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源源不断的文旅新流量

近期,上市旅游企业陆续发布2023年年报,大多数企业的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不少企业还出现了大幅增长。亮眼业绩的背后,是中国旅游经济的强劲内生动力和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笃定追求。

当前,旅游已成为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硬核力量。上市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企业中的“明星队”,是文旅经济的“主力军”。我国现有的上市旅游企业,广泛分布在景区、酒店、演艺、乐园、设备、设计、旅行社、在线平台、特殊授权等领域。这些企业在筹得巨额资本的同时,也须尽力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履行好社会责任,真正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眼下,“一切皆文旅”“文旅加百业”愈加深化,诸多新产品、新玩法、新场景极大丰富了我国的旅游供给。在上市旅游企业风景独好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们与欧美头部同行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挖掘与价值观呈现、旅游空间规划与美学设计、产品精细度与人性化细节以及国际化运营能力等方面。例如,英国柴郡阿利庄园打造的沉浸式户外夜游项目,通过夜间森林静谧感的渲染,《哈利波特》和《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中的魔法生物与魔法奇观在森林中再现,营造出魔法世界和真实世界场景合二为一的奇幻氛围,引来体验者无数。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文旅资源是本体,科技和创意才是区分企业竞争力和赛道的关键。我国上市旅游企业要有更强烈的忧患意识,把培育“未来旅游”、制备“旅游种子”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搭建好开放场景的新型文旅研创平台,串起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空间链,缩短文旅科创“概念—产品—商品”转化时间,不断丰富文旅经济应用场景,源源不断输出文旅新流量。上市旅游企业应做好文旅颜值的引领者、文旅业态的孵化者、文旅科技的创新者、文旅出海的开拓者、文旅装备的破圈者。

上市旅游企业居于我国旅游产业链的高端,还要有共享共赢共生的眼界,克服“通吃”与“闭环”思维,积极为其他经营主体赋能,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主体、“旅创客”集聚,加快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百业融合探索,共同开展新文旅“双创”。同时,推进文旅新基建,强化深度数字化能力及底层算力,激发“以链生链”的能力,打造更多世界“唯一”“第一”,汇聚出强大的旅游新质生产力。

受益于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但还不是世界入境旅游大国,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次与我国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还不相称。这方面,欧美大型旅游集团普遍具有强大的国际化运营与吸客能力,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各地,能够提供目的地多样性和定制化旅行体验等高品质服务。为此,上市旅游企业要切实用好国家推出的系列利好政策,把入境游作为重要发力领域,加快建设超级旅游出海平台,提升产品线的丰富度及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在全球支付系统对接、跨文化语言服务、智能导览系统等方面,应提升用户体验,打造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把更多的外国游客带到中国来。

真诚、善意和品质是旅游业长盛不衰的密码,提供高情绪价值是旅游的核心。旅游是典型的“悦己经济”,我们还要顺应文旅消费重点从购买商品转向购买体验,从为结果付费转向为一个愉快的过程付费的变化,以“细到牙缝”的服务与暖心举措打造更多流量入口。从文投、文化、文艺、文创等方面,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创造超级吸引物、爆爽体验感、黏性回头率。企业还要有敏锐的眼光,用好新的获客宠客模式,积极引流带动文旅发展。与此同时,在旅游资源保护、节能减排、行业自律、旅游惠民等可持续旅游方面,企业也应厚植耐心资本与人文情怀,模范践行ESG体系,为其他旅游主体作出表率。 (作者:周湘智 来源:经济日报)


新文旅:五个被广泛借鉴的经典旅游景区营销模式

新文旅时代的营销革命:五个创新策略引领景区成功

在竞争激烈的旅游景区市场,如何脱颖而出,吸引游客并打造经典案例?以下是五个备受推崇的营销策略,让你的景区焕发新活力。

1. IP赋能,流量变现的催化剂

借助IP的力量,如故宫博物院的“故宫淘宝”,腾讯通过互联网思维,将强大的品牌与有趣的内容相结合。例如,他们推出的《穿越故宫来看你》H5,创新地运用说唱与复古风格,通过技术的巧妙融合,吸引了超过300万的访问量,实现了品牌推广的空前成功。

2. 情感共鸣,触动心灵的营销艺术

黑龙江省旅游局以情感为纽带,讲述有关冰雪的人生故事,通过简单的故事和场景,触动了游客的内心,如《这里不仅有冰天雪地》带来的温情共鸣。

3. KOL引领,口碑营销的力量

KOL营销中,品牌美国邀请国际旅游界权威人物体验并分享,通过社交媒体的海量互动,建立起品牌忠诚度,如“品牌美国”的旅行线路分享,产生了深远的品牌效应。

4. 跨界融合,创意无限的商业策略

康师傅与迪士尼的跨界合作,突破传统思维,通过联手打造活动,不仅提升了双方品牌的曝光度,还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实现了1+1远大于2的效果。

5. 体验式营销,沉浸式旅行新体验

丽江雪山小镇的“水墨求婚18式”视频,通过精心策划和沉浸式体验,成功地将情感需求与旅游服务结合,让游客在参与中获得深刻记忆,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好感度。

这些策略的成功,不仅在于创新,更在于深度理解游客需求和情感连接,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在新文旅时代,景区营销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都文旅赋能城市发展 奏响新乐章

绿道骑行竹艺村变脸表演《努力餐》剧照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书写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壮丽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极其重要的宝贵经验。 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成都文旅行业加快复苏步伐,赋能城市发展,开创事业产业新篇章;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成都市文广旅局积极践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切实担当起文化旅游发展核心区的主干责任,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造“三城三都”奋力拼搏,真抓实干,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据了解,2021年1-3月,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498亿元,同比增幅26%。 1-5月,音乐产业产值187.86亿元,同比增长14.59%。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探索文旅公共服务融合新路径回望百年路,奋进新时代。 近日,作为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由成都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革命题材舞剧《努力餐》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华彩亮相。 赛场竞演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市场巡演斩获8.4豆瓣高分,历经市场与赛场、专家和观众检验的舞剧精品《努力餐》,以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党史内容,观众喜闻乐见的舞剧形式,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艺术品质,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在北京首都戏剧舞台,用艺术瞬间表达永恒信仰,致敬百年征程。 文艺是一个城市的美丽人文风景。 近年来,川剧《烈火中永生》《尘埃落定》《落下闳》,舞蹈《英姿》、京剧《陈毅回川》等一个个“成都造”舞台艺术作品引领、鞭策天府文化再攀高峰。 2019年,成都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定》指出,要让“天府文化蕴含的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优雅时尚的生活美学、乐观包容的气度胸襟、友善公益的大爱情怀成为全市人民自觉践行的核心价值和城市精神”。 这再次升华了弘扬天府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接踵而至。 成都拥有各类博物馆160家、知名美术馆51家、图书馆4000余家。 各大博物馆精心策划了《红星耀蓉城·百年铸辉煌》《奋斗与辉煌——中国共产党百年礼赞》《大三国志》等丰富的展览。 其中,成都博物馆斩获“第十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项。 目前,成都已全面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免费错时延时开放,推进各区县开展老旧院落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示范院落,打造4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 同时,文旅消费惠民模式大呈现:创新发行“金熊猫卡”,开展“成都新消费用券更实惠”活动,免费开放426个“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文旅消费惠民活动大纷呈:持续开展文艺惠民展演活动,建立“蓉城系”“成都系”“天府系”惠民展演品牌,全年累计组织开展惠民展演300余场。 成都开发全国首个文化惠民消费线上支付平台——“文创成都”APP,以“互联网+金融”方式创新惠民消费补贴模式,涵盖5大类文旅商品,覆盖100余家文旅商户,让市民精准享受政府积分补贴。 文化和旅游部对成都开展文旅消费示范工作高度肯定,授予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并给予成都两次奖励,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先进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加快布局一批专业化、高品质、高颜值的小型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剧场等社区文化空间,推出首批100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 成都自然博物馆、张大千艺术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群、天府艺术公园、成都文化馆新馆、川剧艺术中心、金沙演艺综合体、成都考古中心等一批天府文化展示项目加快建设,城市生活美学馆概念设计持续深化。 天府成都,好一派火热场景。 深耕天府文化培育文旅产业发展新动力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对国内外消费转型升级趋势,2020年,成都制定出台《成都市发展周末文化旅游经济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周末游成都·品味慢生活”为主题,聚焦周末休闲时段,培育周末消费新场景,增强周末消费新供给,打造周末消费新品牌,激发周末消费新活力。 成都先后制定印发《成都市发展周末文化旅游经济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实现周末经济项目共推、客源共享、平台共建、主体互动、宣传互通。 加强要素保障,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等各项财政专项资金作用,有效落实周末文旅消费优惠制等具体举措,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成都还通过打造精品旅游大轴线,创新推出12类周末全时空、全领域、全业态消费新场景,发布“大慈寺—339—九眼桥”等100余条周末游精品线路,构成“从白天到夜间、吃住行游购娱”全通体验,点亮城市旅游新标识,推出沸腾小镇、龙门山·柒村等百余个周末特色体验项目,加快建设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等“百个文旅消费新项目”,都江堰融创文旅城等一批高能级项目建成投运。 培育文旅消费新动力,成功举办成都创意设计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天府绿道休闲旅游节等大型活动10余场,周末经济各类活动1000余场次,借助节庆展会流量激发周末文旅消费活力。 成都坚持服务群众、惠民便民、提升文旅消费新体验。 文旅消费载体供给大提升,成都建成文创园区面积超过880万平方米、文创街区178条、文创空间1000余个。 国家A级旅游景区9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4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3家,在中西部名列前茅。 各类旅游住宿设施超过7000家,居全国前列。 突出“双轮驱动”、创新引领,成都正全力推动周末经济新发展。 聚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打造10类共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举办“让城市更美好”亮灯仪式,吸引线上观看3亿人次。 2020年,成都荣获“全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称号,国庆期间位列全国十大夜游城市第一。 突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智游天府”平台建设,实现全市A级景区资源与全省互联互通。 培育文旅“云消费”新业态,携手腾讯在全国首创“YOU成都—天府成都生活美学地图”APP。 去年,咪咕音乐用户上升到1亿、产值同比增长75.9%,全民手游《王者荣耀》用户暴涨75%,实现全球日营收20亿元。 成都统筹市级资金对各项惠民措施进行补贴,撬动消费超2亿元。 2020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0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5.18亿元。 国庆期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2083.9万人次,同比恢复90.4%;旅游总收入262.25亿元,同比恢复80.1%,恢复势头位居全国前列。 成都发展周末文旅经济,推出“周末游成都”系列新型文旅产品,吸引1000余万人次关注,问卷调查显示满意度达91%。 2020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成都位居全国假期人气榜排名第二位,假期年轻游客最关注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第一位,周末夜游热度位居全国第一。 努力开创文旅发展新格局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专场活动上,成都同时发布了“三城三都”政策机会清单、投资机会清单、100个新场景清单和100个新产品清单。 用人文素养规划建设城市,用美学艺术管理营造城市。 一路上,凝聚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步伐愈发矫健。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的进程中,一个个生动的范例、一个个新鲜的场景,正诉说着成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音乐正成为吸引游客到成都旅游的原动力。 2017年,赵雷的一首《成都》火遍大江南北,歌词中的玉林路、小酒馆已成为许多“Z世代”来成都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成都大力繁荣演艺创作,通过文旅融合丰富城市旅游品质。 2019年、2020年,成都共计举办3200余场音乐活动,中国音乐金钟奖、草莓音乐节、《红磨坊》《泱泱国风》《猫》……世界知名乐团、经典作品和全球流行音乐、电音音乐纷纷将成都作为优选演出目的地。 与此同时,成都还创作孵化出一大批优秀文化剧目,填补了市场空白,延长夜间经济旅游全产业链,成为吸引游客来蓉的一大亮点。 成都是中国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之一。 近两年,成都活化传统文化,通过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逐渐走出一条新路子,使乡村不仅成为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文化家园,还成为全市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战旗村、明月村、竹艺村、南岸美村、依田桃源、稻香渔歌,一个个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乡村样本是成都乡村振兴,走向国际化、品质化的生动实践。 “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游客来蓉的“玩法”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博物馆旅游、书店茶肆旅游、民宿休闲旅游、遗产观光旅游、美食品鉴旅游……在成都,多元的文旅融合正在释放城市生活美学的独特韵味。 文化创意和音乐是城市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两笔。 2018年,“二十四伎乐”文物在舞台上被成功“复活”,以“二十四伎乐”石刻为蓝本创编的大型国乐观念剧《伎乐·24》亮相后,曾掀起一股优美的成都新国风;2019年,由可可豆创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创造了破50亿元票房的优秀成绩,再次擦亮了成都文创的金字招牌;2020年,第七届成都创意设计周4天时间吸引国内外600余家创意设计机构、1.4万余件创意设计作品参展……成都“世界文创名城”再添新场景。 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正处在由“量”到“质”的关键跃升期,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和多区域迭代更新的发展特征。 国际经典有了成都舞台。 随着云端·天府音乐厅、成都城市音乐厅和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一系列高规格音乐场馆相继建成投用,成都有了引以为豪的世界一流音乐新地标。 目前,成都全市已有大中型音乐厅、剧场37个,音乐主题酒吧等小型场馆超1000个。 强大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中国音乐金钟奖以及“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来蓉举办。 “国际音乐之都”建设快步向前。 “十三五”期间,成都音乐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7%。 文创产业增加值达1459.8亿元,占GDP比重9%,较2015年增长193%。 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4663.5亿元,旅游总人次达2.8亿,分别较2015年增长129%、46.6%。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把握发展机遇,对标对表,争创一流,聚焦聚力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进全域文旅融合,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努力开创文化旅游和广电发展的新格局,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融创北京集团携手巨量引擎美好旅行节,打造文旅品牌出圈新思路

在用户年轻化、短视频崛起的新文旅时代,文旅品牌如何把握出圈机遇?这个暑期,融创北京集团牵手巨量引擎打造出一场文旅狂欢盛事,从中,可以看到值得行业借鉴的营销新思路。 7月17日-7月31日,融创北京集团联动巨量引擎美好旅行节IP,整合全民任务、达人种草、互动H5等玩法打造欢乐旅行季,截至目前,全民任务#欢乐一夏暑你会玩 播放量11.4亿、用户投稿量11.8万,活动期间,融创北京集团官方抖音号涨粉4.1万+。 本次IP合作,不仅将阿朵小镇、济南融创文旅城等融创文旅项目打造为抖音网红地标,为全民提供了暑期出游新选择,还以抖音文旅生态带动融创品牌焕新,有效放大了品牌的文旅吸引力。 随着体验游、深度游成为文旅消费趋势,文旅品牌需要精准锚定用户喜好,提供更具附加值的观光体验,同时打响线上声量,实现景区种草与引流。 本次,融创北京集团牵手巨量引擎美好旅行节IP,借势暑期黄金种草季,将品牌文旅项目与用户 娱乐 喜好相融合,围绕阿朵小镇、东方影都、东海湾、济南融创文旅城等核心地标,打造山湖林泉、夏收采摘、自然研学、光影之旅、帆船大海、海风热浪、欢乐社群等八大主题活动,为用户开拓线下游玩场景。 同时,利用抖音全民任务带动景区线下打卡,提升线上文旅内容浓度,多场景提升品牌影响力。 凭借这样的玩法,融创借势巨量引擎美好旅行节IP,打造出“用户线上种草-实地打卡-二次创作”的全链路,同步提升景区客流量、抖音短视频创作量,实现线下打卡热度与线上话题热度的双高。 线下观光、抖音打卡已成为全民记录美好旅途的方式,巨量算数数据显示,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抖音POI短视频总播放量超万亿。 高活力的抖音文旅生态也为品牌带来更多机遇,“美好旅行节”作为巨量引擎原生化IP,进一步聚合文旅垂类话题,整合文旅营销玩法,为品牌提供了一处高流量阵地。 本次,融创北京集团充分撬动美好旅行节IP价值,把握“抖音+文旅”营销风口。 当前,IP主话题#美好旅行节 播放量高达13.7亿,配合官方话题页一键引流品牌话题页#欢乐一夏暑你会玩 ,利用高曝光的主话题阵地,引爆融创品牌子话题热度。 同时,巨量引擎利用抖音开屏硬广、信息流、站内信、全民任务列表页banner等资源,进一步打开活动引流入口,带动品牌热度的持续升温。 此外,巨量引擎针对本次活动亮点打造创意H5,聚合展现达人视频、全民任务话题、本地活动特色,进一步放大融创品牌的文旅吸引力。 本次,融创北京集团牵手巨量引擎美好旅行节IP,带来了文旅品牌出圈的三重灵感: 在随处皆可种草的短视频时代,巨量引擎美好旅行节IP整合平台内容与产品优势,为文旅品牌提供了出圈新机遇,融创北京集团则紧随文旅营销风向,拥抱优质IP打开传播新场景、整合互动新玩法、传递品牌新声音。 本次IP合作所带来的营销动作与创新策略,也为文旅行业打开了全新想象空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2641.html
林志玲老公AKIRA现身参加 有望和言承旭一起同台 披荆斩棘
克洛普和弗格森关系密切 镜报 两人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