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称击毁西方向乌供应武器 乌称战斗激烈

俄罗斯国防部16日称, 俄军控制了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谢尔盖耶夫卡居民点,并击毁了多个美国等西方国家提供给乌克兰的武器装备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6日称,当天在多地与俄军展开战斗

俄罗斯国防部16日称,俄军控制了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谢尔盖耶夫卡居民点。过去一周,俄军使用高精度武器和无人机对乌克兰军工企业和军用机场进行了17次集群打击。俄军防空系统 击落1架米-8直升机和543架无人机

俄国防部16日还公布多段视频,视频显示俄军使用伊斯坎德尔-M导弹击毁多个位于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发射器和配套雷达站,以及一个位于苏梅州的德制红外成像型后继弹系统发射器。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6日晚称,截至16日22时,当天前线地区发生了99次战斗。在哈尔科夫方向的利普齐和沃尔昌斯克附近,俄军发起了9次进攻。在托列茨克方向,俄军发起11次进攻。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多个区域,乌军当天都与俄军展开了激烈战斗。乌军总参谋部称, 乌军正在采取措施守卫阵地 ,当天在这一方向击毁 俄军2套火炮系统、6架无人机等设备 。此外,乌军总参谋部还称乌军在库皮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等多个方向与俄军展开战斗,一些地区的战斗仍在继续。


二战双方伤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伤亡最惨重的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 这场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 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 由于苏联政府害怕过高的伤亡统计会影响民众,因此在当时拒绝提供详细的伤亡数据。 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 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战役背景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军发动“巴巴罗萨作战”,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德军闪电般地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 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的苏军在当年12月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首次胜利。 过度消耗的德军由于缺乏应付冬季的战争装备和稳定的供应线,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严重打击,并在部分地区遭到反攻。 在1942年春天,德国的前沿阵地已经基本稳固。 然而,由于中央集团军群受到了很大削弱,德军放弃了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 部分德军统帅希望攻击苏联意想不到的战略方向以求获得快速的成效。 而部分人尤其是希特勒,认为攻击莫斯科这个目标过于明显。 因此,德国开始筹划在北部或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攻势。 此外,由于美国在遭到珍珠港偷袭之后对日本宣战,德国认识到时间颇为紧迫。 希特勒希望能够在美军有机会加入欧洲战场之前结束东线战争或尽可能削弱苏联。 由于苏联南部地区有支撑苏联战争机器的高加索油田,联系中亚地区的伏尔加河以及大片农田,因此德国希望能够挺进这个区域,尽可能地削弱苏联的经济和战争潜力。 蓝色行动德国计划调遣南方集团军群全速进攻,迅速穿越俄罗斯南部以控制高加索地区的油田。 这场夏季攻势被命名为“蓝色行动”(德语:Fall Blau)。 参加行动的部队包括第六集团军、第十七集团军以及第一、第四装甲集团军。 在1941年,南部集团军已经占领了乌克兰地区,并被调往计划发动进攻的地区。 然而,在战略计划中,希特勒进行了介入,并命令该集团军分成两个集团军群。 南部集团军A军群由曼施坦因和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指挥,并按原计划向南推进至呒铀鳌D喜考�啪麭军群包括弗里德里希·保卢斯率领的第六集团军和赫曼·霍特指挥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其目标是东渡伏尔加河并占领斯大林格勒。 希特勒如此重视占领斯大林格勒,主要有几个原因:这是伏尔加沿岸的主要工业城市,攻陷斯大林格勒将保障进攻高加索地区的德军的左翼;另外,该城市的名字正是希特勒的死敌斯大林,如能攻占这个城市,将对对手造成极大的压力。 当然,斯大林也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座城市的防卫非常重视。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发布的战争密令:第41号指令。 企图一俟天气和地形条件具备,德军将再次赢得行动的主动权,最终歼灭苏军残存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多地夺取它的最重要的战争经济资源。 把所有可以动用的兵力集中到南段主要作战方向,旨在歼灭顿河前面的敌人,接着占领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和通往高加索山脉的通道。 战役初期蓝色行动原定于1942年5月开始。 但是参与该行动的部分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正在克里米亚半岛进行包围塞瓦斯托波尔的战役。 直到当年6月,这座城市仍未被占领,因此这也迫使德国不得不数次推迟蓝色行动。 与此同时,苏联铁木辛哥元帅领导 南方面军主力发动了第二次卡尔可夫战役,却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1942年6月28日,作为蓝色行动的序幕,南方集团军群在俄罗斯南部发起了攻击。 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科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一带发动进攻,苏军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军侵入顿河大弯曲部。 南面的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油田区推进,北面的B集团军群则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 德军的进攻起初非常成功。 苏联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几乎未进行有效的抵抗,便向东迅速撤退。 虽然苏联曾试图巩固防线,但由于另一部分德军从侧翼进攻,导致了防线的崩溃。 德军将苏军两次包围,并歼灭大部份苏军。 第一次是7月2日在哈尔科夫的东北部,第二次是在一周后米里洛夫的罗斯托夫-奥比拉斯地区。 同时,匈牙利第二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也对 佛罗尼斯发动了突袭,并在7月5日攻陷该城。 德军最高统帅部指定由B集团军群的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是当时德国较强的集团军,辖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共18个师,约25万人,坦克740辆,火炮或迫击炮7500门,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由于第六集团军在战役初期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战果,希特勒便直接参与指挥,命令第四装甲军团南下加入南方集团军A军群。 由于当地公路狭窄并且数量不多,导致了第四装甲军团与第六集团军陷入了交通的阻塞。 两个军团为了疏导路面数以千计的车辆,不得不陷入停滞。 这次迟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使进攻至少推迟了1个星期,未能一举突入斯大林格勒。 由于第四装甲军团没有达到配合A军群合围苏军的目的,希特勒再次改变了主意,命令第四装甲军团重新加入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 苏联指挥层开始逐渐明确德军的意图。 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 为此,苏军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其编成内有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及空军第8集团军、海军伏尔加河区舰队。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际能投入的力量有12个师,约16万人、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辆坦克、飞机454架。 其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的长约530公里、纵深为120公里的防御地带。 7月,苏联制定了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斯大林格勒的东面是宽阔的伏尔加河,在河对面布置了刚刚组建的第62集团军,其指挥官是崔可夫,他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死守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接近地的战斗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拉开序幕。 德军第6集团军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苏军防御,向卡拉奇总方向发展进攻,围歼顿河右岸的苏军。 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右翼防线,形势告急。 斯大林任命戈尔多夫中将取代年迈的铁木辛哥元帅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并派华西列夫斯基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 到7月底,德国军队已经将自己的阵地推进到顿河对岸。 德国人利用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盟友的军队来巩固防线。 第六集团军已经距离斯大林格勒仅数十公里,而位于其南面的第四装甲军团也开始北上协助对这座城市的攻击。 在南面,A军群已经深入高加索地区。 也无法再对北面的B军群提供支持。 7月25日,德军对由苏军第64集团军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 次日,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 8月1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加入进攻,德军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 为防守这一方向,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分兵力于7日组建东南方面军(辖第64、第57、第51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30日起增加第62集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 至17日,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 为了增强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斗志,斯大林在1942年7月27日发布的第227号令规定,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 其口号就是“决不后退一步!”。 8月中下旬,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集结了21万人,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辆坦克和1000多架飞机,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克的第4装甲集团军分别从西面和西南面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钳形攻势”。 8月23日,德军第6集团军第14装甲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突至伏尔加河,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并夺取该市。 同日,德军先出动飞机几百架,入夜又出动2000架次的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狂轰滥炸,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对此评述道:“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屠杀和平居民,压垮苏军,瓦解士气,散布恐慌气氛”。 苏军统帅部从预备队中抽调第24、第66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北面对德军实施反突击,阻敌于西北市郊。 德军统帅部继续增加兵力,并将主力转移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力图在最短期限内攻占斯大林格勒。 在南路进攻的德第4装甲集团军,突破了苏军防御,威胁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苏军后方。 苏军最高统帅部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 8月下旬和中旬,苏军从南北两面发起了几次反击,减轻对斯大林格勒城区的压力,双方经过激列争斗,伤亡惨重。 至9月12日,苏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已全部丧失。 斯大林格勒城内的激烈巷战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62集团军和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64集团军受领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任务。 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双方展开巷战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 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 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苏联第62集团军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 攻入城中的德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 尽管德军对伏尔加河东岸进行频繁的轰炸,但是苏军还是从那里得到了不断的补给和支持。 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 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 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 这样导致了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点。 德军把这种看不到敌人的城市防御战称为“鼠战”(德语:Rattenkrieg),甚至开玩笑说“即使我们占领了厨房,仍然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 ”在城中的制高点,一座名为马马耶夫冈的小山丘上,发生了最为残酷的战斗。 两方军队不断地交替占领这片高地。 苏军在一次反攻中,竟然在一天之内牺牲了1万名士兵。 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 在一个大粮食仓库里,两军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声,经过数个星期的苦战,德军不得不从这个仓库撤走。 在城中的另一个部分,由扬科夫·巴甫洛夫指挥的一个小分队占据了城中心的一座公寓楼,并顽强地进行抵抗。 士兵们在大楼附近埋设了大量地雷,并在窗口安设了机枪,还将地下室的隔墙打通以便通讯。 这座顽强的堡垒后来被苏联人骄傲地称为“巴甫洛夫大楼”。 由于德军无法看到战斗结束的迹象,便开始调遣包括600毫米迫击炮等重装甲部队开入城内。 然而在伏尔加格东岸的苏联火炮部队将德军置于其炮火笼罩之下。 而城中的红军防御部队仍然利用废墟进行战斗。 由于城内布满了高达数米的瓦砾堆和废弃建筑,德国的坦克部队毫无用武之地,而且即使坦克能够前进,也会遭遇在楼顶的苏军反坦克武器。 此外,苏联的狙击手非常成功地利用废墟作为掩体,给德军造成了极大伤亡。 最为成功的一名狙击手Zikan到11月20日为止已经击毙了224个敌人。 而日后成为好莱坞电影《兵临城下》中的主人翁瓦西里·扎伊采夫(Vasilly Grigoryevich Zaitsev)。 另外一名狙击手也创造毙敌149人的纪录。 对于斯大林和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事关成败的关键一战。 苏军指挥部将战略重点从莫斯科转移到了伏尔加河地区,并且调动了全国所有的空中力量支持斯大林格勒。 两方部队的指挥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德军的指挥官保卢斯得了眼部肌肉痉挛的疾病,而崔可夫也在不见日光的地下室司令部也忍受着湿疹的病痛,以至于不得不将自己双手完全包扎起来。 经过3个月血腥的战斗,德军终于在11月份缓慢地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并且占领了整座城市的80%地区,将留守的苏联军队分割成两个狭长的口袋状。 此外,伏尔加河开始结冰,导致苏联不能再通过船运送补给品给城中守军。 尽管如此,马马耶夫高地附近的战斗和北部城区的工厂地带的战斗依然非常激烈。 其中, 红色十月工厂、 拖拉机厂和街垒工厂的战斗为全世界所知晓。 当苏联士兵与德军进行枪战的同时,工厂内的工人就在侧旁修复损坏的坦克和其它武器,有的时候甚至就直接在战场上修理武器。 坦克由工厂的工人志愿兵驾驶。 这些坦克往往直接从兵工厂的生产线上开到了战斗前线,甚至来不及涂上油漆和安装射击瞄准镜。 德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的副官在这一天的战地日记中写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援下实施反攻击。 市民们也拿起了武器,表现得非常英勇。 在战场上可以看到被打死的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他们那已僵硬的手还握着步枪和手枪。 在被击毁的战车驾驶舱里,坐着被打死的工人。 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从未见过”。 11月11日,德军最后一次企图攻占该市,并在街垒工厂以南冲到伏尔加河岸,但其攻势已成强弩之末。 苏军红军反攻的“铁钳攻势”在围城期间,协助防卫B军群侧翼的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部队都要求其指挥部增加援助。 例如匈牙利第2军团(装备和训练都很落后)负责防护斯大林格勒北部200公里长的地带。 这使得其战线拉得非常狭长,甚至在有些地段,只有一个野战排来防守整整1-2公里的防线。 而苏军在伏尔加河南岸保留了几个攻击点,这对B军群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然而,希特勒过于关注攻城本身,拒绝了侧翼部队提出的增援要求。 为此,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弗朗兹·哈尔德表示了忧虑和异议,结果,希特勒便在9月底将其撤职,任命库尔特·蔡茨勒(Kurt Zeitzler)为新一任参谋总长。 9月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到了秋天,负责斯大林格勒地区总体战略的红军统帅朱可夫开始在城外的南北两侧大规模集结兵力。 德军的北侧是由装备落后并且斗志不强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军队组成的。 朱可夫的策略是将德军继续牵制在城内,然后通过打击德军虚弱的外侧来将德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市区。 这次战略的暗号是“天王星行动”,这与针对德军中央军群的“火星行动”相呼应。 1942年11月19日,苏联红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 由瓦图京大将(Nikolai Vatutin)指挥的主攻部队包括整整3个军团(第1近卫军团,第5坦克军团和第21军团),一共由18个步兵师,8个坦克旅,2个摩托旅,6个骑兵师和1个反坦克旅组成。 在进攻的前夕,罗马尼亚部队似乎已有所察觉,不断向总部要求增援,但是遭到德军总部拒绝。 负责防卫德军第6军团侧翼的罗马尼亚第3军团,由于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并且缺乏精良装备,仅仅在战斗发起一天之内便被苏军粉碎。 11月20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南部发动第二轮攻势。 负责防卫该地区的罗马尼亚第4军便首当其冲遭到了攻击。 主要由骑兵队组成的罗马尼亚人迅速被歼灭。 此后苏军迅速向西推进,并于2日后在卡拉赫城区会合,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 约25万德国、罗马尼亚和意大利的部队以及部分克罗地亚军队陷入了这个包围圈中,同时也包括城中尚在战斗的数万苏军士兵。 德军第六集团军只有约5万人的部队被分割在包围圈之外,苏军投入开发的新式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绰号[斯大林的管风琴],外观是集束多炮管彷佛管风琴),卡秋莎火箭炮可以在一部机动车辆上同时发射多达48枚的火箭弹,这种武器在摧毁敌军的坦克方面有着近乎完美的表现。 11月30日,希特勒在一次公开演说中表示决不会从斯大林格勒撤退。 德军指挥部急于让德军在包围圈西部取得突破,然而德军空军司令戈林却声称空军有能力通过“空中桥梁”为第六集团军提供补给。 一年前在迭扬斯克包围圈中的成功空运纪录使得德军将领依然幻想通过强大的空军运输力量来维持第六集团军的战斗力。 然而两次空投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规模的不同。 第六集团军几乎相当于普通德国集团军的两倍,另外,同时被包围的还有第四装甲集团军的一部分。 事实证明德国空军根本没有提供如此大规模部队的供给的运输能力。 在克里特岛战役后,德国空军的实力一直未能得到恢复,而且其每天300吨的运输上限也无法满足每天500吨的需求。 但希特勒仍然支持戈林的计划,并且再次强调被围困的部队决不能投降。 空投计划很快就遭受失败。 严酷的天气条件和苏军强大的防空炮火使得德军的空中桥梁无法得以维系。 据统计,德军只得到10%左右的所需物资,而且这些运输飞机还要从包围圈中运送伤病员回到后方。 第六集团军渐渐感受到饥饿的威胁。 而在另一面,苏军在不断加强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而且开始缩小包围圈的行动。 12月份,德军第57装甲军组织的企图从南部解救被围部队的“冬季风暴行动”遭到了苏军的成功阻击。 赫尔曼•霍特指挥的援军,离斯大林格勒仅距廿五公里即无法再推近。 苏军发动反击将其击退150~200公里。 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 从而为歼灭被围于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俄罗斯严酷的冬季开始展现其恐怖的威力。 伏尔加河面的冰层逐渐变厚,因此苏军可以更加便利地补给己方部队。 而包围圈中的德国人却消耗了所有取暖的燃料和医疗用品,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 一些军官试图说服保卢斯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而迅速突围。 但是保卢斯害怕背上违抗军令的罪名,因此坚持按兵不动。 1943年1月,苏联红军发起了又一轮攻势,代号为“木星行动”,试图突破顿河地区的意大利军防线,并攻取罗斯托夫。 如果这次行动成功,德军南部集团军的余部将被完全围困在高加索地区。 苏军虽然始终未能接近罗斯托夫,但是这次行动迫使德军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德军相隔250公里以上的距离。 事实上,第六集团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增援。 德军第六集团军覆灭深陷重围的德军开始从斯大林格勒郊区向城区收缩防守。 Pitomni机场和古姆拉克机场(Gumrak)的陷落意味着德军的空中运输和伤员撤退行动的彻底结束。 德军的食物和弹药都极度匮乏。 尽管如此,德军仍然顽强抵抗,因为他们相信苏联人会处死投降的军人。 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巷战。 相反,苏联人也被包围圈中的德军庞大的数量感到惊讶,因此继续巩固包围圈。 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德国陆军元帅的称号。 鉴于以往从来没有如此级别的德国将领被生擒,希特勒也希望保卢斯能够战斗到底或自杀殉国。 但是,当苏军攻入德军设在百货商场内的司令部时,保卢斯选择了投降。 [第六集团军无线电台即将关闭!俄军已经攻占!打垮布尔什维克万岁,天佑德意志!]1943年2月1日,被包围的第六集团军,向柏林发出最后感动德国人的著名电报,从此断讯并投降。 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中的其余德军宣布投降。 名极度饥饿劳累的德军士兵被俘获。 让苏军大为惊喜并同时让德军极为失望的是,战俘中包括22名将军。 希特勒对这位新陆军元帅极为失望,并公开说“保卢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荣的殿堂,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退却。 ”投降的名战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还,并回到了故土。 由于大多数士兵本身已经营养不良,缺乏医治,加上红军将他们发配到苏联各地的战俘营中进行强制劳动,使得大多数人死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 十几位高级军官被带往莫斯科,用作苏联的政治宣传工具。 包括保卢斯在内的军官们发表了反希特勒宣言,并向德军部队大肆宣传。 瓦尔特•冯•塞德利茨•库尔茨巴赫将军甚至提出从德军战俘中组建一支反希特勒军队,但是苏联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直到1955年,这些高级战俘才被遣送回国。 尽管在战役结束前数星期,德国的官方媒体已经停止报导相关的有利消息,但德国民众还是直到1943年1月底,才了解到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悲剧。 这并不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打击,但是这次失败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战略意义上,都是其它战役不可比拟的。 2月18日,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柏林发表了著名的Sportpalast 演说,鼓动德国国民接受总体战的理念,即利用全国的一切资源和力量来战斗到底。 会战结果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 整个战役持续199天。 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 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的精锐之师第六军团的全部和第四装甲军团部分。 许多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 德军伤亡人数中阵亡和俘获的比例非常之高(人左右被俘)。 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总数达到约30万人。 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座城市在1945年被命名为“英雄城”。 60年代,苏联在城外的山丘马马耶夫岗,树起了高达52的“俄罗斯母亲纪念碑”。 塑像中就包括当时战斗时被炸毁的废墟。 大谷物仓库和巴甫洛夫大楼等见证了非常激烈的战斗的场所,至今仍接待后人的参观。

关于战争的新闻资料 急急急!!!!!!!!!!!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 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 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 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 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 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 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 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 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 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 同时,开始入侵挪威。 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 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 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 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 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 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 5月28日,比军投降。 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 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 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 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 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 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 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 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 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 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 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 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 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 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 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 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 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 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 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 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 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 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 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 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 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 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 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 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 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 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 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 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 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 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 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 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 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 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 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 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 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 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 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 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 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 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 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 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 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 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 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 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 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 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 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 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 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 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 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 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 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 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 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 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 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 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 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 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 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叙利亚战争原因

叙利亚东古塔的战事临近尾声,眼看和平在望,却出人意料的传来化武攻击的消息,欧美主流媒体大肆渲染,各国政客也添油加醋,大放狠话。 自从叙反对派控制地区杜马镇遭疑似化学武器攻击之后,笼罩在叙利亚上空的战争阴云迅速积聚:西方各国强烈谴责巴沙尔政权、特朗普警告24小时到48小时内做出回应,将发动军事打击;美、英、法元首通电话,协调行动,要联合对巴沙尔进行强力回击;同时特朗普中止对拉美的访问,放弃出席“美洲国家领导人”会议,美军航母战斗群大规模向地中海集结;另一面俄罗斯总参谋部宣布俄罗斯军队进入一级战备,同时俄罗斯在叙的防空导弹系统提高战备等级……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股市和汇市崩盘,欧美对俄罗斯的金融攻击让俄罗斯损失惨重。 就在世界猜测美国或法国会不会对叙利亚大打出手,美俄大战一触之发之际,叙利亚政府军的一处空军基地遭到导弹袭击,八枚导弹被防空导弹摧毁了五枚,剩余三枚命中目标,基地内据称有俄罗斯和伊朗的军人,共有四名伊朗军人和三名俄罗斯军人丧生,袭击者是以色列,行动事先征得了美国同意。 这场袭击可能是美国更大规模轰炸的路演。 战争乌云密布,美国和俄罗斯真的要在叙利亚大打出手吗?美国和西方仅仅是泄愤还是真的要钻进叙利亚的帝国坟场?抛开这些纷纭错综的表象,我们先来看看叙利亚发生了什么,揭开背后的战争逻辑。 一、俄叙联军赢得东古塔战役我们都知道叙利亚是一个只有2000多万人的小国,但是叙利亚战争却不是一场小规模的战争,由于外部势力的卷入,历时七年的叙利亚战争被打成了一次小型的“世界大战”。 相信大家都应该还记得2016年11结束的阿勒坡战役,当时的形势就是几乎所有在中东有重大战略利益的国家都卷入了其中,包括我们中国。 在阿勒坡战役中,中国、俄罗斯、叙利亚政府军、伊朗、伊拉克、朝鲜、黎巴嫩真主党等国家结成一方,美国、法国、英国、沙特、约旦、以色列、叙利亚反对派、库尔德、ISIS、摩洛哥等为另一方,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小型“世界战争”。 最终,中国抓住了美国政府换届的战略契机,果断派出了军事顾问团访问叙利亚,直接提供战略战术的指导,输送大量战略资源,快刀斩乱麻,迅速结束了缠斗四年多的阿勒坡战役。 阿勒坡战役号称是叙利亚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此彻底扭转了叙利亚政府军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中国军队出手,也展现了“陆战之王”的风采。 而最近接近尾声的东古塔战役,我们可以看作是俄叙联军“攻克柏林”的战役。 东古塔虽然不像阿勒坡(叙利亚第一大城市,拥有近200万人口)那样是一个大城市,但是它却临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可是说是威胁叙利亚政权心脏的尖刀。 东古塔位于大马士革东部郊区,为海拔600米的高地,包括众多小城镇和村庄,战前拥有200万居民,目前大约还有数十万居民。 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不久,恐怖组织拉赫曼旅于2012年占据了东古塔,随后叙利亚政府军对东古塔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包围,可始终未能攻入东古塔。 并且随着叙利亚政府军在各个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东古塔地区成了反政府武装在大马士革郊区的最重要据点,最后的堡垒。 许多在其它战场被击溃的叛军也向东古塔地区集结,当地除了“伊斯兰军”、“沙姆自由人组织”、“拉赫曼军团”等反政府武装外,还有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极端组织“征服阵线”等。 这些叛军并非全是乌合之众,其中许多都是原来叙利亚政府军中的逊尼派武装,这个跟伊拉克的伊斯兰国也聚拢了大批原萨达姆政府军中逊尼派武装是一样的。 所以有比较强的战斗力,也很懂得军事斗争,他们早早地把东古塔地下挖空,变成了一个由地堡交织而成的堡垒,所以叙利亚政府军一时也拿它没有办法。 事实上,政府军对于东古塔的围剿从未间断,但是由于叙利亚政府军的精锐都在外地征战,根本奈何不了东古塔的叛军。 例如从2017年6月至9月,叙利亚政府军对东古塔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结果却是以损失了1700多人,36辆坦克被击毁而告终,根本就没能攻入东古塔。 今年以来,由于叙利亚战局大体已经稳定,政府军已经消灭了除库尔德武装以外的绝大部分叛军。 2月18日叙利亚政府军集结了6个师又三个旅,辅以地方民兵部队再加上俄军“顾问”和空军支援,共计6万余人的精锐力量包围了东古塔,决心拔掉大马士革近郊这个最后的“钉子”。 此次东古塔参战序列包括叙利亚政府军的劲旅“老虎师”和叙利亚第一装甲师。 除了这两支在内战中一直活跃的精锐部队以外,被抽调来参加东古塔围攻战役的部队还有:叙利亚第14特种作战师,第4机械化步兵师,第七装甲师,第9装甲师,共和国卫队104空降旅,共和国卫队105旅,共和国卫队106旅,以及叙利亚空军,俄罗斯空天军,俄罗斯陆军特种部队,伊朗革命卫队以及叙利亚民兵和伊拉克援军。 参战兵力超过6万人,并携带有超过500门榴弹炮和火箭炮进行火力压制。 但是对于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军而言,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被包围的反对派武装,以六万多人的精锐之师,配以重型装备和空军支援,要消灭盘踞在东古塔的不足两万人的叛军,无疑是一场小刀切黄油的战争。 问题是只要俄叙联军摆出决战的姿态或将要获得胜利时,帝国主义分子就要站出来捣乱。 东古塔开战才没有几天,眼看着叙利亚政府军的节节胜利,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坐不住了。 2018年2月24日,美国、英国和法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401号决议,要求叙全境连续停火至少30天,呼吁解除对东古塔地区等4个区域的围困,以维持对这些区域居民食品和药品等物资供应,就是为了给叛军解围,然而冲突各方均无意遵守这一决议。 只是迫于西方的压力,也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政府军开辟了两条供平民逃生的通道。 2018年3月17日,俄罗斯驻叙利亚停火协调中心表示,已有1.7万余名叙利亚平民从叙东古塔地区撤离。 次日,叙政府军坦克出现在东古塔地区的萨格巴镇,宣告政府军已收复东古塔百分之八十土地。 剩余的叛军聚集在杜马镇等少数地区,成为瓮中之鳖。 3月18日,也就是叙利亚政府军收复萨格巴镇的当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视察东古塔前线,受到了将士们的热烈欢迎。 巴沙尔登上了一辆坦克,向政府军官兵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你们射向恐怖分子的每一颗子弹都在改变地缘平衡,你们驾驶坦克每前进一米都在改变世界的政治版图。 ”而与此同时,在叙利亚的北部战场,土耳其大军也于3月18日开进了阿芙林城,占领了阿芙林地区,可以说这一天是叙利亚战场的又一个转折点,其战略意义相当于当年的苏联红军和盟军分别攻破了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 标志着叙利亚战场已经接近尾声,如果美国和法国不加以大规模干涉,直接参战的话,叙利亚战争将就此划上句号。 二、美国、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不甘心失败从叙利亚南部战场和北部战场的态势来看,我们就会发现,美国又被俄罗斯给坑了。 当初土耳其悍然发动橄榄枝行动,进攻阿芙林地区的库尔德武装时,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感觉很诡异,甚至一些国内的公知给北约捧臭脚,说土耳其进攻阿芙林,最难受的是俄罗斯、伊朗和巴沙尔政府,北约势力再次进入叙利亚,将会不断地打压伊朗,切割巴沙尔,吞食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地盘。 北约是兵不厌诈,将要板回一局,取得叙利亚战争的胜利。 那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在面对国家核心利益上,土耳其宁愿背叛或退出北约。 土耳其拥有1800多万库尔德人,如果任由美国扶持库尔德装备在叙利亚北部建立邪恶走廊,将对土耳其后患无穷,可能将导致土耳其长期的分裂和内战,因为叙利亚的库尔德武装就是由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工人党控制的。 所以,我们从战争的结果来看,简直就是土耳其与俄罗斯、叙利亚政府军和伊朗天文无缝的配合作战,消灭了西方在叙利亚扶持的最后两支叛军。 当然库尔德武装还谈不上消灭,但是如果美国和法国不对叙利亚展开大规模干涉的话,残余的库尔德武装向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军投诚,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事实上,随着东古塔战役的胜利,大马士革南部地区的叛军已经纷纷向政府军投降了。 叙利亚战争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以说,美国、以色列和西方在叙利亚下了这么一盘大棋,已经到了满盘皆输的地步了。 3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从叙利亚撤军,确实,如果再不撤军,美国在叙利亚的几千人的武装就会被包了饺子,前年阿坡坡战役结束时,也有几百名来自美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军事教练、顾问和情报人士被俘。 面对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叙利亚的联合围殴,美国也是强龙难压地头蛇。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富有戏剧性,就在特朗普宣布美国将要撤军的当天,叙利亚前殖民地宗主国法国站了出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见库尔德领导人时承诺说将派遣军队进入叙利亚曼比季,与当地库尔德武装并肩战斗,以抵御土耳其的进攻。 据法国《巴黎人报》报道,由库尔德武装主导的“叙利亚民主军”代表团29日会见了法国总统马克龙,代表团代表称,马克龙承诺将支持其对抗极端组织和抵御土耳其进攻的斗争,打算“尽快”向曼比季派遣法国特种部队,部队人数尚未透露,法国此次派兵将与美国方面协同行动。 这则消息让世人感到法国骨子里的“大国情结”。 我们要知道法国已经太久没有打仗了,如果我们不算利比亚战争(主要是萨科奇主导的空袭),法国军队的上一次战争还是越南战争。 我们都知道,在越南战场上,中国派出了以陈赓大将为代表团长的军事顾问团,指导越南打赢了奠边府等著名战役,彻底把高卢雄鸡给打焉了,此后半个多世纪再也不敢胡乱嚣张了。 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促使马克龙作出了参战的决定呢?首先是现实利益。 我们都知道,马克龙在当选总统前,曾经在罗斯柴尔德集团下面的投行工作,并积累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所以,马克龙就是以罗斯柴尔德为代表的犹太金融资本的一个棋子,眼见库尔德人撑不住了,着急的不仅是以色列和美国,欧洲的犹太金融资本集团也坐不住了。 所以才会有马克龙的参战。 当然,曾经以“奥斯曼的巴掌”怒怼美国的埃尔多安也不是省油的灯,埃尔多安以前所未有的措辞谴责法国支持恐怖组织。 其次是历史原因。 此次法国试图派兵进入叙利亚,看似是“半路杀出程咬金”,但如果向前追溯的话,就并不显得过于突兀。 十字军东征那会儿太过久远,就不说了。 法国在近代与叙利亚也关系也颇深,拿破仑曾于1799年率军攻打过叙利亚。 1861年法国以“人道主义使命”为由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的马龙派基督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1916年5月,法国通过与英国签署的“赛克斯-皮科特”协议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亚洲部分领土“大叙利亚”(包括叙利亚和黎巴嫩)等纳入势力范围,成为叙利亚的宗主国。 既然欧洲犹太资本要参战,就要把叙利亚的水搅浑,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几天关于叙利亚的化武攻击的新闻。 在舆论战场充当急先锋的却是英国媒体,4月8日,英国BBC率先披露,叙利亚反对派武装顽强坚守东古塔地区的最大城镇杜马(Douma)曝出遭到沙林毒气攻击,据当地医疗人员、救援人员表示,杜马镇上方出现毒气向下飘进镇里,造成至少70人丧命。 臭名昭著的叙利亚救援组织“白头盔”(The White Helmets)在推特上发出一张杜马镇照片,照片中可看出地下室内有多达数十具遗体。 该组织发文表示,死亡人数可能再继续攀升。 一时间,欧美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美国国务院也跳出来说,“叙利亚政权对自己的人民使用化学武器早有先例,而俄罗斯最终必须承担对无数叙利亚人展开野蛮袭击的责任。 ”这种情形我们曾经在科沃战争前闻到过熟悉的味道。 这说明了美国、法国和英国并不甘心在叙利亚战场的失败,他们想要板回一局。 很可能会大打出手,只是可惜的很,现在的局面对他们非常不利。 三、美国会钻进叙利亚的帝国坟场吗?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就已经说过了,现在的叙利亚战场,随着土耳其的倒戈,事实上已经进入到了中东战争的第二阶段,即中东地区诸强争霸的阶段。 土耳其、伊朗、沙特和以色列、埃及等地区强国将要一决雌雄,展开争霸赛。 目前来看,斗争的主线是土耳其联手伊朗、叙利亚对付以色列和库尔德、沙特。 按照中东战争发展的逻辑,应该是等到地区争霸赛结束了以后,中国和美国两个全球性大国才能介入。 对于中美而言,不管是谁,如果没有战略定力,率先卷入叙利亚战场,叙利亚都有可能变成其“帝国坟场”。 所以现在许多人都在担心,美国要在叙利亚大打出手了,俄罗斯要撑不住了,然后唇亡齿寒,俄罗斯倒了,中国也会倒大霉了。 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叙利亚战场就是一个陷阱,中国和美国,谁先掉进去,就会变成谁的帝国坟场。 目前来看,中国是不太可能早早卷入其中的,土耳其和伊朗这两个中东双雄都会站在中国这边,再加上俄罗斯,在中东撑个两三年,一点问题也没有。 土耳其已经彻底与美国和西方闹翻天了,法国的介入虽然可以吓阻土耳其军队前进的步伐,但是并不能阻挡埃尔多安剿灭库尔德武装的决心。 对于土耳其来说,谁支持库尔德武装,支持库尔德独立,就是它的敌人。 显然它现在与以色列、法国和美国已经势不两力,而与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俄罗斯则是天然的同盟了。 所以现在的土耳其现在已经不能视为一个北约国家了,虽然它是北约第二军事大国。 伊朗这几年一直都是低调的潜行,但是论综合国力,伊朗却丝毫不逊色于土耳其。 他的第一号敌人是以色列,第二号的敌人则是沙特。 表面上看,在叙利亚战场上,频频露脸的是俄罗斯和土耳其,但是伊朗才是真正的重量级国家。 因为伊朗掌握了经伊拉克到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什叶派之弧,背后有俄罗斯和东方神秘大国的撑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势单力孤的土耳其更强,也比外来户俄罗斯更强。 俄罗斯本身也是伊朗请君入瓮给请过来的,就是方便伊朗躲在俄罗斯巨人的后面,背地里动手。 俄罗斯派到叙利亚来的军队不过一两万人,但是伊朗却在叙利亚部署了十万大军,其中大多是精锐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 在这一轮剿灭ISIS头号恐怖组织的战争中,我们只看到了普京在全球媒体上大出风头。 然而,我们却很少有人听说过苏莱曼尼。 事实上,他起到的作用丝毫不逊色于普京大帝。 苏莱曼尼被称作“伊朗的隆美尔”,“中东最强大的个体”,白宫前安全官员理查德·克拉则称,苏莱曼尼拥有“魔鬼般的天才能力”。 当伊拉克军队剿灭ISIS以后,伊拉克北部的许多村庄的墙壁上都写着“从摩苏尔到拜阿季,感谢苏莱曼尼”。 以表彰他在战胜伊斯兰国的杰出贡献。 但是很搞笑的是,苏莱曼尼正是从两伊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天才,年仅三十岁就被任命为伊朗革命卫队第一塔拉赫师的师长,誉为少年将军,2011年被授予伊朗最高军衔“少将”,这几年他统帅大名鼎鼎的“圣城旅”和伊斯兰革命卫队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 只不过国内很少有媒体报道他,低调的苏莱曼尼就是低调的伊朗的真实写照。 美国总统特朗普8发推谴责叙政府军,“被施加暴行的地区已被叙利亚军队封锁,外界完全无法进入。 俄罗斯、阿萨德及伊朗要对这场暴行负责,他们将付出巨大代价。 ”4月9日晚23时,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谴责了叙利亚化学武器行为,并表示他将会在“接下来24—48小时内”,决定是否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 而叙利亚政府则向媒体表示,针对叙利亚政府以化武攻击平民指控“百分之百是捏造”,捏造这些故事只是为让美国轰炸叙利亚行动合理化。 但是弱国无外交,叙利亚的话没有人听,面对西方的栽脏陷害,俄罗斯都百口莫辩,何况叙利亚。 事实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叙利亚完全没有必要在东古塔战役已经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使用化武。 与此同时,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外交斗争也在紧张进行,由于美国和俄罗斯提交的三份草案,均未能通过。 美国起草的决议草案,要求授权各国对谁是叙利亚化武袭击的责任方展开独立调查,俄罗斯投了反对票。 俄罗斯起草的两份草案,同样要求进行对化武袭击的调查,但反对独立调查。 一份草案要求,调查组织向联合国作报告,由联合国决定责任方,美国反对。 另一份要求,总部在荷兰海牙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前往叙利亚疑似化武袭击事发地展开调查,美国也反对。 当然,我们都知道的,在西方大国眼里,联合国就昌个摆设,所谓的联合国决议只是走一个过场,此前美俄均表示要对对方草案予以否决。 现在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一次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要来华访问并参加博鳌论坛了,因为联合国五常只有中国是真心实意地尊重联合国的。 针对所谓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一事,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比当年拿着洗衣粉的国务卿鲍威尔还要霸道。 当地时间周一(9日)她对联合国安理会表示,无论联合国允不允许,美国都将对叙利亚政府采取行动,并指责俄罗斯对此“蓄意阻挠”。 确实,对于美国来说,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下令。 从各方面消息来看,美国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 依靠“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事件,舆论准备已经完成,无论事件真实与否,美国都拥有了对叙动武的道义理由。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与当年指控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出一辙,现如今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15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影子都还没找到。 只留下鲍威尔的洗衣粉,成为江湖的传说。 与舆论战同时展开的是西方国家的密切沟通,协调立场。 4月10日19时,在与特朗普进行沟通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回应称,叙利亚发生的攻击事件是野蛮的,我们正在与盟国一起努力评估到底发生了什么。 4月10日22时,法国总理菲利普称,没有对化武攻击的回应的话,外交手段是不可信的,并将与美国就叙利亚问题密切合作。 4月10日2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称,法国将继续与英国、美国的盟友就叙利亚问题进行沟通,并承诺法国对叙利亚地区的空袭目标均是化工厂。 而据外媒报道,针对“叙利亚化武事件”,法国总统马克龙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两次举行电话会谈,要求国际社会坚决应对。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应对叙利亚的问题,除了积极与盟友沟通外,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取消4月12日至14日访问拉美,并参加“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的行程。 此外美国唐纳德·库克号导弹驱逐舰目前就位于地中海东部,离塔尔图斯仅100公里,可能率先使用60枚战斧巡航导弹对叙利亚实施打击。 而美国方面也在加紧调兵谴将,以“杜鲁门”号航空母舰为首的战斗群4月11号离开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前往地中海执行任务。 “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包括“诺曼底”号导弹巡洋舰(USS NORMANDY),“阿利·伯克”、“巴尔克利”、“福莱斯特·谢尔曼”和“法拉格特”号导弹驱逐舰,“贾森·邓纳姆”和“苏利文”号导弹驱逐舰将于晚些时候加入战斗群,共计有七艘配备宙斯盾的战舰,整个战斗群约有6500名官兵。 而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4月10日报道称,德国“黑森”号护卫舰也加入战斗群。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美国和西方世界与俄罗斯之间就上演了从外交大战到金融大战,再到军事冲突的戏码。 想想3月20日特朗普还亲自打电话给普京,祝贺他当选,并称两人将很快会面,这还不到一个月,就走到了战争边缘。 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俄罗斯也毫不示弱,宣称俄罗斯海陆空三军全面战备。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和西方是仅仅空袭一翻泄愤,还是真的要夺回推动的叙利亚战场?钻进叙利亚帝国坟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感谢我们的先烈们浴血奋战,建立了这个强大的国家,让我们远离战争与灾难。 感谢我们强大的党,我们强大的人民军队,让一切敌人不敢染指。 珍惜我们现在宝贵的和平吧,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稀缺的,正是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烈们,用生命替我们换来了和平。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17318.html
我看到女性最难以启齿的一面 奚梦瑶发长文崩溃痛哭
战果非凡 能够以一当十的三星座 实力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