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来,新疆旅游热度持续攀升,美团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暑期新疆文旅预订量同比增长34%,2024年古尔邦节期间,新疆累计接待游客1041.83万人次,同比增长9.93%;实现旅游收入106.42亿元,同比增长15.76%。
有意思的是,就是这样游客人头攒动的新疆,很多当地民宿的入住率却不升反降。
5月以来,不少新疆民宿从业者就公开抱怨入住率同比暴跌,客单价一路向下。好不容易熬到7月暑期旺季,经营萎靡的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很多民宿从业者在各大平台晒出惨淡的入住数据,面对每天空空如也的房间愁到心里发慌。
一边是游客人头攒动,一边是民宿空房遍地,新疆旅游业到底是怎么了?
“今年断崖式下跌”
K姐是喀什资深民宿从业者,她所经营的民宿也是当地卖得最好的头部特色民宿之一。提起今年自家民宿的入住率及客单价时,一向乐观的K姐却罕见的给出极度悲观的答复: 断崖式下降。
K姐解释道,从今年5月起喀什民宿经营疲软的态势就愈发明显,只不过当时很多当地民宿从业者还心存侥幸,认为等到了6月古尔邦节,再熬到7月暑期旺季一切总会好起来。
古尔邦节虽然带动民宿入住率小火了一把,但紧接着的7月暑期旺季却全线哑火了。K姐经营的民宿由于是当地头部的原因,依靠着多年积攒的良好口碑才勉强保住了一定的入住率,但是客单价却难以避免的下降至少30%以上。
在小红书上,新疆民宿从业者一片哀嚎,大家都在彼此询问: 暑期旺季的游客到底跑哪儿去了?
有位新疆民宿从业者甚至忍不住吐槽,到底谁在散布新疆酒店民宿一房难求的谣言?他同时公布自家民宿的惨淡业绩,从6月到7月,只有3天是满房的,而且其中两天是古尔邦节,另一天是旅行社团单。而在去年这个时候房间天天爆满,一房难求。仔细算下来,今年的入住率和客单价都不及去年同期的50%。
现在新疆民宿从业者仅存的希望都寄托在8月能够逆风翻盘,不过鉴于当下民宿的惨淡现状,目前这或许是个“美好的幻想”。
喷井式增长为内在催化剂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新疆民宿经营的如此惨淡,是来新疆旅游的游客量锐减了吗?多位新疆不同地区的民宿从业者表示,根据他们的观察和判断, 来到当地的游客必然是明显减少的。
然而他们的直观体验却与官方数据产生极大反差。
新疆文旅厅数据显示,1—6月,新疆累计接待游客达到12017.96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6.28%;实现旅游收入1316.57亿元,同比增长37.39%。截至6月11日,全疆范围22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均超过2023年同期水平。新疆知名景区游客接待量保持增长。例如,截止6月17日,那拉提景区共接待游客101.12万人,同比增长89.23%,实现旅游收入59865.41万元,同比上升49.46%。
据了解,有两个关键原因有可能导致这一反差的出现。
一方面,新疆太大了,游客接待量上限不断拉高。换个说法也就是, 新疆旅游供给爆发式增长的速度远超旅游需求增长的速度,由此形成某种意义上的供需失衡。
有个新疆当地的景区朋友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新疆旅游业就好比一张巨大的馕,疫情三年加上去年报复式出游的旺盛需求让这张馕摊的越来越大,游客好比散在囊上的芝麻,装到碗里的时候看起来非常多,一旦撒到囊上却根本看不出来芝麻的存在,而且受到大经济环境的影响,撒芝麻的速度赶不上馕摊大的速度,导致各项数据虽然在增长,但大家在直观感受上依然觉得游客不足。
另一方面, 新疆旅游业存在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 。
从景区热度来说,新疆景区的“二八现象”明显,喀纳斯、那拉提、独库公路为代表的头部景区人满为患,客流量高度聚集在头部景区,中小景区和更广阔的区域却难以享受客流量红利。这就导致始终只有一小部分新疆民宿从业者能吃到流量红利。
新疆民宿数量井喷式增长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导致入住率和客单价下滑的内在催化剂 。
去年至今,新疆民宿相关企业注册量快速反弹292.2%至3271家,达近十年最高;2024年上半年,新疆已注册2026家民宿相关企业,相比2023年同期增加22.9%,全年注册量有望再创新高。 途家民宿则显示2023年6月至今年6月,新疆地区民宿数量同比上一年增长1.2倍。
民宿数量增多以后对于流量的争夺就愈发急迫。
这一点K姐从OTA平台上就有清晰感知。自家民宿曾经能够在OTA上稳居前五,然后最近几个月却跌出前十,被一家又一家新民宿超越。最近OTA基本断流了,好几天都来不了一个订单。
新疆住宿产业面临难点
有资料显示,2023年新疆住宿和餐饮业的增加值为171.11亿元,同比增长19.7%,不仅是民宿呈现喷井式增长,酒店增长同样不容小觑,2023年,酒店收入从2022年的16.05亿元增长到24.96亿元,整体酒店市场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疆地区高端酒店、精品民宿共计72家,而2023年至今新疆地区新增的四星酒店就有168家,中高端酒店增速明显加快。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连锁中高端酒店品牌加码新疆市场,比如陌上酒店集团目前在新疆地区已有5家酒店开业运营,客房量达到458间,并实现了四大品牌同时入驻新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域辽阔,新疆酒店市场也出现了明显区域分布不均的情况,中高端及以上酒店多位于省会城市,旅游环线站点之间缺乏优质酒店产品供给,留宿接待能力较差。
当前,政策、消费和投资端的利好确实为民宿、酒店投资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诸多民宿、酒店项目签约新疆也正是基于此,但对于不少仍在观望的投资者而言,业内人士提醒,投资可能遇到的难点也必须关注:
首先,新疆地域辽阔,景区与景区之间距离太远,酒店投资所需的基础建设无法到位。 新疆南疆和北疆两条旅游线路上的景点距离均是几百公里起步,且沿路人烟稀少,均为草原或戈壁,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这也意味着一个酒店项目想在景区周边落地,其覆盖范围非常有限,能承载的客流也相当有限。
其次,新疆淡旺季明显,短期生意能否覆盖酒店的投资收益并不可控。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新疆不少景区和周边民宿、酒店位于山区,在冬季暴雪等恶劣天气的时候基本上无法运营,为了降低淡旺季带来的影响,就会出现民宿、酒店旺季恶意涨价赚钱的情况,影响区域住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民宿、酒店专业管理人才短缺。 由于季节性原因,不少酒店为了减少人力成本,都选择在淡季遣散员工,来年旺季再重新招募新员工,这种做法导致酒店员工及服务团队的稳定性较差,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这种人才短缺不仅影响了酒店的日常运营效率,也制约了酒店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新疆住宿产业受到政策、消费趋势、消费行为、营商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影响,区域热度的高涨和人流量的涌入并非唯一衡量住宿产业受欢迎的的指标。显然,这个暑期的新疆尽管客流依然暴增,但不少酒店、民宿已经出现入住率不升反降的情况,这也充分证明了新疆住宿市场的复杂性。
更多在今年初就转让民宿退出新疆市场的人,则在社交平台上一遍遍劝退那些想要来新疆投资民宿的人,这里并不是经营民宿的理想国。
旅游业直面“生死大考”企业承压自救“危中觅机”
原标题:旅游业直面“生死大考” 企业承压自救“危中觅机”“十几年前我们扛过了非典,这次却远比想象的要复杂、要严重。 ”这是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旅游业从业者们的一致感受。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最艰难的时刻并未过去,未来国内游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一方面,企业需苦练内功,静待需求反弹,另一方面,也希望政策更加直接、细化,让健康群体快速流动起来。 目前,全世界的旅游业几乎都处于“停摆”状态。 世界旅游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认为,旅游业是全球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 预计2020年游客数量将比2019年下降20%至30%,国际旅游收入将减少3000亿至4500亿美元。 可喜的是,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我国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这意味着旅游业防控型复工取得了新进展,旅游市场和消费信心正在重现生机。 “几百万的取消订单潮水一样扑来”从疫情大规模发生到1月29日,疫情导致的订单咨询量较往年增长405%。 为应对这种前所未见的“巨浪时刻”,携程整个服务体系运转至极限,最高峰承压是日常状态的10倍。 “记忆当中是从大年三十那天开始的。 我们突然收到通知,所有旅游人员禁止出境。 如何通知所有消费者,让消费者理解不能出行,要和目的地端供应商协商,要去跟航空公司交流……总的来讲,在初始阶段找不到方向,有点不知所措。 ”众信旅游董事长冯滨回忆道。 去哪儿网CEO陈刚告诉记者,“不到一个月时间,几百万定单潮水一样扑过来,都是要求取消定单、取消款项、退款。 这个春节对去哪儿网来说非常特殊。 我们的运营中心就设在武汉。 身处武汉的同事们承受巨大的压力,坚持了两个多月时间。 他们在电话声中迎接春节的到来。 为了做好用户服务,每天还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疫情也使酒店业遭受重创。 “没有人流,我们的店就没有生意。 疫情初期,入住率同比下滑40多个百分点。 ”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直言,由于整个经济商务活动的停滞,酒店经营遭遇了巨大困难。 “在疫情期间,我们65%的店都关门。 即使今天,我们的出租率也只恢复到50%左右。 ”近期,国内外已经频繁曝出众多旅游企业市值断崖式下跌、经营现金流枯竭、运营资金链断裂,还有并购重组、停业关张、清算倒闭的现象与事件,运营资金压力也压得各家企业“喘不过气”。 据景域集团副总裁、驴妈妈旅游网董事长王小松介绍,春节大量的退改及垫付为企业资金带来了一定压力。 截至2月5日,占用资金就已经达到了数亿元。 近日,途牛方面也表示完成了大部分的退款工作。 同程国旅CEO杨佳佳此前发布的内部告别信中也指出,“疫情的黑天鹅事件,让我们无法向前,甚至是毁灭性打击。 从公司股东角度看,运营资金压力巨大,更有公司活下去的诉求,并尊重公司所做的调整决策”。 4月20日,同程集团宣布启动航空与旅行社两大业务板块合并。 首旅如家在最新发布的财报中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及相关防控措施的实施对集团2020年第一季度的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收入和经营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公司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将出现亏损,亏损数额或为5.1亿元至5.4亿元。 携程集团也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净营收同比下降45%至50%,运营亏损可能超过17.5亿至18.5亿元。 携程集团CEO孙洁坦言,这是携程历史上最困难的一段时期。 “活下来是从业者的共同挑战”如何活下来,如何健康地活着,这是当前旅游从业者共同面对的挑战。 中国旅行社协会导游专业委员会与携程旅游学院此前发表的一份“疫情下导游生存状态与职业发展需求”调查报告显示,80%的被调查者“从事导游工作、目前无业务”;10.6%的人从事导游工作、兼顾做网上销售等其他工作;8.4%被调查者已转行或计划转行做其他工作。 “在疫情初期,中青旅遨游是最先发布应急预案的旅游企业之一,我们发布的《特殊退改政策》也充分顾及了用户的最大利益和感受,但是压力和挑战不言而喻。 ”中青旅控股副总裁、遨游国际董事长高志权说道。 为切实保障员工利益,中青旅遨游与京东、寺库等多家快消品电商平台签订合作协议,代理销售其商品。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中青旅遨游员工已经累计售卖超过1000万元商品,初步解决了当下员工的生存问题。 爱彼迎也积极采取措施扶持平台上的房东。 记者了解到,目前爱彼迎已经在为“爱在行动”房东志愿计划参与者发放补贴、推出周租月租返佣活动,并且推出房东学院线上培训覆盖上万人次。 未来,还将面向全国品牌民宿上线房源预售预付活动,承诺提前将订单实际应付金额的50%预付给房东,助力房东们提前锁定收益,缓解现金流压力。 疫情重创之下,整个行业也积极抱团自救。 3月5日,携程宣布启动“旅游复兴V计划”,联合百余旅游目的地,万家品牌共同投入10亿元复苏基金,促进旅游消费。 该计划通过流量联盟精准转化、智能投放、精细化补贴等形式让复苏基金发挥最大效能,振兴疫情影响下的旅游经济。 “如何运用好时间,能够让自己,让所有员工进行思考,等未来疫情结束之后,我们要把一些之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时间解决。 比如说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人员费用方面,我们都会重新梳理,这是最好的一个时期。 ”逆境之中,冯滨有着自己的思考。 旅游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旅游产业链条面临重构。 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雷海粟指出,疫情对于正处在由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旅游业而言,进一步暴露出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规模效应不强、行业集中度不高、盈利能力偏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突出问题。 在很多业界人士看来,目前的低谷期,也不失为倒逼旅游业走出“舒适圈”进行结构优化与调整的难得时机。 同样主动调整应对的还有多年深耕入境游市场的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 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根据疫情形势对产品结构、销售渠道、优劣势等做出分析,主动调整入境游业务方向;在出境游业务转型方面,发挥出境游团队产品设计、营销和业务操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倡导在全员营销的基础上摸索新的产品和销售模式。 解决了自身生存的问题,中青旅遨游聚焦主业,重新审视旅游市场。 “触类旁通,形式创新,打破既有组织结构,聚焦国内市场”,这是高志权指出的第二阶段发展方向。 通过对国内市场的分析和研判,中青旅遨游方面表示,近期将以“一老一小”作为国内游的核心用户,深入挖掘其需求,努力为旅客提供有增值属性的旅游服务。 为满足客户的旅游价值诉求,中青旅遨游将会研发多主题的国内游产品。 “疫情也将倒逼旅游集团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资源共享、客户共有、价值共创的合作机制与运营模式,重构旅游业生态系统。 ”雷海粟强调。 “旅游直播时代已来临”当前,旅游行业针对渠道升级、应用现代技术、工具等,在提升效率方面下功夫。 疫情使得2020年成为旅游直播发展的分水岭。 曾经对旅游直播浅尝辄止的商家,因为疫情对旅游出行的抑制,也开始认真思考和实践旅游直播,借此与宅在家中的广大“游客”保持沟通。 直播作为目的地、景区等与用户建立连接的最佳线上场景,正在成为旅游行业振兴的催化剂。 不仅如此,抖音、快手等泛娱乐平台,马蜂窝、携程等旅游平台,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运营商们纷纷入场,宣告“旅游直播时代”已来。 来自马蜂窝旅游最新发布的《旅游直播时代——文旅生态洞察2020》显示,4月以来仅马蜂窝平台的直播场次较3月同期增长108%,主播数量较3月同期增长58%。 在针对商家直播意愿的调研中,疫情之下,供应端商家最渴望通过直播“带货”来恢复元气,并有较高的投入意愿,超四成商家年直播计划投入在1万至5万元左右。 “旅游直播不同于游戏、电商直播,后者在室内场景即可完成,旅游直播往往需要实地实景直播才能保证直播效果。 这对平台的资源调动能力是一个挑战。 ”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表示。 携程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出路。 从贵州“苗王”装扮,安吉竹海古风白衣,到苏州唐伯虎造型,多造型人设亮相直播,6场直播带货破亿元,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最近变身“网红”,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加大技术应用方面,首旅如家方面介绍,公司引入区块链技术、客房Mini消毒柜及全新升级的送物机器人等创新科技,为“放心酒店”再添智能化、科技化的硬核手段。 在出入境游产品销售渠道方面,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介绍,公司在利用现有国内游营销渠道的同时,利用以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为代表的自媒体渠道作为发力的重点,扩大自媒体粉丝量,提高转化率,打造出有一定知识性、趣味性、潮流感、时尚感的自媒体“网红”产品销售。 “让健康的人尽快流动起来”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地方都迅速出台了诸多政策,为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给予很多扶持。 “初始阶段,政府部门迅速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说最重要的就是银行要为企业进行有效的低息贷款。 随后出台的帮扶措施比如社保缓交、保障金的退还、房租的适当减免等,给予我们很大帮助。 ”冯滨介绍。 王小松介绍,疫情期间各级政府都出台了扶持政策,暂退保障金。 “驴妈妈旅游网光这一项就退款金额千万,起到了一定作用,坚定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旅游业与地方政府的发展诉求高度吻合,地方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另外,一些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细化政策正在陆续出台,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爱彼迎中国总裁彭稻表示,目前政府部门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从税收和资金补贴等多个方面对旅游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有助于行业和市场的稳定以及快速复苏。 孙坚表示,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也希望这些政策可以给予企业比较直接的补贴和帮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未来可以更加充分地给予消费市场拉动、刺激,赋予更多的支持,助力整个市场恢复。 “最近,我们也向北京文旅局提出了申请,比如说是不是可以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一些无息的贷款,用于我们员工工资的发放。 我相信政府会逐步帮助我们这样的企业去落实。 ”冯滨认为。 “五一”小长假前夕,多地再度出台系列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金融扶持政策,帮助文旅企业纾难解困。 假日期间,上海、重庆、江西等多地还推出面向市民的各项旅游优惠措施,进一步助力旅游业的恢复。 “旅游市场静待需求反弹”“进入自救的状态,我们目前最大的挑战是缺乏人员流动性。 旅游休闲行业主要是异地消费人群,异地消费还有一些障碍。 ”孙坚坦言。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首旅如家正积极做好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工作,所属酒店90%以上恢复了经营。 在经营方面,首旅如家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结合试点成果及驰援武汉医护人员酒店的抗疫经验,推出了“放心酒店”及系列产品。 “现阶段酒店工作的重点第一是安全,安全放心是永恒的话题。 ”孙坚强调。 4月22日至23日,中青旅遨游分别在北京、上海、山西、重庆等地同步推出省/市内首发团。 在北京,中青旅旗下北京古北水镇正式开业。 由中青旅遨游组织的古北水镇一日游首发团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在上海,中青旅遨游上海公司将启动房车和宠物游双团首发。 “五一”期间,旅游市场更是超预期增长,消费信心稳步回升。 铁路每日发送旅客500万人次,较清明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量增长32%。 民航旅客运输量日均63.2万人次,较清明节假期日均运输量增长56%。 由于跨省旅游业务尚未恢复,旅游市场以自驾游、周边游、本地休闲游为主。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劳动节期间选择自驾出游的游客比例达到64.1%,创历史新高。 “旅游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刚需的一件事。 去哪儿积累了多年的实力,我们有信心和供应商一起走出疫情,并且我们相信这是一次短期事件,应该和我们的供应商和客服等待经济的恢复,等待旅游需求的反弹。 ”陈刚表示。 “我相信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积极、最向上的时候。 ”冯滨表示,“等疫情结束,我希望带领我们的团队去看看英雄的城市武汉,借鉴武汉人对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给我们找到更多发展的动力。 ”(记者 韦夏怡)
新疆旅游断崖式下跌?
新疆旅游断崖式下跌是假的。
2023年7月8日,新疆文旅厅对于网传“新疆游客断崖式下降”视频及相关话题进行了辟谣,表示该信息不实,并展示了7月新疆的美景及风俗,称“7月的新疆,五彩斑斓、恢弘壮美。 天山南北,正用最美风景迎接八方游人”。
景区郑重承诺:无论是在“立马崖巅眼界宽”的松树头景点,还是次第绽放、花海如潮的金华紫卉,亦或是800多年前成吉思汗检阅蒙古西征骑兵的点将台,都将竭诚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和更优质的服务,并尊重已签的合作合同和公告的市场价格,绝不会在此基础上涨价!
在葡萄沟、坎儿井、那拉提、喀纳斯、库木塔格这些著名旅游景区,致力于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继续做好新疆文化旅游产业的旗手。 并尊重已签的合作合同和公告的市场价格,绝不会在此基础上涨价!同时承诺门票不涨价、演艺不涨价、旅玩体验不涨价、可口美食不涨价。
新疆的景点:
1、红山公园:红山公园因地处红山而得名。 红山山体由紫色砂砾岩构成,呈赭红色,故名“红山”。 据地质研究,红山是在距今约八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期,同天山一同崛起的。 山上有珍奇的化石资源,曾发现了距今2.7亿年前的古鳕鱼化石和酷似人类鞋印的化石。
2、火焰山:火焰山古称赤石山是吐鲁番最出名的景点,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 呈东西走向。 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 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 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新疆
中国住宿业不看规模了 原因有这些!
据世界旅游组织和阿联酋旅游局公布的官方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酒店业出租率58%,位居全球酒店业出租率第一。 毋庸置疑,酒店、民宿、长租公寓,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 更为严重的是,规模不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是后疫情中国住宿业急需面对和解决的行业性难题。 住宿业投资人欲通过规模节省边际成本,然而实际经营利润却大相径庭。 如何衡量住宿业的体量与经济收益的关系呢?1. 个人民宿主好过机构类民宿据国内某头部民宿平台的后台数据显示,74.4%民宿主的房源在5套以内。 其中,33.2%民宿主只有1套房源,41.2%民宿主房源数量介于2-5套,12.4%民宿主房源数量介于6-10套,拥有50套以上房源的民宿主占比仅为2.4%。 个人民宿房源多在5间以内,机构类民宿房源多在15间起。 如上图,55%的民宿是个人房东,且91.7%的经营主体是个体或家庭。 规模不经济,是导致民宿业个人为主的运营模式为主的根本原因:1)人力成本优势明显。 个人房东民宿项目相比大体量机构运营的民宿项目,从前期筹建期设计、施工,到后期运营成本均有明显的人力成本优势。 深圳猫筑民宿的创始人叶景愉、广州无觅民宿陈颖,两位创始人都是设计出身。 他们均亲自参与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并直接参与项目后期的日常经营和管理。 前期和后期的人力成本优势,是他们项目2.5年平均回报周期的最大功臣。 朋友在南京加盟某品牌民宿项目,店长工资1.5万/月,每月品牌管理费为4000-5000元,且仅有14套房源。 这样的项目,盈利能力远远在小于叶总和陈总的民宿项目。 2)运营灵活。 机构类民宿有专业的资方,运营需要背负各项经营指标,确保资方的投资回报。 个人民宿资金多来自于民宿主的自有资金,既是投资人也是经营者,遇到市场变化时具有较大决策权。 比如,在2020年2021年为应对春节负面影响,猫筑和无觅民宿创始人均提前将部分民宿房源改为长租公寓,以降低损失。 机构类运营的民宿项目,缺乏高度灵活的运营决策权,需要向职能部门和资方汇报申请,市场应对措施不及时。 3)营收抗风险能力强。 季节性明显,是城市民宿和景区民宿最大的市场特点。 无可厚非,法定节假日、周末和暑期,大体量房源民宿项目收益要大于小体量的民宿。 当以年为周期时,同等条件下大体量民宿项目在营收方面并没有优势。 2020年全国民宿的出租率为38.5%,平均价格为317元,rev par 为122元。 对比,2019年中国民宿业的经营数据,2019年出租率仅为65%,平均价格为679元。 出租率不饱和的情况下,小体量的民宿项目更具有抗风险能力。 基于民宿市场需求季节性明显,民宿类的项目更适合小体量和个人形式的运营模式。 民宿作为非标住宿产品,个性化是其与标品类酒店最大差异和优势,个人运营更能发挥高定制产品和服务。 且个人民宿的体量较小,比机构运营的民宿更具有抗风险能力。 它们是形成民宿业规模不经济的根本原因。 2. 小体量长租公寓投资人闷声赚钱的秘密1) 筹建成本。 广深地区受历史遗留影响,长租公寓的房源多以城中村农民房为主。 这类物业属于非标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设计方案以外的情况。 部分个人长租公寓投资人,在长租公寓兴起之前,已在城中村租赁市场上浸淫多年,对承租物业格局和施工有丰富经验。 同时,基于投资回报需求,个人长租公寓投资人对工程整体进度把控较好,筹建期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相反,机构类的长租公寓项目,从立项到施工需要较长的周期,对存量城中村物业缺乏直接设计和施工经验。 他们在筹建期,工程成本处于相对劣势,丧失先机。 2)隐性成本。 同样金额投入的长租公寓,个人类长租公寓项目,不仅能保证项目的投入全部用于项目前期设计、装修和施工,而且会将资金重点安排在水电、五金等隐蔽工程上,使投资资金分配合理化。 因为这些隐性工程,后期隐形维修成本高。 某头部长租公寓品牌在深圳的项目,报表显示单房投入为7-8万。 同样是城中村改造的集中式公寓,身边大部分投资人的单房投入在4-5万。 实地参观某品牌公寓时,没有明显感觉到两者投入增加而带来的明显差距。 提高单房投入确实可以有效提高物业单位坪效,前提是所有投入均用于实际的产品打造上,否则沉默成本提高总投资基数,降低长租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3)房租成本。 小体量投资人投资长租公寓时,更加关注项目实际盈利,尤其是对房租成本的把控。 长租公寓刚兴起时,很多机构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和规模,快速获取房源,不惜成本招聘专员拓展房源;且不计房源的房租成本,盲目扩张。 长租的营收非常稳定,拿房成本高、房东租金与租客租金差价小的项目,注定后期的盈利水平有限。 4)税收成本。 偷税漏税,是小体量长租公寓闷声发财的主要原因。 房企类长租公寓,基于惯性思维和行业属性,项目根据实际经营数据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各项税费,拉低项目净利润。 以企业所得税为例,长租公寓行业所得税率5%-25%不等。 如果按长租公寓25%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扣除企业所得税,房企类大体量的长租公寓项目的利润非常低。 相反,小体量长租公寓项目的利润率相对可观。 5)运营门槛低。 相对于酒店,长租公寓的运营门槛较低。 加盟品牌公寓或者品牌公寓自营的项目,前期筹建成本和后期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然而,大体量品牌类长租公寓项目的利润不及小体量的个人长租公寓项目的利润。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销售成本没优势。 长租公寓项目招商渠道都是依靠OA平台,两者都需要花费相同的成本购买平台流量。 对标酒店业,品牌酒店至少有海量会员客户支持。 长租领域,品牌公寓没有销售成本优势,失去品牌销售优势。 长租客户服务溢价能力低。 90%长租公寓客户以居家为主,除了基础维修和公区清洁服务需求外,没有太多额外服务需求。 客人服务需求简单,对服务买单的意愿低,品牌服务溢价能力非常有限,无法发挥品牌服务能力和服务溢价。 相反,个人运营扁平化的运营,比品牌可以节省更多的运营成本。 6)投资逻辑不同。 品牌类长租公寓的盈利模式有三种:城市旧改和存量物业托管经营。 城中村的长租公寓项目,以某房企为例,长租项目本身经营利润是他们业务板块中利润来源其中之一。 通过长租公寓做未来城中村的旧改、存量城中村物业托管经营,才是房企进入长租公寓的终极目标。 因为房企规划多种业务,盈利来源相对多元化,在立项时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远远不及单体长租公寓投资人对项目本身经营利润严格。 销售房产为目标。 部分房企进入长租公寓,是为了销售其项目的房产。 各地对增量房产项目有较为严格的规划,需要传统住宅、及配套商业和商业公寓等。 其中,商业公寓投资回报率低,导致其销售难度大。 房企为解决业主投资需求,很多项目在出售后返租做长租公寓。 房企类商业公寓自身的盈利要求低,商业公寓在出售过程中房企已获取较大的利润空间。 资本投资逻辑。 长租公寓兴起后,市场上出现一批跨界的长租野蛮人。 他们按照互联网思维和资本思维投资长租公寓,前期拿房不计后期经营利润,欲通过做到一定规模后被品牌收购,赚取投资收益。 甚至,部分机构进入长租公寓,只是他们资本投资的一个载体。 相对于小体量长租公寓,大体量品牌类长租公寓在进入行业之前,它们有更长远的业务布局和规划,盈利来源多元化。 在投资回报率及后期风险控制上,品牌长租项目没有聚焦长租项目本身的经营利润。 在后期经营过程中较高的运营成本,没有产生正相关的营收和利润,是大体量长租公寓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 3. 单体酒店盈利能力一定低于品牌酒店吗?据OYO酒店在2019年发布《中国单体酒店业主大数据报告》,三四线城市的单体酒店约有92万家,且大部分的酒店客房数少于80间。 小体量的单体酒店的盈利能力,一定低于品牌酒店吗?酒店为什么出现规模不经济?1)高租金要求高单房收益。 酒店业规模不经济在疫情前,已经存在,只不过相对隐蔽且不易发现。 小编曾在上海普陀区某酒店工作,214间客房,周边市场容量不够,酒店不得不通过旅行社团队客人补充市场空白。 旅行社团队房价通常在门市价的3-4折,即使酒店满房,实际盈利非常有限,平均Rev par 低于150元。 酒店受2010年上海世博会利好市场因素影响,2010年全年Rev par 爆涨2.5倍,盈利自然也随之巨增。 可见,单房收益对盈利贡献的重要性。 2020年疫情,住宿市场需求出现断崖式下跌,小体量酒店生存现状反而要优于大体量、高定位的星级酒店。 疫情面前,客房体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酒店的生存状态。 营收无法保证,客房数量大的项目需要承担更多房租成本。 高固定房租成本背景下,酒店出租率和平均房价遭到双滑铁卢后,小体量酒店项目亏损的程度要小于大体量的酒店。 品牌酒店运营商和单体酒店依然乏力回天,几乎没有区别。 品牌酒店失去昔日的光环,酒店业比拼的是投资人的钱包和格局。 2)运营成本。 相比小体量单体酒店,品牌酒店需要支付总营收的5%作为品牌管理费、CRS订单费用、PMS分摊费用等费用,约占总营收的8%-10%。 投资人扣除品牌费用,很多门店EBITDA利润为营收的8%-15%,算上折旧、摊销、资金成本,部分酒店品牌方收益确实要高于投资人的投资收益。 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酒店项目。 假定同区域、相同客房数量、同等硬件情况下,品牌酒店营收产出能力可能要高于单体酒店。 但是,高产值对应高运营成本。 在牺牲一定均价情况下,单体酒店若通过降低成本,抵消品牌方多产出的营收部分。 单体酒店的盈利能力未必低于品牌酒店经营商。 品牌酒店运营成本和费用相对固定。 遇到出租率和均价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单房分摊成本过高,无法保障酒店盈利水平。 同等情况下,单体酒店的运营成本低,且小体量酒店更容易满房,营收相对稳定。 这是导致小体量单体酒店盈利水平,反而要高于大体量酒店主要原因。 3)店长是营收王牌。 提高营收,是酒店后期运营的核心能力要求。 品牌酒店在筹备期,在产品迭代能力和前期调研确实比单体酒店有一定优势。 项目竣工进入后期运营,店长是决定酒店营收的王牌。 品牌酒店职能部门,实际赋能门店实际经营能力有限。 酒店大部分的工作需要店长执行和解决,店长是门店后期中枢神经。 既然店长专业能力是品牌酒店后期运营的关键。 同等条件下,单体酒店投资人完全可以通过高薪挖取优秀的店长人选。 如此,单体酒店可以通过寻找专业店长,来攻破品牌酒店的运营壁垒。 一旦壁垒被攻破后,单体酒店可以将品牌约收取总营收的8%-10%的费用,直接转化为酒店净利。 单体酒店的盈利水平和能力要远远大于品牌酒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住宿项目的单房收益在保证正常市场水平下,且房租成本在合理范围内,项目可能会出现规模经济。 否则,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住宿业投资人和从业者,在立项前期需要权衡规模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追求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