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能量计算系统 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云储新能源

文 | 王方玉

编辑 | 苏建勋

36氪获悉,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储新能源”)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乾道基金领投,正海集团跟投。沐宸资本担任财务顾问。融得资金将主要用于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和补充流动资金。

云储新能源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能源互联网核心网络设备、解决方案、运营服务提供商。公司目前已具备GWh级的数字储能系统交付能力,其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数字储能系统及基站/机房/数据中心的数字UPS系统等应用场景。

近两年,储能成为新能源产业链条上最受关注的赛道之一。储能可有效解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供给间歇性与用户用电需求持续性之间的矛盾,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有望发挥关键作用,被认为是新能源下半场最大的风口。

在此背景下,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一直是储能行业的核心关注点,也是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决定着储能行业能否实现规模化发展,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

当前储能系统中信息流与能量流分属不同管控体系,且这些管控体系之间缺乏紧耦合的互通互联的机制。以储能系统为例,储能系统中能量管控一般由BMS/EMS/PCS共同组成,这里面的核心问题是BMS/EMS都是面向毫瓦级信号的控制系统,而PCS是面向千瓦级信号的控制系统,三套管控系统之间没有互通互联机制,但是被控的主体是同一组电池,这是造成当前电池储能系统使用效率、可靠性、安全性、成本等方面问题的根本性原因。

云储新能源突破了原有的叠加式系统集成模式,研发数字能量处理与计算系统,可以采用一套控制系统同时处理毫瓦级信号和千瓦级信号,将传统方案中需要相对独立的多套管控系统融合成一套信息-能量深度耦合管控系统。

云储新能源总经理高红告诉36氪,这一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流和能量流分立处理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率等问题,实现了电池单体与电池储能系统的解耦。同时该技术范式还可以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电池乃至配电等领域。

“‘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技术’是由公司首席科学家慈松博士于2006年全球首次提出的,是目前电池储能领域唯一一套本质安全的技术体系,也是唯一一套从原理上根本消除电池短板效应的技术体系。”高红表示,这一技术颠覆了电池自发明200多年来固定串并联的电池应用范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池系统“短板效应”的难题。

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与固定串并联电池组的电池管控原理对比示意

在传统电池固定串并联的刚性体系里,纳入的电池单体数量越多,短板效应就越明显;系统中任意一个电池单体故障,就能把整个系统拖垮,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国内外电池厂一直在追求电池的一致性。

而云储新能源的方案采用由程序控制的柔性连接体系代替固定串并联刚性体系,可以把电池模组当做每个能量的管控节点来作为管控对象,把疑似故障电池模组切除,从而消除电池系统短板效应。

据介绍,云储新能源参与承担的“百兆瓦级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共性关键技术)”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支持。

凭借独有的差异化数字储能技术,云储新能源与中国移动、铁塔、华电、三峡、国网、南网等大型央企行业头部建立了合作关系,打造了多个行业标杆级项目。据高红介绍,云储新能源2023年收入超2亿元,签约订单超7亿元,目前多个订单交付中,今年处于业绩爆发阶段。

团队方面,云储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慈松是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员、博导,IEEE Fellow,信息能源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德国慕尼黑工大全球客座教授,曾任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终身教授,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首席科学家,曾主持多个国家级项目。总经理高红曾任日立、ABB全球副总裁,具有超过30年的电力及工业领域的管理经验。公司拥有管理、研发、生产与交付团队200余人,并持续吸纳专业人才。

当下国内电化学储能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多家权威机构预测,2024年我国的新型储能装机量将同比翻一倍。高红表示,云储新能源今明两年将专注于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产品的不断推广,及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的不断迭代,逐步形成储能即服务的商业模式,努力成长为能源互联网及储能领域的头部企业。


数字新基建有哪些股票

1、盛弘股份:

2021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208亿,净利润为2078万,毛利润为9714万。

2、宝信软件:

2021年第二季度,宝信软件实现营业总收入2735亿元,同比增长2924%;实现扣非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3721%;毛利润为8931亿。国内钢铁工业软件龙头,作为国内稀缺的深度布局“IDC(国内批发型IDC龙头)+工业互联网+智慧制造”的5G新基建龙头。

3、赛微电子:

公司2021年第二季度实现总营收195亿,同比增长-176%;净利润为3798万,同比增长%。

4、电科院:

2021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总营收232亿,同比增长718%;毛利润为1259亿,毛利率5542%。

本文选取数据仅作为参考,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任何一家企业的未来,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1]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是在“新基建”基础上,依托信创云以及四中台打造的城市级数字大底座,为城市提供随需获取、按需计费的便捷数字化服务,助力城市全领域数字化转型。

基本介绍: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2],以中国系统提出的 [3]信创云为基础,重点打造数据中台、智能中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四大中台,面向政府、企业、市民提供安全、专属、创新的云服务。

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背景下,以国产CPU、操作系统为底座的自主研发的云平台,统筹利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支撑、信息资源等软硬件资源,发挥云计算虚拟化、高可靠性、高通用性、高可扩展性及快速、弹性、按需自助服务等特征,提供可信的计算、网络和存储能力。

依托底层大数据存储和计算平台,全面整合城市各领域数据。提供采、存、通、用、服全周期数据管理能力,对数据治理与运营的共性能力进行沉淀与实现。让数据用起来,服务上层数据应用体系,快速满足数据类应用的实现,缩短数据与应用之间距离。快速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服务业务化,敏捷响应城市级应用创新需求。

支撑数字城市各类智能应用场景,在统一算力资源、数据资源基础上,通过一站式工具体系支撑数据引入、数据处理、特征工程、模型开发、模型训练、模型部署等AI开发过程需求。基于应用需求驱动,沉淀体系化的基础模型、领域模型,通过在线服务平台对应用场景提供可靠、安全的模型访问服务,提高智能应用开发响应速度,降低AI模型后续运维与升级难度。

面向开发人员提供城市级软件开发的微服务基础环境、中间件、技术组件、服务开发框架、Web前端框架等各类技术服务,为方便开发人员快速掌握各类组件,技术中台提供可配、可查、可学、可看的门户,极大便利各类软件应用开发,助力城市业务敏捷创新。

全面整合城市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综合应急、教育医疗等各领域业务,提供包括个人画像、企业画像、地理信息、消息中心、智能客服等业务能力组件。通过制定标准和规范,将业务组件进行解耦,沉淀到中台进行封装。各业务开发人员通过业务组件的拼接,以搭积木的方式快速组建城市级业务应用。

工程机械十大龙头股

机器人()、拓斯达()、来机电、天奇股份、软控股份、GQY视讯、景兴纸业、秦川机床、ST新光、文一科技、胜利精密、钱江摩托、晶盛机电、长盈精密、歌尔股份、中航电测、广联航空等。

机器人():龙头,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机器人产品线,产品广泛覆盖工业、民用和国防三大重要领域;公司机器人分为五大系列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洁净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涵盖智能软件、自动化成套装备、智能物流成套装备与轨道交通成套装备等产品与服务;17年工业机器人收入766亿元,营收占比3166%。

公司2020年实现净利润-396亿。

8月13日收盘最新消息,机器人昨收1305元,截至收盘,该股跌261%报1271元。

拓斯达():龙头,2014年,被世界权威杂志《福布斯》评为“中国非上市潜力企业百强”第30名;2015年,被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永联合复旦大学评为“中国最具潜力企业”,同时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作为一家机器人企业入选广东省制造业500强。

公司2020年实现净利润52亿,同比增长%,近三年复合增长为7393%;毛利率4932%。

拓斯达()8月13日开报1902元,截至下午3点收盘,该股报2024元涨597%,全日成交239亿元,换手率达428%。

龙头股指的是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

龙头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成为龙头股的依据是,任何与某只股票有关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在股价上。

工业40概念股票龙头有哪几支

1胡阿祥股份:从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4104%,最高为2020年的245亿元。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跨行业、多品种、规模化生产能力的综合性铸造企业。公司通过铸造和机械加工生产的金属部件、金属零件和其他产品广泛应用于白色家电压缩机、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泵和阀门配件以及动力部件。公司有一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刹车和支架。

在过去的30天里,胡阿祥股票的股价上涨了163%,最高价为1632元。2022年股价上涨1078%。

2Frantec:从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5079%,最高为2020年的155亿元。

公司主要从事起重机、工程机械、工程机械、港口机电设备、立体仓库、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物料搬运及输送系统、钢结构、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系统及生产线、公共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激光技术及设备、智能机电产品、计算机软硬件、信息系统集成、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研发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销售及服务:机电项目工程及信息集成系统总承包及咨询;从事公司自产产品及同类产品的租赁、安装、改装、维修服务;从事本公司自产产品及同类产品的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服务;从事自有房屋租赁货物的进出口业务;技术进出口企业管理咨询;机电产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企业培训和服务。

近30天股价下跌859%,2022年下跌-2482%。

3安徽合力:从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为-134%,最高为2020年的732亿元。

主要从事工业车辆、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还包括零部件服务、车辆租赁、再制造等工业车辆后市场业务。该公司是中国叉车行业的领导者。

近30个交易日,安徽合力下跌17天,期间整体跌幅919%,最高价1185元,最低价1125元。与30个交易日前相比,安徽合力市值下跌703亿元,跌幅919%。

4杭叉集团:从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2999%,2020年最高为838亿元。

2017年,中国工业车辆行业取得了超出预期的高速增长业绩。国内和出口均创历史新高,所有系列汽车工业车辆的销量普遍增加。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统计,汽车工业车辆整体销量达496,738辆,较2016年同期增长3423%;国内市场销量371,013辆,较2016年同期增长3851%;出口达到125,725辆,较2016年增长23%。

回顾过去30个交易日,杭叉集团股价下跌2072%,总市值上涨156亿。目前市值亿元。2022年股价下跌-2478%。

5大港控股:从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2951%,2020年最高为万元。

养路机械行业作为工程机械领域的一个子行业,在2011年之前随着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大趋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近30个交易日,大港控股下跌17天,期间整体跌幅653%,最高价978元,最低价905元。与30个交易日前相比,大港控股市值减少178亿元,跌幅653%。

6通达创业:

从近五年的ROE来看,近五年平均ROE为-059%,近五年最低ROE为2018年-1873%,最高为2019年675%。

近5个交易日,通达创业连涨4天,期间整体涨幅257%。与5个交易日前相比,通达创业市值增加743亿元,上涨257%。

7鹤岗资源:

从近五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公司近五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1%,近五年最低的2018年为208%,最高的2020年为1328%。

上海自贸区/工程机械

过去5天股价上涨374%,2022年上涨167%。

工业40概念股精选:

工业40受益的行业包括:互联、集成、智能生产、数据处理、产品创新。建议关注10个相关子行业:射频识别(FRID)、传感器、机器视觉、智能机床、云计算、3D打印、高端机器人、工业以太网、系统集成、工业自动化。

博实股份()(石化行业工业40)、机器人(汽车行业工业40)、博林特()(高端打磨机器人)、斯莱克()(食品行业工业40)、蓝英装备()(轮胎行业工业40)、金自天正()(冶金行业工业40)、机器人、软控股份()、蓝英装备、博实股份、天奇股份()、华昌达()、京山轻机()、慈星股份()、上工申贝()等。

这些AR概念股值得关注,盘点AR产业链中值得关注的公司

在元宇宙概念的持续助力下,AR行业也即将迎来发展阶段的小拐点。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AR相关领域已经成了科技巨头们的重点发力对象。在国际方面,微软与美国陆军签订价值4.8亿美元合同(10万部AR眼镜),并推出应用RemoteAssist。同时,苹果陆续收购AR/VR相关公司,并宣布将会推出消费级的头显。中国AR相关企业与国际AR技术企业的差距并不大,甚至有些企业在某些技术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当前国内市场与AR相关的上市企业在AR业务方面的布局仍处于试探性研发阶段,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反而是一些初创企业的技术发明已经做到了领先地位。目前的AR技术以及终端产品多用于工业及商业方面。随着技术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聚焦未来,增加对消费级AR眼镜及零部件技术的投入,并取得阶段性突破。因此我们挑选出AR产业链中具有代表性的50家公司,并将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进行核心竞争力及未来趋势分析,详细内容届时将体现在完整的行业分析报告当中。

AR终端

Nreal由徐驰创立于2017年,在2019年初首次推出面向消费者的AR眼镜NrealLight,2022年2月发布NrealAir获得了德国T_V莱茵集团颁发的硬件级低蓝光及无频闪双认证证书。Nreal已与10多家全球知名运营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022年3月,Nreal完成6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2021年9月,Nreal曾获超1亿美元C轮融资,由蔚来资本、云锋基金、洪泰基金共同领投。

Rokid由前猛犸科技创始人祝铭明创立于2014年,2018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Rokid致力于AR眼镜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及以YodaOS操作系统为载体的生态构建。2021年9月,Rokid发布了消费级AR智能眼镜RokidAir。

2022年3月,Rokid获得7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生态建设。Rokid此前已获得包括淡马锡、IDG资本、瑞士信贷、海通证券、元_资本在内的多家顶级机构投资。

亮亮视野

亮亮视野由吴斐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AR+AI行业解决方案。2017推出新一代AR眼镜,自主研发了基于端计算的神经网络推理框架。2020年底推出AR眼镜LeionPro实现语音、手势乃至头动等三维交互方式。

2021年11月,亮亮视野完成1亿元C1轮战略融资,由亦庄科创、联电基金、安信证券联合投资,由ScalePartners势乘资本担任独家资本顾问。

影目科技

影目科技由吕一飞成立于2020年,主要业务为智能眼镜领域研发、设备及解决方案设计。2020年7月发布首款一体式轻薄AR眼镜xView。2022年5月发布首款5GAR眼镜INMOX,7月发布消费级AR智能眼镜INMOAir。

2022年5月,影目科技完成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挚文集团独家投资,穆棉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前,影目科技曾获得经纬创投、老鹰基金、三七互娱等机构累计过亿人民币的投资。

华为

华为由任正非于1987年创立,已成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2016年4月,华为发布首款VR眼镜HUAWEIVR;2017年发布VR2头显;2019年推出短焦版VR头显VRGlass;2021年11月VRGlass升级至6DoF版。

2022年2月份至今,华为已公布超过6项与VR/AR有关的专利,涉及VR头戴式设备、AR眼镜、VR应用设计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等内容。2022年4月华为可折叠AR眼镜专利获授权。

OPPO由陈明永创立于2004年,是中国知名电子设备及智能终端制造公司。2022年3月份OPPO正式发售AR眼镜OPPOAirGlass。2022年4月,OPPO公开一项“穿戴式电子设备”专利,专利摘要显示,本设备包括隐形眼镜、显示装置。

OPPO除了布局AR专利技术,还积极参与投资产业上游初创公司。2022年2月,OPPO参与了宸境科技的A轮融资。此外,OPPO还参于投资融合视觉传感芯片公司锐思智芯。

Vivo由沈炜创立于2011年,主要生产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2016年,vivio发布首款VR眼镜,内置采样率高达1000hz传感器,提供精准位置反馈和动作检测,并通过独立数据传输通道,进一步提升了响应实时性,配有双眼同步刷屏机制。

2019年,vivo发布首款AR眼镜,联动5G进军AR市场。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IPRdaily榜单显示,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vivo已公开的VR/AR领域专利申请量为1114件。

影创科技

影创科技由孙立成立于2014年8月,专业从事智能眼镜整体软硬件开发。影创在2016年成立了量子机器学习实验室,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2020年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建立光芯片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开发国产光学芯片EDA软件。

目前已推出6DoFMR眼镜鸿鹄、ACTIONOneProMR智能眼镜、JIMO。2017年4月,影创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达晨创投领投。2019年获得华映资本数千万元B轮投资。

创龙智新

创龙智新成立于2015年,是从事高端技术软件与硬件研发的中外合资科技公司。2015年起,创龙先后推出两款单目智能眼镜MADGazeAres和MADGazeX5,2021年8月推出首款双目智能眼镜MADGazeVader。

MADGaze拥有AR生态圈:APP商城_MADStore、全自动ARAPP生成平台_ARCloud及开发者平台_DeveloperConsole。2020年1月,创龙获1.3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DNS及Black30Venture。

光粒科技

光粒科技由张卓鹏成立于2017年,聚焦于消费级AR产品,核心技术包括光学显示、光波导、光学材料、光场引擎等。2021年9月,发布AR全息智能泳镜Holoswim。2022年1月,发布双目全彩衍射光波导AR智能眼镜LightinMe以及配套交互指环HandPlus。

2021年底,光粒科技宣布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A+1和A+2两阶段完成。A+2阶段为风和资本领投,松阳产业基金跟投。

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0glasses)专注于工业AR智能眼镜硬件和XR服务引擎的研发,并应用于工业、文旅、展陈、营销、教育、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0glasses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消费级与企业级MR智能眼镜、图像精准识别、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并通过与智能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深度融合,打造软硬件结合的平台化增强现实产品与服务。

光学模组

灵犀微光

灵犀微光成立于2014年底,专注于AR光波导技术的研发、量产及全套解决方案供应,主攻核心器件光学引擎,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低成本量产光波导AR镜片。

2022年3月,灵犀微光宣布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资方包括国投美亚基金、富智康、美迪凯、北京天和创投和深圳五道投资。

耐德佳

耐德佳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增强现实(AR)及虚拟现实(VR)智能眼镜光学模组的设计、研发、生产及技术支持,目前拥有自由曲面(几何光学)、微纳光学(衍射光学)两大核心光学技术底层平台。

2021年下半年,耐德佳启动德伽智能的扩产改造工程。自由曲面光学镜片产能从140万片/年提升至260万片/年。2022年5月完成产业资本和行业资本联合参与的B+轮融资。

谷东科技有限公司

谷东科技成立于2017年,深耕AI+AR的数字孪生与数字交互,拥有自主研发的AR光学模组、AR智能穿戴和智能AI算法平台。2021年7月推出自主设计的阵列光波导模组M2031,并实现量产。

2020年12月,谷东科技宣布再获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由广州城投凯得资本领投,多家机构跟投。

珑_光电

珑_光电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成为领先的AR近眼显示光学模组供应商。作为第一个加入LaSAR联盟的中国内地公司,珑_光电于2022年发布了基于LBS技术的衍射波导模组及原型眼镜。

2021年12月,珑_光电宣布完成过亿元C轮融资,由华强资本领投,朗玛峰创投、灏浚资本、贵全长青等机构跟投。

三极光电

三极光电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全息衍射光波导的研发和制造,已经成功研制出单色一维波导、二维扩瞳全息波导、全彩色全息波导、大面积ARHUD全息衍射光波导。

2022年增强现实中国ARC发布2021中国AR年度荣誉榜「年度优秀AR器件模组」10强榜,三极光电凭借基于1.52低折射率普通玻璃基材的40°体全息衍射光波导器件上榜。

杭州历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历历科技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增强现实(AR)智能眼镜,基于光波导的微光学投影模组、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等技术的的研发和销售。

已投入量产AR光学模组ZX-20和ZX-R18,分别基于阵列光波导和自由曲面技术自主研发,在亮度、功耗、重量、体积等技术领域表现突出。

惠牛科技

惠牛科技由3名光学博士创立于2017年初,专注于VRCOG(玻璃基)在AM驱动方式下可实现全灰阶Gamma曲线的完美拟合。

TCL自2018年开始布局AR核心技术,2021推出XR眼镜TCLNXTWEARG。2022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上,TCL发布了两款智能眼镜产品:消费级XR眼镜TCLNXTWEARAIR和首款双目全彩MicroLED全息光波导AR眼镜TCLLEINIAOAR。

2022年4月,TCL申请的“一种VR光学系统”专利公布。摘要显示,所述VR光学系统包括光路折叠模组以及设置于光路折叠模组周侧的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二发光组件。

康佳

康佳集团()目前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发生产线,自主开发的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已在转移效率和良率方面获得大幅提升,并成功巨量转移出穿戴显示屏;其研发的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均完成了小批量和中批量试产。

利亚德

利亚德光电集团()凭借业绩以及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先后被授予: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北京十强)等多项荣誉。

2020年,利亚德与晶元光电合资设立晶微电子,在无锡打造全球首家MicroLED量产基地,目前订单饱满。今年年初,利晶微电子国家能源集团生产运营协同调度信息化系统项目(又称基石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三安光电

国内LED行业芯片外延片龙头,大力投入MiniLED&MicroLED。2019年公司拟计划投资120亿元在湖北葛店建设MiniLED&MicroLED产业园,据公司2020年公告披露,湖北产业园完成基建,设备陆续进场,有望逐步释放产能。公司与三星持续保持深度合作,并与华星合作建立MicroLED实验室。

芯片

紫光展锐

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全球少数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蓝牙、电视调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之一,并具备稀缺的大型芯片集成及套片能力。

目前紫光展锐T770芯片在影目科技INMOX实现应用。但与XR2相比在工艺制程、视频与显示能力、

图形渲染、人工智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芯原微电子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股份,)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

公司目前正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定制一颗包含芯源核心IP的AR芯片。

安谋科技

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安谋科技”)是一家独立运营、中资控股的合资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芯片IP设计与服务供应商。安谋科技在国内的授权客户超过300家,累计芯片出货量突破250亿片,拉动了下游年产值过万亿人民币规模的科技产业生态。

据公司表示,安谋科技正与Rokid合作研发AR专用高集成度、小封装、高性能的异构设计方案。

平台

RealMax是全球AR增强现实科技的领军企业,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中文名称为塔普翊海(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公司先后收购了4家国际领先的技术公司,分别专注于AR软件算法研发、AR硬件研发、AR应用平台研发和AR内容开发。

RealMaxStudio是一个完全基于网络的AR开发平台,结合了像“Unity”一样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开发工具。

悉见科技

悉见科技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AR智能眼镜及所涉及的人脸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与人机交互等技术研究。悉见爻图EoniMap全国市场占有率70%+,将覆盖300+城市、10万+地标。其XR平台为AR开发和运营人员提供一站式智能化解决方案。

2018年8月,宣布连续完成1.2亿元A1/A2轮融资,由联想之星、金科君创、谷银基金、网络创始七剑客雷鸣、前小米公司高管、亚马逊公司高管以及产业基金联合投资。

视+AR

视+AR成立于2012年,目前有两大业务。一是AR开放平台,由EasyAR开发工具平台和视+AR内容平台组成,二是针对各行业的AR解决方案,包含基于自有AR内容格式的3D渲染引擎,脚本引擎,云识别等多个组件。EasyAR是AR云服务提供商,推出了集ARSDK、AR内容创作工具、AR云识别服务、AR运营系统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及企业级解决方案。

2017年8月,视+AR获近亿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汽车之家。

易现EZXR

易现EZXR孵化于网易人工智能事业部,该部门2011年建于网易杭州研究院,专注于AR、AI底层技术研发,为网易集团提供全栈AI技术应用和探索,触达近33亿注册用户。

2015年,团队进入增强现实(AR)领域,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于ISMAR和IPIN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收获ISMAR2018BestPoster大奖。

弥知科技

弥知科技是一家AR垂直领域的AI平台型公司,专注于数字经济的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AR)两个重点板块,并针对小程序和Web两个生态做了AR算法引擎和3D渲染引擎。

旗下国内首个WebXR在线制作平台KIVICUBE,帮助用户通过可视化编辑,零基础即可制作出交互丰富的AR商业场景,并一键发布至小程序、公众号与微博等多个平台。

奇门AR

奇门AR是蚂蚁特工基于多年AR营销服务经验,自主研发的一款可一键配置、即时生效、高效便捷、支持多平台、多生态的AR互动营销SAAS服务平台,具备内容管理、用户管理、数据管理等完善的后台编辑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流量互通,从而打造智能营销闭环。

京东天工AR

2016年初,京东正式组建AR/VR团队,历经几年发展,AR/VR团队已升级为AR/VR技术部,隶属于京东零售-技术与数据中台。京东天工AR开放平台,旨在打造国内ARVR在消费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平台,提供AR技术、产品、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

平台依托京东深厚的底层技术积累、强大的内容生态、在消费领域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平台化让AR内容触达广泛用户,推动AR产业在各个消费场景中的运用。

亮风台

亮风台成立于2012年11月,自主研发AR终端和AR云,已建成以AR云为数字中枢、端云结合的AR平台HiARSpace。同时公司的AR协作平台HiLeia在SaaS应用和平台能力PaaS服务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2021年9月,亮风台宣布完成2.7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CPE源峰领投,晶凯资本、源慧资本、大观资本、清控银杏、普超资本等跟投,公司累计融资额已接近8亿元。

海康威视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在安防、智能物联领域耕耘二十余年,2020年发布AR地图应用系统“数智活地图超融合指挥平台”,以高空实景视频为地图,叠加资源和数据信息推进增强现实应用。

海康威视的AR实景应用平台以高点视频为基础、增强现实技术(AR)为核心、实景地图引擎为支柱,结合前端物联感知设备和业务系统数据,将高点视频范围内的物、事等细节信息以点、线、面的标签形式叠加到实时视频中联动,为用户掌握宏观态势、把握实时细节提供立体化管理新模式。

结语

新的时代意味着新的机会,随着AR行业小爆发点的来临,行业内的竞争也逐渐激烈。企业只有掌握了行业以及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具备过硬实力才能成为新时代的佼佼者。成功的企业需要对宏观全产业链核心因素以及行业未来趋势作出准确判断,因此EqualOcean将会用专业知识及能力去研究分析中国AR行业全产业链,助力中国企业快速发展并赶超国际步伐。

清研精准获百度风投、小苗朗程联合领投,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

近日,智能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检测平台清研精准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网络风投、小苗朗程联合领投,奇绩创坛、京福资产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前瞻技术研发、生产能力提升以及新业务的市场布局。

清研精准A轮融资签约仪式 (从左往右:奇绩创坛 董科含、小苗朗程 方正浩、清研精准 董汉、网络风投 刘水、京福资产 冯辉)

由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重点孵化的清研精准,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检测平台。自2018年6月成立后迅速得到资本市场青睐,天使轮获数百万元融资,由华鼎资本领投、博思投资跟投。2019年底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湖北清研资本、重庆清研资本联合领投,清源华擎跟投,老股东华鼎资本追投。据悉,A轮由德载厚创服担任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无论政府、车企、消费者还是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智能电动汽车上。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大势所趋,保守估计新能源汽车仍有10倍增量,自动驾驶100倍以上增量,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2020年底国务院颁布文件中强调,高端试验仪器、检测设备等“卡脖子”细分领域,需要行业重点攻关并推动快速发展。智能电动汽车的检测将逐渐成为“行业标配”。

清研精准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生产、售后等智能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内,向整车企业、零部件厂商、研发机构及终端用户,提供集研发平台、检测设备、售后工具、检测服务、数据服务及售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了因检测技术及工具匮乏,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变革中,面临产品迭代优化、生产质量管控和售后能力搭建等关键环节都备受掣肘的问题。

清研精准实验室

清研精准A轮联合领投机构——网络风投是由网络集团发起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依托网络集团强有力的支持和资源共享,在人工智能领域排兵布阵,主要关注人工智能领域早期前驱公司。 网络风投执行董事刘水谈及投资清研精准表示:“清研精准基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深厚的技术基础,积累了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创新能力,面向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大市场,其提供了软硬件一体化、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检测设备,为客户提供了基于场景库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填补了智能汽车产业链的空白,具备独特的价值。董汉带领的核心团队年轻化,创新力强且务实,也将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对清研精准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联合领投机构小苗朗程,系国内早中期科技投资“发现价值+服务增值”的先行者,专注于投资以ABCII(云大物智+智能科技应用)为代表的兼具创新性与成长性的科创企业。其合伙人方正浩表示,汽车产业的电动化与智能化已是确定性趋势,而在研发、生产、售后服务环节尚没有建立足够具有公信度的检测、测试的基础设施。伴随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进程的加速,对于新一代汽车检测技术需求必将爆发式增长。清研精准团队具有多年的研发积累,针对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的各类工况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产品已进入多家头部客户供应链,具备成为该赛道冠军的良好基础。

清研精准作为2021年奇绩春季创业营成员,在过去3个月与创始人陆奇博士(曾任网络总裁兼COO、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雅虎执行副总裁)带领的奇绩团队一同打磨产品、技术以及商业化路径。奇绩创坛创始合伙人兼COO栾运明谈及清研精准团队“综合实力出色并且技术布局早、业务进展快,在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售后等领域全面布局,相信一定会快速成为行业领先的平台型公司。”

京福资产表示,清研精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十分有潜力成为智能电动汽车检测领域的头部公司,相信能为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也为消费者带来更佳的体验。

清研精准核心团队与A轮投资机构代表合影 (从左往右:奇绩创坛 董科含、小苗朗程 方正浩、清研精准 舒伟、清研精准 董汉、清研精准 陈超、网络风投 刘水、京福资产 冯辉)

清研精准的核心技术团队来自清华大学、伦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硕士以上学历超过一半。创始人董汉曾参与国家863重大专项 “下一代纯电驱动汽车整车及电子控制系统研发”,目前为清华大学车汽车工程在读博士,师从李克强教授。董汉此前还入围了“2020年福布斯中国U30” 榜单、 “创业邦2021年30位30岁以下创业新贵”榜单。

清研精准即将供货的检测设备

成立近三年,清研精准已与一汽、北汽、蔚来、小鹏、陕汽、金龙、江铃、华鼎国联、蜂巢能源、中航锂电等二十余家主机厂及零部件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其中部分客户达成战略合作。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1825.html
背德感直接拉满 日本人太会玩!年龄差25岁的恋爱却让人脸红心
加纳乔惊天倒钩 英超赛季最佳进球候选 三笘薰一条龙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