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胡塞武装连揍几次 为何美军却选择沉默 三点表明拜登的无奈

美军最近的表现和以前完全是两个“画风”,之前的美军要是受到攻击,就算不第一时间反击,也会酝酿一系列的报复计划。但现在面对胡塞武装的攻击和针对,美国人却选择了沉默。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消息指出,胡塞武装向红海发射了两枚反舰弹道导弹,但并未对美国及其联军船只造成伤害或者损失。

胡塞武装现在的进攻手段可谓是十分丰富,有无人机,有反舰弹道导弹。美国最常见的反击方式就是,拉着英国对着也门胡塞武装基地,一顿狂轰滥炸,以此表示对胡塞武装的不满。但很显然,美军的行动,并没有在根本上威胁到胡塞武装在红海等地行动的决心。换做是以前,美军会有这么低调?

如果之前美国人遭受了袭击,首先就会发声公开谴责,然后利用舆论优势出击,捍卫自己的权益。再就是,会进行直接的军事报复,如果美国人能够确定是谁制造的袭击,那么将会用空袭、导弹或者地面部队等方式,予以迅速还击。再就是,如果对手比较难缠,美国会纠集盟友一起,进行情报共享,再协调相关军事行动,打击目标。

但很显然,美国人现在哪条路都选不了。美国现在要做的是,保持战略沉默,美国军方之所以不做出太多反应,就是为了淡化胡塞武装在红海等地,给美国制造的麻烦,防止巴以冲突继续升级,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美国军事实力名不副实,按常理来说,胡塞武装在红海等地,给美国制造了这么多麻烦,早就应该消灭掉才是,但美国人动嘴皮子的时候,却越来越多,这根本不符合美军的做事风格,只能说,美国现在的海上军事力量,严重退步,连美国人自己都没有底气了。

第三点,美国在中东早就不像往日那般“只手遮天”,很多阿拉伯国家清楚的认识到,美国带着以色列,只是想统治中东,延伸霸权,根本没有合作的意思。看到巴勒斯坦如今的处境,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国人支持以色列军队,仍在加沙制造人道主义灾难,这是谁也无法掩盖的真相。

美国在这个时候,在中东的形象几乎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不管是资源、军事、经济在这块地方,想要调动用于地区对抗,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得心应手”了,这是美国人实力,全面衰退的信号。

所以,面对胡塞武装接二连三的阻击,美国政府能做什么?只有继续稳住当前局势,不吭声地支持以色列,美国人才能够有希望继续延续自己的霸权,不然胡塞武装打击美以的声音盖过了,以军在加沙的行动,美军以后不止在中东呆不下去了,在全球的影响力,恐怕都要开始收缩。


美常驻联合国代表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是谁

黑利。

以下为事件新闻原稿,供参考。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利9日突然宣布辞职,引起美国乃至全球媒体的猜测。她在任期间作风强硬,甚至公然警告所有国家,在“谴责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提案”中,美国将“记下每一个投赞成票的国家”。不过她也算继承了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的一贯作风,那就是“联合国得美国说了算”,哪怕需要为此“怼天怼地怼全球”。

首任代表因不够强硬离职

1946年1月17日,美国向联合国派驻首任代表,刚卸任国务卿不久的小爱德华·斯退丁纽斯就任此职,这足以说明美国的重视。但他只干了4个多月就宣告辞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斯退丁纽斯于1939年在罗斯福总统的邀请下进入政界任职,被华盛顿政治圈公认为是“罗斯福的人”。1944年12月1日,罗斯福任命44岁的斯退丁纽斯为国务卿。他当上国务卿后积极执行罗斯福定下的外交政策,陪同罗斯福参加雅尔塔会议,探讨太平洋战争和东欧未来政治地位等问题。他认为,有必要组建一个战后国际组织,用于维护全球和平。然而罗斯福的突然去世打乱了原先的计划。继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早就对斯退丁纽斯不满,他认为斯退丁纽斯作为罗斯福的主要外交顾问,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对共产主义过于软弱”,而且对莫斯科方面让步太多。

不过斯退丁纽斯的政治地位毕竟还在,杜鲁门派他率美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从1945年4月25日到6月26日,50个盟国代表团商讨组建联合国,最后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斯退丁纽斯赞同“联合国秘书长不应该交给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国民”,并建议应由中小国家的国民出任此职。这样的政治主张自然让正与苏联积极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杜鲁门极为不满。就在《联合国宪章》签署第二天,杜鲁门就解除了他的国务卿职务,直至1946年1月17日,杜鲁门才任命他为驻联合国代表。

当时美国很多时事评论员认为,斯退丁纽斯只是个“过渡代表”,杜鲁门根本就不信任他,他实施的对苏和解政策同政府的外交政策背道而驰。在驻联合国代表任期内,杜鲁门把他当成局外人,只想拿他当摆设。他多次建议杜鲁门利用联合国论坛缓和日益恶化的美苏紧张局势,但杜鲁门不予理睬。1946年6月3日,斯退丁纽斯一气之下向杜鲁门递交辞呈,杜鲁门趁机提名沃伦·奥斯汀为新任驻联合国代表。

古巴导弹危机,他对苏联人大声咆哮

联合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借助这个国际舞台较力,派驻联合国代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位置上,阿德莱·史蒂文森凭借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强硬立场和灵活的外交手腕而闻名于世。

史蒂文森曾两次代表民主党竞选美国总统,被誉为当时仅次于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辩论天才。1961年初,他被任命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但上任后不久,史蒂文森就在猪湾事件中遭受“外交生涯中的最大耻辱”。当时美国肯尼迪政府出于各种目的,整个入侵行动的策划过程一直对他保密。可以想象,当史蒂文森在联合国演说中称“古巴叛军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任何帮助”时,被事实啪啪打脸的尴尬处境。史蒂文森一度考虑辞职,但最终被肯尼迪说服留任。

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猪湾事件刺激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引发惊险的古巴导弹危机,却成就了史蒂文森外交生涯的巅峰时刻。在1962年10月25日古巴导弹危机最为白热化的时候,史蒂文森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代表美国发言。他强有力地质问苏联驻联合国代表瓦列里安·佐林,苏联是否正在古巴部署核导弹。佐林看起来并不愿意正面回答,于是史蒂文森大声咆哮道:“我只要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佐林先生,你承不承认苏联正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和基地?不要等待翻译,回答是或者不是!”佐林依然试图回避说:“我不是在美国法院,因此不需要回答以控方律师口吻向我提出的问题……你将在适当时候得到你的答案。”史蒂文森愤怒地说道:“我准备等待我的答案,直至地狱结冰。”随后,他当场展示了美国U-2侦察机拍摄的照片,证明古巴存在核导弹(如图)。史蒂文森的强硬表态和精心准备的证据让苏联在联合国极为狼狈。

然而强硬只是史蒂文森外交手腕的一方面。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会议上,他大胆提出同苏联进行利益交换:如果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就从土耳其撤走瞄准苏联的核导弹。虽然这个建议遭到美国鹰派人士的强烈反对,但肯尼迪表示赞同,他评论道:“你不得不佩服阿德莱(指史蒂文森),即使每个人都在扑向他,他也坚持自己的立场。”史蒂文森说:“我知道,因为我今天所说的话,这里的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我是个懦夫,但当我们谈论核战争时,也许我们这个房间里需要一个懦夫。”最终,肯尼迪政府在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约半年后,从意大利和土耳其撤走了核导弹。然而,美苏之间的这份秘密协定保密多年,史蒂文森为缓解古巴导弹危机所做出的贡献长期不为外界所知。

肯尼迪遇刺后,约翰逊继任美国总统,声名鹊起的史蒂文森仍然担任驻联合国代表。1965年7月14日下午,史蒂文森出访伦敦时因心脏病发作倒地身亡,终年65岁。

她一次警告了40个第三世界国家

自从1946年以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总共有29人,其中女代表5人。1981年2月,珍妮·柯克帕特里克接过这个职务,成为美国首任驻联合国女代表,这名鹰派女政客随即在联合国掀起“血雨腥风”。

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柯克帕特里克已成为里根竞选团队的外交政策顾问。里根当上总统后为酬谢她的功劳,提名她为常驻联合国代表,其使命是发起针对苏联及其盟友的宣传战。

里根对外交政策有一个简单基本的观点,那就是在美苏争霸中,其他国家需要“选边站”。在就职后几个月内,柯克帕特里克就在联合国掀起首场风波,她公然指责中美洲最稳定的哥斯达黎加进行“共产主义颠覆活动”,为此,哥总统罗德里戈·卡拉索·奥迪奥同她打起口水仗,反驳她夸张渲染和散布谎言。柯克帕特里克毫不在乎“小国总统”的指责,她说:“安理会发生的事情更像是一场抢劫,而不是一场政治辩论或解决问题的努力。”

柯克帕特里克在联合国的强硬立场和“非外交语言”使她成为里根最喜欢的驻外代表。1981年10月,她甚至给40个第三世界国家驻联合国代表发出一封信,指责这些代表散布“谎言”,“恶意损害美国的好名声”。她甚至威胁说,如果其他国家反对美国外交政策,她会把这些代表在联合国的投票记录寄给美国国会。这种威胁是赤裸裸的:对抗美国意味着要冒失去美国援助的风险。她在联合国的副手阿德尔曼说,她喜欢这样的“近距离战斗”。

不久后,柯克帕特里克在联合国代表美国怼上全世界。上世纪80年代,美国半公开地扶持尼加拉瓜反对派武装。1982年4月2日,尼加拉瓜向联合国控诉美国干涉本国内政的行径。不过柯克帕特里克却轻描淡写地表示,尼加拉瓜对入侵的恐惧“毫无根据”,随即动用美国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了安理会有关尼加拉瓜的提案。据悉,投票结果是12票赞同,1票(美国)反对,英国和扎伊尔投了弃权票。

1984年尼加拉瓜再次向联合国投诉美国,相关决议又被否:13票赞成、1票反对、1票弃权,反对票还是柯克帕特里克投下的。无奈的尼加拉瓜只能转向国际法院告美国侵犯主权,柯克帕特里克却公然声称国际法院是“半合法、半司法、半政治性的机构,各国对它有时接受,有时不接受”。1985年4月柯克帕特里克卸任驻联合国代表,她的继任者在同年5月10日3次否决有关尼加拉瓜诉美国的安理会决议案。

联合国秘书长被她拉下马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奥尔布赖特(上图)作为当时美国在联合国的代表也同样不可一世。在此期间,她成为美国强权外交的代表人物,肆意批评嘲讽包括盟友在内的各国官员,其中最为出名的举动则是她一意孤行,将加利赶下了联合国秘书长的宝座。

1993年1月,奥尔布赖特出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她在联合国工作时以犀利的词锋和强硬的风格而闻名,而且从来都不在乎别人对她的批评。时值海湾战争刚结束,联合国要求伊拉克接受对其进行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检查,遭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强硬拒绝。奥尔布赖特在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批评和嘲讽引起萨达姆的不满,他在一首公开发表的诗中将奥尔布赖特比喻为“一条绝无仅有的毒蛇”。奥尔布赖特则针锋相对地在会见伊拉克官员时专门戴上一枚蛇形胸针。她后来回忆说,“我认为他们一定联想到了那首诗,从他们流露出极不自然的表情看,那枚胸针起了威慑作用。”

奥尔布赖特强硬作风不仅让美国的对手深受其害,就连美国盟友甚至美国官员也难逃“毒手”。因为法国防长对美国的政策有异议,她竟直截了当地提醒法国防长“少管闲事”。1993年,时任美军参联会主席鲍威尔反对美国在前南斯拉夫地区动武,政见不同的奥尔布赖特则毫不客气地质问:“如果我们不用武力的话,你嘴上老挂着的伟大军队的意义何在?”最终鲍威尔被说服。

奥尔布赖特在联合国的独断专行甚至祸害到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身上。原本奥尔布赖特与加利的私人关系良好,两人还曾一起共进晚餐。但在改革联合国的行政和财政管理问题上,加利不愿完全听从美国的意见。加利后来回忆说,“1993年10月底,我应邀到华盛顿美国联合国协会去发表演说。正当我准备出门时,奥尔布赖特打来电话,强烈反对我接受会见《华盛顿邮报》编委会的邀请。她要求我在演讲中不要对美国拖欠联合国会费一事提出批评。对于这个指示我没有理会。”

类似的事情数次发生后,“不听话”的加利成为奥尔布赖特打击的对象。按照此前惯例,联合国秘书长通常会连任两个任期,奥尔布赖特决定将加利提前赶下台。她先是指示有关人士与加利协商,让他自行辞职,遭到加利的拒绝。随后她又设立“荣誉退休秘书长”,建议加利“以受人尊重的方式安静地离去”,加利还是“不领情”。奥尔布赖特最终撕破脸,威胁“如果加利连任,美国将退出联合国”。她还嘲讽说,加利“甚至连联合国一词的正确发音也不会”。最终在联合国就加利任期举行的表决中,奥尔布赖特投下15票中唯一的一张反对票,逼迫加利黯然下台。凭借驻联合国代表的资历,奥尔布赖特却顺利地获得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提名,晋升为美国首名女性国务卿。

以走在花季为题作文600初三

青春原本就是那么美好,那么充满活力,青春有痛苦,更有喜悦与欢乐,起起伏伏的青春带给我们非凡的花季。 ——题记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走进了属于自己的花季。 16岁,正值豆蔻年华,也是逐渐步入春光明媚的花季年龄。 然而,没有花的多姿,没有花的艳丽,我们却还是穿着清一色的校服,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满脑袋装着那“ABCD”,“之乎者也”,“加减乘除”,“力电光声”。 我们害怕老师带着微笑,抱着卷纸走进教室;我们害怕考试后老师那轻声叹息;我们更对父母的一句句嘱咐,叮咛倍感无奈与厌倦。 我们的思绪常常如小鸟一样自由的飞翔在蔚蓝的天空。 这是一个多思的花季:我们不喜欢政治,而我们却常常讨论世界的战争,美伊战争,巴以战争,美军终于从阿富汗退军,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宝岛台湾何时才能重回祖国的怀抱?金融危机何时才能结束,华尔街何时才能再次繁荣?每时每刻我们的头顶似乎都悬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又是一个多梦的花季:我们希望自己有超能力能吸附泄漏在海底的原油,我们有幻想我们能想诸葛孔明一样识天气,做好防御工作,以免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我们梦想着中国能举办一届世界杯,我们也梦想着我们能像齐达内,罗纳尔多,马拉多纳那样在球场上纵横驰骋,我们能像卡西利亚斯那样守住球门,这样距离中国队举起大力神杯的时间也就不远了!我们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再幻想。 走进花季,去拥抱青春;珍惜花季,去享受青春;记住:这是我们的花季!

学驾心得:新手开车怎么避免交通违章

1.最实用的安全行车方法驾车时的规范操作程序,是指在驾车时先将路面情况全面观察清楚,然后识别判断路上的各种危险点,并提前采取应对预防措施,从而确保安全行车。 在驾车时保持合理的车速,有利于我们对路面情况正确地观察、判断、和应对操作,让我们能安全可靠地驾御车辆。 我们有时开车,会觉得有点危险,这是因为当时的车速稍许嫌快了点,已超过了我们的安全行车驾御能力,这时只要把车速放慢一点,就觉得比较安全了。 比如在当时的道路上,时速80公里觉得不安全,我们就松松加速踏板把车速降到60,就会觉得很安全了。 如时速60公里,心里还是有点不安全的感觉,我们就开40或20;还觉得没把握,那可以停下来等一等,或下来看一看,再用一档慢慢地向前开。 在开车时适时适地的慢一点,可以给我们带来我们所需要的自信感和安全感! 记得在开车的头几年,心里也很怕,怕出事故,可开起来车速又总是很快。 开了多年以后,总算明白了,稍许开慢点就好了。 在各种各样的路面上,觉得不安全或不熟悉的时候就慢一点。 开稳了,心里有很安全的感觉才是最正确的。 一慢解百忧 ,无论驾驶经历深浅,无论驾车去远方还是近处,这个方法都能全面适用,能帮我们渡过众多的危险难关。 美军作战守则第二条,如果一个愚蠢的方法有效,那它就不是一个愚蠢的方法。 初学开车,也很简单,只要知道制动踏板在哪里,以及如何踩制动踏板就行了,方向会不会打都没关系,如慢慢向前开的时候,感觉不对的话,马上一脚制动踩下去,便可解决所有的难题。 刚取得驾照上路开车,有时可能觉得看路面情况看不过来,忙不过来,那就开慢点试试看,相信是百试百灵。 大多数的时候,只要我们选择安全车速,就觉得开车是比较好开的。 2.安全行车知识之一:不要开快车安全车速,也是第一个最简单的安全行车知识。 作为新驾驶人的朋友,对这方面相关的一些安全行车知识要了解清楚,如: 夜晚不要开快车、 下雨天不要开快车、驾龄几年之内不要开快车。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急打方向,冲上对方车道》是这样写的:二月二十日下午3点40分左右,杭宁高速公路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一幕,一辆桑塔纳轿车途经杭宁高速公路63公里处时,突然失控,冲破3米多宽的中央隔离带,冲上相反方向车道,与反方向车道内一辆正常行驶的安徽重型半挂车相撞。 事故中,驾驶人吴某当场死亡。 事故令人痛心,类似的事故太多太多,而且同样情节的事故依旧在继续上演。 怎么办?如何来阻止?只有一个方法:不开快车!下雨天不开快车,夜晚不开快车,这是一个简单的安全行车常识。 这二点也可以说是安全驾驶的重要原则,我想绝大多数老驾驶人师傅都会深有体会的同意这二点。 因为下雨天开快车,晚上开快车,都很危险啊。 如果没有疑议,我想,做为初拿驾照开车的朋友,一定要把这两点当作最简单的安全行车知识,来明白无误的肯定遵守。 如果上面这个开桑塔纳车的吴姓朋友,心里非常明白,下雨天不能开快,夜晚不能开快,心里洞然明白这两个非常简单的安全行车知识,他又怎么可能会去开快车呢?又怎么可能发生事故呢?由此亦可见,确实有许多新驾驶人朋友,不懂简单的安全行车知识。 这很无奈,现在的驾驶教育(应试教育)并不能让所有的新驾驶人朋友明白并认同这两个简单的安全知识。 这雨天不开快车,夜晚不开快车,就是安全行车的知识呀。 怎能不学,怎能不懂呢?请牢牢记在心上!那么,以后不管是下雨天还是在夜晚,安全会真正的陪伴着我们!整体的交通事故量也会减少许多。 至于说新驾驶人朋友几年内不要开快车,这一条是对新驾驶人朋友的认真负责。 事实上有许多新驾驶人一开始就开得飞快,但实际上他又并不是开车的天才,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许多新驾驶人朋友悔恨终生的悲剧,所以,开始几年不要开快车,等有了几年的经验积累后,再稳稳的开快车,安全。 三十几年前,我当时从公用局技校毕业才开车几个月,有一次跑蓟县下仓氧气厂拉氧气,在武清地界,开的是个满载的TJ130小货车,当时下雨,车况本身就很一般,装满了氧气瓶后,制动和方向的控制都不是太好的,但当时的车速,坐在我旁边的朋友说,开了一个多小时,只看见我超别人的车,还没看到别人超我的车,车速想来不慢吧?实际上现在想想,当时是非常的无知愚昧,这样的车,这样的路况,开这样快,如果有一点危险情况的话,一个侧滑,车子会几个翻身,冲出去老远,并有爆炸危险很有可能性命不保!因为安全驾驶教育的不可能完善,新驾驶人开车上路,有的东西我们还是不懂不明白不了解,所以,才开始开车的头几年不要开快车,请注意中速行驶。 3.车速为什么越开越慢再来看看,为什么我现在开车比以前要慢点了?因为这二十几年在封闭式训练场教学各驾校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事故结合实际路面的复杂情况。 我现在观察路面情况时,相对来说,比以前更认真更仔细,车速自然是要慢了点;我现在转弯和变更车道时也比以前要小心认真和重视好多,并注意让行,言传身教。 这时自然也快不了;还有预防,我现在开车时预防意识好,这是车速自然也是不会太快的,在公路上行驶时,同样的路况,我现在的预防意识和预防措施也比以前多许多,所以,也肯定比以前要慢了;在安全距离方面,用放慢车速来加大横向间安全距离的可靠性,同样是路的两边上有人,以前车速快,现在车速要慢。 由此可知,开车时,还是有许多事要我们认真去做的:认真的观察、认真的识别路面危险情况、认真的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认真的留意安全行车空间、认真的遵守交通规则等。 也可以这样认为,开车时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得很规范时,这时才谈得上是真正的安全车速,这也是安全行车的最佳策略。 而平时说的开快车是指已超过了安全车速,已失去了预防意外的可能性。 相对于安全合适的车速来说,开快车是危险的。 但是最安全的速度并不是最慢的速度,如果我们比别人慢很多,也会使其他驾驶人烦恼并意图超过我们,我们应采用与当时驾驶条件和我们驾驶技能相适应的合适速度。 安全车速,这本来就应该是我们规范的驾驶常态,也是防御驾驶的核心思想原则。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28107.html
1人不幸遇难!25人徒步海南吊罗山林区被困 保亭多方力量连夜
带狗子参加聚会 这狗还能要吗 回来傻眼了 中途离开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