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兴农人 新农人 变

平台

原标题:“新农人”变“兴农人” 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开创未来。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徐徐展开,为美丽乡村全面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条件。在当下,有这样一群“新农人”正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走出一条科技兴农的奋斗之路。

安徽亳州:把中药材做出“新花样”

文集

在安徽亳州,由不同药材搭配而成的“养生花草茶”成为当地人创新销售模式的焦点。“00后”小伙马文豪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亳州人,也是一位专卖养生花草茶的网店负责人。2022年初,马文豪结束了在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亳州开始创业。

在一次普通的网购时,马文豪发现,电商平台上大部分花草茶的发货地均是亳州,几番调研后,他意识到,当地成袋批发的中药材早已改变了销售方式:通过与其他药材搭配,中药材被设计成不同养生功效的产品;再加上精美的包装,原本不起眼的中药材摇身一变,成了当代人便捷而精致的养生选择。

这是马文豪第一次感受到互联网的力量。“没有电商,就没有花草茶这个品类。在电商出现之前,我们亳州的中药材主要是靠批发,单个品种一大袋一大袋地卖。”马文豪说。

看到花草茶在平台上的可观销量,马文豪决定“下水尝试”。2022年初,他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网店,专门售卖各种花草茶和中药材制品。马文豪发现,针对当下“Z世代”年轻人热衷养生的特点,店铺推出的“早C晚A茶”“中药奶茶”等创意新产品收效显著。

如今,马文豪的网店平均每天订单量至少3万单,让“安徽亳州花草茶”的名声传得越来越远。“亳州有这么多优质中药材,我们创新的空间是无限大的。”马文豪表示,未来,他将会继续创新中药材产品,让亳州中药材走向全国大市场。

乡村 山东济宁:甜瓜“出村”开辟致富路

刘硕的网店已经开了四年,主售绿宝甜瓜,目前已拥有的粉丝数量超过17万,店名中的“文集”二字更是承载了文集村当地村民的希望。

山东省济宁市文集村有着栽种甜瓜的悠久历史,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尽管这里的甜瓜大小均匀、口感香脆,但也曾面临着销售无门的窘境,“不是卖不出好价,就是只能烂在地里。”从小在文集村长大的刘硕了解到乡亲们的辛苦与不易,决定用自己“网络原住民”的优势解决这一难题。2019年,他回到家乡,将甜瓜搬上了互联网。

作为典型的非标准化产品,水果产业形成品牌并非易事。在刘硕看来,瓜果品质是自己的底线,“当天摘、当天发”是刘硕一直坚持的原则。早上4点,农户们打着灯到瓜田采摘;6点,刘硕准时带人来收瓜;7点,最早的一批瓜便会入库包装。据刘硕介绍,基本上当天摘下的甜瓜都能发走,周边区域的消费者次日便能收到。

“我希望消费者一说起甜瓜,就能想到文集村。”刘硕表示,甜瓜是文集村的“金字招牌”,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文集甜瓜走得更远。目前,仅水果品类,去年他在拼多多的店铺订单量接近300万单。“每天至少能成交8000单,甜瓜品质好,利润也高,有时仅甜瓜一天的成交订单量便能达到4万单。”刘硕介绍道。

文集甜瓜“出村”,文集村当地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截至目前,刘硕的网店已经带动了周边300多位村民就业增收,每位村民的年增收入在3万到5万左右。

湖北宜昌:茶叶“上网”打造金字招牌

春风拂动,茶香满园,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茶园内,蜿蜒的山路浸润着茶叶清香,漫山遍野的茶芽冒出尖头,茶农们背着竹篓,在茶园里采摘着明前春茶。

宜昌产茶历史悠久,有着茶叶产量高、规模大、品质好等优势。然而,由于当地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不少产品做了外地市场的原材料,被加工后贴上其他标签,而本地茶农却收益有限。

1991年出生在这里的屈强,家里以种茶为生。1999年,他的父亲屈万清开店销售宜昌绿茶,随着生意的扩大,后期兼营批发和零售。在公司化运营后,屈万清在老家三斗坪镇自建了茶园,开拓了茶叶的生产加工一体化业务。

2012年,屈强的哥哥大学毕业,子承父业,开始尝试在电商平台上开店。两年后屈强毕业,也选择了回家经营茶叶。屈强介绍,“父亲当时有向电商平台转型的想法,我们两兄弟回来,正好帮他探索了这条新路。”

2018年,屈强在电商平台上开了3家旗舰店,主营湖北宜昌绿茶。因为是自家茶园种植,品质好,性价比高,店铺有不少回头客,次年在售茶叶产品的订单量就达到15万单。

年轻人有干劲,屈强注意到了当地茶叶面临的困境,希望能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在电商平台上把“宜昌绿茶”这张名片擦亮。

“其实绿茶产品的爆发力很强,在电商上有很大上升空间。我们打算多做品类组合,以及推出礼品盒装,在提升销量之后参与拼多多平台的大促活动。”在电商平台的帮助下,屈强找到了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具体方法,也找到了一条惠及当地农民和茶企的共同发展之路。

如今,线上电商的份额已经占到了屈强茶叶业务的70%。屈强表示,下一步,他打算继续深耕电商领域,带动本地的茶农和茶企一起做大绿茶产业,把“宜昌绿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责编:乔业琼、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熙熙攘攘的路边街头,纵横交错的交通线路……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已然相对完善,但关于乡村建设,确有难以言说的“现代化的阵痛”

人口“空心化”,土地撂荒,废品污水横流,宗族祠堂破败不堪,情感纽带荡然无存.....因此,化解三农问题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民生发展的重中之重。培育新型化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立足点。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中,农村既是创造者也是受益者。

究其根本,农民是乡村发展的根本主体,农民的产业增收和效益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生根,只有调动好农民发展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新要求,才能让农民“新型化”、“非农化”,培养和造就出让农村焕新活力的新型农民队伍。

围绕大学生、返乡下乡青年等“新农人”,以新技术引领、新品种培育为突破口,为“新农人”打造‘创业+生活+社交’功能承载平台,通过创业孵化、园区示范、品牌共建,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可以说,培育新型农民是乡村治理的发展之要,也由此推动响应整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之路。

“新农人”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是乡村振兴建设新征程时期的一支新的生力军,是农民的新群体、农业的新业态、农村的新细胞。

广阔的农村天地,需要“新农人”源源不断注入新能量,成为领头雁。我国新农人主体,如投资新农人、回乡新农人、科技新农人、电商新农人等在农村干出了一番事业,闯出了一条路子,他们既是村子里“吃螃蟹”的第一人,也是脱贫致富的一股巨大牵引力。

“新农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和带领群众奔富的领路人,是创新创业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新农人”领富致富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培养、释放出农村中“能人”的潜力和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带头人发动、带领、凝聚广大农民抱团发展,踏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吸引“新农人”要创造优良的环境。

扩大乡村“基层特岗”“三支一扶”“选调生”规模,激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施展才华。加强政策引导作用,降低大学农业专业门槛,加大农学专业返乡创业补贴,加大教育住房政策倾斜;培养更多农村经纪人,提供农业渠道管理服务,活跃农村市场,从而降低农业创业门槛;

加快缩小城乡在教育、医疗、交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吸引更多的人扎根农村,助力焕发乡村振兴的活力。

培育“新三农”为乡村振兴加“数”度

培育“新三农”为乡村振兴加“数”度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重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超大城市治理面临不少挑战。对此,市政协委员、腾讯公司副总裁兼西南区总经理认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就是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的有力抓手。

重庆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为43.3%,居于西部首位,处于全国前列,已成为数字农业农村的发展高地。总经理在调研中发现,虽然重庆数字乡村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干部群众的数字技能素养、乡村治理服务的数字平台建设、乡村电商数字新业态的发展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变

要补齐这些短板,总经理建议抓好“新三农”培育:将手机应用小程序转为“新农具”,把乡村电商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培养具备数字技能素养的“新农人”。

兴农人

提升干部群众数字素养,培养“新农人”。

联合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企业团队等多元主体,通过在线视频、集中授课、场景实训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乡村干部群众在政务平台、手机应用、直播电商等方面的数字应用技能素养,以及安全规范使用意识。

做好乡村数字平台建设,用好“新农具”。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业联动,农户驱动”,通过数字技术服务,帮助乡村小农户对接外部大市场,以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做好公共平台服务,升级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地理标识,推动土特产品跨境打入海外市场。

培育乡村电商经营主体,干好“新农活”。

在返乡青年、农村能人和留守妇女等群体中,发掘培育电商能手,通过集中培训、直播实训和物流配套等多种扶持方式,带动周围村民以乡村电商带动就业致富。延伸乡村电商产业链,通过直播电商、短视频、游戏电竞和自媒体等数字工具,打通农产品的田间、生产间和直播间“三间房”,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特产、文旅和民俗的名片招牌。

“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重庆市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总人口约85万人,42万农村人口中约有26.5万人在外务工,绝大多数是青壮年。谁来种地?谁来振兴乡村?丰都县委书记认为,既要服务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也要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吸引对农业农村有情怀、有能力、有资源的“新农人”下乡,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在龙河镇洞庄坪村的涂溪湖畔,以农耕研学、凤凰文化为主题的凤鸣湾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正在紧张建设。该项目的参与者、37岁的徐某既是“海归”、作家,如今也是“新农人”,在村里租了房子长住,和驻村干部一起推动乡村振兴。

热心公益的徐某来到洞庄坪村,被这里的优美生态所吸引,但发现村里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多,仅靠捐款难以推动乡村振兴。于是,他发起了乡村振兴“鸿鹄计划”行动,捐出70多万元稿费成立“鸿鹄教育基金”,和自己的几位“海归”朋友一起为洞庄坪村规划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服务留守儿童。

“我们向留守儿童捐赠图书,带他们去城市开阔眼界;改善乡村道路、吸引年轻人返乡,田园综合体建好后,让村子能‘自我造血’,从而达到我们‘鸿鹄计划’做强一个产业、美化一片村落、培养一批人才、激活一方文化的目标。”

丰都县现有种植业、养殖业、电商、文旅等不同领域的“新农人”727人,带动2.2万多户、7.8万多名村民增收就业。张某说,丰都县正着力构建“心回家、人回乡、力回引”的服务机制,谋划成立“新农人互助会”,通过政府扶持、资源整合培育更多“新农人”,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振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4964.html
车展喧嚣过后 车企的销量焦虑也来了 钛度车库
应变 乘势而上 可 香港旅游业优势独特 求变 香江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