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场 演绎人生 老家伙 生活百态

《老家伙》海报。

《老家伙》中的三位主角是朋友。

近日,电视剧《老家伙》收官。剧中,张国立饰演的肖长庆,与王刚饰演的孙前程、张铁林饰演的陈新城是相识多年的老伙计,三人在退休后凑到一起,共同创办养老中心,为老年人找到安享晚年的另一居所。当人生“下半场”的大幕拉开,如何调整状态、活出精彩?剧中,三位“相爱相杀”的老朋友退休后创业,发生了一连串啼笑皆非却又鲜活动人的故事。在张国立看来,《老家伙》就是一个并不搞笑的剧本,加上三个并不搞笑的人,无意间形成的一种搞笑氛围。

披着老年题材外衣的生活喜剧

国产都市剧里,从来不缺吸睛的老戏骨。比如《我的前半生》里的薛甄珠、《都挺好》里的苏大强,都是经典形象。电视剧《老家伙》另辟蹊径。这部剧里,“老家伙”们这回不再是边角角色了,终于可以作为主角,让观众集中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从老年人的视角来创作影视剧,在市场上并不“讨喜”,为什么要拍《老家伙》?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达21.1%,65岁以上老人占比为15.4%。老龄化和少子化双重因素的叠加,伴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的代际冲突、价值碰撞。剧中,肖长庆、孙前程、陈新城创办养老中心,面临审批困难、资金短缺、人员管理等挑战,他们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将老年生活的尴尬、无奈,甚至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和盘托出。在帮助一个个老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议题随之登场。《老家伙》以老年的视角,辐射了青年婚恋、新型诈骗、儿童安全等诸多热门话题,体现出极为宽广的社会视野。

“铁三角”第10次荧屏合作

2000年,《铁齿铜牙纪晓岚》火遍大江南北,张国立、王刚、张铁林这一“铁三角”组合也大受好评,成为一代人的荧屏记忆。《老家伙》是三人的第10次荧屏合作。有意思的是,当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三位老友重逢,《老家伙》延续了他们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人设,“铁三角”之间吵不走、骂不散,互怼互损,火花四溅。虽然观众看得很欢乐,但在张国立看来,这却并不搞笑。“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觉得我们三个人很搞笑,但其实我们不是,我们并不擅长搞笑,而且《老家伙》本身也不是一个搞笑的剧本。所以我就想,我们在表演的时候要真诚、生活化,别太使劲了。”

老年人要“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少观众用“老黄牛”形容肖长庆这一角色:早年丧偶,除了张罗自己一大家子,还要接济岳母一家。但即便这样,他也学不会拒绝,就像个“老黄牛”尽己所能满足家人的一切需求。“他(肖长庆)内心想要改变自己,但总是拉不下脸。”作为扮演者,张国立给出自己的评价。剧中的肖长庆“壮心不已”,退休后依然重新创业,剧外的张国立亦是如此。“我觉得60岁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年纪,既有经验,心态也更加平和。像我自己也快70岁了,但依然很有工作的欲望。”张国立希望通过这部剧去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老家伙》有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人应该如何老去。有一个词叫‘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认为放在老年人身上也是通用的。剧中其实也观照到这个话题了,所以我觉得该剧有一定教育意义。”老年人到底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张国立讲述了自己的认知:“就是不受年龄限制,勇敢活出自我。”已退休的肖长庆再度创业,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已至暮年的张国立也再度登上荧屏,为更多观众呈现老年人该有的生活状态,同时传递出《老家伙》的朴素愿景——不论年岁几何,都可以重新追梦、重新开始。

综合北京青年报、大众日报 图据《老家伙》微博


都市励志情感大剧《老家伙》在北京开机,这部剧是什么阵容?

都市励志情感大剧《老家伙》在北京开机,张国立、王刚、张铁林等三位主演一起出席了开机仪式,而且著名主持人周涛也赫然在列。看到这个阵容,许多人觉得安了,老戏骨铁三角主演的剧,质量应该是可以放心的。下面来具体说一首这部剧的阵容如何。

一、编剧及导演

这部剧的编剧为赵冬苓,想必大家对她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她一生的编剧作品可谓是非常多的,包括但不限于《燃烧大地》、《幸福到万家》、《安居》、《青岛往事》、《红高粱》、《雾都》等。她也曾因此而多次获得最佳编剧奖。再来看看《老家伙》这部新片的导演乃是温德光,他所执导的《锦心似玉》想必大伙儿还印象深刻。因此,面对这样厉害的编剧与导演,相信大众对这部片的品质还是非常放心的。

二、主演阵容

再来看看这部片的主演阵容,分别为张国立、王刚、张铁林,这可是妥妥的老戏骨啊,而且他们还合作了许多次,三人的关系一直被业内戏称为铁三角。在这部剧中讲述的是三个退休老人一起合力办起养老社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视角还是挺新颖的,而且题材也是大众所热衷关注的老年人退休养老生活。相信在他们三个人的精湛演绎下,能够给观众呈现一场非常逼真又深刻的视觉盛宴。

三、关于这部剧的剧情

这一次铁三角又再度携手一起拍戏,可以说是乐坏了不少老中青年朋友。因为他们过去可是看了不少这三位一起合拍的作品,每一部都很有看点。而这一次也不例外。据介绍,《老家伙》这部剧是以老人群体作为切入点的,重点为大众呈现不同老人的生活常态,向民众展现千姿百态的人生。

老家伙啥时候开播

该剧由张国立、王刚、张铁林等人主演,讲述的是三个老友兼同事操劳打拼了一辈子在一个养老社区发生的故事,曾在2022年4月开机拍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查看相关电视剧的官方网站或者社交媒体账号,了解更多信息。

《老家伙》是一部都市情感剧,由温德光导演,张国立、王刚、张铁林、周涛等实力派演员主演。该剧讲述了三个老友兼同事肖长庆、孙前程和陈新城,在各自的人生中操劳打拼了一辈子,退休后终于凑在一起,克服各自困难,直面人生的下半场,共同创办了一个温暖的养老社区的故事。

具体来说,这部剧以肖长庆、孙前程和陈新城三位性格迥异的老家伙为主角,他们在退休后携手创业,打造了一个养老社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包括个人和家庭问题,社会和经济的压力等等,展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主题。这部剧以欢乐笑闹和温情交织的方式,展现了老年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情世故,同时也呈现了现代社会中养老问题和人口老龄化等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观看电视剧的预告片或者相关网站,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故事简介。

以人民的名义 老戏骨走心演绎生活百态

导演李路(左一)、演员李建义在拍摄现场。

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火到超出想象。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大获成功,离不开其中每一位演员的倾情演绎。“老戏骨”如张丰毅、侯勇、吴刚、张志坚、李建义,中生代演员如陆毅、柯蓝,浙江籍演员陶慧敏,都把人物呈现得立体、鲜活。不管是一心只关注GDP的耿直书记李达康,深沉、老辣的高育良,还是谨慎、正直的季昌明,圆滑逢迎的公安厅长祁同伟,这些多面的角色,为那些总是“面瘫”的小鲜肉献上了一本演技教科书。

真实接地气

老戏骨出彩表演获赞

很少有作品会像《人民的名义》一样,让观众在翻查演员表的时候,时常有种“恍然大悟”之感。

比如剧中喜怒不形于色的“高育良”,竟然还演过《大明王朝1566》里嚣张跋扈的“小阁老”;谨慎、正直的“季昌明”,竟然是《天下第一》里阴险狡诈、权倾朝野的东厂太监曹正淳;人气最高的“达康书记”,演过《潜伏》里城府极深的陆桥山,还有《铁人》里的正面人物王进喜;更多人想不到的是,祁同伟的太太,“梁璐”的饰演者陶慧敏,是89版红楼梦里的黛玉,也是楚楚可怜的“小白菜”。

拍摄现场,大家一起讨论剧本。

这两天,过去有点“默默无闻”的李建义,感受到了“超级明星”待遇。走在街上,隔三差五就有人亲切地喊他一声“季检察长”。因为,观众记住的是他演的人物——《人民的名义》里的检察长季昌明,而不是他李建义本人——这恰恰说明,作为一个演员,这个角色演到观众心坎里去了。

真正的演员,是隐于角色身后的,他们让观众记住了角色,忘记了本人。这背后,需要演员们“忘掉”自己,也需要他们“进入”角色。导演李路说:“他们都想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得有光彩,都会偷着做功课,你根本看不见他们做功课,来了之后已经设计完了,全是高手。我常常说,你怎么这么演,惊着我了,你设计过了,是吧?”

李建义说,他在进入一个角色之前,都会仔细研读剧本,角色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这场戏在整个戏中起到的作用,他都会写下来。因为只有这样,才知道用什么“态度”来演绎:“比如第一场开会的戏,季昌明的表演就要求‘谨慎’。丁义珍跑了,到底是谁放走的?我的眼神没有看别人,但是余光时刻都在观察着每一个人。同时我的表演也是中性的,这样给观众留下一个悬念,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人民的名义》能成功,除了有天时、地利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人和’,它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李建义说,前几天他特地给导演李路发了短信,夸奖李路有组织力、亲和力、性格魅力,建立起了一支特别好的团队。在这个团队里,从张丰毅到陆毅,不管是一线还是非一线,没有人端着明星架子,也不存在谁跟谁“飙戏”的情况,每个人都一门心思想把人物塑造出彩。后辈向前辈虚心求教,前辈也乐于倾囊相授,气氛特别融洽。

饰演高育良的演员张志坚也说,团队的目标一致:“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这么多年烂戏太多,好题材、好剧本太少,所以非常难得碰到这么一个题材,有这么多好演员共同去做一件事。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想告诉观众,这是一部好作品,这是一个好团队。”

为了演好高育良,张志坚做了不少准备:“剧中服装大多都是我自己的。我生活中没那么老气的衣服,还专门和太太去逛商场。剧中常穿的一件干部服,就是在商场看到的。那个是羊绒加薄棉的面料,很符合人物的身份,质感很好,价格也不便宜,七八千块,我就买下了。还有眼镜,其实剧组给我准备了七八副备选,但毕竟经费有限,高育良是个学者型的官员,眼镜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我选了很久,后来自己添置了一副比较贵的。”

张丰毅、李路、吴刚。

为了打破以往的形象,饰演“达康书记”的吴刚还在发型上“大动手脚”,从背头到分头到寸头,一种一种去试,最后确定了寸头。“对于演员来说,从化妆开始就是进入角色的创作过程,我一睁开眼能够感受到这个人物已经有了,不再是吴刚了,我心里就踏实了。”

梁璐的饰演者陶慧敏说,能与经历相似、年龄相近、实力旗鼓相当的演员对戏,她觉得相当过瘾。“在演员们的实力演绎下,所有角色都有善恶悲喜的一面,人物更加饱满。观众喜欢我们,说明观众的鉴赏能力很强。”

如果说,一个文艺作品的“深度”能够决定它的高度,那么演员的“态度”,恰恰决定了人物能不能进入观众的心里。在《人民的名义》的群像表演中,有些人的表演尽管极其短暂,却依然光芒四射。

不靠小鲜肉

让观众找到情感投射

近40位“老戏骨”献上了精湛的表演,但由于预算紧张,不少演员甚至自降身价参演。这些“老戏骨”的总片酬加起来,还请不起眼下一个当红偶像剧演员。

对此,李建义说:“在这个圈内,不少‘老戏骨’的片酬,甚至不如‘小鲜肉’的一个零头,实在太不正常了。不少‘小鲜肉’可能因为外形比较好看,会唱歌跳舞,被商业公司一包装,甚至有的人开着房车,簇拥了五六个助理就来演戏了,人家也不搭理你,不会问你怎么演戏,站位都不往那站。有些人索性找替身,除了正脸,连后脑勺都是假的。”

李建义扮演的季检察长。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丁义珍的饰演者也“吐槽”了这一现象:“你看任何电视剧,那‘小鲜肉’都是那张脸,一张面无表情的脸。而且一年还能接那么多戏,文化修养在哪儿?人物形象在哪儿?”张志坚干脆就表明了立场:“我就从来不和‘小鲜肉’对戏,给我看剧本,我看到是和‘小鲜肉’演的话我肯定推掉,给多少钱都不干。那就根本没法演。”

没有“小鲜肉”的加盟,加上担心“反腐”题材较为敏感,《人民的名义》从找投资到后期招商,曾经困难重重。

李路曾在多个场合谈论过自己找投资有多么不容易:“超过半年时间,几经反复,可能有几十家,合同签完,毁约,合同签完,又毁约……不是一个两个,是连续,可见我当时承载着多大的压力。上午签完我原本特高兴,晚上他们却告诉你,不能投。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

真正敲定的第一笔也是最大的一笔资金4000万元,来自演员高亚麟,他刚刚成立了一家新的文化公司。他投这个项目的原因很简单:周梅森和李路都是最适合表现反腐题材的人,他们能做一部好剧。他觉得,有时做一部好剧比财务投资更重要。

不过,高亚麟不是没有担心过:“说实话,我们很担心90后会不会爱看,因为没有任何‘小鲜肉’加盟。没想到年轻人喜欢这种现实主义题材。事实证明,无论80后、90后,好的东西依然是观众追寻的主流。”

胸有大格局

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

《人民的名义》开拍前差不多一年,李路就联系了李建义,李建义听到故事情节后的第一反应是:“哎呀,好多年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了。”在等待《人民的名义》开机的时间里,李建义推掉了不少戏,就是怕错过这部好作品。

现在看来,李建义的判断是对的。如今,《人民的名义》几位主角的表情包、视频剪辑已经风靡了整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互联网上达到了奇妙的呼应和合流,产生了热烈的互动。

正如影视评论人杨文山说的那样:“年轻观众不再用一种苦大仇深、正襟危坐的姿态去欣赏正剧,相反,他们用一种轻盈的方式来挖掘剧中的一些‘萌点’,通过再创造,形成一种次生解读文本。”

这或许恰恰是因为,《人民的名义》像一面时代的镜子,既写出了反腐百态,也将当下百姓的真实生活融汇于其中。

张志坚扮演的高育良和凯丽扮演的吴惠芬。

编剧周梅森在接受采访时说,《人民的名义》绝不是一部简单的反腐剧:“我们想要面向世界,展现一个大中国,展现目前社会各阶层,以及各种政治生态的情形。我们特别希望把这部电视剧做成一个当代的清明上河图,让大家都有代入感。”

李建义认为,《人民的名义》有其深远的启示意义:“现在的不少影视作品都是快餐式的,编剧借一个你的情节,再借一个他的故事,时代背景一变,就能写一个新的故事出来。他们不去体验生活,写不出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周梅森为了写《人民的名义》,看了一屋子素材,积累了好多年。我觉得,写出一部各个阶层老百姓都喜欢的作品,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其实也不是很难的。”

的确,纵观当下的电视节目,嬉笑怒骂的综艺节目多,虽然无害,却也无益,引人深思的深度内容少;仙侠、谍战、宫斗剧经久不衰,但格局太小,始终虚无缥缈,远离时代和现实。《人民的名义》告诉我们,一切体现时代性、人民性的文学创作,都拥有生命力和广阔空间,一些照见大时代的大格局作品有市场。

李路说:“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对人民深恶痛绝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丑恶现象,应该坚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李建义也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人民的名义》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反映时代变化,回应人民呼声,以清醒的声音警世,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了美好、看到了希望。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29087.html
13分钟2球 导演国青2
售楼处排起长队 !上海楼市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