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孩子就下调养老金! 出生率持续走低 赵燕菁教授

近些年,我国新生儿出生数量是持续下降。从2017年时的1758万,一路跌至2023年的902万。而在进入到2024年之后,数据显示,上半年出生人口数量为433万人。按此推算,今年全年出生人口数量将不足900万。为此,厦门大学的赵燕菁教授就抛出“狠招”:不生孩子就下调养老金!此话一出,就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而针对赵燕菁教授的建议,有人表示支持,也有人反对。支持者认为,通过养老金与生孩子相挂钩,就能刺激大家多生育,甚至可以引导那些“丁克族”回心转意,选择生育后代。而也有一些人对赵燕菁的建议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先要查清楚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原因,然后再采取相应措施,光靠降低养老金待遇,解决不了问题。

平心而论,我们国家近些年,也确实出台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比如,放开二胎、三胎政策。以及给多孩家庭提供生育补贴、购房补贴、延长产假等措施。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在此过程中,2019年我国新生儿出生数量跌破了1500万大关,而到了2022年,更是跌破了1000万大关。

对此,我们认为,生育问题并不是靠采取一些“狠招”,所能逼出来的。而是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让大家敢生、愿意生、生得起,这样年轻人的生育愿望才能激发出来。而当务之急,并不是通过降低养老金来“逼迫”年轻人多生育,而是应该采取以下这几项应对措施,从根本上扭转新生儿出生数量持续下滑的问题。

第一,降低过高的房价

国内房价还是居高不下。截止到2024年9月份,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4447元/平方米。这意味着,随便购买一套90平米的房子,至少要150万以上。很多年轻人不仅要掏光家里所有积蓄,支付首付款,而且每个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要还房贷,生育愿望自然不会高。如果能够降低当前过高的房价,以及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的保障房,减轻年轻人的买房压力,那人们的生育愿望就会逐步回升。

第二,降低养育孩子成本

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生育,主要还是养育孩子成本过高。比如,孩子读书要上各种课外辅导班或者请家教。想让孩子上名校,就要购买天价学区房。再加上,孩子从小到大的各类巨额医疗费用的支出等。如果能够加大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以及均衡教育资源,打击学区房。这样就能大幅减少年轻家庭的养育孩子的成本,届时居民的生育意愿就会快速恢复。

第三,提高年轻人的收入水平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主要还是收入偏低,自己日子都过得紧巴巴,也就不想生孩子了。为此,应该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此外,还应给那些育龄女性找到更多的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等就业岗位,这就能让职场妈妈既能有时间照顾好孩子,还能充分实现就业。总之,只有年轻人收入提高了,他们才有更多的生育愿望。

实际上,生育问题并不是如一些专家和教授所说的“不生孩子就下调养老金”那么简单。而只有真正解决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根本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把生育问题根本解决。从目前情况看,影响新生儿出生数量的主要还是高房价、高育儿成本、收入水平低等因素,只有搬掉这几座大山,让大家敢生、愿意生、生得起孩子,那么人口出生数量自然就会出现反弹。


攀枝花二孩三孩政策

自从国家提出放开三孩以来,网络上的争议就不断。 大多数的声音是表示不会生,生不起,还有一类观点是认为中国人口已经够多了,减少一点也是好事。 其实这些观点也能理解,毕竟普通人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需要考虑全局,考虑长远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飞速发展,无疑是得益于巨大的人口红利,丰富的年轻劳动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虽然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仍然是在增长,但增速已经明显放缓,用不了多久就可能见顶。 所以,不能陷入人口负增长的困境。 2021年上半年出生人口多地负增长,专家预测到2027年出现负增长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下滑到1200万,迎来“四连降”。 2021年已经过去一半,从部分地区公布的数据来看,河南、浙江、四川等多地出生人口都是负增长。 所以,有人说今年出生人口很有可能跌破1000万。 实际上,我国总和生育率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下降到2以下,到2020年总和生育率只有1.3。 按照国际标准,要达到2.1以上才算合理。 这说明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开始出现生育低的问题。 然而,由于过去人口增长太快,导致对生育政策的调整非常谨慎,所以时间也慢了,直到2016年才全面放开了二孩。 到这个时候,人们生育二孩的意愿已经大幅下滑,所以才出现了后面的四连降。 如果出生人口持续减少,那我国人口增长会到顶。 据社科院预测,预计到2027年,我国人口总量将达14.22亿,但很有可能开始出现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有什么影响?中国崛起只能维持十几年一个国家的发展,肯定胡裂是要靠年轻人,当一个国家到处都是老年人,一片垂暮的气息,那这个国家肯定在走下坡路。 当人口出现负增长,意味着老年人越来越多闷余,年轻人在不断减少。 我国的老龄化已经是越来越严重,60岁以上老年人突破了2.6亿。 劳动力人口规模在减少,有机构预测,2050年中国劳动力规模将比2018年大幅减少24%。 老龄化严重带来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年轻人少了,那创造价值的人变少了,直接造成效率变低,竞争力变弱。 其次,引发消费严重不振,老年人的消费能力肯定比不上年轻人,这样必然造成企业压库减产,从而导致大量破产裁员,直接让经济发展陷入低谷。 所以,人口学家梁建章就说,如果不多生孩子,中国崛起只能维持十几年。 不要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口相比,他们已经进入了富裕阶段,而且每年有大量的年轻移民补充,生育率低点都没关系。 但我国却是“未富先老”,虽然经济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二,但人均GDP还相差巨大,因此,必须继续推动经济发展,才能让大家富裕起来。 二孩催生无果,三孩终于放开毫无疑问,中国必须继续提高生育,需要更多的新生儿。 那既然放开二孩后,生育效果不是很好,为什么还要放开三孩呢?实际上,这也拼一个概率,中国这么多家庭,总会有人愿意生三孩,全面放开后,还是能够增加点出生人口。 这几年,很多教授、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等都在呼吁放开三孩,甚至是全面放开生育,国家也是非常积极的推进,在今年5月31日,正式宣布实施一个家庭可以生育三个孩子的决定。 并在8月20日,三孩政策正式入法,裤罩闭为生育三孩的家庭提供了法律支撑。 不过,就目前的环境来看,愿意去拼三孩的家庭预计不会多。 不只是大城市,就连农村很多都止步于二孩。 其实,大家都明白,生育率低的困境是在一孩,单身人群越来越多,不婚不育,丁克也多,怎么样让年轻人摆脱生育一孩的恐惧,才是重中之重。 专家们提出了诸多建议,但都被骂惨了如何让年轻人愿意生?专家们是操碎了心。 比如一直研究经济的任泽平,是前恒大首席经济学家,对人口政策也是颇感兴趣,之前多次撰文呼吁放开三孩,每次都强调其紧迫性。 但似乎有蹭热度的嫌疑,谁都知道中国出生率在下降,急需调整生育政策,关键是要有具体的方案。 在国家宣布放开三孩后,这位专家立即又提出了新的建议。 他说建议一线城市生三孩,每月奖励3000元-5000元。 这个建议立即遭遇了网友们的围攻,一些人认为这点钱在一线城市根本不够,一些人觉得应该让专家自己多生。 当然,更现实的是一线城市根本就不会出这个钱,因为每年有大量的年轻人口涌入,深圳还提高了入户门槛。 不愁人口增长,为什么要花这个钱。 另外,任专家还认为别指望90后00后生三孩,要靠75后-85后,这一说法更是遭遇网友的抨击,75后都47岁了,白发都有了,真是太不靠谱了。 果然专家也就是动动嘴,反正不用负什么责任。 当然,还有一位专家更不靠谱,他就是厦门大学双聘教授赵燕菁,他认为生不生孩子要和社保、养老金挂钩,不生孩子没有保障房等福利,这意思是不生孩子要惩罚。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种想法。 过去强制不让生,现在要强制生?这是要开历史倒车,逼人生娃真是一个愚蠢的建议。 也有人提出了其他建议,比如生一孩首套房贷款免费,生二孩首套房购房还打75折,生三孩首套房打5折。 这类建议倒是受到欢迎,不过也不太现实。 国家的配套支持措施正在推进,推进教育公平,建立保障住房,控制房价等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等年轻人有了安全感,自然就会想去生育。

厦大教授称要惩罚不生孩子,逼大家生孩子会不会适得其反?

引言: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厦大教授赵燕菁的发言,在召开的第十八届蓝筹年会上他提议惩罚不生孩子的人。 如果不生孩子就没有保障房,养老金给的低,社保要交的多,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促进生育。 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反而不愿意生孩子了,出现这样的情况,用经济手段惩罚不生孩子的人。 这一说法引起网友热议,你是怎样看呢?

一、惩罚不生孩子的人,生了谁养?

很多网友表示不生孩子主要是因为目前房价上涨,生活压力大。 而养育一个孩子成本也是非常大的,需要裤枝袭赡养老人,需要生活,还需要养育孩子,那养育孩子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首先生孩子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在强迫的环境下生下来的小孩只会面临更糟糕的成长环境。

二、是否生育是社会问题而非个人问题?

考虑到国家的发展,生育必然是十分有利的。 所以国家才会有三胎政策,生孩子是可以被奖励的,但不愿生孩子绝对不会是被惩罚的。 国家支持每一个公民拥有自己的意愿,每一个公民可在法律道德范围内进行自己的社会活动。 胡兄生育是我们的权利而非义务,生育孩子本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孩子也应该在社会友好当中诞生。 并不是能以资本和社会压力要求女性生育,在小编看来这是一种束缚。

三、如何提高生育?

每个人面临情况不同,但对于通过惩罚来提高生育率是应该会是错误的。 而且我国搭简目前也面临很多问题:贫富差距大,留守儿童以及社会弃民。 在人民利益并未保全的情况下,惩罚不生孩子的人是不合理的。 所以说这位教授的言论并没有受到太多人的认可,相反受到了大家的抵制。

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反感“专家”(专家奇葩建议)

最近,专家又开始对年轻人发表建议了。 专家对年轻人的建议越来越多,年轻人也越来越反感专家,“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听专家建议”、“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反感专家”登上了热搜,下面大家就和小编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反感“专家”,专家奇葩建议。 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反感“专家”专家的建议,又惹怒了年轻人。 最近,某学者表示,在鼓励年轻人生育、婚恋的问题上,可以将法定结婚年龄下调至18岁,以此降低成婚门槛促进单身男女建立家庭。 此话一出,立刻引来无数板砖。 不少人质疑:18岁正是接受教育的黄金年龄,此举是否会不利于个人发展?这只是众多“年轻人被建议”事件中的一个。 近一段时间,一些专家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比如“年轻人没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专家建议年轻人不要为了钱而工作”“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子”“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等。 这些观点,看似为年轻人好,实则惹年轻人厌。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听专家建议”一度冲上热搜,网友们纷纷表示:“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 “专家”作为一种身份,带有“知识权威”属性。 他们是在特定领域中拥有特殊知识、技能或受过特殊训练的人。 年轻人大部分刚步入社会,囿于自身知识有限,在求职、生育、情感、养老、理财等领域,有时需要听取专家意见,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客观地说,在专家群体中,有不少肚里“有货”的学者,令人尊重。 比如,有的教授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法律案例,为年轻人讲解法律知识;还有的人化身“情感达人”,理论结合实际输出观点,解决年轻人的情感问题。 这些专家之所以能让年轻人信服,除了深厚的理论知识,还有共情心理和坚定的职业操守,他们的建议在客观上起到了普及知识、弥合矛盾、引领舆论的作用。 但有的“专家”则不然。 他们显得很不了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从未考虑过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健康压力、就业焦虑和婚恋焦虑,每每以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纸上谈兵”“站着说话不腰疼”“何不食肉糜”的姿态指点江山。 年轻人虽然不是专家,但却是生活的实践者,他们知道什么样的生活对自己有利。 此类“雷人建议”一出,往往会导致情绪对立。 个别专家的“伦理陷落”尤其值得警惕。 专家群体本身构成复杂,一些草根“伪专家”、“三无”研究机构的“专家”通过包装,戴着五花八门的头衔,孙桐激涌向互联网平台,冒充权威之声,甚至“跨界”对自己专业领域外的现象大肆评议,目的是为博知名度、最终实现“影响力变现”。 还有个别专家,丝毫不顾忌年轻人的感受,放弃学术中立原则,过度为商业利益代言。 这种抛弃职业操守的行为,让年轻人对专家的排斥与日俱增,以至于拉低了年轻人对整个专家群体的信任和期待。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个别专家应从年轻人的难处和需求出发“三思而后言”,先问问这个政策放在则袜自己家人身上行不行,再提有参考性和实用性的建议,而非发表一番不可行的“废话”。 托马斯·索维尔在其著作《知识分子与社会》中提出一个观点:“知识分子的工作成果,往往是不需要负责的。 ”相比医生做的手术出事故了,工程师设计的建筑倒塌了要承担责任,知识分子提出的公共意见只是参考,出错了也不会被追责。 但网络平台有公共属性,不是某个人的”自留地”。 专家更不是“真理的代言人”,一旦出错,造成的后果危害很难估量。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不是让专家闭口不言,而是希望专家“从年轻人的利益出发”,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人文关怀,在理性沟通的基础上,建立相互尊重的“公众—专家”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真知灼见。 专家奇葩建议一,北大博士王福重:农民不要用收割机收麦子,会污染环境。 王福重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教授,但是他对农民却十分看不上,他说农民很勤劳是一种错觉,他们白天把种子撒地里就回家睡大觉,粮食是自己在土里长出来的,和农民没有多大关系。 他还说农民不能用收割机收麦子,因为收割机收麦子会扬起很多因为收割机收麦子会扬起很多灰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适当处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赵燕菁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现在也是厦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和经济学院双聘教授。 曾经人们想生孩子的时候,专家马寅初起了搞计生育,他自己却超生了几个孩子。 如今年轻人负担不起生活的种种费用,不想那么快生孩子或者少生孩子,赵燕菁教授又提议说,要把生孩子和保障房养老金挂钩,轮橘奖励生孩子的人,惩罚不生孩子的人,降低他们的社保、养老金,不给他们保障房,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大家不愿生孩子的现状。 三,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坚决不能取消预售制,因为预售制可以减少烂尾楼。 除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在房地产预售制被无数人诟病的今天,他却说坚决不能取消预售制,因为预售制可以减少烂尾楼,但如今的现实是预售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开发商预售后卷款跑路,或者把钱放到其他楼盘去无力交房,造成了无数的烂尾楼。 他还建议延长房贷年限至40年~50年,一代还不完就下一代还,最近他还说要鼓励农民贷款进城买房,然后开车回乡下去种地,他还说他才是农民的贴心人。 四、经济师张兴海:年轻人要多进厂打工,不能只考虑个人收入。 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当下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做电商、搞网络直播,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这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他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鼓励支持更多年轻人成为产业工人,这样才能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年轻人不能只考虑个人收入。 五、全国工商联常委丁佐宏:66岁到79岁仍是中年,要鼓励60岁以上初老群体再就业。 丁佐宏是全国政协委员、高级经济师,他说他的家乡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姑妈102岁,伯母101岁,人生从70岁才刚刚开始,66岁至79岁依然是中年人,继续发展,60岁以后具有劳动能力,工作水平、消费潜能、智力支持的老年人作用,就是对人口红利的延长和拓展,将会源源不断的释放老年人口红利。 看来这真的是要把人往死里整,只要不死就得干,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享受儿孙之福了。 六,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低收入人群可以出租闲置房或者用私家车拉活增加收入。 许宪春曾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他说低收入人群可以灵活就业,比如用私家车拉活,或者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这对于解决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问题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此话一出,立刻惊掉了无数网友的下巴,现在中国的低收入家庭居然能够开始私家车去拉活,还能有闲置的房子出租,真的是不得了了,反正我这种低收入的家庭两辆电动两轮车都没有,房子那更是渴望而不可及。 七、经济学家陈浩:国内家庭平均总资产300万正常,现在谁家还没有个50万的现金呢!陈浩在节目中公然表示,谁家没个50万呢?中国人没那么穷,咱们中国的股票投资者有几个人没有50万?各家教授高举散户的大区,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中国人现在平均家庭资产300万,都是合格的投资者,哪有散户啊!听到这样的言论,我默默的点了根烟,心想,自己兜里3000块都没有,情何以堪啊,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中国人了。 八、经济学家李剑阁:我们不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老百姓工资太高,要降。 李剑阁是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他说如果我们提高工人工资,产业链就会外移,这样对于经济发展很不利,一直保持低工资,一直提供廉价劳动力,才能一直赚外汇,我们不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老百姓的工资太高了,应该降到合理水平。 九、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年轻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先去结婚生子。 在某平台上梁建章一边笑一边说年轻人如果找不到工作,不用着急的,可以等待经济的好转再去找工作,或者可以先结婚生子,说这番话的时候笑容是如此的迷人。 作为携程的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也是一个富豪,他当然不会为结婚生子而发愁,想要嫁给他、给他生孩子的人排能排九条街,但是他可能不知道,中国的几千万男光棍,有工作的都找不到老婆,更何况没有工作的,谁愿意嫁给他?就算有人嫁,没有工作怎么养老婆孩子?靠啃老吗?靠坑蒙拐骗偷抢吗?十、不知名专家:征收失业税,没有工作的要交钱!根据统计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现在的失业人口数量高达4340万人,这个数据太恐怖了,于是就有专家建议,一定要对这些没有工作的人征收失业税,让这些没工作的人按月交钱,使他们勤奋起来,不要再躺平,主动的去找工作。 虽然查不到提出这番言论的专家叫什么名字,但是确实有这样的消息传出来,不知道找不到工作的你们瑟瑟发抖没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29516.html
乐山还是自贡 川菜一哥 谁才是 拿各自招牌菜来对比一下
外媒 露面 6674座玛雅建筑从未 激光雷达技术发现巨大玛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