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 庆余年 7年跑龙套 清高得只愿在戏里低头

等待5 年的《庆余年第二季》终于在千万人期待下播出,虽然第二季起初有被诟病拖沓、为搞笑而搞笑,然而随着故事发展,剧情重量和人物之间的角力权谋都愈发精彩,尤其庆帝更是本季牵动观众情绪的重要角色!

虽说饰演男主角「范闲」的张若昀因《庆余年》大爆红声势极高,不过对于许多老剧迷来说,能看到陈道明饰演「庆帝」飙演技才真是过瘾。

下面一起深入认识拥有「帝王专业户」之称的老戏骨陈道明吧!

1.沉潜17 年,凭借《末代皇帝》打开知名度

1955 年出生,现年近古稀的陈道明,最开始是从天津从舞台剧演起。事实上他出生书香世家,祖父是陈哲甫是清末举人,曾留学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之后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北师大前身)的教授;父亲陈宗宽则毕业于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外文系英语系。而陈道明16 岁时考进了天津人民艺术学院。

有7 年的时间陈道明都在跑龙套,一句台词都没有,好不容易有了一句台词,还兴奋地冲上舞台差点打断表演。可深厚的剧场底子也让他奠定扎实的演技基础,在《庆余年》第一季的花絮中就看到,即使现场不用麦克风依旧听到他中气十足的表演。

后来为了不与太太分隔两地,陈道明进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到北京工作,才踏入电视产业,从小配角开始演起,努力学习和进修,终于在1988 年34 岁之际接到电视剧《末代皇帝》溥仪的角色,他诠释身为皇帝却被关在紫禁城的气恼、大时代压迫的无奈,让他拿到中国电视剧最高荣誉「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也打开知名度。

陈道明演出电视剧《末代皇帝》

2.《康熙王朝》再攀演艺事业高峰

《末代皇帝》之后陈道明迎来一部又一部经典,让他红遍两岸三地的莫过于2001 年的《康熙王朝》。

他曾说过,这个角色的设定是要给大家一个有血有肉、是个「一般人」的康熙,为了完全入戏,有传言陈道明拍戏前一个月常带着剧本到北京故宫去晃,让游客都觉得他是神经病。

是否为事实已经没有访问影片可查证,但可以确定的是,陈道明版的康熙皇帝的确被他发挥地淋漓尽致。

在一场与大儿子的对戏,原本剧本上只写了听完大皇子的禀报后,皇帝在榻上不停咳嗽,而陈道明临场发挥,先给对手演员一记耳光,再给自己另一个,借此来呈现痛心疾首的心境。

在整部电视剧中,无论是面对群臣的慷慨激昂,还是听臣属报告冷静的帝王风范,又或者是面对女儿时的慈父样态,角色不同的心理状态都让他演得丝丝入扣。

陈道明演出《康熙王朝》

3.成了「帝王专业户」

回顾陈道明的演员生涯,他演过历史上数位帝王,从《英雄》秦始皇演到《楚汉传奇》汉高祖刘邦,再到《江山风雨情》明熹宗,以及清朝康熙、同治、宣统等。

然而每次他都给出不一样的表演。例如在《楚汉传奇》中,陈道明饰演汉高祖刘邦,然刘邦并非大家所想的谦谦君子,出身民间的他极具草根性。

而我们就看到陈道明从屌儿啷当耍无赖,演到后来与项羽相争、登基为王、杀功臣,帝王之路的心境转变令观众大饱眼福。

而近几年大家最熟悉他的皇帝角色则是《庆余年》中的庆帝,总是披头散发、穿着常服,甚至第一季几乎没有上朝的镜头,然而看似随性不羁,实则每句话暗藏心计和陷阱。

套句主角范闲在第二季中的台词:「最令人猜不透、捉摸不定的就是陛下(庆帝)。」听到不满意的答案,你会在陈道明脸上看到小小的抽动,那是作为一个机关算尽的帝王,将自身情绪藏到极致的表现。

陈道明《庆余年第二季》

4.被女婿说服才答应演出《庆余年》

其实《庆余年》原著作者猫腻就曾表示,在写书时就是以陈道明过往诠释的帝王,来写庆帝这个角色,因此当要翻拍电视剧时,陈道明就是首选,但都已经是「老师」等级的陈道明说恐怕连观众都看腻他演皇帝,因此一开始是婉拒的。

经过导演、编剧数次修改剧本,再加上陈道明的女婿王力威也是投资人,这才又让陈道明答应出演。

而陈道明对于庆帝的角色塑造也有自己的巧思,张若昀曾说:「(陈道明)觉得一个帝王在自己的空间里面,愈随意愈有王者之气。」才会有我们看到不修边幅穿着睡衣钓鱼边吃零食、时常懒懒地塔在榻上的庆帝。

《庆余年》剧照左起演员:吴刚(陈萍萍)、陈道明(庆帝)、高曙光(范建)

5.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

虽然陈道明曾在访问中谦称自己没有文化,事实上他却是有文人风骨的演员。

冯小刚曾这么评价他:「陈道明,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在他心中有一种冷清,有一点把事都看破了。」在某次采访中主持人说他是备受敬爱的演员,陈道明立刻表示那里面包含许多想像,替他完美他的形象,「我没有这么完美,我也没有这么大本事,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在另一个采访中陈道明被问到如今流量明星的职业精神,陈道明回覆:「问题不出在他们年轻,也不出在他们美貌,是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观。你干这个职业,动不动手破了、哪儿摔伤了、什么冬天在水里头夏天穿大皮袄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你就是干这个的,你拿的就是这份钱!你的职业就是这个,然后还把它当作敬业?」

他更有身为名人的自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没有说你可以花天酒地又可以功名利禄的。我要付出的是对自己的约束。不是什么话、什么事都能做。」

看到这别认为陈道明就是倚老卖老,过去马伊俐就曾透露,当时陈道明客串《我的前半生》时,即使戏份不多,没戏时他也不会去别的地方休息,就站在旁边看,一问之下才知道陈道明在学习,他认为自己有过去年代的表演痕迹,而若带着那个年代的痕迹来现代演是有可能脱节的,即使身为前辈已是抱着学习的心态观摩正当年的人如何演戏。

6.麻将冠军、超爱高尔夫

《庆余年第二季》开头庆帝听闻范闲死讯,在皇宫里奔跑百米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并笑问70 岁的老人这样跑没问题吗?

当然没问题,陈道明年轻时爱打篮球,后来发现自己打不动篮球就改打高尔夫,说是这样在果岭走动也可以让四肢协调,除此之外他也会慢跑,还有不少次被民众捕捉到骑着脚踏车,标准的「活到老动到老」的模范。

陈道明不仅爱打球打高尔夫还会弹钢琴,但最厉害也最让人惊喜的是他超爱打麻将,甚至爱到曾经参加比赛并且拿了冠军!在庆余年第一季的记者会上,张若昀透露陈道明是导演爸爸张健的牌友:「从小就知道他(陈道明)胡了的英姿,而且一胡就是一整天。」

《庆余年第二季》36 集已全数在网络上架,期待第三季不要再让剧粉们等那么久。


曾在天津人艺跑龙套七年,陈道明的出道之路有多艰辛?

他的出道之路可以说是十分艰辛的,他当时当演员是陈道明入错了行。他出生在天津,当时因为为了去躲避上山下乡的热潮,有个正经的城里饭碗,所以报考了天津人艺话剧团。而在那个时候,他在天津跑了七年的龙套。

16岁,他进入剧团,并没有一鸣惊人,多数时间都在舞台上跑跑龙套。比如说演一个匪兵,就是在最后一幕出场,从舞台左边跑道边太次就一句冲啊!

那个时候演艺界都是吃大锅饭,主角和配角的收入相差不大,跑了6,7年龙套,他也没有太多出人头地的愿望。那个时候的时候他只觉得出名对于自己来说比较远,当时他也没有一种要让自己出名的感觉,也没有么去急功近利的熏陶。

在他23岁的时候,他考入中戏进修。进入了北京影视圈。二三十三岁的时候,凭借着出演电视剧《末代皇帝》开始走红。此后很多热门电视剧都奠定了他在演技派的地位。

从那个时候起,可以说他在演艺圈才真正的开始发展。毕竟在这之前,他已经浪费了很多年了,虽然说他加入演艺圈是一次十分偶然的事情,也并不是说他自己飞远加入的,但是之后他进修过之后还是发现演艺圈其实也蛮适合他的发展,而当时一部喜剧的忧伤,因为他的加入成为北京人艺近几年最卖座的话剧之一。

在当时别人看来,他是一个比赛型的选手。在比赛时成长的特别快,而且他也是一个十分有勇气和不怕丢人的人。在那之前他一直跑了6,7年的龙套。出名之路比较艰辛,但是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现如今有了这样的成就,其实和他之前肯吃苦的精神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你尊重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才会尊重你。

65岁的陈道明再度引爆热搜,他有多牛?你根本想象不到

《流金岁月》落下了帷幕,却让人依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除了蒋南孙、朱锁锁这对共同成长的姐妹花,这部剧最让人惊艳 的角色就是陈道明扮演的叶谨言了!

虽年过半百,叶谨言却丝毫不显油腻。

走起路来,他风度翩翩;对待锁锁,他关怀备至;看待人生,他比谁都通透。

他身上那种气宇不凡 、举重若轻 的气质,更是让人直呼“总裁本裁”!

只凭此一角,65岁的陈道明数次炸上热搜,惹得众人连连称绝。

果然应证了那句人们对他的赞誉“道明出演,必属精品。”

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能获得如此一致的高评价?这与他早年的经历息息相关。

成名前,他跑了7年的龙套 ,演遍了工人、八路、特务、土匪等小角色,常常一天下来一句台词也没有。

也许在别人眼中跑龙套是最底层的,但陈道明却不以为然:

“命运很眷顾我,我没有挣扎期。跑了7年龙套,我早就将它当成了一种职业,并且对于这个职业的戾气,我也从来没有过。”

而正是这段艰辛难熬的时光,让他深沉地热爱上了演戏。

1978年,陈道明考上了中戏表演系,在那里他学到了更系统的知识,立誓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演员。

上天从不负于心存理想并为之脚踏实地的人。

1984年,《末代皇帝》中溥仪一角让他 声名大噪 , 迎来了源源不断的资源。

好多人都说他的成功突如其来,可只要他自己知道成名背后的那份辛苦!

出演《末代皇帝》前,他用了4年的时间钻研 历史 文献,对着镜子揣摩着角色的心理;

为了演好《围城》中的方鸿渐,他两个月减重25斤让自己看起来更像知识分子,大夏天在家里也不开空调,穿着长衫踱来踱去只为了找感觉;

为了能拍好《建国大业》中一个一分钟的镜头,他竟然将角色的一生都研究到透;

在演《康熙王朝》时他更是翻烂了《清史稿》,还一个人悄悄跑到故宫,一遍又一遍地自言自语排练剧本......

长此以往,陈道明的演技愈加出神入化 。

他是《中国式离婚》里淡泊隐忍的外科医生宋建平,在压抑窒息的婚姻夹缝中求生。

也是《楚汉传奇》心胸宽广、知人善任的汉高祖刘邦,极具王者风范。

还是《归来》中崇尚自由却痛苦不堪的大学教授陆焉识,与妻子的感情戏最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他还是去年风靡一时《庆余年》中的庆帝,他那不怒自威、气吞山河的气势让许多人深深折服......

在演艺界,陈道明就是一股清流 。

他不求成,不媚俗,潜心磨炼着演技,在名来利往中独善其身。

在片场上,陈道明有两个“怪癖”,为了沉浸在角色中,他整个拍摄期间都不脱戏服。

他说,“进入剧组后,演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戏服当做自己的衣服,将道具当成手持物,只有这样这些东西才能让你更入戏,而不只是借来或租来的道具。”

此外,他在片场从不坐着,他觉得坐着会让让自己放松,从而拍戏的感觉也会消失。

而正是因为演戏时百分百的投入 和他对待演戏的赤诚之心 ,才得以让康熙、方鸿渐、刘邦、庆帝等角色在岁月的风蚀中依旧深入人心。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人都在物欲横流中渐渐迷失了自己,很多人稍有成就,便沾沾自喜。

记得陈道明曾说过一句话:

“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曾经风光过,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他们会爬上来,一定要做好自己。”

人生最难得的,并不是在逆境中能鼓足勇气,而是人在高处却还能保持谦卑。

人生最需要的, 恰恰是水过无痕,宠辱不惊 。

为了不让浮躁的风气吞噬自己,陈道明经常给自己按下暂停键。

他不玩微博,不抽烟喝酒,也不喜欢应酬,更不会去歌舞厅之类的 娱乐 场所。

闲暇时,他更愿意待在家中给妻子裁皮包给女儿捏糖人,享受着岁月静好。

另外,他从未放弃过独处。

独处于他而言,既是片刻的自由也是精神的支柱。在独处时净化心灵,安静思考,便是他给自己最可贵的礼物。

他弹得一手好琴,写得一手好字。画画不讲究章法,练字也不拘泥于形式。

他常常将自己关在书房,用饱读诗书来沉淀自己。

偶尔也会静听风雨,在温和的岁月中酿造属于自己的别致的幸福。

“我奈何不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奈何不了我。”

他的心声,掷地有声。

大概,“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说的就是陈道明这样的人吧。

在你的心目中评价最高的国内演员,是哪一位?

我心目中评价最高的国内演员是陈道明。

陈道明是一个既传统又保守的演员,无论从人品还是艺德上来看陈道明都是非常的优秀。人们很少在各种综艺节目中见到他。他个人很内敛,总是很低调,不喜欢“显摆”,更是不大和圈里的人来往,并不是他孤傲不群,而是他喜欢平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冯小刚评价他,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在陈道明身上,这种感觉,更加接近于英文中的charisma。也就是个人魅力。他的作品非常经典。《唐山大地震》、《二马》、《手机》,再包括最近的《庆余年》。只要是陈道明出场的戏份,如同拆鸡架一样一根根拆解开来,都是好戏,都是学问。

这是一个很少有的没有明显短板的演员。

陈道明是一位好演员,这么多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经典的角色,留下了许多好戏。尤其是在中国,这种靠天赋、靠领悟、靠思考而不是靠粉丝大喊努力、加油、炸裂来演戏的演员太少了,大家应该好好珍惜。陈道明演戏,准备工作做到掘地三尺,细节部位的看似无心实则有心做到入木三分(比如道具设置),且表演时又不拘泥于事先设计,多灵机一动的创作发挥,格律谨严而不显呆滞,正可比杜工部。

陈道明在《长征》中演的校长,是我见过的那么多校长中,最像校长的校长。第一次见到影视作品里的他应该是《围城》,不过那时候太小,那部剧是在是看不大懂的,演技什么的自然也无法评说。后来很火的《康熙王朝》是一直没有看过的,个人对于清朝时期的戏始终是提不起什么太大兴趣,尤其是正剧。

对他扮演的角色有深刻印象是《一地鸡毛》,纠结了一整部剧,最后结尾两个男主隔空相望,那一句无声的脏话,至今印象深刻,那个时候很多事情开始刚刚懂又不甘心的状态看着不戏还是很喜欢的。还有《归来》里,他和巩俐的戏真的是太经得起长镜头的推敲了,记得在影院里看了两三遍,终于懂得了,关于表演这个事情,戏在有的人身上演一秒就是一秒,有的人演一秒则是一辈子。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26785.html
富国 中欧最新申报! 这类基金
综述 中国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