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为人民|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天天学习 改革,一头连着“政”,一头牵着“民”。
改革为了谁,始终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特别叮嘱广大干部:“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列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大重要原则之一。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一“呼”一“应”间,道出的正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
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鲜明阐释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他强调:“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昭示,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的科学性才有支撑,落实的有效性才有保障。唯有以人民的利益为旨归,全社会的改革激情才能被激发,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上下同心,形成改革合力。
以改革行动回应群众呼声,以改革举措为民解忧、为民谋利。总书记在一次次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调研、座谈中,找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破题关键。
由于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等原因,老百姓长期面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福建三明考察时,总书记高度肯定三明的医改经验,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进行推广。取消药品加成,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筑就百姓健康梦。
曾经,老百姓办证办事“磨破嘴”“跑断腿”。
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走进当地政务服务中心,指导政务服务领域改革迭代升级。现如今,“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不见面审批”等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和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舒心。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国家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相继实施“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大力推进生活废品分类,启动建设“无废城市”……越来越多的绿色点染祖国山川大地,好生态、好山水成为“有价之宝”。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党的十八大以来,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的公开报道中,“人民”和“群众”分别出现了200多次和100多次。一件件关乎百姓的大小事,被列入会议议程,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
养老托育、教育减负、法律援助、个人所得税改革、平安中国建设……一份份改革文件获得通过,一项项制度安排渐次落地,事关民生福祉的改革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好地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一场开门问策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
除沉疴,从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改起;破藩篱,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立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石上,价值取向鲜明,也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深层逻辑。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依据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依据如下:
面向未来,继续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听来自人民的声音、多悟发自群众的智慧、多思起自百姓的忧乐,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察民情、听民声,汇好人民群众“意见箱”。 坚持到实践中去,与群众“面对面”,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明白谋什么事、为谁谋事,在静听细悟中记好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要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多在聚集群众心声上下“绣花”功夫。
要发扬“三顾茅庐”的精神,在基层一线饱尝风雨冷暖,注重倾听、悉心揣摩群众的话外音、弦外意,在“牢骚话”中读懂实际诉求,做好群众的“知心人”。 要把基层“大家庭”的“家底”摸透,对症施策、精准帮扶,真正将基层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要聚民智、纳民言,汇集为民服务“智囊库”。 民之所盼,心之所向。 要拿出精气神、闯出新作为,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和首创智慧,在和群众的“亲密”接触中,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纳民言。
不断用群众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用群众的实践开阔工作思路,学会运用群众眼光看问题、站在群众角度想办法、以群众感受谈体会,用群众智慧来解决实际问题。
善于将群众的意见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决策,善于把群众的智慧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力量。 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中的作用和地位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
扩展资料: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全面深化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全面依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建成全面小康、焕发、增强观念、落实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不仅勾画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也勾画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中的中国未来蓝图。
如何当好新形势下的县委书记80分
一、政治上要突出忠诚和坚定。 当好县委书记,第一位的要求是必须对党忠诚、政治坚定。 做人的第一要求是品质可靠,做事的第一要求是能力可靠,当干部特别是当领导干部的第一要求是政治可靠。 可靠最重要,不可靠最糟糕。 政治上不可靠,党组织就无法信任你,无法放心使用你,人民群众也不可能真心拥护你。 只有在思想上、政治上忠诚坚定,才能在行动上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做出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业绩。 因此,作为一名县委书记,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对党忠诚、政治坚定作为立身之本、为政之基,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刻也不能懈怠,确保跟党一条心、跟人民一条心。 一是坚定信仰。 就是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信仰问题不是空的,是实实在在的、至关重要的,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个人没有信仰就失去了精神支柱,一个社会没有信仰就像一座大厦没有钢筋骨架、无法支撑。 今年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1周年。 一个横跨欧亚、历经74 年的社会主义超级大国,为什么会轰然倒塌?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根本原因就是政治上放弃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理论上变了调、思想上拐了弯,严重脱离了老百姓,西方敌对势力帮了忙。 卫星不上天,红旗肯定要落地;即使卫星上了天,红旗也不一定不落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领导干部来讲,信仰问题是安身立命之魂,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科学发展观的信仰,并不断追求,坚持实践。 二是站稳立场。 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忠诚坚定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体现在对重大路线原则问题的态度上,落实到坚定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工作中。 当前,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为传闻谣言所惑、不为杂音噪音所扰,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把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上,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使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三是加强学习。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 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度是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不学习的人是不可能与时俱进、担当重任的。 县委书记的工作涉及面非常宽,十八般武艺样样有用,必须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学习、始终学习的表率。 对领导干部来讲,都要解决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我体会,学习是追求,学习有品味,学习在自觉。 学习是追求,因为学习是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发展前列、更好地履行县委书记职责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那会苦煞人的。 这段话讲得很精辟,也很生动朴实。 现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进入新世纪,许多学科知识更新的周期,已由上个世纪的5 至10 年缩短到2 至3 年,不学习肯定就会落伍,大家一定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学习。 学习有品味,重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党章和党纪条规,把理论功底搞扎实,把党的基本规矩搞清楚,还要加强对履行职责必备的经济、历史、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也在看书,但看的却是帝王之术、厚黑之道、麻衣命相之类,不仅没有一点层次、丝毫无益,而且还会害人,把人引向邪路。 学习在自觉,就是自觉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日积月累,久久为功。 干工作要做到“门里清”,不能当“门外汉”,要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通什么、通什么精什么,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走上新岗位的干部,要在同干部群众一道推进事业发展中接地气、就地力,把握方向性的、总结规律性的、找准针对性的,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指导工作。 四是严守纪律。 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严守纪律是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对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而言,纪律不仅是不能踩踏的“红线”,更是应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要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 尤其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 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党和国家面临大事,每当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往往更加尖锐复杂,影响稳定的因素也明显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强化政治意识和纪律观念,坚决做到有悖于中央精神的言论不说,有悖于中央决定的事情不做,始终与党中央一个声音、一个步调。 二、工作上要突出干事和担当。 我始终认为,县委书记岗位是一个磨练人、能干事的岗位,是一个必须肯担当、能成事的岗位。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愧对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父老乡亲。 人民群众期望什么样的县委书记?我认为简单地讲就是忧国为民能干事。 忧国为民是德,是觉悟,是担当;能干事是才,是能力,是水平。 作为领导干部要坚持以德为先,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同时还要德才兼备,有想干事的境界、敢干事的魄力、会干事的水平、干成事的追求、不惹事的底线,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县委书记。 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事在人为、人在精神。 推动事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滚石上山、不上则下。 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同样一个地方,精神状态不一样,结果也大不一样。 有强烈的事业心,就会把自身的潜能和各种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焕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干出一番不平凡业绩。 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本来能够干好的事情也干不成干不好,甚至滋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只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我们应当多想一想组织的信任、多想一想群众的期盼、多想一想岗位的重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干不好、干不完就吃不好、睡不着的执着品格,始终保持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工作干劲。 二是要有创造精神。 县委书记的职务有任期,但县域发展却是永无止境的接力赛,每一任领导都应该有所进步、有所创造,跑出属于自己的好成绩。 我不赞成现任和新任领导干部否认前任的工作,那样表面上是“创新”、“开拓”,实际上是用手枪射击过去、用大炮轰击未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囿于已有的思路和措施停步不前,正确的选择是,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走继承发展创新的路子。 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一切工作的“总开关”,坚决冲破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树立沿海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跳出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以更宽的视野深化县情认识、走出发展新路。 要遵照上面的,借鉴外面的,结合自己的,创造性地推动各项工作,在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是要有胆有识。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不要像小脚女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20 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这句话仍感到振聋发聩、受益匪浅。 当前,河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中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有许多矛盾和难题需要破解。 作为县委书记既要多谋,又要善断,有一种敢于负责、勇于作为的气魄,对工作不敷衍,对难题不回避,对责任不推卸,以超凡的胆识和过细的工作攻坚克难,努力闯出一片新天地。 老干事特别是大刀阔斧地干事难免出现失误,甚至出现错误,但只要是为了党和人民,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是可以原谅的;而不干事是最大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 面对组织的信任、老百姓的期待、自己入党时的誓言和国家给的俸禄,不干事良心何在!作为上级党组织,要树立允许大胆探索有失误、绝不允许占着岗位不作为的工作导向,对一些问题可以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实践做结论,保护好那些不计个人得失、善于开拓创新、踏踏实实干事的干部。 三、作风上要突出勤奋和亲民。 作风代表形象,决定事业成败。 现在是信息社会,人们思想比较活跃,会对各种问题发表见解,可以说人人都是麦克风,处处都有放大镜,人们对干部作风非常关注。 从实践看,在干部作风方面,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懒、冷、浅。 懒,就是得过且过不干活,脑不勤,腿不勤,手不勤;冷,就是对群众感情冷漠,对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浅,就是浮在上面沉不下去,工作大而化之,讲得多做得少,或者没有“做功”不落实。 这些都需要坚决防止和切实纠正。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县委书记必须要比别人想得早、想得深、想得远、活得累,这样才能使班长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决策者的才能得以充分体现,执行者的榜样得以充分展示。 一要脑子不闲。 任何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的,有些还是错综复杂的,要真正干好它,必须思想上艰苦,勤于思考,善于琢磨。 毛主席曾说过,脑子里要经常装几个问题,留心观察,注意研究,不可懈怠,否则就会遇事无策。 我的体会是:白天看听讲,晚上读写想。 意思就是要做到腿勤、嘴勤、手勤、脑勤,白天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讲一讲,晚上学习充电、写点笔记、过过电影、进行思考、作些梳理。 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本事就会不断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开动脑筋是最重要的。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加工厂,生产思想、思路、主意、主张、方案、方法、谋略、策略等。 大脑思考是一个研究探索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需要熬夜、吃苦,花大心血,不停地琢磨、分析、掂量,不断地交换、比较、反复,把理论搞透彻,把情况搞清楚,把问题搞准确,把关系搞顺当,把措施搞实在,这样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几年前,一位老村支部书记对我说,他理解科学发展观就是两个字:“正好”。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也十分简明生动。 大家想想,“正好”二字可不简单,多一点则长,少一点则短;增一点则繁,删一点则简等。 这就是说,我们想事情、做决策、干工作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关工作的想法方案一定要符合实际、恰到好处。 毛主席说过,当你不明白的时候,要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找答案。 光凭个人臆断,做出的决策就不可能符合实际,就可能出现“挥手一条街、一指一栋楼”的事情。 做到实事求是就是要“顶天立地”,上面能够到天,下边能挨着地,不能离天近离地远,不着边际地盲目干。 二要务实实干。 成就一番事业,最宝贵的精神是务实的精神,最重要的行动是实干的行动。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认清“领导”二字的涵义非常重要。 “领”就是带领,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身先士卒;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当好表率。 “导”就是教导,要求凡事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深明事理;不仅要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说清所以然,晓之以理。 “领”以行带人,“导”以理服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难称之为领导。 “领导”二字紧密相连,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一“领”二“导”,而不能只“领”不“导”,更不能只“导”不“领”。 古人曾把“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人称之为“国宝”,把“口不能言、身能行之”的人称之为“国器”,把“口能言之、身不能行”的人称之为“国用”,把口善言、身行恶的人称之为“国妖”,指出“治国者”要“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应当坚持“领”和“导”的统一,成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国宝”。 特别是县委书记,都要做到事业心加认真,既能说明白又能干明白,既挂帅又出征。 认真做好结合的文章,努力抓好落实的工作,着力在结合不紧的地方抓结合,在不落实的环节抓落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掷地有声抓落实,以实干的思想、实干的精神、实干的方法、实干的机制,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现在有些事情往往有很好的政策、很好的主意、很好的安排,突出的问题是落实得不好,部署了没人去督办,最后干得如何无人问津,其结果就是要么不落实,要么落实走了样或者出了偏差,甚至给党和国家、人民造成损失,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要亲民为民。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坚实靠山,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 县委书记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第一选择,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切实做到思想上亲民、行动上为民、发展上惠民。 思想上亲民,就是对老百姓要讲感情。 用句通俗的话说,你得跟群众贴得近,身子沉得下,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听到脖子下的话,了解到真正的社情民意。 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每名县委书记都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究竟是在为谁奔走为谁忙,努力把党的宗旨落实到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中去,饱含深情,带着厚意,进村入户,直接倾听群众的愿望和呼声,感受百姓的情感和甘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县委书记不能怕群众,要学会和群众打交道,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要以群众的语言、百姓的做派、农民的朴实,与群众拉近距离、打成一片,千万不能摆官谱、打官腔,让群众看了像“外星人”。 行动上为民,就是要时刻注意关注民生、倾听民意、服务民众。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真正落实到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工作中,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行动中。 县委书记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迈开双腿、扑下身子,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贫困落后、条件艰苦的地方去,深入到矛盾多、问题大、群众有意见的地方去,话向着群众利益说,事照着群众心坎干,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好事。 发展上惠民,就是要为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清代河南内乡县衙门上有幅对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这幅对联的意思,就是执政不在于对老百姓许多少愿,而要以时时反省克服自己的欲望作为出发点;做官务必识大体、把握全局,自己常思考的事情应每件都与国计民生有关。 封建社会的县官都有这样的境界,我们共产党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应当比他们做得更好。 要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人民群众提出来的各种要求,多做一些能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事情,多搞一些能够直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解决一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做好群众工作不仅要善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而且要善于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亲身体会和大量的事实,让百姓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 我们今年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之所以一开始就提出“十个一定要”的总要求,就是要明确下去干什么、应该怎么下、挑什么样的人下,最终走到老百姓当中去,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基层增活力,切实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和关爱,就是这个初衷。 四、团结上要突出规矩和自觉。 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 许多任务是要大家一起来完成的,一个人的本事再大,如果离开了大家,搞不好团结,事情就根本无法做。 反过来,即使自己的本事不大,但能够团结人,把大伙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发挥出来,同样能做好工作。 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县委书记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把县委一班人团结起来,把四大班子团结起来,把全县的干部团结起来,把全县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这就叫讲政治,这就叫有本事。 一要讲规矩,以良好的制度保证团结。 县委处于全县的核心领导地位,是政治核心,是领导核心。 各方面各部门都是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工承担各自的任务,尽管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唱的是同一台戏。 县委书记必须带领一班人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协调各方面关系,唱好“将相和”,演好“群英会”。 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贯彻好党的这个根本组织原则,对“三重一大”等事项必须按原则、按程序集体讨论决定,决不能个人说了算,不能把“班长”当成“家长”,不能把“一把手”变成“一霸手”,既不能“一言堂”,又不能成“无言堂”,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积极性。 同时,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该决策的要当机立断,一经决定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决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 二要讲包容,以宽广的胸襟增进团结。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包容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也是一种领导艺术。 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多看看别人的优点,既虚心学习、择善而从,又要为大家发挥长处创造必要的条件,把潜力发挥到最大,把合力凝聚为最强。 汉高祖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这段话讲的就是用人之道。 同时还要看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也就越明显。 作为班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个性,扬长避短,不能用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纠缠于细枝末节。 领导的宽宏大量,对于被包容者来说是一种被尊重感,也容易生发出“干不出成绩,就无以为报”的想法,迸发出无穷的激情和力量。 一个班子乱糟糟地不统一不行,但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做到总揽而不独揽、领唱而不独唱、果断而不武断,有从善如流的气度和闻过则喜的胸襟,善于听取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做到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 要敢于担当,出了问题不推不卸,有了成绩不争不揽,真心让与你共事的同志虽然受累,但却安全,只有这样,大家才心情舒畅,无后顾之忧,愿意跟着你干。 三要讲感情,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维护团结。 共产党人既讲党性讲觉悟,也有血有肉有感情。 毛主席说过,谅解、支持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为了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既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又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作为县委书记,要切实解决那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原则性不够、同志感情也不够的问题,在原则问题上不能“和稀泥”,但在对待同志上则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诚恳待人、一视同仁,不能在一个班子共事而感情上形同路人。 在这方面千万不能小家子气,要看得远一点,想得大一点,姿态高一点,心胸宽一点,经常与大家交心谈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支持,到位不缺位,排难不推难,补台不拆台,真正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 要善于抓班子、带队伍,以想抓愿带的意识、敢抓能带的气魄、善抓会带的本领,带出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五、方法上要突出大局和重点。 县里的工作千头万绪、人多事杂,改革难、发展难、稳定难、协调难等一副副重担都压在县委、县政府特别是县委书记身上。 有人说,当县长睡不够,主要是具体事多、太累;当书记睡不着,主要是发愁事多、太操心。 现在,交通通讯发达了,工作条件改善了,领导干部指挥协调方便了,但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任务更为繁重,实际工作难度比计划经济时代大得多。 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一要谋全局。 作为县委书记在一个地方任职,首要的是把全局驾驭好,使一个县的工作有整体的方向感,不能像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