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漏自此长 夏至 昼晷已云极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时,人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为大,至为极,此时的万物,生长繁盛到一个极点。

这是6月20日拍摄的宁波市江北区外漕村百亩荷田内的荷花。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一候鹿角解”是说,至阳气盛极而衰,鹿角感阴气而脱落指,感阴气之生而鼓翼鸣叫。“三候半夏生”则是说,喜阴的药草半夏在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这个颇富诗意的名字也似乎提醒着人们夏天时光已过半。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帝尧时代,夏至就是重要的节气。古人采,确定了夏至和冬至。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在夏至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夏至时节,一池荷塘月色,倒映一卷诗意中国。白鹭飞渡、蝉催昼眠、蕊舒半夏……文人墨客情不自禁地研墨执笔,抒写心中的“夏至”。

唐代元稹的夏至诗,写“景”。他笔下的诗句,平铺直叙,如同工笔画一样实写夏至景象,“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夏至捕蝉。新华社发(曹一作)

大诗人白居易的夏至诗,写“吃”。在古代,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常有宴饮活动。白居易曾客居江南,多年后,看轻舟剪水,他怀念起苏州夏至筵上弄弦吹管、和友人愉快相聚的日子,在诗中写了两种古代夏至美食:香浓的粽子、美味的烤子鹅,令人读后垂涎三尺。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宋代诗人杨万里有一首唯美七绝诗,写夏至雨后美景,一字一句清新自然,读来别有一番风味。诗曰:“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傍晚,一场雨刚下完,在溪边散步,凉风习习,甚是惬意。此时,暮色渐浓,行至半路,听到青蛙“呱呱”声响,人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看远处,在篱笆小院,点燃的松枝透出点点光亮。诗句到此戛然而止,耐人寻味。夏夜、雨后、凉风、蛙鸣和松火、篱笆,试想这些元素在画卷上渲染铺陈开来,是怎样一种诗情画意?

夏至是盛夏的序曲,是炙热的开场。在万物 最繁茂之时提醒人们,光阴有脚当珍惜,书田无税应勤耕,用长日的热烈点亮短夜的梦,方能绘就夏花般绚烂的人生。(记者杨金志、郭慕清)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是什么意思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这句话的意思是:夏至这天,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的时间渐渐加长。

1、昼晷已云极中的“昼晷”指的是白天的时间。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测日影来测量时间,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云”在这里是助词,表示强调,“极”是极限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夏至这天,白天的日照时间已经达到了全年的最大值。

2、宵漏自此长中的“宵漏”指的是夜晚的时间。 古人以漏壶计时,漏壶的刻度表示时间的流逝。 “自此”表示从夏至这天开始,“长”指的是时间变长。 这句话是说,从夏至这天开始,夜晚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

3、这句话反映了夏至这个节气的特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公历6月21日或22日。 这一天,北半球的日照时间达到最长,而夜晚的时间则开始变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夏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会通过祭祀、庆祝等活动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

4、这句话也表达了时间的变化和自然规律。 在夏至这天,白天和夜晚的时间达到了平衡,这也象征着阴阳调和、天地相合的自然法则。 在农业生产中,夏至也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农民们会根据天气和节气来安排农事活动,确保丰收。

昼晷的含义

1、昼晷,又称“日晷”,是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仪器。 它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间,通常由晷盘和晷针组成。 昼晷的晷盘一般是一个水平放置的圆盘,盘面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一个小时。

2、晷针则是一根垂直于晷盘的金属棒,当太阳照射到晷针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射到晷盘上,指示出当前的时间。 在古代,昼晷是一种非常准确的计时仪器,它不仅可以用来确定时间,还可以用来预测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3、除了作为计时仪器之外,昼晷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人们认为时间是循环的、永不停息的,而昼晷则代表着这种循环和永恒。 它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要珍惜时间、抓住机遇、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夏至时节的诗句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夏至时节的诗句:

-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避暑北池》韦应物

- 火轮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夏至》左河水

-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夏至日作》权德舆

-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关于24节气夏至的诗句

1.关于夏至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唐 作者: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2.关于24节气的诗句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夏至的诗句有哪些 夏至节气图片 描写夏至夏天的句子

一、夏天的味道,风轻无雨,只有骄阳炙烤着大地,连同我的思绪一起飘逸,一时找不到心灵的静谧,滚烫的红豆与炎热的思念在纯洁的心间热情的跳动,键盘上涂满的只有你的名字,我呆望着这熟悉的三个字,又想起了我们相识以来的点滴,曾经的讨厌与烦恼被你调皮的莞尔一笑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

二、夏天是绿色的。 草地上,绿油油的小草翘了起来,穿上了夏姐姐精心为它们准备的绿衣裳,正高兴的向我们挥手呢;西瓜也绿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皮球滚了出来,看的我直咽口水,迫不及待的想摘下一个解解渴。 农民伯伯正紧张有序的照顾庄稼,额头上挂着晶莹的汗珠,但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他们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三、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炎热下弯着腰,低着头。 蚱蜢多得像草叶,在麦地里,在岸边的苇草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四、白色的月季花,洁白如玉,人们爱把它作装饰品。

五、此时的大地,到处是深绿色的,早起的鸟儿传出来的三两声清脆的鸣叫,划过了城市和乡村人们甜美的梦境。 勤快的牧童用长长的绳子牵着一头老黄牛,后面还跟随着一头小牛犊,旁边是几棵古树,随微风荡漾的青草,通向绿波深处的小路,都倒影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与黎明的曙光相映成一幅绝美的图画。

2、数着节令,芒种、夏至,夏天的已悄然拉开了帷幕,天气炎热,骄阳似火。 气温一下子飙高到三十五六度,而且闷,稍一动,就汗珠子往外冒,浑身说不出的不舒爽。 这天气,过山车一般,把人心晃得粗气难喘。

3、夏至,不仅是24节气之一,还是我国最早的节日。 古时称之为“夏节”、“夏至节”。 每到夏至日,人们都要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都会放假。 现在的夏至,对人们而言已经不复往日的意义。 但作为节气,还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今天夏至。 夏至夏至,按照我顾名思义望文生义的理解,就是夏天到来的意思。 越来越热的温度,越来越火的骄阳,越来越渴望的阵雨,盛夏的气息,日盛一日。

5、夏至,轻暖。 连绵不绝的雨,湮灭了火热的烈焰;轻是夏天曾经的记忆,暖是对夏天的想念。

6、夏天,鸟语花香;夏天,蛙鸣悠扬。 曾经的夏天,曾经的暖暖,曾经的怀念,像一株日渐浓密的老树,安静地站在那里,悄然无语。 而满树的叶子,在微微的夜风中抖动,像是温习曾经所有的字句。

4.夏至诗句有哪些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所以它是很传统而重要的节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其留下诗篇。

《夏至日作》唐朝·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左河水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夏至》长卿

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

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

《夏至避暑北池》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宋朝·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竹枝词》唐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5.有关于24节气的诗句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西厢好养蚕。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小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义侠同耘夏至田。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江亭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烂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空交大寒。

6.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夏至怎么吃,夏至诗词

夏至诗词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合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陈与义】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7.有谁知道关于24节气的诗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8.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句

1、《小至》——唐代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译文: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2、《小雪》——唐代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译文:随风飞舞的雪花看不厌,再多了还可以让树林和山峦看不见。 正在为生计发愁的我坐在书房的窗户下,窗外飞来一片雪花也带进来一片严寒。

3、《早发》——唐代李郢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译文:草色青翠,上面点缀着许多冰冷的露水,秋虫的声音此起彼伏,就像在家乡听到的一样。

4、《立秋》——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出窝不久的乌鸦啼叫着一起飞散了,只留下寂寞的玉屏立在那里。 枕边吹来一阵一阵清新的凉风,像是扇子在一下下的搧动。 从睡梦中起身,来到寂静的院子里,沉睡中依稀感觉到的秋声却是无处可寻。 明媚的月色下,满阶的梧桐落叶。

5、《减字木兰花·立春》——宋代苏轼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译文: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 一阵春风,吹我酒醒。 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9.关于24节气的古诗

1、惊蛰

《观田家》唐代:韦应物

原文: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2、清明

《清明》唐代:杜牧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雨水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4、夏至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5、立夏

《幽居初夏》宋代:陆游

原文: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译文: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 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jinrong/35079.html
暴雨大暴雨集中在这些地方→ 南方新一轮强降雨开启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