套(遗传)密码子 生长激素基因→mRNA→生长激素(5)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缺一不可)

抗生素为什么能杀灭病菌?抗生素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为什么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其以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之所以现在提出杜绝滥扩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 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是有目放矢。 通常建议做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极度敏感受药物,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 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该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 (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无需抗生素而应使用病毒灵、病毒脞等抗病毒药物以及中草药治疗。 (2)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但如果受条件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 一般情况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见。 尿道和胆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见。 皮肤伤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 (3)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没有一个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 青霉素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会引起皮疹和药物热。 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应有的放矢,不可滥用。 (4)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应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生素。 (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严加控制,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导致过敏反应,也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

便秘该注意些什么

1、多吃含高维的食物并多喝水。 2、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 3、适当喝一些蜂蜜水。 4、经常的运动。 5、饭后服用铁剂并喝水。 祝您健康 !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15900.html
神仙球不断!梁靖崑3
安切洛蒂是教练 里瓦尔多 我对他只有感激 朋友甚至是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