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 镜观·回响丨守护红树林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正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在广东省湛江市金牛岛拍摄的红树林(2023年5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之称,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注红树林保护,多次对红树林保护做出具体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鹭鸟在广东湛江金牛岛的红树林上栖息(2024年5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范例。

俯瞰广东湛江市区海边的红树林(2023年5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广东湛江霞山区观海长廊一带的红树林里栖息的鸟类(2023年5月25日摄)。

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2024年1月19日摄)。在深圳,茂密的红树林东起新洲河口、西至深圳湾公园,怀抱城市中心区域,沿海岸线形成了长约6公里的“绿色长城”,为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候鸟留下弥足珍贵的国际迁徙通道。

工作人员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进行黑脸琵鹭种群数量调查(2024年1月19日摄)。

候鸟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休憩(2023年10月13日摄)。

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栖息或越冬的动物(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23年7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2024年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福建厦门筼筜湖红树林种植带(2024年1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记者:梁旭 毛思倩 刘大伟 曹祎铭 蒲晓旭 姜克红

编辑:刘欣 毕晓洋 梁旭 周华 许睿 虞东升 卢烨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摄影部、广东分社联合制作


红树林有哪些生态价值?

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包括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消浪护岸功能、促淤造陆功能和净化大气和海水功能。

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红树林湿地系统在维护海岸带水生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与其他的生态系统相比较,红树林湿地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多,是海岸带生态系统物种最丰富的区域。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通常具有物质循环周期短、能量流动速度快等特征,能够为各类海岸带生物生存提供物质空间,是藻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昆虫、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繁衍的天堂。

同时,红树林湿地也是海洋鸟类理想的栖息地和中转站,特别是对于候鸟而言,红树林湿地广阔的滩涂、丰富的底栖生物,为候鸟中转歇脚觅食、恢复体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比如从澳大利亚经我国东南部飞往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候鸟,每年在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歇脚的鸟类多达20多万只。我国红树林湿地内有200多种鸟类,包括珍稀濒危的鸟类,如白鹤、白肩雕、白鹮、黑脸琵鹭等。

具有消浪护岸功能。暴风浪是海岸及堤防遭到冲击的主要因素,红树林是一道抵抗海浪的防护墙。红树根系发达,有着纵横交错的根系网络,它牢牢扎根于滩涂,在海岸边形成了一道严密的栅栏,能够减小海浪的流速,从而起到消浪防风的作用。

研究表明,当红树林覆盖度大于40%及林带宽度在100米以上时,其能够消除85%的海浪,能够将10级大风刮起的巨浪化为平波,有效保护海堤免于冲击,减少海岸沿线区域的经济损失。

具备促淤造陆功能。红树林可以通过根系聚集碎屑的方式来促进土壤沉积物形成。红树林滩涂淤积的速度是一般滩涂的2~3倍,能够有效聚集半径小于0.01毫米的碎屑,并能够使自身的枯枝落叶也参与沉积。

因此,红树林可以推进滩涂增高并不断向海中间延伸,进而扩大海滩的面积以及抬高海滩的高度,对保护海堤起到较好的作用。

红树通过胎生产生幼苗,其从母树上脱落,在红树林带的前缘定植生长、成熟,然后再胎生再定植生长、成熟,如此周而复始,红树的根系不断向海中延伸,滩涂面积不断增加和抬高,使得原来的林区土壤变得干燥,土质变淡,最终成为陆地。

红树林具备这一“沧海变桑田”的造陆功能,从而能够抵御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水倒灌侵蚀陆地的问题。

红树林还能够净化大气和海水。红树植物和其他的绿色植物一样,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释放者。红树林是常绿的阔叶林,每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可以消耗二氧化碳1000千克,释放氧气730千克。

另外,红树林淤泥下的硫化氢含量较高,滩涂中大量的厌氧菌在光照的条件下利用硫化氢作为还原剂,从而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而陆地上的森林并无这样的能力。

红树林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将重金属污染物固定在滩涂沉积物当中,进而能够起到净化海湾河口的功能。此外,被红树植物所吸收的重金属主要分布于其根茎等部位,这些部位通常不易被海洋生物啃食,从而保证了其固定的重金属污染物无法通过食物链转移。

有部分红树植物如木榄、老鼠簕等的幼苗还能够大量集聚放射性物质,从而有效减少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污染。

保护红树林的措施

1、全面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及保护的稳定性。在这个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落实红树林保护和修复的主体责任制,不断扩大红树林种植和修复面积,确保红树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科学划定新造树林和修复地块。要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制定红树林修复的具体规划,各地要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确保海洋生态保护、红树林修复的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3、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红树林监测监管力度。各地要建立红树林常态化监测机制,严厉打击非法侵占、砍伐红树林资源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体系建设。

4、要加强红树林保护的科技支撑和科教宣传。通过制定红树林生态系统标准及规范,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概率,开展多样化的红树林宣教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注红树林、珍爱红树林的良好氛围。

怎样保护红树林??? 急需!!!!!!!!

红树林<br>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 广西红树林区还有159种和变种的藻类,其中4种为我国新记录。 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 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br><br>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1958年8月23日,福建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结果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羔,农田村舍损失甚微。 1986年广西沿海发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风暴潮,合浦县398公里长海堤被海浪冲跨294公里,但凡是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冲跨,经济损失就小。 许多群众从切身利益中感受到红树林是他们的“保护神”。 1982年,华侨郭春秧特地从南洋带回秋加树等三种红树林种苗进行育种栽植。 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 <br><br>我国红树林共有37种,分属20科、25属(另有资料为16科20属31种)。 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 其中以广西自治区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强。 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在太平洋西岸,我国的红树林都具有代表性。 <br><br>红树林是我国保护物种,近10多年来,先后建立了国家级(3个)、省级(4个)、县级(8个)红树林保护区15个,并制订了相应的保护法律法规。 然而,得到10多种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保护的红树林并没幸免刀俎之灾。 近4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由于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2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不及世界红树林面积1700万公顷的千分之一。 特别是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多年的今天,有些人无视国家法规,急功近利,仍然在大片地砍伐红树林,包括几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砍伐破坏,其中尤以广西自治区砍伐红树林为甚。 全区原有红树林公顷,到1993年仅剩5654公顷。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近几年己砍伐和己列入填海造地规划的(已批准)即将砍伐的红树林将达近1000公顷。 <br><br>已列入《中国湿地名录》,国家保护的重要湿地之一的福建龙海红树林保护区内,1998年龙海市政府未经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将上马一顶耗资2500万元的围垦工程,围垦面积460公顷(6900亩)用于搞养殖,将危及33多公顷(490多亩)红树林的成活。 <br><br>厦门西海域,80年代在东渡等海域仍有成片红树林,随着这几年的围海造地的不断扩大而消失。 <br><br>深圳福田国家级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 自1988年以来,深圳城市建设就有8项工程占用福田红树林鸟类保护区红线范围内土地面积达147公顷(2200亩),占原整个保护区面积的48.8%,共毁掉茂密红树林35公顷(526亩),占原红树面积的31.6%。 <br><br>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约6公里长的沿海岸线上,67多公顷(1000多亩)的红树林区已全面挖塘养殖,近半数的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300多公顷(5万多亩),有林面积2000多公顷(3万多亩),列入《世界湿地名录》。 但从1993年以来,不断有群众进入保护区砍红树、挖塘搞养殖,大片大片的红树林区成为荒芜的水泥塘。 <br><br>我国的红树林遭受如此严重的围垦砍伐破坏,而且还在继续遭受破坏,除了少数破坏红树林事件是由于管理不严,被群众的围垦养殖等活动破坏外,大量的还是当地政府的行为。 这就不能简单地用环保意识差、对红树林生态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或法制观念不强等原因来解释。 而是有更深刻的原因-急功近利,经济利益的驱动。 因此,只有提高《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的法律地位,使我们的蓝色国土海洋也同陆域土地一样具有同样的法律地位,才能有效地控制滩涂海域“无法、无偿、无序”的开发使用状态,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滩涂和海洋资源环境。 <br><br>我国加强红树林保护 <br><br>我国政府近年来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有“海底森林”之称的红树林资源,特别是发挥红树林在净化重金属、农药、生活和养殖污水能力强,防止赤潮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br><br>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但由于沿海一些渔民毁林建虾塘,近10年来,广西的红树林面积减少了10%。 大量红树林被砍伐、破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极大关注。 目前,我国已建立7个省级以上的红树林保护区,保护红树林约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一半,并成立了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红树林保护、科研与管理体系。 红树林为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能够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的木本植物群落,通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由红树林群落与其所在生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到海水浸淹的潮间带环境,使其在结构与功能上既不同于陆地的生态系统也不同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性,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海岸的70%分布有红树林.之所以叫做红树林是因为种类组成以红树科植物为主(植物分类学上的红树科植物); 树皮富含单宁(一种化学物质,制革厂从动物生皮制成可深加工的皮革所必须的一种化学物质.我们平时削好苹果若未及时吃放久了会出现棕褐色就是单宁氧化的产物;该物质还有耐腐蚀的作用,以前在海南做调查时见到的用红树植物做的家具用了几十年还很牢固,而且不用上色,是本身的颜色;海边的渔民常在鱼船上涂上单宁层防腐蚀). 红树植物(即红树林中生长的木本植物)主要以红树科植物为主,另外也包括非红树科的红树植物.全世界约有红树植物20科27属70种; 中国有12科15属27种(1个变种),加上10种半红树植物,共达12科25属37种. 红树林的分类 红树植物:红树植物是专一在红树林中海滩中生长并经常可受到潮汐浸润的潮间带上的木本植物,包括厥类植物卤厥. 半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是只有在洪潮时才受到潮水浸润而呈陆,海都可生长发育的两栖植物,有露兜,水黄皮,杨叶肖槿,黄槿,海芒果. 伴生植物:生长在红树林区经常受潮汐浸润的非木本植物,如一些棕榈植物和藤本植物(三叶鱼藤). 红树科植物:红树科植物是分类上归属于红树科的植物.红树林的组成以红树科植物为主,如 木榄,海莲,秋茄,红树,红海榄等.但是还有许多红树科植物不是红树林的成员,如有些长在陆地上,有些长在高山上,这些即红树科非红树植物. 红树林是发育在特殊环境下的生物群落,因此典型的红树林植物种类并不是很多,而由于红树林植物可以借助海流传遍后代,只要海域相通,相距遥远的红树林可以有相似的组成.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将热带大西洋与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隔离开来,而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则海水相通,这样一来,红树林就形成了西方和东方两大群系.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交界的地方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南洋群岛,具有最漫长的热带海岸线,成为东方群系红树林的发育中心.南洋群岛及附近地区的红树林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生长得也最茂盛,红树林在这里长成高大的乔木状,高可达35—40米,与热带雨林连成一片,使南洋群岛中的很多岛屿从海岸边到山顶都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森林.东方群系在辽阔的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上分布范围非常广,西到非洲的印度洋沿岸,东到太平洋诸岛,南到新世纪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新西兰的查塔姆群岛,北到日本和中国南方的海岸.红树林在赤道附近树木高大,种类繁多,向南北种类减少,树木也低矮很多.我国是红树林的北部边缘,海南的红树林是我国境内发育最好的,最高可达10—15米,红树林的种类与南洋群岛很相似,但群落的高度远不如南洋群岛,再向北到福建境内则多呈现矮小的灌木状,并且只有寥寥数种.在亚洲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的红树林分布区域附近还有一类水椰群落,在我国只见于海南的东南部沿海.水椰群落可以算作一种半红树林群落,喜欢生活在半咸水的环境中,在咸,淡水相交的河口,河滩地区最常出现.西方群系红树林以美洲的加勒比海,南美洲的北部沿海和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为中心,其植物的种类远比东方群系红树林要少,但森林仍然高大茂盛.在南美洲的北部沿海的红树林与亚马孙的热带雨林相连,成为这片世界上最辽阔的热带森林的一部分.南,北美洲在历史上曾经分开,因此西方群系红树林可以越过美洲大陆到达太平洋东岸,在太平洋诸岛的斐济和汤加等地,西方和东方两大群系的部分种类可同时出现.世界上的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共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在东亚,一个在中南美洲,而以东亚的较为繁茂.我国的红树林与东亚的红树林是同一类型,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面积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1/3强.在太平洋西岸,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我国的红树林最具有代表性. 红树林的特性 红树林的植物有其结构的特殊性,为适应生境有以下特点:形态学适应有根系(表面根,支柱根,板状根,呼吸根,气生根)胎生.生理学适应有旱生结构,高渗透压,富含丹宁,有泌盐系统.

关于红树林的资料

1、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 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2、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扭转了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的趋势,但红树林总面积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整体保护协调不够,保护和监管能力还比较薄弱。 3、根据2019年红树林专项调查结果,中国有红树林分布的自然保护地共52处(不包括港澳台),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等类型。 在这些保护地中,红树林面积为公顷,占中国红树林的55%以上。 从保护级别看,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内的红树林有9800公顷,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34%;地方级自然保护地内的红树林有6144公顷,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21%。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2097.html
DAY 全家一起嗨 亲子同欢 BIG 乐趣无限! !搜狐成长
橡树资本接管国米 国米易主!官方 国米的8年苏宁时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