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网易副总裁 研究院院长汪源离职创业 AI产品 将做To

AI产品

又一位技术大咖投身AI创业潮。

36氪获悉,网易副总裁,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网易数帆总经理汪源正式离职,接下来将投身生成式AI创业。

5月22日晚间,汪源于自己的公众号上,以《事了拂衣去看世界》为题,公布了这则消息。

汪源所任职的网易研究院,是网易集团诸多业务创新的源头。他在文中写道:“杭研这么多年首要的职责是业务创新。第一批是Web 2.0的博客、相册、印象派等,第二批是移动互联网的云音乐、云阅读、云课堂、Lofter、易信等,第三批是结合实体经济的考拉和严选,第四批是企业服务的云信、七鱼、易盾、有数、轻舟、CodeWave等。“

汪源本人是网易的元老级员工,同时也是是国内开源、基础软件领域的专家。2006年获得浙大计算机博士后,汪源即加入网易研究院,一呆便是18年。此后,他历经网易私有云平台、分布式数据库、文件系统、全文检索、MapReduce并行计算、MySQL高性能存储引擎等业务,一手搭建起网易的基础设施平台。

而后,他又开始执掌网易研究院,以及网易旗下ToB 企业服务品牌“网易数帆”——将这些技术创新,从0到1推向市场,是为数不多集技术、产品、管理经验于一身的技术专家。

研究院

工作之余,汪源也是一位颇为活跃的技术分享者。在他的公众号”冷技术热思考“中,他时常分享关于云计算、AI、搜索、中台、等技术趋势的见解和思考。

他投身于这轮AI热潮,也相当有迹可循。从2023年开始,他的博文的大多数都与Gen AI、大模型、Agent等主题相关,显示出浓厚的研究兴趣。

实际上,汪源在网易的工作也和大模型紧密相关。在公开采访中,他曾提及网易和大模型结缘很早,”早在2018年就开始做预训练大模型。”

最开始,网易的大模型项目由网易杭州研究院,伏羲实验室等多团队合作,在内部支撑生产和使用,只是没有对外发布。从2021开始,网易开始承担了浙江省预训练大模型的科研工作,而在2022年后,网易就在智能生成代码、文本理解、智能生成SQL等领域开始有深入研究。

汪源在此时入局GenAI,某种程度上也是接下来新一轮创业浪潮的映照。

自ChatGPT带动了GenAI浪潮以来,基础大模型领域经历了突飞猛进式的迭代。以OpenAI为首,中美皆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基础大模型梯队。

底层模型能力在达到GPT-4后,不少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不过这两年间,模型所能提供的能力,仅限于简单文字对话、语音交互、生成文案/图像等等。基础模型还需要经历训练、推理侧的降本,性能的提升,应用侧的“Killer App”也还未出现。

但如今技术圈的普遍观点认为,下一代模型会为应用侧带来巨大生机——如果OpenAI旗下的GPT-5、Anthropic旗下Claude-4等顶级模型,能够在2024年顺利推出的话。

汪源也表达了相同观点。“接下来我会回到To C市场,随着大模型和硬件供给能力的成熟,生成式AI应用在今明两年会迎来创新的窗口期,特别是在欧美市场。”他在文中如此说道。

附汪源离职原文(来自公众号“冷技术热思考”)

今天为我在网易将近18年的工作画上一个句号。

5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人生不过几次关键的选择》,三个月前我对自己的人生再次做出选择,决定离开网易创业。我担任总经理的网易数帆和智企整合成新的数智事业部,我负责的杭州研究院的其他工作也都有了较为妥善的交接和安排。

我之所以选择离开,除了有想自己做事的诉求,还因为事了就应拂衣去。

杭研这么多年首要的职责是业务创新。第一批是Web 2.0的博客、相册、印象派等,第二批是移动互联网的云音乐、云阅读、云课堂、Lofter、易信等,第三批是结合实体经济的考拉和严选,第四批是企业服务的云信、七鱼、易盾、有数、轻舟、CodeWave等。参与其中,受益良多。

杭研的另一个核心职责是平台技术研发。我们搞定了用DDB加MySQL代替商业数据库,搞定了分布式存储、私有云和大数据,接手了集团数据中心和IT职能,建立了众多专业服务部门又一个又一个的将这些部门化整为零(这方面之前写作一篇文章《所有专业服务部门都是阶段性存在》),最后又将技术成果陆续成功推向市场。

近四五年的主要任务是企业业务,网易易盾在内容安全领域已是数一数二,大数据业务在金融、国央企等行业树立了坚实的行业地位,完成了对多家友商的超越,云原生业务在头部的银行、证券、能源客户中实现了很高的渗透率,CodeWave业务也成功完成PMF。这最后最大的一件事也快了了。

感谢网易这么多年来给我和团队提供的良好环境,感谢所有支持数帆和易盾的客户。

接下来我会回到To C市场,随着大模型和硬件供给能力的成熟,生成式AI应用在今明两年会迎来创新的窗口期,特别是在欧美市场。

欢迎有海外AI或生产力工具类软件的产品、运营、算法、Mac/Win开发等经验的优秀人才联系,让我们共同逐浪前行。我们不会提供匹配大厂的薪资,我们会提供激动人心的创新机会和慷慨的期权。

欢迎有认识这方面优秀人才的朋友们帮忙推荐,推荐成功我将赠送全套的新款iPad Pro+妙控键盘+Pencil Pro,如果候选人特别优秀成为合伙人更会加倍酬谢。


一文读懂网易:互联网常青树的方法论

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里,网易大概是最为特殊的存在。几乎每个网民都接触过网易的产品,也流传着很多和网易相关的段子,可这家近20年的老牌互联网公司,相比于众口传唱的BAT,又是极其的神秘。

时过境迁,岁月沉浮,互联网江湖里上演着一轮轮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游戏。从最初的NSS到现在的BAT,网易曾经是最闪亮的星,也曾被后来者撇入第二阵营,但在2016年却一跃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手游、电商、音乐、教育、云计算,在这些业务的突出表现背后,有人将网易看作中国互联网的“第四极”,也有人试图从创新、文化等角度位网易贴上慢热、小而美、谨慎等标签。

时值网易发布2016年度财报,381.79亿元的净收入和300多亿美元的市值,对照市值50亿美元的新浪以及15亿美元的搜狐,用“互联网常青树”来形容网易似乎并不为过。

笔者翻阅了很多资料,也求证了很多在网易工作过的朋友,要解密网易为何能够“长盛不衰”,或可以从产品、管理、文化、战略等角度系统的梳理下网易看起来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方法论。

1、产品:创新和工匠精神

和马云、李彦宏等大佬不同的是,身为网易的掌舵者,丁磊很少在公开场合亮相,也极少谈及自己对互联网的看法,但从媒体上的片言只语和丁磊的一些内部发言来看,创新和工匠精神是丁磊最常说的两个词。

在概念丛生的互联网文化里,创新和工匠精神早已成为被用烂的两个词,但在丁磊眼中却恰如其分的形容了网易的产品理念。

“网易的产品要有两个特质,一个是相比竞争对手的产品,要有创新;二是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每个细节要做到精益求精、精致,要有工匠精神。” 这是丁磊的原话,内容源自自媒体人“夏丽巴人”在乌镇对丁磊的“围堵”。

网易云音乐、网易严选、有道、网易云课堂等大抵就是符合丁磊标准的产品,坊间流传的几个小故事也隐约透露出了丁磊对这些产品的高标准。

比如网易云音乐立项之后,丁磊常常把现任网易云音乐CEO朱一闻叫去办公室听小语种音乐,并最终找准了“音乐社交”的差异化切入点。

再比如在养猪这件事上丁磊坚持了七年,从选种到猪舍设计再到废水处理、品牌包装等等,网易一个接着一个的去解决问题。

由此换来的结果是,网易云音乐在三年时间内俘获了2亿忠实用户,弯道超车般的挺进市场前三,网易考拉海购和ODM模式的网易严选相继成为电商领域的后起之秀,网易味央首头黑猪拍出了27.7万的逆天价格…….

网易的一位内部人士说,“网易出品,必属精品”几乎成了行业内公认的口号,背后的代价也是血淋淋的。

在2013年之前,网易错失了很多风口,微博业务输给了新浪、校园社交平台青柠无疾而终、餐饮推荐项目网易饭饭死在O2O爆发之前、致力于搭配社区的istyle可能很多人闻所未闻,类似的还有很多。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网易在游戏业务上继承的产品哲学,轻、快、追风口不是网易的特点,这在网易运营的诸多重度游戏上可以窥知一二。另一部分的原因则取决于丁磊的兴趣爱好,能被丁磊看得上的产品才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否则将永远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直到表现的更好或被砍掉。

网易是幸运的,丁磊对产品的“苛刻”迎来的不是分崩离析的结局,而是自上而下的产品情怀。这在新上线的网易云、网易美学等产品上已经有所显现,前者选择场景化云计算的方式避开了和阿里、腾讯的直接竞争,网易云信在一年多时间内服务了22万+客户,证实了网易在即时通讯云服务上的优势;后者选择以垂直社交的方式进入美妆领域,上线6个月后即得到了App Store的推荐。

或许执拗于创新和工匠精神的网易仍将错过很多机会,可互联网本就不是一场赢者通吃的游戏,“大而全”的BAT处处伸手来保证自身的竞争力,“小而美”的网易同样找到了自己的活法。

2、管理:中层管理者的胜利

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记者同时向马化腾和丁磊抛出了交接班的问题,马化腾给出的答案是岗位的“双打”,丁磊的回答是“授权”。

被业界广为流传的是网易产品的立项方式,只不过现实情况和媒体报道仍有一些差别。媒体乐忠于报道丁磊钦点的项目,比如音乐、电商、教育等,但现实中很多项目的立项其实是中层管理者在推进。

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源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起网易内部的产品孵化机制,按照汪源的说法,过去10年中,网易有大量项目是由基层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提出的,经理和总监级别居多。而且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项目能够通过虚拟委员会的评审立项,提出者就会成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当然这套机制的运行离不开成熟的激励机制和运营机制。其中网易杭州研究院扮演了技术支持的角色,项目立项后还会获得一定的资源支持,并允许成为独立业务实体、独立融资。而在运营机制上又有着“联邦制”的特色,各大事业部之间相互独立,也很少会有来自高层的干预。

即便是在2016年火爆一时的《阴阳师》,游戏的立项到开发都是在工作室内部独立完成的。丁磊也在后来的媒体采访中表示,《阴阳师》在开发过程中的时候自己是不知道的。

此外,外界常说网易内部没有KPI文化,似乎也有一些理解上的偏颇。不同的项目之间存在激烈的内部竞争,脱颖而出者才会在资金、人员、推广渠道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资源,也就是外界所说得到了丁磊的厚爱。

中层管理者被充分授权的优势在于,高层对行业的认识往往站在审视的态度上,实际接触业务了解行业的仍然是中层管理者。由中层管理者发起并主导项目,能够极大地降低试错成本。

不过劣势同样存在,各个事业部之间的相互独立增加了沟通成本,一些项目在早期资源投入不够,有可能错过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期,这也决定了为什么网易在产品上喜欢后发制人,或者从行业边缘寻找新的时机。

这种授权机制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高层的权利被无形的削弱,尤其对网易这家行事低调的公司来说,除了丁磊之外,鲜有高层曝光在媒体之上。而一些不安于寂寞的中高层,往往最后选择离职创业,也造就了网易“互联网行业黄埔军校”的说法。

没有标准来衡量网易管理制度的好坏,这家很少高薪引入职业经理人,充分授权给中层管理者的公司,和BAT相比有些特立独行,但财报上的亮眼和股价的不断飙升,又证实了市场的认可。

3、文化:段子、态度和使命感

网易是一家“创始人文化”很浓重的公司,丁磊的个人性格对网易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阿里员工会尊称马云为“马老师”,网络员工喜欢亲切的喊李彦宏一声“Robin”,而网易的员工却敢当面叫丁磊“老板”,丁磊也自嘲自己是“农民企业家”。

这种“段子手”的色彩还表现在网易的营销动作上。丁磊在网易云音乐上将自己的ID改成了“网易UFO丁磊”,网易考拉在双11大促期间制作了丁磊为主角的鬼畜视频,就连网易的HR也将一首《浙江杭州网易互联网招聘了》的神曲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不过,“段子手”只是外界给网易的定义,在如何提升员工使命感和忠诚度的问题上,丁磊似乎找到了一套同样适合网易的方法。

在《马云和丁磊:两个首富的双城记》中,黑科技财经曾将阿里和网易的工作氛围做过对比,“在淘宝城,员工很有钱,工作非常紧张,生活也非常紧张;在网易城吃得好,住得好,车开得舒服,丁磊还经常关心员工的生活舒适度,唯恐员工过得不够好。”

应该说,丁磊是一个抱有理想主义的人,给员工足够好的待遇,让他们感受到金钱以外的快乐。同时,这种理想还演化成了对产品的执念和道德感,为网易打上了有态度的烙印。

“有态度”一词最早是网易新闻提出的内容导向,又很好的切合了丁磊的个人价值取向:产品就是最好的传播,企业家最好的慈善,就是提供有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于是,在网易的互联网产品业务中很少存在商业原罪。据传丁磊对炒房等资本运作和投机行为嗤之以鼻,也发自内心地瞧不起假货和劣质品。 有人问及网易为何要做ODM电商时,丁磊的回答有些让人以外:“如果今天我卖出去的商品,评论里所有的人都在骂,骂黑心棉、骗子、假货,我睡都睡不好。我为什么让别人每天在我背后指指戳戳的?”

当然,性格中的随性并没有改变丁磊作为企业家的初心。《基业长青》是丁磊最喜欢推荐给下属的一本书,而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企业要有核心价值观和超越金钱的使命感。

很明显,丁磊追求基业长青,这导致网易公司的整体基业建立在“更长久和一般性的假设之上”,既不依赖智能手机红利、技术红利,也过渡不依赖人口红利,产品的落脚点大多是对产品本质的回归。从游戏到电商到内容再到企业级的云服务,莫不遵循着这一套路。

那么什么才是企业文化?网易给出的答案是:从企业氛围到品牌形象再到产品价值的统一价值观。

网易不是国内最牛逼的公司,但在企业文化上去口号化、务实的风格值得很多创业者借鉴。

战略:网易的快与慢

研究院院长汪源离职创业

唯快不破早已成为这个时代最具特色的标签,盛极一时的小米、一统出行市场的滴滴、后起之秀的摩拜和ofo,核心不过是一个快字。网易似乎走了一条逆潮流的路,至少在外界看来是这样的。

网易公司历年季度净收入走势图

院长

而关于网易的战略是什么,丁磊也曾做出过解读“一定要做正确的事情,这个在网易叫战略。战略要正确,动作可以慢,看准了再跟上去,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在笔者看来,网易像是中国互联网军团里的狙击手,时刻注视着战场,却又不急于行动,只有在有把握占领市场的时候,才会稳准狠的打出一枪。网易擅长观望,并通过观望让出一定的时间窗口,借此成为战场上的幸存者。

将做To

一般来说,任何行业从起步到定局都有三到五年的过渡期,当市场蓝海出现后,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巨头往往会一窝蜂的涌上去,生怕错过市场红利。结局往往是在经过大规模的烧钱之后,退场的退场,倒闭的倒闭,市场上仅剩下要么一两家要么三五家的剩存者。

而在网易出手的产品中,往往会迟到一到两年,市场竞争逐渐清晰,但用户痛点又亟待解决。网易考拉海购便是案例之一,国内进口跨境电商的元年出现在2013年,网易的入局是在2015年1月,但在网易2016年度Q4财报中,邮箱、电商及其他业务的净收入为24.75亿元,同比增长38.2%,在整体营收中占比20.5%,业已成为网易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且从艾媒、海关的数据来看,网易考拉海购已然成为国内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

C

狙击手的可怕之处恰是其“隐”的一面,而网易的战略布局在外界眼中又像是一个黑匣子。去年8月份,NextVR完成了8000万B轮融资,一直在投资方面保持低调的网易出现在主要投资者的名单中。此外,网易在北京、杭州、广州投资建设了四个VR\AR实验室,丁磊也表示看好VR、AI等新技术。看起来习惯后发制人的网易,在技术层面却表现出了“快”的一面。

不难理解网易对快与慢的平衡之道,来自游戏稳定增长的营收为网易在互联网业务上营造了相对宽松的产品氛围,没有快速盈利的KPI,产品能够更好的专注于细节和创新,而这种产品创新又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市场的收割,这是一个难得的良性循环。

这种模式的两面性同样存在,市场往往喜欢为网易系产品贴上“小而美”的标签,而单点击破的产品布局如何形成完整的生态将是网易进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毕竟在华尔街的眼中,生态所依赖的流量模式更具有盈利前景,网易作为“内容供应商”在估值上是不占优势的。

一句话来结束,网易是一家在产品上崇尚创新和匠心,在管理上懂的放权给中层管理者,在文化上自带喜感又讲求基业长青,在战略上喜欢后发制人又与时俱进的企业。从网易身上可以读到中国互联网过去20年的历史,而当网易把目光瞄向农业、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时候,又是否抓住了未来呢?

网易汪源:从把产品卖出去转变为服务与产品并重

网易副总裁、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网易数帆总经理汪源钛媒体注:是钛媒体年终策划专题,邀请各行业TOP创业领袖一起回顾过去一年的行业变化和企业成长,同时共话新逻辑、展望2022。 本文为网易副总裁、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网易数帆总经理汪源对话钛媒体App栏目,以下为汪源对行业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之一自主可控:自主可控作为长期以来的趋势,在2021年有了更多声音。 2021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各地都在积极布局信创产业,制定信创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关键词之二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我认为,国内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正在迈入新的阶段,企业的需求更多元,场景更广泛。 从常见的营销、用户运营等典型数字化场景,也逐步深入到生产的各方面。 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从企业经营链条中的其中一环,扩大到多链路;企业也意识到由各自发展的信息系统形成的数据孤岛需要被进一步打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之三数据监管强化:国家对数据收集和使用监管加强,比如工信部已经多次曝光一些不合规的APP,责令其下架整改,包括国有银行APP的隐私政策也在加强规范之列,同时国家也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规定基于大数据的算法不能算计用户,所以数据驱动的公司都需要学会在新环境下规范地运营。 无论是国家,还是集团对子公司的数据管控都在加强。 回顾2021,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今年我们更加聚焦重要行业,把更多能力和优势集中在金融、零售、制造行业,更深入行业、更懂行业,并且在这一年获得了不少成果。 例如在金融领域,我们的金融行业解决方案主要在分布式、中间件、实时计算3个领域,当前已服务客户包括某国有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华泰证券等数十家头部企业或机构。 另一方面,我们在2021年做得一个很大的转变是,从把产品卖出去这种以产品为主的思路转变为服务与产品并重,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数字化转型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也在此体现。 我们在以往的实践中发现,政企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所需的不只是技术上的支持,还涉及很多软实力。 所以我们希望结合以往20余年的实践沉淀,输出更多元的数字化转型全过程支持。 因此,我们在去年从服务组织上进行了升级,在咨询规划、实施落地和知识转移方面强化服务,针对金融、零售、制造、政府、运营商五大领域,计划实现3年服务100家VIP客户。 同时,我们把多年来为集团孵化新业务积累形成的能力中心整合,推出数字化转型战略咨询和质量保障中心、场景创新中心、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和敏捷项目管理中心4大能力中心,并且秉承这几个原则运行,一是解决方案做到产品级,比如在服务零售行业时,我们就已经研发出超过20个产品demo,可直接向用户展示解决方案;二是面向客户服务的人员要达到专家级别,如用户体验、项目管理等领域专家;三是全过程服务,网易数帆会从前期咨询到项目落地,并为用户持续提供运维等服务。 这些将共同构成网易数帆的能力中心,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丰富全面的服务。 从我的观察来看,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甚至未来更久时间内,有三个趋势在持续显现。 一是信创影响将持续扩大,未来信创的影响从办公软件、数据库扩大到更广层面,例如覆盖到大数据平台等数帆相关产品和业务。 去年,我们两款核心产品——轻舟微服务平台和有数大数据开发及管理平台已经双双通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评测鉴定所测试,也验证了网易数帆在国产化技术路线上的兼容能力。 我相信,2022将更是承前启后的战略机遇年,国家及各地对信创的重视,无疑是我们新的机会。 二是在数字化转型领域,行业标准化正在逐步强化。 过去,企业在做技术架构时易被个别厂商的标准牵制,各执一词,对选型的企业来说,往往需要经历复杂的选型过程、不统一的筛选标准和被绑定后难以改变的机会成本。 而随着行业标准逐步明晰,对各模块都将会更明确的标准,也就是说,未来企业需求将有更多可被标准化,在选择厂商时也更不易被绑定。 网易数帆一直希望打造一个开放的数字生态能力体系,解除软件和硬件的绑定,帮助企业实现中立的、无绑定的基础软件,实现混合云和多云的统一管理。 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行业标准的逐步清晰,将更有利于打造企业自主选择、厂商开放共生的行业形态。 第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更大范围落地正在从行业的头部企业转向中腰部企业。 我们从很多侧面来发现这一点,其中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去年我们有不少客户和机会是由原先的头部企业的客户跳槽到中腰部带来的,客户间的口碑传播效应愈发增强。 这样的人才流动方向也可以侧面说明,政企的数字化转型正在下沉,向行业更深处渗透。 当数字化转型路径尚未批量成型时,中腰部企业在道路选择上偏于理性和冷静,不会一股脑追求大礼包,而是更在意借鉴和参考行业头部企业的既往经验。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3117.html
16只成长潜力股出炉 北证50盘内涨幅冲至4%!社保新进这只
九鼎金租4.5亿减值 是郑州银行 还是宇通客车调节利润 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