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AI灾难发生概率为10 马斯克现身戛纳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郑松毅

北京时间6月19日晚,埃隆·马斯克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2024年戛纳国际创意节,并参与了主题为《探索创新的新前沿》的研讨会。

会上,马斯克与WPP首席执行官马克·里德进行对话,一同探讨技术创新的变革力量、商业和社会,以及X公司的未来。

谈到当前人们最关注的人工智能技术,马斯克认为,AI最快将在未来几年内彻底改变世界,那些能够最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的公司将会取得成功。

在他看来,AI是有创造力的,能够创作艺术、音乐等。但人们不应过于沮丧,担心AI会替代人类的工作,而要做的是再不断提高人类的智慧,这也是Neuralink(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渴望做到的目标。

“Neuralink的目标是做到让人类和人工智能共生,短期内的任务是为大脑或脊柱受伤的患者提供帮助,有望实现将大脑运动皮层信号传输到脊柱受伤区域,来恢复患者的全身运动能力,目前已在动物实验中证明能做到。”

谈及AI安全风险,他表示,自己倾向于同意“AI教父”Geoffrey Hinton的观点,即发生AI灾难的可能性为 10-20%。

马斯克没有详细说明“灾难”的含义,只是补充道“杯子里有80%的水是满的,要往好的方面想。”

他接着说,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实现富足,任何人都能获得商品和服务,不再出现短缺的情况,工作是可以选择性去做的。

“但这也可能会引发一场‘生存危机’,如果人工智能能做好人类能做的一切,那人类再做任何事还有什么意义?”

当马克·里德提到,最糟糕的情况可能会是人类被人工智能消灭掉时,马斯克陷入沉思后说,“我想亲眼目睹吗?可能是的。我们正处于历史上最有趣的时期,享受当下旅程吧。”

去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通过视频发表讲话,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并预测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代替人类完成许多工作。

今天,马斯克在对谈中再次提及这个观点,并大胆预测,“未来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人形机器人。我认为将会有200亿个人形机器人。”

谈及X公司的未来,他表示,X仍然会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宁愿以失去金钱为代价,也要让持不同观点的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X 正在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其广告定位能力。我们非常注重将广告展示给感兴趣的用户。”

谈及SpaceX,马斯克表示,最终目标是想实现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生命,即在火星等其他地外星球中也能生活,以此扩大人类认知范围,同时更好的延续人类文明。

他提到,SpaceX的发展为星链的部署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他看来,星链是全球第一个真正的互联网系统,帮助世界上更多人能获取网络连接。

“一旦有了网络,人们就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进行售卖物品等,星链在帮助人们摆脱贫困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访谈最后,当马斯克被问及挣到这么多钱会怎么花,比如会不会为长寿投资时,他笑着回应道,“没有投资任何长寿技术,活得太久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永生可能会使人们变得不愿改变自己的想法,从而抑制新思想的产生。”


机器人持续智能化是人类的福祉/灾难

科学家霍金生前最大的忧虑就是:人工智能是人类真正的终结者,彻底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霍金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劝说着:“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很多社会深刻的变化。 其中最深刻,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就是人工智能的崛起。 人工智能科技在初级发展阶段的确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但是,机器将可能以不断加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 而人类则受制于生物进化速度,无法与其竞争,最终被超越。 人工智能的真正风险不是它的恶意,而是它的能力。 一个超智能的人工智能在完成目标方面非常出色,如果这些目标与我们的目标不一致,我们就会陷入困境。 因此,人工智能的成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 但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 ”与霍金思考异曲同工的,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 一直以来,他不停地呼吁,要警惕人工智能。 马斯克说:“我们需要万分警惕人工智能,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 ”曾经,在柯洁输给阿尔法狗的那个初夏之夜,世界在慌乱中恢复矜持,以为不过是一场虚惊。 然而,当人工智能指数级发展时,人类再也无法掩饰一个真相:终结者,或许正在到来。 人工智能的进化速度可能比人类更快,而它们的终极目标将是不可预测的。 一旦机器被安装了挖掘、存储、推理、归纳、判断、决策、行动的程序后,会不会就具备了需要自我实现的意识。 真的好神奇,就像上帝赋予人类智慧一般,如今人类又将智慧赋予了万物,使它们具备思想和意志。 这不就是一种轮回?试想这一幕吧,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在智能机器人面前,就可能像臭虫面对人类一样无力和脆弱。 你想想,当你把一只臭虫冲进下水道的时候,你的内心起过一丝波澜吗?所以,人类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机器人持续智能化。 它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便利,将我们从辛劳中解放出来。 却也会导致千万人失业,甚至会给人类文明带来灭顶之灾。 孔子曾经说过,过犹不及。 凡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

机器人杀人,人工智能真能威胁人类吗

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会“蓄意杀人”,或是奴役人类?业内至少有两派观点。 一派认为计算机程序无法具备人的理解能力,因此担心用集成电路、软件程序等实现的人工智能威胁人类,是杞人忧天。 例如,美国哲学家塞尔提出了“汉字屋论证”(也称“中文房间思想实验”),试图证明计算机程序尽管能对各类问题输出正确的答案,但它并不“理解”这些问题。 另一派观点与之针锋相对,称为“强人工智能”,认为计算机程序与人脑思维没有本质区别,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具有推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拥有自我意识。 一旦拥有了自我意识,智能机器就可能反叛人类。 霍金、盖茨、马斯克等科技界名人对人工智能的担忧,正基于此。 人造机器真的会如美国奇点大学校长库兹韦尔预测,在本世纪中叶前超越人类,“进化”成高等智能生命?如果只是出于这种可能性,就放缓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那便是因噎废食了。 事实上,尽管盖茨加入了反人工智能阵营,但微软正在这一极具商业前景的领域投入重金。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也把“互联网+”人工智能列为具体行动。 如果未来某天,科技界主流发现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奇点”越来越明晰时,再通过法律和伦理加以限制、规范,也不为迟。 就像科学家克隆动物成功后,各国立法禁止克隆人,至今也没有克隆人出现嘛。

如何应对AI (人工智能)?

说到未来,很多人担心人类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敢于带人类去火星的传奇企业家埃隆·马斯克预计,在2030-2040年,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 那我们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才不被淘汰?为此,即刻商业采访了3位国内商业科技大咖以及国际新锐历史学家、《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今天先来看看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的看法。 纵观人类历史,人一直和自己造出来的机器共生存。 所以,未来的常态是人和人工智能共存,人工智能+人类智能,即AI+HI。 而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存有两种状态。 一是,人工智能帮人类做分析,协助人类做决定。 比如一些封闭系统的重复性工作,像电梯维修,人工智能可以自己做决定。 但这跟取代人类做决定是两回事。 二是,人工智能协助人类做决定。 碰到人生中的重大事情或者商业的重大决策,人工智能可以做彻底的分析,但最后还需要人做出最后的决定。 每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阶层分化。 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存的同时,如何应对阶层分化?洪小文的观点是,阶层分化是难免的。 有钱有资源的人总是比一般人先享用到最新技术,但以下两点可以缓解阶层分化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化,开放技术源,OpenSource,让更多人了解如何驾驭这个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化,让更多人享用AI技术。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jinrong/33918.html
陆铁并进 一带一路 繁荣大道越走越宽阔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