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读教育学是种什么体验

访谈人物:鹿远,硕士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攻读的是国际比较教育学专业。

大三期间去台湾的交换生经历,让她坚定了自己出国留学的信念。在国外学习期间,鹿远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学生服务工作,交到了一些朋友,学会了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她说在回国后的日子里,每每想起这些,心里都觉得很美好,是一生中很宝贵的经历和回忆。

缘起宝岛之行

其实,我会选择出国念书,主要源于本科阶段去台湾静宜大学的交换生经历。大二下学期的一次机会听说学校有一些交流项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没想到选上了。

之后整个大三上学期是在静宜大学度过的。有过交换经历的同学都知道,在交换学校,课业肯定不是此行的唯一目的,我在静宜也是一样。

静宜大学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上,不大的校园被大片大片的绿色植物环绕,从校门口到教学楼的必经之路就是一段“盘山道”。

每天早晚高峰时间,就可以看到很多当地学生骑着小摩托车在“丛林掩映”中交织穿梭,这一幕对长久生活在中原城市的我来说,着实羡慕。

这里还是台剧《恶作剧之吻》的取景地,袁湘琴向江直树表白时的那座天桥,现在被静宜大学的同学们称为情人桥。

另外,静宜大学是一所天主教大学,校园内随处可以看到富有宗教气氛的场景,比如带有十字架的钟楼、做弥撒的教堂、布道的牧师和修女,还有Bible Study 的专用教室。

当然,学校从不主动向学生传教,但他们欢迎你参加各种宗教活动。例如圣诞节晚宴会送圣经,甚至欢迎你抱着学英语的目的参加美国牧师的Bible Study。

对当时的我来说,原本神秘严肃的宗教气氛完全和日常生活融合在了一起,温馨且自然。

我在静宜大学选择的是法学专业。学校有两类课程,大部分课程属于中文授课,和本地学生一起,每班差不多有5-10%的交换生;还有一部分是英文授课,50% 以上都是交换生,学习的内容也多是国际化相关。

在静宜,我第一次修习了两门纯英文教学的课程。虽然不是完全能听懂,但这种课堂氛围深深震撼了我,可能也就在那一刻,我决定去追求更不一样,更有挑战的生活。

异国文化的冲击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所在的城市伯明顿,是典型的美国中西部城市,说它是大学城丝毫不为过,我们亲切地称它为B-Town,B 屯。

伯明顿校区是印第安纳大学八个校区中最大的旗舰校区,这里聚集了四万五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

美丽校园

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环境优美,稍微往郊区一点的地方就有成片森林且连着湖泊的国家公园。

在文化和政治氛围上,伯明顿是整个印第安纳州最开放、最多元,思想最前卫、最具有包容性的地方。

走在伯明顿的校园里,很难不注意到他对LGBTQ群体的包容,校园内所有的厕所都设有第三性别卫生间。另外,校医院和诊所也都提供对LGBTQ群体的心理咨询服务。

然而,任何对于开放的定义都是相对的,伯明顿市的开放也是相对于印第安纳州大环境的保守来说的。这种保守是经济、政治、历史、宗教、家庭关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我所熟悉的教育制度为例,在印第安纳州内,许多K-12基础教育是不教进化论的,甚至会把达尔文打上罪恶的标签。因为他所宣扬的进化观点与基督教关于上帝通过亚当夏娃造人的论断相悖,可以说是“大逆不道”。

这些观念上的冲击,对我来说是颠覆性的,从没有想过自己从小认为是真理的科学,在这里会有如此不一样的待遇。

在美国,人人都有选择自己相信什么的自由,维护自己认为是真理的权利,这种高度的教育自治,也正是民主精神自由意志的体现吧。

我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会尽量保持比较开放的态度,也会去耐心了解各种观念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求同存异。

在墨西哥女人岛

你不知道的"国际比较教育学"

我所学的国际比较教育学专业,就是从中立、理性的角度,横向比较某一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或者纵向比较某一地区不同时代的教育政策,并探索分析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等。

如果你热爱教育,就会觉得这个专业非常有趣,你会学着分析从未注意过的事实,探究其背后的成因,也会挑战你认为“理所应当”的观点,用一个新的视角看纷繁缠绕的现实。

还记得有一节课,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双语教育。横向来看,双语教育推行的最火热的国家,当属东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在此方面起步较早的印度、新加坡和菲律宾,双语教育已经从学校走进了家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了。在这些地区,为孩子提供双语教育的家庭也大多是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中产家庭。

反观美国,双语教育往往在新移民较多的城市和地区开展,参与家庭也多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工人阶级家庭和新移民家庭。

纵向来看,双语教育在美国的推行也存在多种声音。以英语/西班牙语双语教育为例,一方面,支持者认为,单一英语教学,会被看作是对西语系群体的歧视,不利于该族群珍视和传扬自己的文化。

另一方面,反对者却认为,双语教育不利于民族主义情感的培养,会削弱新移民对美利坚文化的认同。

这么多年,在如何推行双语教育的问题上,整个美国几乎从未有过观点统一的时刻。

以前的我看问题,总是会执着于自己的想法。但现在,我慢慢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看待问题,也知道这个世界,并非只存在一种绝对的可能,学会尊重他人的看法和观点才是应该遵循的准则。

Get美国志愿者经历

出国前我也时常关注教育,但等到真的学习接触了,却时常让我有一种无力感。一方面知道现状有很多问题,另一方面又十分明白,仅凭一己之力很难一下子改变些什么。但我始终坚信,只有每个个体做出努力,才有希望触发大范围现状的改变。

当志愿者,是我觉得尝试改变的一条比较好的途径。在美国,有很多志愿者项目可以供学生参与。

作为一个非美国人,需要了解这个项目是否对外国人开放,是否存在签证障碍,是否可以保证志愿者的权益和安全。当时权衡了各方面的条件,我选择了One Heart Source。

One Heart Source 是一个注册在美国加州的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活跃在坦桑尼亚、南非和牙买加的小学暑期课堂。

志愿者利用暑假时间,去营地建立summer program,帮助1-6年级孩子学习数学和分析性写作——两项在One Heart Source 看来最基本的技能。

One Heart Source 最大的特色在于,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免费给每一个报名的孩子提供早餐和午餐,保证学生不因为餐饮问题降低学习效率。

志愿者期间的课堂

在牙买加当地参与志愿活动期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美国同事的做事风格,他们喜欢讨论和分享。当时我所在的工作组一共有10名成员,5名老队员和5名新队员,除了我之外全是来自美国各地的白人妹子。

工作开始前,大家先分享了选择这次行程的初衷,和自己对这次志愿活动的期待。为期2 周的活动,每天下午活动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老队员带头做debriefing,小到细节,大到规划,全部都会讲一遍。

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又会根据大家的反馈重新规划,包括时间安排、讲授方式,甚至如何表述的语气都会讨论出模板供大家参考。他们让我深刻感受到,不论生活还是学习工作,彼此之间的沟通协作是多么重要。

参与这个项目,是我实践教育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尝试改变的同时,我也体会到教育这个专业的社会责任感,渐渐理解他们时常号召的:“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西方文学里有出走与回归的传统,脱离父母和家庭往往能让人获得人格上的完整。

一个人站立在陌生的土地上,你面对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孤单,学业的挑战,沟通的失败,甚至还会有自己的胆怯和软弱,你能够克服掉多少这些障碍来换得回归的光荣。我相信留学的意义之一就在这里。

留学很大程度上带我进入生活的真实,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多元,也接受了人可以有很多发展的途径,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及宗教。

一个人在外面,多少总会有坎坷,但这种经历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多尝试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做好准备,迎接不一样的未来。

如果你也想说说自己的留学故事,

请一定联系我们!

为这段回忆留个纪念~


纽约大学读tesol专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TESOL专业对学生的背景要求不高,不管是从事过教学方面的工作,还是选修过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都可以申请该专业,因此很多美国留学的学生都选择TESOL专业。 在美国拿到TESOL MA学位之后适合回国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或者留在美国的学校和培训机构教汉语。 由此可以看出TESOL专业是英语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留学美国很好的选择。 从目前英语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和汉语在世界的广泛传播势头来看,TESOL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广阔。

去美国读书辛苦吗?

去美国读书是辛苦的。 持J1签证去美国J1签证是交流访问签证,持J1签证赴美的学生一般是参加某个特定的教育项目或交流培训等。 所以相对F1签证而言J1签证较容易得到。 但家长切记一定要让孩子在签证到期后(一般为三个月、半年或一年)按时回国,为下次去美国有一个良好的记录。 不要听信可以在美国本土转身份的说法,在美国本土转身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律师费的,在转身份期间学生是不能离开美国本土的,这个时间有可能长达六七年。 NO.2 持F1签证去美国A.到美国读研究生国内正规大学毕业,要参加TOFEL考试和GRE或GEMT考试,达到学生申请的学校录取标准后,可申请F1签证到美国读硕士或博士。 B.到美国念本科第一种方式:国内高中毕业,参加TOFEL和SAT考试,达到学生申请的学校录取标准后,可申请F1签证到美国读本科。 这种方式对学生自身要求太高,很少有高中生能在完成高中课程的同时通过TOFEL和SAT的考试,一般学生是在高中毕业后再参加TOFEL和SAT的专业培训和考试(大约需要9个月-12个月)。 第二种方式:国内高中毕业或高一、高二在读学生,可参加一些美国大学在中国开展的国际教育项目(如:美国绿河学院-中国2+2国际项目),不需要参加TOFEL和SAT考试,也能申请F1签证到美国读本科。 这种项目美国校方都有专人负责在中国地区的工作,从咨询-申请-培训-签证-赴美等一切事宜都有专业人士帮助学生来完成。 C.到美国读高中初中毕业或高一、高二在读,可申请F1签证到美国读高中。 因美国高中入学不需要语言成绩,从签证方面考虑,家长应让学生降级申请,比如:学生在国内读完高一后去美国,不要申请读美国的高中11级(相当国内高二),应该申请读10级(相当于国内高一)。 这样给签证官有一个明确的证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美国强化英语,来完成美国高中课程的学习。

在美国本科读教育专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养具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基础知识和牢固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人才。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jinrong/35627.html
无法带湖人进季后赛 哈队看衰 雷迪克成詹皇NBA生涯第10任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