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宝宝中毒身亡!夏天到了 家里这个东西一定要收好!

杀虫剂

近日,浙江一名1岁多宝宝因误喝蚊香液最终因脑部严重受损离世。

入夏以来,家住低楼层的明明一家一直饱受蚊虫困扰。尤其是一岁多的明明,白白胖胖的身体被蚊子叮咬出了一个个的大红包,连脸部上眼皮都被叮肿了,浑身痒得不行。父母看着都心疼得不得了,白天一看到蚊子就用电蚊拍打蚊,晚上也不间断地用起了电蚊液杀蚊。

然而在一个午后,刚刚才学会走路的明明,趁着家里人没注意,悄悄摸到了蚊香液的边上,并好奇地喝了一口蚊香液(大约10余毫升左右)。喝完之后,明明当即出现了哭闹、呛咳、呕吐的情况。等妈妈听到明明的哭喊,赶到孩子的身边时,明明紧接着又出现了剧烈抽搐的情况,整张小脸憋得发紫,看着十分吓人。惊慌失措的父母赶紧将孩子送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

当孩子抵达医院时,已经完全失去了意识,呼吸、心跳都极其微弱。急诊医生立即对明明进行了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抢救等一系列抢救工作,并采取药物控制抽搐、缓解脑水肿以及维持内环境和循环稳定的治疗。

但遗憾的是,尽管医护人员尽力抢救并提供了高级生命支持,明明始终仍未苏醒。很快,孩子的病情继续恶化,出现了严重的脑水肿和脑疝。最终,明明因为脑部严重损伤而不幸离世。

据介绍,电蚊香液里的成分毒性较强,液体电蚊香是利用毛吸管原理,持续加热释放杀虫剂物质。

年纪小的宝宝误食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口服电蚊香液后,可以刺激胃肠道黏膜,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如果患者食入量大,没有及时处理,毒性可作用于全身尤其是神经系统,导致呼吸急促、短期反应迟钝,还可出现明显的震颤、抽搐。

危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目前市面上的电蚊香,常见有效成分包括:高效氟氯氢菊酯、右旋胺菊酯、氟氯醚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胺菊酯、醚菊酯等。这是一类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和能生物降解等特性的合成杀虫剂。这种物质能麻痹蚊子的神经,使蚊子无法动弹,达到除蚊的目的。

一般来说,蚊香液气化之后扩散到空气中,被人体接触或吸入,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如果液体状态被误服入消化道后,危险可就不容忽视了,特别是儿童各脏器比较娇嫩,新陈代谢旺盛,代偿能力差,如果在有毒成分降解之前就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接触,都将对健康造成威胁。

儿童急性中毒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也是1 ~ 4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这个年龄段的娃娃抓取能力逐渐增强、好奇心强、对周边危险因素识别能力差等因素,增加了患儿误服风险。

夏天蚊香液几乎每家每户标配,怎么判断娃娃有没有蚊香液中毒呢?

蚊香液中毒有哪些表现?

东西 电蚊香液 蚊香液

蚊香液中的有毒成分首要危害神经系统,中毒后的表现形式多样。

可有头痛、头晕、胸闷、视力模糊、心律失常、昏迷、惊厥、抽搐、咳嗽,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困难、喉咙痛、恶心、呕吐和腹痛、口腔溃疡、分泌物增多和(或)吞咽困难、胃食管溃疡,糜烂性胃炎、皮肤烧灼感、刺痒、皮疹等表现,昏迷和惊厥是危及生命的主要表现。

发现孩子误服怎么办?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急性中毒潜伏期为2-24小时,多数6-8小时,早期可无症状。如发现孩子误服,立即到医院就诊。

如果情况严重,第一时间拨打120!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初步处理,等医生到场施救。注意不要擅自催吐,防止引起黏膜灼伤、误吸等二次伤害。

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注意,不要将散装或者液体药物,比如洗衣液、农药等放入塑料瓶中,这样孩子更容易误食。 儿童医院也较常接到此类急救患儿。

如果发现儿童误食这些有毒物质,最好立刻送入医院救治。

家里小孩或者老人、孕妇等敏感人群,最好不要用任何驱蚊产品,尽量采用蚊帐等物理驱蚊。如果一定要用,尽量放在通风的地方,切忌长时间使用,空调房间点一晚上蚊香更是有害。

蚊香

还有一些劣质蚊香,将菊酯类换成了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虽然加大了驱蚊作用,但毒性相对大得多。幼儿对这类物质很敏感,如果空调房间空气不流通,很可能出现过敏,严重者还会出现头晕、胸闷等中毒现象,电蚊香液也是一样。

家长们要时刻注意娃娃安全

只要通过922专属码下载读嘉APP

就有机会获得礼品哦

微信号|嘉兴交通经济广播

视频号|嘉兴交通经济广播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在看”,会慢慢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哦。如果您关注我们的权威信息,每次阅读完后别忘记点下 “赞”

误服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26542.html
俄罗斯外贸银行副总裁 人民币国际地位正在增强
赵丽颖飞上海带娃 母子公园露营超惬意 5岁想想坐行李箱好呆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