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申子仲 陈郑伊 李俊峰
中秋节前夕,“两年被家暴16次”当事人小谢的案件有了最新进展,她已申请提级审理前夫刑案。
小谢是四川成都人,过去几年,她的案件受到广泛关注。
9月11日,受邀参加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象善”公益项目发布活动的小谢,再次发出了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呼吁。她希望自己的遭遇,能让其他被家暴的妇女儿童看到希望,避免再有下一个自己出现。
今年31岁的小谢个头不高,模样俊秀。2020年在四川老家认识了贺某阳。
“他看起来挺斯文,挺老实。”小谢这样描述结识贺某阳。的第一印象。2021年5月,二人结了婚,但贺某阳像是完全变了个人,“他在外人面前往往显得很怂,但在我面前,尤其是在家里,表现得非常强悍。”
遭遇的第一次家暴,发生在婚后一个多月的2021年7月。当时小谢刚刚怀孕,她偶然听说丈夫和前妻有一些亲密举动,便在微信上询问。不料丈夫二话不说冲进卧室施展拳脚,后又把她拖拽到室外继续施暴。后来还是经过的外卖小哥实在看不下去报了警。
第一次家暴致使她浑身都是小伤口,警方并没有对施暴者采取任何措施,只是做了口头警告。
第一次遭遇的草草收场,也预示了后来同类遭遇的常规走向:家暴、女方回娘家、男方登门道歉、女方选择原谅,如此循环往复。小谢后来回顾说,婚后她共经历了大大小小16次家暴,“严重”的就有5次之多。后经鉴定,其中4次重伤、5次轻伤、1次轻微伤。
而小谢所说的“严重”,指的是“当时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
2022年的1月,就在小谢怀孕7个月的时候,她又一次被暴打。
施暴后的丈夫,还特意拿走了她的手机,以防报警。小谢一直等到丈夫熟睡后,才翻找出自己的旧手机,拍下自己受伤的照片。她不敢大声说话,发微信给朋友央求帮忙报警。也是这一次,警方第一次对其丈夫开具了《家庭暴力告诫书》。
然而《告诫书》并未成为护身符。
“我只要提出离婚,都会进一步激怒他。”小谢经历的最后一次家暴,可以分为“上下集”。
去年的4月15号,小谢与丈夫贺某阳,还有自己的一位女性朋友在饭店吃饭,席间小谢的朋友和贺某阳唠家常。当小谢的朋友谈到了自己与男友的矛盾,贺某阳很快将自己带入情节,言辞也愈发激动,小谢善意提醒他声音小点,立即遭到“无情镇压”。“他拿滚烫的砂锅泼我,泼了4锅,我的前胸后背全被烫伤。”
事后,早已习惯了应付的小谢,像往常一样拉黑了丈夫的微信和电话,又像往常一样躲了起来,她不断向公安、社区、妇联求助,但回应有限。
4月24日,她去当地法院咨询起诉离婚事宜。4月25日凌晨2点多,她被贺某阳拖上车带去酒店,并在酒店对她实施了殴打。最后,还是从酒店走廊路过的陌生人听到呼救后报警,她才躲过一劫。
送医抢救时的小谢瞳孔放大、没有脉搏,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在ICU住了8天才脱离生命危险。经查,她左肝广泛挫裂伤伴出血,十二指肠挫伤伴破裂,肺挫伤,蛛网膜下出血,脑挫伤,双侧胸腔积液,左肾挫伤,左侧第6-8肋骨骨折,脑震荡等。
“医生说如果再晚到20分钟,我就救不活了。”后来当地警方出具的鉴定意见通知书显示,其腹部损伤达到重伤二级标准。
2023年5月12日,贺某阳以故意伤害罪被批捕刑拘。而来自贺某阳一方各种软硬兼施的压力,让小谢的体重暴瘦20斤,内心深感恐惧与绝望。当年6月,忍无可忍之下,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公开了自己的遭遇,她控诉“这是要杀了我。”并质问“为什么我逃也逃不了,离也离不掉,过又过不好?”
经过包括大象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传播,小谢的遭遇和控诉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2024年5月31日,小谢的离婚官司总算有了实质性进展,法院判决离婚,她也得到了3岁女儿的抚养权。
今年6月7日晚上,小谢收到了久违的离婚判决书。那一刻,她泪如雨下。
看似平静下来的生活,需要更大的勇气,更多的面对。
9月11日的活动现场,大象新闻记者注意到演讲台上的小谢,虽然站得笔直,语速却很慢,声音也很轻巧。
原来,她所经历的家暴,已经造成了身体多处内脏受损,目前左肾已完全丧失功能,十二指肠吸收和消化功能损害严重。哪怕是一场小小的感冒,眼下对小谢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以前免疫力强,得了感冒,吃不吃药,最多撑个四五天就过去了。现在因为好多药物不能吃,得了感冒,浑身难受得要命,最少得扛半个月,才会稍微显轻些。”
“稍微长一点的路,或者说话语速太快,我都会喘,接不上气。”小谢之所以站姿笔直,是因为内脏的损伤,迫使她做不出常人看来相对舒适懒散的姿态,她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连自己的3岁女儿,也抱不起来。
因为经济拮据,小谢不得不住进了合租房,每月800多元租金的一个单间,一张床、一个小衣柜、一张小桌子,便是她和女儿的全部家当。
“我知道未来维权的路还有很长,但起码现在我和女儿是安全的。”小谢的语速依旧很慢,但无比坚定。
数据显示,平均每7.4秒,就会有一位女性遭遇家暴。尽管早在2016《反家庭暴力法》颁布后,公共讨论中“家暴零容忍”呼声日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顽固地将家暴归于家庭事务,甚至隐私,以所谓的“清官难断家务事”,来搪塞围观者的冷漠以及执法者的不作为。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希望我的遭遇和呼吁,能唤醒更多的姐妹。”小谢说,事实上,人们对家暴危害的认识过程,有些类似于酒驾,甚至容忍度上还比不上对酒驾的严苛。
她认为,最应该普及的,还是要提高人们对家暴危害的足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