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8 月 12 日消息,今日柔宇旗下柔派 FlexPai 3 折叠屏现身二手平台,标价 7300 元。商品页面显示,这款手机为 8GB+128GB 版本,搭载骁龙 765G 处理器,采用升降摄像头设计并且是一款外折产品。
在 2020 年柔派 2 折叠屏手机发售之后,这款手机并没有真正完成上市,尽管其已经 通过工信部的认证 。认证显示该机器机身尺寸为 147.1×138.8×7 毫米,且在展开状态下屏幕尺寸从前代的 7.8 英寸缩小至 7.2 英寸。
IT之家注意到,这款手机的整体外观与 2021 年 11 月曝光的渲染图大致相同,后置摄像头位于机身背面的左上角位置。机身边框为圆弧过渡处理,机身左边框未集成元器件,右边框为集成音量键和侧边指纹电源二合一按键,正面右侧屏幕底部边框集成了麦克风,扬声器和 USB-C 接口。该手机的特点在于机器右侧顶部边框有一个开口,为一个升降式的前置摄像头。
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柔派”开箱深度测评如何?
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柔派深度测评:硬核外观与创新功能并存
2018年,柔宇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作为独角兽企业的代表,柔派随后被《福布斯》列入全球五大趋势产品之一,推动了折叠屏技术的快速发展。 如今,柔派已走入市场,我们深入剖析这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
柔派的包装简洁而精致,黑色包装盒上印有金色的柔宇科技logo,内部包含手机、快速指南手册、配件等。 手机本身长134毫米,宽190.3毫米,厚度仅7.6毫米,重量320克,深海蓝的配色彰显商务气质。 其屏幕采用8英寸柔性AMOLED材质,柔宇蝉翼二代自研,虽非全面屏,但无异形摄像头设计,颜值尚佳。
折叠处铰链采用全包裹设计,保护屏幕免受灰尘影响,侧面指纹识别功能实用。 手机设有主屏和副屏,支持双屏显示和分屏操作,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折叠方面,柔派采用外折叠设计,折叠顺畅且屏幕平整,显示了其在折叠技术上的实力。
硬件配置上,柔派搭载骁龙855处理器,内存6+128GB,性能强大。 3920mAh电池支持18W快充,拍照方面,虽然中规中矩,但双屏取景功能实用。 系统上,基于Android 9定制的Water OS保留了原生体验,且有独特的分屏和拖拽分享功能。
售价方面,8999元起的柔派相较于其他折叠屏手机显得亲民,展现出柔宇科技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定位。 作为折叠屏手机领域的先驱,柔派不仅提供了体验创新,还预示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广阔前景。 随着中国创新力量的崛起,未来我们有望在更多领域看到中国技术的影响力。
很多大厂都喜欢研究折叠屏手机,这是什么回事?
在今年的IT领袖峰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向马化腾“推销”起华为首款折叠手机,并再度谈及折叠手机冲击市场的关键问题——5G应用、价格、续航能力等。
此前,作为移动通信领域技术前瞻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5G”“折叠屏”成为今年展会的两大关键词。 其中折叠屏最为引人关注,三星和华为的折叠屏手机先后亮相,引发会场内外的热议。
可以预见的是,去年还在鏖战全面屏的手机厂商,今年将迎来一场“折叠”卡位战。 至此,高喊了几年口号的折叠屏手机由概念开始变为现实。
国内一些智能终端业内人士认为,受制于技术、产能和高昂的造价,折叠屏手机的应用场景、市场接受度仍在探索之中,短期内的普及预期并不乐观。 在多家机构的预测中,2019年折叠屏手机全球出货量约在百万台。
但这并不影响各大厂商加入这一场事关未来的竞争之中。
各大厂商加入“折叠”赛道
北京时间2月21日凌晨,三星在旧金山的年度旗舰发布会上,发布了其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手机采用的是向内折叠的方式,搭载7.3英寸可折叠OLED显示屏,折叠以后手机尺寸为4.6英寸。
四天后,华为旗下首款商用5G折叠屏手机Mate X亮相MWC 2019,同时华为给折叠智能手机拟定的时间表为6月底上市。
余承东表示,与Galaxy Fold内折叠方式不同,华为Mate X采用了外翻设计,展开后,它是一款厚度为5.4毫米的8英寸平板,闭合时则成为6.6英寸的双屏手机。
尽管在MWC 2019上,三星和华为的折叠屏手机都还置于玻璃罩中,只可远观,但是场外关于折叠屏手机的讨论进行得异常激烈。
早前,小米和柔宇科技的一场“互撕营销”就已将折叠屏手机推向风口浪尖。
1月23日,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在微博发表了小米双折叠工程样机的展示视频。 他宣告,在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等多项技术难题后,小米做出了全球首台双折叠手机。
在雷军对友商喊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后,柔宇科技随即回应。 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微信朋友圈指称,小米发布的是难以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却宣称攻克了柔性显示技术。 他还严辞激烈地表示,“除了三星和LG,(其他厂商)都是买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整机距离上市销售差距甚远。 ”
早在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抢先推出了“柔派手机(FlexPai)”,核心卖点是“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
小米遭遇呛声后,其公关部对外发声回击柔宇,对研发技术进行解释。 小米产品管理总监宋嘉宁表示,小米正在尝试各种不同的可折叠概念,折叠屏手机会等技术成熟后再发布。
在MWC 2019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质疑说,所谓折叠屏手机是锁在玻璃柜中的“PPT产品”。 “三年前联想在Tech World就展示了折叠屏概念机,今年各家厂商发布的折叠屏产品并没有超出当时的技术范畴。 ”
联想研发了三年,却迟迟没有推出折叠屏手机。 对此,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王传东近日表示,联想一直看重折叠屏手机研发方向,但是因为工艺技术问题,折叠屏手机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大规模的量产。
OPPO副总裁、中国大陆事业部总裁沈义人曾在采访中直言,目前折叠手机是“为了折叠而折叠”“并没有达到一个成熟商业化产品的价值”。 但是,随着关于“折叠”的讨论愈加热烈,沈义人也在微博公布OPPO折叠屏手机样机,并附文称,“人足够多的话可以考虑是否要量产。 ”
3月20日,TCL集团透露旗下TCL通讯的折叠屏手机计划,预计在2020年一季度推出折叠屏手机,主要针对海外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TCL集团折叠终端的屏幕主要由旗下屏幕厂商华星光电提供。 早在MWC 2019上,TCL集团就专门设置展台,展示华星光电的柔性显示技术及概念终端。
据不完全统计,在MWC 2019开幕前后,除了作为站上竞争焦点的三星Galaxy Fold商用手机和华为基于5G技术的Mate X商用手机,中兴、OPPO、小米、谷歌、TCL等国内外企业都密集透露了本公司的折叠手机产品或技术专利。
“2019MWC世界移动 通讯展会”上,柔宇科技推出的FlexiPai 可折叠手机产品。图/视觉中国
一直引领全球创新风潮的苹果公司也正加入“折叠”赛道,相继爆出多项折叠技术专利。 据AppleInsider网站苹果最新一项公开专利显示,苹果正在研发折叠点会自动发热的折叠技术,以应对在寒冷条件下使用折叠终端容易造成损伤的问题。
技术难题
面对质疑,三星、华为均以量产计划作为回应。
三星方面表示已经做好量产准备,首批上市时间预计在今年4月26日,预计出货量为100万台。
华为方面则表示,Mate X是量产机,不是概念机,余承东近日向媒体确认上市时间在今年6月。
IHS公司手机行业分析师李怀斌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今年折叠手机会有量产突破,但是量级会稍微小一点。 “最开始的分析预测是,2019年的出货量在50万台,不过现在来看,这个数量可能还会加大。 ”
折叠屏手机作为新型消费电子产品走向市场,第一步是要具备相对完善的市场成熟度,要解决的核心难题在于屏幕本身和铰链技术。
从屏幕本身来讲,柔性屏的发展为这一轮手机厂商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所谓柔性屏即指柔性OLED屏幕,较液晶(LCD)、刚性OLED屏幕,具备可弯曲、折叠、更轻薄化的特性。 实际上,各家厂商竞逐的曲面屏、全面屏就是柔性屏的应用之一,这使得OLED全面屏逐渐成为各家高端旗舰机型的标配,而“可折叠”方案更能体现“柔性化”特质,成为智能终端形态上的创新尝试。
同时作为屏幕生产商和手机厂商的三星,在这轮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 早在2011年,三星就开始布局柔性显示生产线。 在中国,屏幕供应商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等也陆续发力柔性显示领域。
折叠手机大热走红后,华为Mate X屏幕供应商京东方A在股市收获久违的涨停,资本市场多只折叠概念股如彩虹股份、深天马A、维信诺、TCL集团等收获较好涨幅。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为了保证屏幕在折叠开合上的耐用性,京东方屏幕需要经过20万次折叠的实际测试。 “目前业内以20万次为衡量标准,即保证在每天开合100次的情况下,达到3年多的使用寿命,满足换机周期。 ”
折叠手机实现可折叠需要多层结构的同步。 华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四层结构设计——高分子材料的屏幕保护层、可弯曲的柔性屏幕、软胶支撑片,转轴。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转轴的设计,“华为耗费三年时间攻关解决铰链设计,使用包含超过一百多个部件实现无缝折叠。 ”余承东解释说。
依照目前可量产折叠手机或概念机的实现形态来看,折叠方式有内折、外折、双折叠、向下折四种。 华为Mate X的外折能够实现折叠屏幕完全贴合,三星Galaxy Fold内折后由于铰链的存在,屏幕之间会留有空隙。
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折叠方式各有优劣。 “柔性屏手机的盖板材质为PI膜而非玻璃,表面硬度与玻璃相差较大,华为等手机厂商采用外折叠的方式要考虑屏幕的耐划伤性,三星的内折叠方式可以不考虑剐擦的风险,但是内折要求屏幕的曲率半径更小,单从技术角度而言实现难度更大。 ”李怀斌分析说。
目前折叠手机的形态创新尚在探索之中,不同折叠方式之前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
维信诺公司副总裁黄秀颀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以双折叠手机设计为例,其结层结构与单折是不同的,无论是薄膜本身还是各层结构之间,包括膜层的设计,模组结构的应力管控等,都与单折不同;单纯考虑屏的部分可能比较容易解决,但是从整机的设计来讲,差别就比较大。
高成本
长久以来,制约手机的最大因素就是屏的显示面积,这也是手机厂商利用曲面屏、全面屏来提升屏占比的重要因素。
“3秒钟可以下载一部1GB的高清电影”“远距离直播8K高清摄像头拍摄的视频”,5G带来的变革在各行业都充满不确定性,折叠屏手机则代表了主流手机厂商对5G时代首个内容爆款的趋势判断。
消费电子产业观察家梁振鹏认为,折叠屏的核心价值就是在有限的携带空间提升屏幕效率和提供区别化的用户体验。
目前折叠屏手机展开后能够实现7英寸左右的平板的大小,然而,屏幕变大对手机续航能力有更高要求。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曾表示,折叠屏手机的电池小得可怜,几折后空间都被占用了。
对此,李怀斌分析认为,“5G应用后功耗必然增大,并且5G时代还会有新的应用内容产生,折叠屏手机的电池续航能力有待各家厂商去解决。”
此外,折叠屏手机高昂定价可能成为掣肘消费者换机需求的重要因素。 三星的Galaxy Fold的定价1980美元(约合人民币元)。 而“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的华为直接将价格托高至2600美元(约合人民币元)。
这使得业内普遍不看好折叠屏手机的走量。 美国Today-SurveyMonkey调查显示,消费者已经不愿意为新手机支付超过1000美元。 同时另有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正在延长更换手机的时间,而且不准备像以往跟随手机厂商发布周期而升级设备。
折叠手机的造价成本受制于屏幕良率、产业链配套等问题。 目前国内代表性的屏幕厂商公布的柔性屏良率在60%~70%之间,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指综合良率,分段来看包括显示屏的良率、模组的良率等,“以同行的经验来看,柔性屏的良率都不高,30%左右算是比较高的。 ”
此外,元器件的成本增加项主要是屏幕模组和铰链元器件。 以三星生产的折叠手机成本来看,比iPhone XS高出近65%。 比如屏幕模组超过了200美元,而此前的屏幕成本仅要100美元左右,增幅超过了100%。 在铰链设计中,韩国厂商方案则需要150美元~200美元,国内厂商可以做到100美元左右。
“折叠手机目前来看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屏幕是可折叠的,但是电路板、元器件、芯片都是不可折叠的。 另外折叠手机的使用寿命、屏幕的耐划伤性、操作的便捷程度都有待技术和市场的检验。 ”梁振鹏表示,OLED柔性显示给消费电子、家电、IT通信行业带来了无穷的产业想象空间,但应用于哪些领域、如何应用都需要进一步探究。
撕开巨头垄断!国产柔性屏产业走向世界,柔宇折叠出怎样的未来?
基础科学是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在火热的半导体领域,尤其是一芯一屏这两大核心产业,中国企业曾长期处于跟随地位,甚至在中美贸易摩擦之下备受压制。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技术迭代和市场规模的竞争中,中国企业正不断缩小与世界品牌的差距。 以芯片为例,在美国步步紧逼之下,中国企业必将进行芯片全产业链的布局和研发,来应对日韩和欧美国家的垄断。 而在可折叠全柔性显示屏幕领域,柔宇正以“换道超车”的姿态实现ULT-NSSP技术突破,迅速完成技术成熟到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迫切推动产业化进程的阶段。
迅速迭代,六年时间做到业内领先
2014年,柔宇团队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发布全球最薄的柔性显示屏以及柔性传感器的企业,开启了中国制造柔性显示屏技术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2018年在北京,柔宇发布了全球首款真正的可折叠柔性屏智能手机——柔派(Flex Pai),作为一款具有革命性里程碑意义的手机,不仅推出时间领先三星近半年时间,也被英国BBC评价为“全球手机行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手机”。 2020年9月22日,柔宇正式发布旗下第二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 2,这是一款弯折半径最低仅为1毫米,最高可承受180万次弯折,相比上代提升约9倍,整机折叠时可实现“无缝”贴合,厚度降低40%的划时代新机。
从柔宇 科技 成立到这条全柔性显示屏产线量产,历经了近6年时间。 如果从柔宇 科技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决心走这条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算起,周期更是长达12年。 作为一家曾被业内误解的企业,在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两大核心技术的发展上,柔宇走出了一条与外资巨头与众不同的路线,不仅让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可能引领下个时代。
实际上,柔宇全柔性面板良品率在2019年就已经达到“竞争对手”传统OLED硬屏的水平;在同样投入的情况下,ULT-NSSP技术方案比其他厂商全柔性屏良率高出一个数量级。 而且,柔宇的全柔性终端产品的换屏成本也是行业最低的。 显然,柔宇全柔性屏的制造良率、成本控制已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独辟蹊径,自主研发完成换道超车
在显示面板领域,日韩企业一直占据技术的主导地位,无论从供应链、原材料和关键制程设备,中国企业在面板领域都受限于上游企业,要突破以三星为代表的日韩企业说构筑的技术壁垒,在原有的技术路线上恐怕难以超越,这也是中国主流半导体企业的共识。 对年轻的柔宇而言,要想撕开日韩企业的垄断,就必须“换道超车”。
在柔性显示技术领域,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两大阵营:一个是以三星、LG为主的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阵营;另一个阵营以柔宇为代表,使用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这两个技术路线中,中国企业都颇有建树。 以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为例,凭借成熟的技术和供应链,京东方将厚度降到了0.03毫米,直接挑战到三星的霸主地位。
而在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领域,柔宇以更精简的工艺和极低的温度,找到了全柔性屏弯折的可靠性、高良率和低成本投入之间的平衡点。 甚至还根据技术特征,自主研发了显示电路与显示驱动系统。 凭借这套不同于传统工艺的独立全柔性显示技术体系,柔宇在全球第一个成功实现了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出货,而今已剑指产业化。
除了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路线,智能力学仿真模型也是柔宇的技术亮点。 在研发中,能够快速计算不同材料、层叠方式可达到的柔性性能和稳定性、可靠性,再通过实验对比验证,对材料、层叠方式参数进行矫正,形成材料力学参数数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快速实现量产。
直至今日,柔宇使用的材料仍然是秘密。 但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发现,ULT-NSSP这项技术使面板在制作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包含多晶硅脱氢、离子植入、活化等一系列制程,在温度上也较LTPS技术低200-300度左右。 柔宇 科技 的创新技术有效减少了多道制程,省去了价格特别昂贵的RTA(快速高温退火),ELA(准分子激光退火)等设备投入,成功降低了投入成本。 同时在良率方面,减少多道制程加上整体温度降低,也使ULT-NSSP面板生产良率较LTPS技术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柔性屏折叠手机FlexPai正是采用了柔宇 科技 自己研究的柔性屏幕。
更重要的是,柔宇 科技 成为中国少数能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企业,同时也具备国家“进口替代”和“一屏一芯”的战略意义。
赋能终端,加速推动产业化落地
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2019年全球可折叠柔性屏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接近100万部,到2020年预计渗透率在1%以上,价格、产能、良率都是阻碍其普及的最大的原因。 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的量产以及ULT-NSSP技术路线的未来演进,无疑是推动市场普及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尤其在解决了被广为诟病的折痕、膜层断裂和显示失效等问题之后,剑指产业化的柔宇在ToC与ToB两大市场开始了快速量产与按需定制。
在ToC市场,最火热的莫过于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 FlexPai 的升级版——FlexPai 2,屏幕能够承受180万次弯折(一天翻折100次可使用约50年),通过独创的Royole 3STM全闭合线性转轴可实现完全无间隙闭合,而且展开后无折痕,达到类镜面平整度。 更重要的是,FlexPai 2的8GB+256GB版仅售9988元,成为业内唯一售价在万元以下的5G折叠屏手机。 FlexPai 2搭载了“为折叠屏手机而生”的waterOS 2.0操作系统,该系统由柔宇 科技 的研发团队基于Android Q平台针对折叠屏手机特点自主开发,用户可以通过智能侧边栏设置,在侧曲屏上轻松实现应用的快捷切换。
柔宇 科技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展示了转轴内部复杂的结构,并表示3STM全闭合线性转轴中包含了高达200颗精密零部件和精密传动件,使用了包括钛合金、液态金属等在内多种顶级航空级金属材料。 如此精密的设计为用户带来了更加顺滑的弯折手感,还能实现机身从0到180°任意角度自由“无级”悬停,可在平板模式、手机模式和帐篷模式三个模式中,帮助用户完成工作与生活的自由切换。
此外,柔性传感器技术领域也在快速实现终端商业化创新。 比如近期上市销售的新一代智能手写本“柔记2”。 其主要特点是:为业界目前最接近自然书写体验的智能笔记本,能够实现纸屏同步、手写文字即时转化电子文档等功能,同时还可以生成笔迹视频,让用户能随时回顾记录时的思路和逻辑,可以成为商务人士、教师和学生等人群的新型工作与创作工具。
在ToB市场,通过ULT-NSSP显示技术与操作系统、软件和硬件相集成的“柔性+”平台,柔宇已经为六大行业的客户提供柔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运动 时尚 、智能家居和办公教育。 产品涉及柔性传感器、柔性集成电路柔性操作系统等。
在推动产业落地的过程中,柔宇目前已与全球超过500家各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打造柔性电子生态与产业创新应用。 伴随更多终端的落地,柔性电子技术,可以解决目前用户诸多未满足的线上与交互需求,同时与合作伙伴共同拓展新的应用形态与服务边界,共同打造一个“柔性星球”,以柔性电子技术为世界带来巨大的产业变革推动力与应用创新想象力。
需要注意的是,围绕柔性屏市场,中韩企业的竞争很快将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好在,“换道超车”的柔宇完全掌握了核心自主技术,这让 中国在柔性显示领域不会再有被“卡脖子”的忧虑 ,而柔宇在技术创新与完成量产的每一次重要突破,都会让国际企业丧失技术垄断优势,也让中国企业拥有更多的产业话语权与产品溢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