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最大颗粒硅项目或落地阿联酋 中东将成多晶硅下个投资热土

天合光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中国多晶硅龙头企业协鑫科技(03800.HK)调整其在中东的建厂计划。

硅料

6月3日晚间,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将与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 PJSC(下称穆巴达拉主权基金)探索合作机会,在阿联酋当地建立具有全球及地区重要性的综合硅生态系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9月,有外媒报道称协鑫科技将赴沙特建设多晶硅项目,年产能预计达12万吨。而该公司此次官宣海外首个颗粒硅项目有望落地阿联酋,则意味着其在中东建厂计划正式向前迈出一步。

协鑫科技目前并非唯一一家计划在中东地区投资项目的中国光伏企业,包括TCL中环(002129.SZ)、天合光能(688599.SH)以及中信博(688408.SH)等光伏企业均传出在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建厂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仅在硅料端,由中国光伏企业主导的投资项目或达三个。

颗粒硅龙头奔赴中东

2023年9月,协鑫科技传出了在中东建厂的消息。

彼时,有外媒报道称,该公司寻求在中东国家建造一个年产量为12万吨的工厂,并计划最早于2025年投产。后综合多方消息,该项目的目的国家选定为沙特阿拉伯,协鑫集团与沙特方的谈判甚至进入到了后期阶段。

不过,企业去海外投资建厂并非如国内这般“雷厉风行”。在今年3月协鑫科技召开业绩说明会期间,协鑫科技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项目不太可能那么快开建,且国外的建设速度不会像国内这么快,包括国外政府的决策速度也都没那么快。”

中东将成多晶硅下个投资热土

但对于协鑫科技而言,去中东建厂却是板上钉钉的事。以至于该公司在其2023年财报中明确“吐露心声”:“经过两年的精心规划,公司中东地区多晶硅项目将以更加低碳、更低成本、更高品质的颗粒硅技术为核心,引领并推动中国光伏制造业在海外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虽然选址有所调整——协鑫科技6月3日发布公告,今年5月,全资子公司协鑫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与穆巴达拉主权基金的全资子公司MDC POWER HOLDING COMPANY LLC已经订立合作协议,双方探讨合作开发阿联酋首个多晶硅生产设施——但协鑫科技已经下定决心要将其颗粒硅项目拓展至海外。

一位光伏产业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布局阿联酋,协鑫科技可以深度参与中东乃至全球的光伏产业链建设中去,“并且,阿联酋政府近年来不断增加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为光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不少外来厂商前来投资。”

“阿联酋将是协鑫科技第一个海外产能基地,以打造除中国市场外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协鑫科技助理副总裁宋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若项目顺利投产,将有助于公司开启全球化布局,并有效缓解海外多晶硅产能不足的现状,“为光伏产业出海,提供优质原材料和坚实保障。”

事实上,阿联酋已成为全球光伏市场的主要参与者。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东光伏需求约为20.5GW至23.6GW,以土耳其、沙特、阿联酋为主的市场光伏需求量大幅增加。另据阿联酋政府2023年7月发布的《国家能源战略2050更新》,阿联酋政府在能源领域投资未来7年将增加1500亿至2000亿迪拉姆(约合400亿至54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两倍以上,达到14.2吉瓦。

而根据协鑫科技发布的公告,穆巴达拉主权基金在阿联酋及境外管理多元化的资产及投资组合,为其股东阿布扎比政府创造可持续的财务回报。

多晶硅

三个硅料项目或落地中东

至少在阿联酋,协鑫科技不是第一家宣布去该国投建硅料项目的中国光伏企业。

2023年10月,天合光能便发布公告称,其与AD Ports Company PJSC、江苏省海外合作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天合光能阿联酋项目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支持并促进天合光能在中东的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的投资与建设。根据公告,这份合作谅解备忘录有效期三年,规划中的产能包括约5万吨高纯硅料,30GW的晶体硅片和5GW的电池组件,分三期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今年5月的一场业绩说明会上,天合光能表示,“公司还在阿联酋拥有储备产能项目。”其言下之意便是,该公司在阿联酋的项目依然在计划中。

而在今年3月,阿曼媒体《观点报》报道称,阿曼苏哈尔自由区多晶硅工厂项目举办奠基仪式,该项目投资额超过5.2亿里亚尔,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年产量10万吨多晶硅,产品主要出口亚洲、欧洲和北美市场,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该媒体称,这一项目反映了阿曼鼓励本地投资、吸引外国投资的意愿,将提升苏哈尔港和自由区的地位。

海外最大颗粒硅项目或落地阿联酋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上述阿曼多晶硅项目的主导公司为联合太阳能,其创始人张龙根(LONGGEN ZHANG),为大全新能源前董事、CEO。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项目的建设还将部分中国公司纳入其中。

2024年1月16日晚间,双良节能(600481.SH)发布公告,公司收到United Solar Polysilicon (FZC) SPC送达的《中标通知书》,中标了多对棒还原炉及尾气夹套管装置、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和溴化锂机组装置,中标金额约为4.2亿元人民币。根据介绍,United Solar Polysilicon (FZC)SPC(中译即联合太阳能)是专业生产光伏、半导体级晶体硅材料的制造公司,拥有专业技术和管理团队,其规划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位于阿曼苏哈尔自贸区,建设内容主要有冷氢化及精馏、尾气回收、还原、后处理、电解制氢及办公楼、变电站等生产配套设施。

整体而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东地区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投资的新热土。除了硅料项目外,由中资主导的光伏硅片、硅棒、电池组件等制造项目也有望在近两年内落地中东。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光伏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需要把风险因素考虑得更多些。面对全球性的光伏市场,要尽可能分散发展,强化对各个区域市场法律法规、环保政策等多方面了解。

“当前中国光伏产业的供给仍处于较快增长状态,由此带来产业链盈利能力下滑,这提醒着企业特别是新进者在开拓海外市场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刘译阳曾进一步表示。


独家|50大光伏项目建造成本分析

【文| 黑鹰光伏 王亮 刘洋】

从2020年至今,光伏行业公布的扩张项目总量超过130个,总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

那么,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设备、辅材等不同环节的项目建设成本是多少?

黑鹰光伏统计了超过50个光伏重大项目的关键投资数据, 基本涵盖光伏各核心产业链,主要统计信息为项目名称、投资预算、建设期限、施工地点及建设成本等,相信能帮助读者对各产业链建设成本有更为直观、详细的了解。

特别注: 数据主要来自于企业招股说明书、投资公告、募集资金说明书等公开数据,建设成本主要为工程费用、设备费用等建设投资支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下面各产业链中,看似投资的是相同的光伏产品,但可能由于技术类型的差异等,导致最终企业间投资成本出现重大差异,这也在情理之中,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建设规模越大,投资成本越低。比如京运通“乌海10GW高效单晶硅棒项目”每GW建设成本为万元,这较上机数控“2GW单晶硅棒项目”建设成本低了45.85%。

如下表所示,根据各自企业公开数据,仅从建造成本角度来看,颗粒硅的建设成本确实要低于多晶硅。

根据特变电工公司公告,其“年产10万都高纯多晶硅项目”建设投资合计为82.80亿元,每吨建设成本为8.28亿元。

而保利协鑫能源与上市数控公布的“30万吨颗粒硅项目”总投资约为180亿元,每吨建造成本约为6亿元,较前者约降低了27.54%,而其披露的总投资里面可能还涵盖流动资金,若是如此,其建设成本可能更低。

笔者统计数据发现,目前单晶硅片领域两个最大单体在建项目是高景太阳能、中环股份的 “50GW单晶硅片项目”,不过,建设成本却有巨大差异。

据黑鹰光伏统计,高景太阳能单晶硅片项目每GW建设成本约为万元,中环股份的每GW建设成本约为万元,后者较前者低了29.41%。(注:高景太阳能、中环股份披露的建设总投资中可能涵盖流动资金)

颗粒硅

黑鹰统计数据显示,电池片领域的建设成本更是千差万别。

如下表所示,建设成本最高的项目为隆基股份“西安泾渭新城年产5GW单晶电池项目”,每GW建设成本为万元;最低的项目为通威股份“年产7.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建设成本为万元。

即便是同规模的项目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同样是5GW单晶电池项目,隆基股份、聆达股份、弘业新能源三者每GW建设成本分别为万元、万元和万元。

如下表所示,叠瓦组件的建设成本要远高于其他组件项目。一般市场主流高效组件产品每GW建设成本基本在万元一下,而叠瓦组件的建设成本则在万元以上。(注:中环叠瓦项目建设投资中可能涵盖流动资金)

目前可查到的光伏背板项目有三个,分别来自于福莱特、明冠新材和赛伍技术,三者投资成本也存在很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项目的来自福莱特“年产 4200 万平方光伏背板玻璃项目”,每万平方米建设成本为12.09万元;其次是,赛伍技术“年产太阳能背板 3300 万平方米项目”,每万平方米建设成本为3.76万元;最后是明冠新材的“年产 3000 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背板扩建项目”,建设成本为5.22万元/万平方米。

从黑鹰光伏统计数据看,光伏胶膜每亿平方米建设成本已经降至万元以下,从福斯特和赛伍技术的投资数据看,后者对投资成本更具掌控力。

比如福斯特“滁州年产 5 亿平方米光伏胶膜项目”建设成本为万元/亿平方米,而赛伍技术“年产2.55亿平方米太阳能封装胶膜项目”建设成本为万元/亿平方米,后者建设规模更小,建设成本反而更低?

最近一年金刚线新建设项目信息较为有限,但我们从美畅股份和三超新材公布的金刚线项目建设中对其投资成本仍能有一定了解。

美畅股份“年产 1500 万公里高效金刚石线项目”建设总投资约为万元,建设成本为36.93万元/万平方公里;而三超新材“年产 1000 万公里超细金刚石线锯生产项目一期”建设成本为27.30万元。

下面图表涵盖逆变器、光伏制造设备、光伏支架、银浆、储能等其他核心光伏产业链,由于目前不同企业公布的投资项目类别与数据单位存在差异,很难进一步做准确对比、分析,所以下面仅做简单数据展示,供读者参详。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邮箱,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21355.html
高考生 仪式感满满!学校 花样祝福
仅1.15mm iPhone Pro系列即将成为史上最窄边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