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开放生态是可持续发展最佳路径 碳博会一线 西门子中国肖松

减碳

“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科技创新和开放生态是最佳路径。”6月5日,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博士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说道。

科技创新和开放生态是可持续发展最佳路径

当日,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西门子首次亮相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全面展示了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上的诸多数字化与低碳化创新成果。

“中国不一样的场景和企业构成为西门子提供了结构性机会。”肖松表示,西门子植根中国152年,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西门子找到了自己的结构性机会:一是数字化转型,二是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应用场景。

肖松表示,制造业作为中国的支柱型产业,目前已经到了一个提质增效的关键节点。政府层面导向性的推动,加上企业自身的转型需求,都让西门子中国看到了数字化和低碳化迸发的潜力。

如何紧抓中国市场潜力?肖松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和“开放生态”助推可持续发展走深入实。

他表示,“西门子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工业5G等前沿科技列为公司核心战略技术方向。对于这些技术,公司每年都在持续投入,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在此次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西门子西碳迹—欣旺达电池护照数字化平台合作启动,这是继双方在2023年进博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后的又一次深化合作,可进一步推动锂电池行业产品碳足迹解决方案的落地。该项目将帮助欣旺达实现产品碳足迹的精算、追溯、透明化,以及碳足迹国际认证,为其电池产品绿色出海保驾护航。

肖松介绍,“西碳迹”是西门子中国团队基于总部的SiGREEN底座,开发了中国的本地化生态解决方案。当前应用(包含试用)西碳迹服务的公司共有1000余家,链主及大企业20多家,覆盖了钢铁、汽车、电池、化工、3C电子等关键领域。

同时,肖松强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打破边界,需要开放生态,从“竞赢”到“共赢”。中国有数千万家中小企业,很难做到点对点触达,平台模式可以触及到几千万家中小型企业。“但是只有西门子发力不够,我们需要通过打造一个新业态来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低碳化转型,这是西门子要发力的方向。”

肖松提出,西门子将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底座在中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实现“高效率、高节能、高质量”发展。

西门子股份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基础设施、交通和医疗领域的科技公司。公司计划到2025财年底将自身运营的二氧化碳实际排放量较2019财年减少55%,2030财年计划将这一数字提升至90%左右。

为实现以上目标,西门子宣布投资6.5亿欧元用于去碳化,尤其是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面向中国市场,西门子在2022年推出零碳先锋计划,助力自身运营、赋能供应链和客户减碳。其中,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西门子提出力争至2025年在中国帮助超过500家重点供应商减碳。

肖松表示,“目前这一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已有近1700家生产型供应商开始与我们就如何借助西门子先进技术赋能减碳展开讨论。”

据透露,目前,西门子建立在华供应商减排信息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支持供应商挖掘减碳潜力,目前已有1400家供应商加入其中。

“西门子已经把可持续发展降碳指标作为采购决策的一部分。”肖松强调。

谈到中德产业合作,肖松表示,“西门子愿意继续拓展加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深度参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中德、中欧乃至全球产业合作的践行者与推动者。”


如何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 1、确立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国家要加强在各个领域增长方式和全面节约管理。 在组织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中心位置。 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鼓励节约使用资源的相应政策措施,完善法规标准,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并强化节约资源工作的强制约束力。 要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规,制定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予以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尽快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2、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转换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 要尽快形成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农业体系,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和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从战略上构建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3、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 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如果说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以把自然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话,那么,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流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冲突。 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三分之一、铜产量的二分之一、纸产品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于循环利用。 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量仅占总产量的15%-20%,发达国家一般为30%-40%。 如果其中的废玻璃、废塑料等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不仅会增加废品处理量,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要加强对废品回收利用的管理,促使其有序发展。 4、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之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 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 通过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要考虑资源和生态可以承受的消费度。 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 为此,应当选择如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一是应当讲究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实用和耐用性,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 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型、节水型的低度消耗资源的适度消费生活体系,减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用水的消费。 二是注意食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在饮食结构上不宜不加区分地普遍提倡以动物型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仍应以植物型食品为主或动植物并重。 三是居住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 宜提倡相对集中的居住方式,发展公园、公共娱乐场所,不宜提倡分散居住和大量建造私人别墅、花园等。 6、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约资源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 要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建立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和升级,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资源节约技术水平。 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粗放、低效率技术向集约、节约和高效率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管理对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形成的效率潜力。 7、重视信息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信息交换平台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信息系统之上。 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获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资源的整合、再生资源的相互转移开发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来实现。 在今天市场中介体系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应协助建立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 整合废弃物的性质及来源、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技术等信息,规范信息的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等机制,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与切入点,建立资源节约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各企业间实现废弃物、能量等交换提供信息帮助。 8、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就是提高经济资源的生态效率,在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协调机制。 为了衡量评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和实践,有必要建立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循环特征、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的联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指标体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理入手,从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 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为:良好的政策相关性、可测定性和可比较性、易于分析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 9、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利用,改变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造成的浪费。 目前,我国一些重要资源短缺,其中有些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本上是不可贸易产品,其市场价格本应较高才能产生节约使用的效果,但由于这些资源的使用成本严重偏低,导致了资源的粗放使用。 同时,一些对环境资源有严重影响的企业,可以不支付它们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实现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合理确定资源价格,使资源使用者付出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对自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经济责任,从而使节约使用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10、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要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常识结合起来。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废品排放,进行绿色消费,优先购买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 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 在宣传教育中发放介绍废品处理知识和再生利用常识的小册子,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废品减量工作。 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做到以教育形式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长,以家长影响社会。

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西门子中国

展开全部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 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 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 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 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 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让我们团结起来“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共赢绿色未来

欧内斯特·肖松

新媒体的发展?

一、现实与理论关注的议题

从产业视角动态研究新媒体早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主题,所谓的新媒体也日益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早已从战略布局上确立了新媒体的相关主流地位,这是一种交互性的全媒体融合形态。所谓的新媒体逐渐发展成我国传媒产业领域的新发之力。

从全球领域、国家战略发展高层来看,如何拓展所谓新媒体产业也是当下与未来文化传媒娱乐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所谓新媒体产业是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的新业态,是国家政策扶持重点。中国新媒体应用已有20余年,新媒体研究也有十多年,毫无疑问,新媒体是“当前最热的研究领域”,其现实与理论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门子中国肖松

1.新媒体与社会化应用:各类智能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应用服务技术,成为新媒体传播的核心技术基础;新媒体改变了媒体的传播路径,也改变了媒体与政府监管的关系,新媒体的开放、互动对政府规制构成了新挑战。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各类新媒体生态中的传统媒体如何转型,如何与新的媒体进行融合,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所谓传统媒体如党报、图书出版、电视、电影等都尝试突围、创新和变革;传统新闻内容生产模式、传播通道被打破,新的新闻生产机制正在孕育和成形。

3.新媒体商业及盈利模式的创新: 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新媒体带来的媒体创意新经济,使得原来传统媒体从规模经济转向了范围经济、共享经济等模式,各类高新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着人类支付问题,并通过尝试个性化的特质服务,不同媒体皆试图把握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内载各类新媒体内容产品、新媒体软件创新产品,同时也属于新媒体硬件生产领域产品,其内含新的媒体经营模式。

4.新媒体不断提升自身营销价值,营销属性加强。新媒体从内容产品,到渠道多样化的营销价值日益成为广告主、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营销机构的关注焦点,新媒体已然成为企业整合营销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5.新媒体促进了主体文化的包容和开放,通过技术手段,促进新的亚文化圈的形成;新媒体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

6.我国新媒体产业同样呈现严重的区域差距,发展不平衡现状。一是各级城市间,以及城市与农村间的不平衡;二是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间的不平衡;三是各大官方媒体机构各自作战,缺乏协同效应思维与行为,导致境内外各类资本云集,媒体大鳄积极渗透,抢先我国新的媒体市场。

碳博会

概言之,目前所谓新媒体已然发展成就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十足的前景产业。随着各类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不仅人们的生活方式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世界传播新秩序也不断被重塑着。当前,在全球化趋势下,对新媒体产业现状与趋势的研究尤显必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25287.html
同意! 监管批复六大行
四个影帝也救不了这片 别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