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林卡新模式赋能全域旅游——走进彭岜热牧场)
每到夏季,市民群众纷纷走出家门,寻找一片景色迷人的地方,与亲友一同过林卡,畅享休闲时光。近年来,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推出各种新式高端型、回归自然型、民俗体验式的林卡,深受广大市民群众喜爱。
近日,记者从市区出发,不到十几分钟,就到达了彭岜热牧场,牧场依山而建,全木制的小房间搭配带有民族元素的白色帘帐完全融入满山绿野的美景中,小溪穿梭其中,油菜花加以点缀,黑色帐篷和马圈呈现浓浓的农牧民生活气息,远处的布达拉宫,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市民次仁说:“我是朋友介绍来这过林卡的,景色、环境都很好,还能远眺布达拉宫,欣赏农村新风貌,特别好。”
彭岜热牧场是西藏彭岜热餐饮文化有限公司与慈觉林街道慈觉林村签订承包合同,创立的文创园区农牧民真实生活体验馆,主要以体验藏区特色牧业和农业耕作为主,是牧场、林卡、民宿一体式休闲度假好去处。彭岜热牧场有住宿和林卡包间35间,最多可一次性容纳1000余人,设有菜园、黑帐篷民俗体验区、露天游泳池、马背深度游、夜间篝火锅庄舞等,既可以让游客体验农牧民生活,又能为学生游学提供平台。
彭岜热牧场负责人索朗塔青说:“我们的餐厅和牧场的员工都是本地群众,牧场的营业仅仅只是个开始,希望接下来事业能更上一层楼,更好地服务旅游事业,吸纳更多人就业,带动增收,共同发展。”牧场已招收本地员工20余名,年底还将通过土地租金分红的方式,带动群众增收。“我是本地村民,牧场建成后,我们不用出去打工,薪资待遇都挺不错的,工作环境又好,离家也近。”员工次拉姆说。
目前,慈觉林街道共有新式高端型、回归自然型、民俗体验型和军事露营基地等10余种林卡,慈觉林街道通过不断打造林卡经济,带动文旅产业,助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让乡村旅游促进群众增收,每年为当地群众增收100余万元。
慈觉林街道工作人员旦增平措说:“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当地环境特点,通过企业带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增收,让群众增收致富,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大型国企集团:升级数字化OA,赋能“旅游+”产业新发展
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推动我国消费升级的关键力量。 产业化、集团化、数字化和全域化趋势,使得35万家文化和旅游单位重焕生机,同时也对组织协作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面对如何统一管理“旅游+”产业链上的企业、如何利用数字化提升员工服务技能和质量、如何确保各个景区和办公室之间能够实时沟通和协作等问题,某旅游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升级数字化管理,寻求解决方案。 该集团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员工总数近2000人。 截至2019年9月,资产总额达到56.9亿元,是地方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之一。 主要业务涵盖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务、旅游消费、城市文化运营、会展节庆及文化体育赛事等,旨在通过整合文旅资源,成为推动三亚市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建设全国知名的现代旅游投资集团。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集团子公司增多,管理范围扩大,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效率。 为了支撑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发展,集团选择了蓝凌作为数字化工作的专业服务商,构建了集公文处理、统一门户、协同办公、事务处理、知识管理和移动办公为一体的数字化OA系统。 该系统支持集中部署、多级组织架构和灵活的表单流程配置,集成了业务系统数据、预算和费用管控,全面赋能集团的高效协作和管理。 通过数字化OA,集团实现了以下三大价值:- 管理数字化:实现组织、流程、信息和人员的在线化,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 协作移动化:通过统一的移动入口,集成OA和业务应用,打造个性化的移动工作台,促进全员敏捷协作。 - 服务标准化:集中管理规章制度、知识库,推动员工自主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技术和服务的标准化水平。 通过与蓝凌的合作,该集团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数字化水平,也为“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北京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策略探析,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是什么
1、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是什么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是:1、推动理念融合。 要把理念观念融合放在首要位置,从思想深处、从根子上打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推动文化和旅游深融合、真融合。 2、文旅融合促进产业融合。 要积极寻找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新增长点。 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新业态。 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 3、文旅融合加快市场融合。 统一有序、供给有效、富有活力的市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培育监管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推动形成一批以文化和旅游为主业、以融合发展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骨干企业。 把握文旅融合基本原则:1、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 尊重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规律及客观差异,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推进文旅融合,注重文旅融合的效果。 2、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 以文化为灵魂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为载体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 3、坚持统筹协调、互补共赢原则,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处理好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的关系,坚持合作共赢,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互补协调、共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4、坚持市场导向、项目带动原则。 5、坚持特色创新、质量发展原则。 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文旅特色,引导文旅融合特色化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新产品和新业态。 2、如何实现文旅融合?一、复习问题的含义,分析并找到逻辑关系。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是辩证的。 从属性上看,二者都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属性。 从旅游业的角度来说,抓文化就抓核心价值;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说,抓旅游业会抓住一个巨大的市场。 只是由于历史遗留和传统划分方法等各种原因,它们曾经属于旅游、文化或其他部门。 今天,文化和旅游属于同一个机构,两者关系平等,无论是事业还是行业都没有分量。 二、设置未知数,找出要添加哪些问题。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已知加”(文化+旅游)和“未知加”(文化+,旅游+)。 无论是“已知加”还是“未知加”,这个等式的结果都有一定的目标(或者市场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或者综合效益)。 其实“设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判断的过程,甚至“假设”都是建立在客观判断的基础上,而不是跟着感觉走,靠“我认为”这种不确定的词语去寻找判断的理由。 是基于“x(文化)+Y(旅游)≥目标数(整合效应)”的假设。 三、列出方程式,猜测融合的矛盾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作出了“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望,我们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等重要安排。 因此,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必须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迫切要求出发,建立“公民和游客想要的就是我们应该做的”的融合指南,从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需求中梳理供需矛盾,然后分类列出解决矛盾的“方程式”,逐一攻克关键问题和突破口,否则会令人头痛。 四、找到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目前,文旅融合处于不同意见的十字路口。 澄清误解,返本溯源的意义远大于盲目冒进的形式主义。 不管各界的争议有多大,如果忽视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两个关键核心,即人的合理需求和文化旅游产品的创造和生产,就会导致两者融合最坚实基础的丧失。 所以要解决这个“方程式”,一定要遵循严格的步骤和流程,不能为了省事而简化或者省略一些步骤,以免造成新的问题。 解决是核心过程,两者之间的整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决定了整合的效果。 否则,政府和市场都将是徒劳的。 五、检查得到的答案,确保其准确性。 产业融合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文旅融合借助市场之手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所以,测试一个文化旅游项目,不仅仅是按照计划完成建设的过程,更是项目完成后测试效果的步骤。 这个测试过程甚至比解决过程更重要。 目前,我们的许多文化旅游项目盲目跟风,贪图完美,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及时跟风,导致许多项目举步维艰,投资者难以继续,甚至亏损。 这是值得警惕的。 每一个文化旅游企业,每一个文化旅游项目都要建立相应的审核机制,保证项目进度每一步的准确性。 3、我国旅游接待企业如何应对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态势?——2023年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新未来【组图】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曲江文旅();新华联();锋尚文化();三湘印象();宋城演艺()等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特征;中国游客文化消费在旅游花费中的占比分布;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国内文旅发展特征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透过现象看本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质就是两个产业要素在耦合基础上融合为一个创新系统,其表现为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旅游活动为载体的多层次、多要素结合起来的一个综合性产业集群。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全球经济发展陷于长期衰退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文旅行业发展至今,文化和旅游融合进一步深化,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形式不断涌现,其主要发展特征如下:文化休闲活动增加旅客“出游获得感”据《2021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专项调研显示,48.1%的受访者表示在旅途中的异地文化感知更强,29.0%的受访者认文化休闲愉悦身心的效果更好。 在艰难复苏的市场环境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加速提供了更多消费新场景。 越来越多承载着独特在地文化、创意设计、现代运营理念的文化休闲空间显著增加了人们出游获得感,如剧本杀与景区融合打造的沉浸文旅、艺术融入酒店推出的“可以居住的美术馆”等。 文化消费占比逐步提升在旅客心理需求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旅客开始进行文化消费。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旅游中进行文化消费。 游客的文化体验内容包括文化场馆参观(29.6%)、打卡文艺小资目的地(46.1%)、看剧观展(47.9%)、演艺/节事(31.1%)、民俗体验(16.1%)等。 从消费支出结构看,文化消费在旅游支出中的比重主要集中在10%-30%和30%-60%区间。 沉浸式文旅成为文旅发展新业态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进行文化旅游并进行消费。 文旅行业正在逐步从新奇转为体验,进而来到沉浸式布局,我国现存沉浸式文旅布局现状如下:国内文旅行业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文旅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沉浸式文旅等数字文旅将是我国文旅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文化和旅游业是数字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和领域。 数字文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大数据和数字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与文旅业的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产业形态。 具体发展趋势如下: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旅游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4、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国内旅游可能迎来哪些消费热点市场需求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 文化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资本化、产品化、走向大众化的重要载体。 文旅融合从交互到共生,从简单融合到深度融合经历了数次发展、演变与迭代。 如今,时代赋予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 图片随着文旅消费需求迭代升级,融合、跨界、创新,引领消费大规模回流,带来了文旅产业结构性调整、重塑和升级的新机遇。 一是“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文化研学、夜间休闲等正成为引领文旅消费增长的重要领域;二是散客自由行、近郊亲子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成为备受欢迎的旅游方式;三是年轻的、活跃的和更拥抱互联网、数字化的人群将成为引领文旅产业新消费的重要群体;四是疫情促使消费者对文旅服务和网络结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五是文旅产品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更受注重,求新、求变、求趣味等新特点正在引爆产业倍增。 图片在新的消费趋势之下,我们的文旅融合如何创新驱动,适应新发展格局与态势呢?构建文旅融合新模式推动网红经济、夜间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通过与市场融合、与文化融合、与数字融合,全景、全业、全时聚合各类文旅要素,实现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整合、价值链融合,融合新媒介、新技术手段拉动文旅“破圈效应”。 图片丰富文旅产品新形态结合旅游市场消费新变化、新特征,着眼满足游客品质化、个性化的新需求,坚持聚焦主业、内容为王,开发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对全域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创意策划和数字化转型,打造覆盖全域、全时、全龄的“目的地”旅游产品体系,创新推出文化主题型、休闲度假型、沉浸体验型高品质产品。 图片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康养旅游、体育旅游、智慧旅游、文旅金融、非遗文创、民宿产业新融合、房车自驾旅行等文旅融合的新业态。 图片做好文化旅游融合新文章文旅融合创新在“旅”,当旅游方式变得生动,对文化的感知也更为深刻。 要推进文化旅游多元融合发展,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统筹做好文化旅游在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资源、平台、项目、产品、活动等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 加大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普查、梳理、挖掘力度,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文旅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 加大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林业、体育、健康、互联网、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加快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图片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受疫情影响,线下传统旅游受限制,在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赋能下,数字文旅逐步落地,迅速成长。 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旅游场景的应用,尤其是要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借助全息投影、夜间灯光秀、5G、AR、VR等现代技术,推动VR、AR、机器人在导游导览、景点解说、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升级文化和旅游产业智能化运营能力。 受疫情影响,线下传统旅游受限制,在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赋能下,数字文旅逐步落地,迅速成长。 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旅游场景的应用,尤其是要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借助全息投影、夜间灯光秀、5G、AR、VR等现代技术,推动VR、AR、机器人在导游导览、景点解说、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升级文化和旅游产业智能化运营能力。
「小七孔线路」新格局下的全域旅游
本文从新格局与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及绿维文旅全域旅游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作者强调,全域旅游景区发展在新的格局下,一定要抓住时尚的力量,抓住网红化、粉丝经济的新发展模式,抓住网上网下互动中的推动能力,抓住融合发展中创新突破的价值和架构,才有可能在疫后旅游发展的新结构下,实现突破,带动发展。 01全域旅游发展开启新征程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域旅游成为国家战略。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第四部分“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中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 2019年9月,文旅部公布了首批71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11月,文旅部公布了第二批97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我国共计168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02新格局与全域旅游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全域旅游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双循环”对于旅游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旅“内循环”发展路径是:第一,提升入境旅游,吸引境外人群。 第二,完善免税业务,实现出境购物转移。 第三,打造国内高质量旅游产品,形成出境旅游产品的替代。 尤其是要把发展入境旅游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作为“十四五”规划中最重要的提升方向之一。 通过入境旅游的发展增加旅游外汇收入,缩减服务贸易逆差,使以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结构合理化,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 全域旅游发展方向应围绕扩大内需,一是要延长假期,二是增加收入,三是财税和消费刺激等政策,四是夜间发展突破延长消费时间,五是新型业态,六是安全保障。 在自主旅游时代8化8自的新特征下,未来旅游将形成替代消费、夜间消费、品质化消费、体验化消费、康养化消费、融合化消费、时尚型消费、创新型消费等八大消费趋势。 2、高质量发展与全域旅游2020年12月13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2020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指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着力从丰富产品供给、发展大众旅游、发展智慧旅游、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强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抓好落实。 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要有“三高三强”的高质量的产品,另一方面要有高质量的服务。 03绿维文旅全域旅游实践1、绿维全域旅游探索绿维文旅出版的《全域旅游孵化器》一书,对全域旅游开发运营结构形成了一体化架构。 2、绿维全域旅游观绿维文旅提出全域旅游的325开发架构:1、三大网络结构:旅游交通网、公共服务网、智慧旅游网三网合一是全域旅游发展基础;2、两大理念体系:旅游+,互联网+;3、五大开发层次:景区是核心细胞。 3、全域旅游PPP与“F+EPC+O”模式全域旅游工作的推进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投资平台搭建、硬件建设、软件支持、申报与推广。 “F+EPC+O”模式是投资、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或运营维护)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是在EPC总承包模式基础上向后端运营环节的延伸,即总承包商除承担建设期内传统的设计、采购、施工任务外,还要承担运营期内的运营维护职责。 4、绿维全域旅游案例绿维文旅完成编制《武汉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并于2019年11月通过了专家评审。 提出了全域武汉、品牌武汉、网红武汉、国际武汉的四大战略部署,形成阶段目标与定位。 一是以未来目标引领全域旅游发展;二是全域形成“”空间发展格局;三是围绕长江主轴以形成江汉朝宗-两江四岸为引爆的项目库;四是延展“大江大湖大武汉”品牌内涵,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五是文旅融合促进文化复兴和文化赋能;六是打造网红城市形成高强度曝光,助力旅游营销破题。 “”空间发展格局新年初始,新冠疫情突发,武汉封城,文旅产业受到巨大影响。 绿维文旅项目组全力编制《武汉疫后旅游振兴方案》,给《武汉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升级版,为英雄武汉品牌重塑与产业振兴奉献一份力量。 方案提出,围绕“英雄城市”品牌核心打造新产品、实现营销突破是文旅重振的抓手。 英雄武汉的产品体系包括英雄记忆国家文化公园、英雄城市足迹等,并用英雄城市大巡礼、网红英雄大赛、文旅英雄榜这三大“英雄活动”,擦亮城市新品牌。 结合振兴方案,2020年10月,绿维文旅承办了湖北文旅产业长三角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为湖北省精准对接并热忱接待了200余位客商,活动现场签订22个实体项目,签约金额622.24亿元,与3个平台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将累计为湖北引客逾3.38亿人次。 这也正是景区开发运营专业委员会在推动的工作:由规划设计延伸到产品创新,延伸到网红化营销支持,最后到招商引资推动和运营发展。 通过案例,我想分享的核心要点是:全域旅游景区发展在新的格局下,一定要抓住时尚的力量,抓住网红化、粉丝经济的新发展模式,抓住网上网下互动中的推动能力,抓住融合发展中创新突破的价值和架构,才有可能在疫后旅游发展的新结构下,实现突破,带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