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山一村庄发现古墓 文物部门已展开发掘保护工作

奔流新闻讯 (记者 张秀芸)7月25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杨家桥乡发现一座古墓,墓穴内有精美壁画。7月26日,奔流新闻记者从平山县杨家桥乡政府了解到,文物部门已经在第一时间将古墓保护起来了,墓穴没有遭到破坏。

视频显示,从一处洞穴口望进去,墓穴内部空间呈圆形,墓室墙壁砖体呈红色,墙壁上有大量精美的壁画,画面清晰可见。壁画内容多为人物宴会、乐器演奏等场景,画面中女性人物服装精致华贵,男性着装多为官服。此外,在青砖砌成的倒漏斗形状墓穴穹顶上,有许多白色圆点及连线纹样,类似天文星座图案。

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

7月26日,奔流新闻记者致电平山县杨家桥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大约一周前,杨家桥乡康庄村村民盖房挖地基时无意间发现了这座古墓,当时就上报乡政府了,随后平山县文物部门到现场将古墓保护起来了,古墓没有遭到任何破坏。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康庄村也曾发现过古墓。这次发现的古墓里除了人物骨骸再没有别的物品,从墓室里的壁画推测大致是宋朝时期的墓葬。

随后,记者从平山县文化局文物科了解到,目前河北省及石家庄市两级文物局已进驻古墓现场,发掘保护工作正在进行,具体情况不便透露。


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经验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它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进行工业生产和其他各项事业必须依托的场所。 作为一种资源,它具有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和质量差异性等特点。 所以,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好每一寸土地,不仅对促进当前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石家庄市及所属各县(市)的人民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在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科学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一整套符合当地实际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经验和路子。

(1)因地制宜,综合开发。

根据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的省会和一个新兴、开放的工业城市和石家庄市土地类型具有山区、丘陵、平原、水域等多样化和立体分布的特点,在土地利用上必须本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绝大部分土地得以地尽其力,形成石家庄市工、农、林、牧、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格局和山区林、果、牧区,平原区粮食、棉花、油料区和城郊蔬菜副食品区,水域以养殖为主的区域化分布的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石家庄市所属各县(市)、乡、村都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石家庄市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农用地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井陉山区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坚持了以林果为主,林、牧、农、副综合发展的方法。 优先发展水源林、水土保持林、果林,大力建成果品生产基地;广泛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 根据地貌特点,山区农田,采取平整土地,新建梯田,闸沟筑坝,垫土造田,并兴建整修中、小型水库,引水上山、打井修池,积极发展水利,建成高产农田,彻底改造低产田,实行集约化经营,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鹿泉市大量可利用山场,具有发展蔬菜、林果、特色养殖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通过政策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种植养殖,拉长农副产品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835元。

平山县利用丰富的库湾、塘坝等水体资源和多样的水文结构特点发展经济。 平山县培育的冷水鱼、甲鱼、银鱼等特色水产品年产量达1.60多万吨,位居石家庄各县(市)之首。 特色水产养殖是平山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 平山县河谷纵横,气候多样,发展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充分利用环境优势,选择市场前景广阔的核桃、玫瑰、芦笋等8个品种,着力培育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农业项目。 平山县出台了《农业特色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分类制定了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栽树给树苗、树多水配套,挖塘给补贴,建棚给材料。 科学规划出特色产业的发展范围:岗南一带的滹沱河两岸种植玫瑰;山沟地种植绿色小杂粮。 平山县还制定了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训农民技术队伍等措施,鼓励农民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

石家庄市周边地区,环绕省城,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良好,土壤肥力高,光热资源充足,水利条件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是河北省重要的粮食、蔬菜、棉花、油料的高产区。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基本实现了高标准的园田化。 近年来,石家庄市电业部门认真贯彻农电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井井通电”工程。 2007年,河北省电业局给石家庄市下达了改造2739眼无电机井的任务。 目前,石家庄市机井全部实现了“井井通电”,使广大农民告别了用柴油机灌溉的历史,尝到了用电灌溉的甜头。 在开展“井井通电”改造过程中,石家庄市对各地机井周边的电线采用地埋电缆方式,增加了电力设施的防盗能力和农户的用电安全性。 同时,石家庄市又改造完成排灌机井“户户持卡”眼,采用磁卡预付费电度表方式,将原来的按井收费改为按户收费,让群众用上明白电。 2008年石家庄市电力系统全面解决了石家庄农网过负荷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电力保障。 同时,在实现“井井通电”的基础上,还完成了4.8万眼机井的“户户持卡”计量装置改造。

(2)建设高产高效农田,充分挖掘现有耕地的增产潜力。

石家庄市除井陉县、赞皇县、灵寿县、井陉矿区和鹿泉市西部地处山区丘陵以外,大部为太行山山麓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较充足,能够满足一年两熟粮食生产对热量的要求,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蔬菜栽培技术水平高,可以一年两熟、三熟。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农民对大力发展双高一优农业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突出的是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 为市场稳定地提供了大量反季节蔬菜,不仅丰富了城市新年、春节期间的蔬菜供应,保证了城乡人民双节期仍能享受到美味可口的菜肴,同时也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收入。 塑料拱栅和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截至2009年3月,石家庄市10个农业县共改造中、低产田11.27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0.20万公顷,新增灌溉面积1.07万公顷,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9.00万公顷,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现代化高标准农田种植模式,是实现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重要举措。 石家庄市在有条件的10个农业县(市)中,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种植模式,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据统计,现代化高标准农田与传统农田相比,平均每公顷节电费306元,每公顷可节水3534立方米,节约工时费157.5元,节地率占0.86%,可增收162.9元。 推广优种平均每公顷比普通小麦增收1012.5元。 采取农艺措施增效,实行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后,每公顷可节约机械作业费525元;可少浇一次水,节约电费85.5元;每公顷增产小麦292.5千克,增收474元;林网建设,每公顷每年增收1375.5元。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的粮食主产区和高产区。 2009年种麦时节,由于政策扶持力度大、小麦市场价格高、生产资料价格下跌,再加上土壤墒情好,农民种麦积极性高涨,石家庄市完成小麦播种37.9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9万公顷。 其中,优质小麦面积达到30.13万公顷,占到小麦种植总面积的80%左右。

2009年三秋生产时,石家庄市启动了“百千万”高产创建活动,确定9月份为石家庄市小麦播种技术宣传月,石家庄市农业局还组成10个督导组,深入各县(市、区)对种麦工作进行现场指导。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石家庄市共印发技术明白纸50余万份;加强技术培训,现场培训农民20余万人,在电视台举办技术讲座70余期次。 国庆期间,石家庄市农业系统500余名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包方、包村,加强指导,严格按照统一培训、统一品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播种、统一种植形式的五统一生产模式落实技术规程,确保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品种优、播种质量好,为石家庄市粮食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3)调整农作物用地结构,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实行种地养地。

根据石家庄市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及生产条件等特点,从现行各种农作物布局和轮作倒茬的具体技术出发,为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石家庄及所属各区县十分重视农作物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合理轮作。 石家庄市周边区域,蔬菜在农作物种植的比重较大,为保证城市人民对蔬菜、副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蔬菜种植面积应稳定和增加,并在蔬菜品种、上下茬口上科学安排,做到排开播种,均衡上市。 为解决淡季不缺,要大力发展温室大棚。 平原粮、棉产区,在粮食生产上要以冬小麦、夏玉米两茬平播或套种,一年两熟,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土地利用率也高。

丘陵、山区的水浇地,多实行小麦套种玉米、间作大豆,“两粮一豆”,既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利于不断培肥地力,增加植物蛋白质的收获量,促进饲养业的发展。 丘陵、山区旱地,以一季春玉米或春甘薯、棉花为主,一年一熟;平原棉区则推广冬小麦与夏播棉满幅套种,一年粮棉两熟。 这样既保证了棉田面积,又增加了粮食总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4)开发利用闲散地和废弃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大对闲散地和废弃地的开发整治力度。 各地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方针对辖区内的沼泽、废弃坑塘、塌陷地区进行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改善了地质和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以井陉矿区为例,为改善地质和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区政协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和考察,向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治理塌陷沉积土地》的建议案。 区政府认真采纳政协建议,聘请专家对全区塌陷地和湿地进行了详细勘查,并做出了科学规划。 2009年以来,该区共投入3000余万元,分别建设了占地46.67公顷的清凉湾湿地公园、占地80余公顷的杏花沟生态公园、占地640余公顷的西王舍水上公园和占地33.33余公顷的红旗水库生态公园等4大湿地公园,初步建成了融合当地特色、合理利用塌陷地形、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天然性与生态性并存的湿地景观。 此外,井陉矿区为加快生态环境的恢复,把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作为改善环境的重点,先后投入1100万元,实施“万树进村”和“封山育林”工程,把绿化工作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使经济林果与绿化树种共同发展。 目前,该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3.2%,林果面积达到667公顷以上。

(5)修缮名胜古迹,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事业。

旅游业称无烟工厂。 石家庄所辖县区中有不少山水并茂的自然景观和许多名胜古迹,是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基础和宝贵资源。

鹿泉市有白鹿泉、莲花山、抱犊寨、韩信庙、龙泉寺、封龙山、玉皇顶等8大景观及老君堂、吕洞宾试剑石等古迹。 有战国时信陵王救赵、韩信九里山点兵和白鹿泉等传说,交通方便,每年游人数以10万计。 最近重新修缮的龙泉寺公园,有山有水有泉,可供游山、钓鱼、划船,还可建度假村,供人们避暑疗养。 为城乡人民提供服务。 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交往的与日俱增,旅游事业必将进一步的兴旺。

井陉县山川秀丽,境内峰峦叠嶂,奇峰耸立,旅游风景资源也十分丰富。 尤其是南部的苍岩山,林木苍郁,危崖耸立,古树参天,石桥峻秀,楼殿辉煌,集十六胜景,七十二观,素有“五岳奇峰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之称。 已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丛山中的刘秀洞、朱砂洞、九莲洞等奇观。 有淮阴侯韩信背水阵大破赵军之战的古战场,境内的古长城、古关隘、古寺庙、古墓群、古塔、古驿道,摩崖石刻等构成井陉山区独特的风景名胜和旅游资源。

灵寿县自然景观主要有:被誉为“河北省省会后花园”的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持完好的河北省漫山自然保护区以及各具山水特色的横山湖度假村、三梦山、神仙洞、磨子坨、车轱辘坨等景点;人文景观主要有:中山国遗址、北齐幽居寺、宋曹彬故里碑、明石牌楼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还有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陈庄战役纪念碑、抗大二分校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旅游资源。

平山县境内有四大景区、五大名胜、六大古迹,国家、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 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余处,是河北省综合性旅游大县。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桂山钟灵毓秀,素有“北方桂林”之称。 中山国都城遗址,驰名中外,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避暑胜地驼梁临近佛教圣地五台山,主峰海拔2281米,原始森林保护完好,自然风光秀美,被称为太行山上的绿宝石。

藁城境内有台西商代遗址、前西关商代遗址、九门古城遗址和“梅花惨案”遗址4处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耿村民间故事和藁城战鼓被列为石家庄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台西商代文化遗址、耿村故事和藁城战鼓先后分别被列为第6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文化遗址:台西商代遗址、前西关商代遗址、肥子国遗址、九门古城遗址、庄货头古寺遗址。 古代墓葬:南董元代古墓群、徐村石氏家族墓、五里庄刑部尚书墓、明代刘继墓志铭。 石刻文物:北朝石造像、戒石碑、戒赌碑、靳庄李氏祖先迁民纪略碑。 馆藏文物:藁城出土尖首刀、瓷器珍品、铜器精品、佛造像精华。 近现代历史纪念地:梅花惨案遗址、三邱地道战遗址、藁城市烈士陵园、梅花革命烈士亭、河西营烈士亭、宫灯博物馆。 农业观光园区:石家庄现代农业观光园位于藁城市岗上镇故城村村北,东起石家庄民航机场路,西至石家庄长安区界,南至石黄高速公路,北至滹沱河新南堤滨河大道,紧邻307国道、新赵线,距石家庄市区10千米,规划占地40平方千米的省会东部休闲度假区中的重要项目。 石家庄现代农业观光园总投资概算5亿元,是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科普教育和推广、农产品展示展销、生态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

赞皇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位于县境西南部,奇峰林立、植被繁茂,冬暖夏凉,是距石家庄最近、最理想的消夏避暑胜地。 嶂石岩地貌与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称中国三大砂岩地貌。 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已被列入吉尼斯记录大全。 另外,县境内还有南部的天台山,东部的五马山,西部的棋盘山、锁云湖等正在开发的新旅游景点和坛山避暑岩、周穆王“吉日癸巳”碑、李左车城、韩信拜将台、唐李德裕书院、治平寺石塔、李氏墓群等名胜古迹。

元氏县山川秀丽,旅游景点众多,悠久的历史为元氏造就了许多名胜古迹,东韩台古墓群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矗立着开化寺塔,雄伟壮观。 元氏西周墓出土铜器34件玉器5件,铜器大都完整。 近几年又开发了封龙山、蟠龙湖和白果树三大旅游景点。 封龙山旅游开发区有封龙山石窟、汉碑、修真观遗址、封龙书院遗址、义军寨遗址等诸多人文景观,更有千年白果树枝繁叶茂。 蟠龙湖旅游区山清水秀,千年古刹蟠龙寺圣景宜人,目前已开发了许多高档别墅和各种游乐服务设施,蟠龙湖旅游区已成为集度假、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封龙山、蟠龙湖与白果寺景区已构成该县的旅游经济“金三角”。

赵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国家保护文物有安济桥、永通桥、陀罗尼经幢、大观圣作之碑、柏林寺塔,省保文物有各子汉墓群、宋子城遗址、宋村商周遗址、许家郭汉墓、禅林寺舍利塔、李宪墓,另外,还有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因土种植,开辟常规种植的新形式。

石家庄市西部山地丘陵区,约占市域面积的40%,由于区域内气候干旱,土地大都处于“靠天收”状态,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近些年来,石家庄市通过政策、资金支持,不断加大对丘陵区的开发力度,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丘陵区成为了市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区域。 丘陵区适宜种植具有抗旱、耐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的谷子、绿豆、荞麦、燕麦等小杂粮豆薯作物,这些经济作物,在山区丘陵地带形成了常规种植的新形式,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元氏县西部的苏村乡,属于浅山区、丘陵地带,水资源匮乏,并不适合大面积发展小麦、玉米等作物种植。 在政府的帮助下,这里的农民发展特色种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苏村乡甜瓜种植已有多年的历史。

灵寿县在丘陵区着力培育发展食用菌种植,同样创出了效益。 他们种植的金针菇、白灵菇已经成为农业博览会上的名优农产品,甚至全国的金针菇价格都要受到灵寿县金针菇的影响。

在平山县岗南镇,保加利亚玫瑰的种植,已经使当地农民清楚地看到了效益。 当地农民过去常规种植小麦和玉米,每年要忙上好几个月,除去种子、农药、化肥等费用,每公顷纯收入只有7500元左右。 2004年后,该镇逐步推广玫瑰种植,到现在,玫瑰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33公顷以上,涉及8个村,1000多农户,成为国内最大的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基地。 而玫瑰本身抗虫害,几乎不用打药和施肥,耐旱性好,每年只需集中耕作20天,日常管理简单,每公顷地的纯收入却在元左右。 像岗南镇玫瑰种植和苏村乡决明子种植这样依靠发展特色种植业实现农民增收的例子还有很多,认清本地条件,发展适合本地地理条件的种植产业,并依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尤其是突出特色产业的发展,成为促进丘陵区农户增收的有效途径。

灵寿县丘陵地区有1.03万公顷坡地,以前是植被稀疏,土地干旱,水利灌溉条件差。 陈庄镇鹿沟村处于丘陵、山区地带,曾是有名的“旱庄”,可是全村家家户户都有板栗树。 山上温度低,病虫害少,几乎不用药,沙土地上长出来的板栗甜度高,很受欢迎。 山东,唐山迁西、遵化等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每千克6~8元。

丘陵区并不是荒凉贫瘠的代名词,只要把它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就能实现丘陵经济的快速发展。

(7)抓住有利时机,发展特色农业。

近年来,特色农业在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石家庄市下发《石家庄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了石家庄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发展的总体布局:重点建设一环两带,突出打造三大板块。 通过3~5年的努力,把城市周边区域建设成为石家庄最大的产销对接、质量安全的“菜篮子”基地,构建起林水相依、生态良好的城市森林体系,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效益突出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区。 将石家庄现代都市农业规划的发展锁定为六大重点,包括高效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种养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园区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 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的特色农业包括:

1)西部山前大道建5000亩观光带。 “一环两带”即以石环公路为主线,以环省会绿化、石环公路绿化、城区与组团间隔离空间绿化、西山绿化、滹沱河绿化等为重点,构建环省会绿色屏障体系。

沿滹沱河区域,以水为特色,依托滹沱河综合整治和景观建设,构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科普等为一体的滹沱河特色农业开发带。 沿西部山前区域,以山为特色,依托西部山前区域综合开发和绿化美化,构建集生态旅游、农事体验、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西部山前生态农业开发带。 沿石环公路两侧各建50米宽的绿化林带,植树20万株;沿滹沱河两岸发展速丰林及林下产业4000公顷;沿西部山前大道两侧建设果品采摘、观光带5000亩。 建设鹿泉上寨大枣采摘园、李村葡萄采摘园、藁城惠诚果蔬采摘园、栾城范台草莓采摘园、正定东里双黄桃采摘园等。

2)石家庄周边建三大农业板块区域。 石家庄西北部涉及新华区杜北、鹿泉大河、李村、正定曲阳桥、北早现等区域,以生态观光为主题,依托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西北水系、南水北调工程、植物园、小壁林场、石家庄森林公园、中山湖公园等,重点发展生态绿化、苗木花卉、特色果蔬种植、水产养殖以及森林旅游、生态采摘、垂钓观鸟、田园度假等项目,打造石家庄西北部现代生态农、业板块。

石家庄东北部涉及藁城岗上、九门、正定诸福屯等区域,以产业园区为主题,依托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滨河新区、正定现代农业示范区、藁城滨河生态园、彩色植物生态园、国大温泉度假小镇、长安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等,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精品果蔬、特色养殖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展示、休闲度假、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打造石家庄东北部现代园区农业板块。

石家庄东南部涉及高新区郄马、栾城冶河、柳林屯、藁城丘头等区域,以高效设施为主题,依托初具规模的设施蔬菜、瓜果生产基地,集中连片发展日光温室,扩基地、上设施、创品牌、增效益,打造石家庄东南部现代设施农业板块。

3)滹沱河上游建一批高标准休闲鱼庄。 石家庄市城郊区域全部取缔散养畜禽。 以滹沱河上游区域的鹿泉大河、李村、正定北早现、新华杜北等107家池塘养殖场为依托,建设一批高标准的集渔业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鱼庄,规划占地566.67公顷以上、水面373.33公顷。 在正定城南郊107国道两侧,建设占地66.67公顷以上的观赏鱼产业基地项目。 以鹿泉邓庄康泰中华鳖省级水产良种场为依托,规划建设133.33公顷中华鳖养殖、观光科技示范园区。

4)12个县(市)建万亩蔬菜示范区,5年后“菜篮子”品种基本无害化城郊区域发挥区位优势,以设施蔬菜、果木、花卉为主,分别集中连片建设新型日光温室生产园区和观光、休闲、采摘园区。 以“两沿一区”带动石家庄市蔬菜生产,实现温室、大中小棚、地膜合理搭配、协调发展,确保全年正常生产、季节均衡供应,提高蔬菜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今后,石家庄市将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突出抓好京石、石德铁路沿线和石家庄城郊区域的“两沿一区”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创建蔬菜标准园区。 涉及的藁城、高邑、无极、正定、新乐、鹿泉、辛集、栾城、晋州、深泽、灵寿、元氏等12个县(市)分别建设2~3个万亩蔬菜示范区、3~5个千亩设施蔬菜示范区。 日前,石家庄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12年,石家庄市瓜菜面积达到16.67万公顷以上,总产达到1100万吨以上,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8.67万公顷,肉、蛋、奶、果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79万吨、103万吨、132万吨、240万吨和4万吨。

5)滹沱新区建正定现代农业产业园。 石家庄市将重点在藁城岗上规划建设藁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滹沱新区规划建设正定现代农业产业园,在高新区加快建设东佐现代农业示范园。

6)北部、西部乳业,东部、南部粮油,东北部板材。 将初步建成以市区北部、西部乳业,东部、南部粮油,东北部板材为特色的都市圈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以及以石环公路南环沿线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带和鹿泉大河农产品物流产业区。

7)发展果品观光、采摘园、农家乐等特色品牌。 鹿泉市为了让特产成为特色,特色成为品牌,该市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培植优质名品。 先后从省农科院、省社科院等引进一批名优葡萄、大枣新品种,选择在土壤肥沃、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的区域,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 截至目前,已培育出“紫藤”葡萄、“上寨”大枣、“田仙”红石榴等三大果品商标。 其中,“紫藤”葡萄荣获河北省名牌产品。 按照生物防治技术,专业生产放心菜,培育出了“久康”等无公害蔬菜品牌。 品牌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该市农产品的知名度。

借势发展特色游,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随着林果业的发展,鹿泉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前来观光休闲的石家庄市民与日俱增。 为了发展以观光休闲旅游为内容的现代特色农业,该市引进和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示范园等一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起了葡萄观光长廊,开展了大枣、石榴采摘活动。 将田园风光、农耕景致、现代设施与高科技完美结合,举办石榴采摘节、樱桃采摘节、金秋大枣采摘节及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采农家果等农家乐活动,借势发展特色游,促进农民增收。 截至2009年8月,该市举办的大枣采摘节、山杏采摘节,已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销售大枣22万千克,收入达200余万元。

石家庄市将建设120个果树标准化示范园区,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力争达到16.67万公顷以上,优质果率、精品果率分别达到90%、30%以上,石家庄城郊区域建设30个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果品观光、采摘园,并且力争到2015年,无公害蔬菜和果品基地认定面积达到80%以上。

石家庄市将大力发展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改造升级现有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加快推进猪、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扶持生态养殖场区建设,石家庄市每年新增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场区50个以上。

大力发展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场区,扩大设施养殖面积,做大冷水鱼、中华鳖两大内陆特色产业,支持水库渔业发展。

力争到2015年,石家庄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每年新增20家以上,主要“菜篮子”品种基本实现无害化。

(8)强化土地管理,完善土地管理措施。

1987年以来,石家庄市及所属县、区的土地管理局相继成立,经过广大土地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石家庄市已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土地管理网络,改变了原来多头和分散管理的局面,强化了对土地的管理。 石家庄市所有的乡镇都建立了土地管理所,村级和街道也都配备了专职土地管理员或小组。 为了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高各级土管人员的素质,石家庄市普遍坚持了业务培训,几年来先后举办了“土地管理基本知识培训班”、“土地监察人员培训班”、“建设用地培训班”、“土地资源调查培训班”、“土地申报、登记、确权发证培训班”等。 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土地管理文件、规定。 如《石家庄市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暂行规定》、《石家庄市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暂行规定》、《石家庄市乡镇企业有偿使用土地暂行规定》、《石家庄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石家庄市国家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并与有关司法部门联合制定了有关处理和审理土地纠纷行政案件、土地权属纠纷等文件,对强化土地管理发挥较大作用。

在国家、乡镇企业基本建设征用土地时,各级土管部门都认真坚持一个“严”字,努力做到把好4关,即严格控制占地指标,把建设用地纳入各区县的目标管理,年初有指标,年终有考核;严格审批程序,要审批一批地,都必须有计划、有资金、有规划定点,有严密的设计;严格控制占地数量,精打细算,杜绝圈大院,多征少用;严格把握尺度。 土管人员要深入现场实地勘测、严格掌握。 各县、区还特别重视对农民宅基地用地的管理,从转变农民对土地的传统观念入手,针对农村建房中内弃外延的突出问题,狠抓了收交村内闲散地和空白宅基地的工作。

河北那里有古墓?

2004年,河北省考古人员在井陉县唐家垴发掘出唐、宋、金墓十余座,其中 5座唐墓均属仿木构砖室墓,并出土了一批铜、铁、瓷等质地的文物,并在一个墓室砖雕周壁中发现了罕见的法师像。 2008年,唐家垴被列入第五批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名单。 最近,朔黄铁路平山县三汲站扩能改造工程文物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考古队在铁路东侧一片500多米长、100多米宽的田野内,发掘出从战国至清代的100座墓葬。 墓葬中出土的唐代白瓷塔式罐等器物全国罕见。

秦始皇陵的真面目是怎样的?

据说秦始皇二十二岁统一中国后,就下令大规模地为他修建陵墓。 因骊山风光秀丽,加上山阳产玉,山阴多金,金玉双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骊山北麓。 他不仅从全国调来七十多万“刑徒”,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征来大量民夫。 2、陶人替代:秦始皇还下诏令李期提前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准备为他殉葬。 李斯见了诏书,吓得目瞪口呆。 他想,征集这么多人殉葬,必定会遭到百姓强烈反对。 百姓一旦起来造反,秦朝江山难保。 但如不照办,得罪了春始皇,自己必死无疑。 想来想去,只好上书说:“臣李斯,冒死直言,君征如此众多童男童女殉葬,必使天下骚乱,不如改用陶殉,以保大秦江山平安。 ”秦始皇觉得也有道理,就改变原意,立即下旨令李斯征集全国能工巧匠,烧制规模宏大的出巡仪仗队,而且要求烧制出的陶人陶马要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 3、烧制艰难:李斯从民夫中挑选出数百名烧制砖瓦的工匠,向他们宣读了圣旨,命令他们按期烧好陶人、陶马。 如若不然,定杀不赦。 但是这些工匠只会烧砖瓦,谁也没有烧制过陶人陶马,他们试烧多次都没有成功。 一百多名工匠因此被砍了头。 在被杀的工匠中,有个老工匠想出一个办法,在临死之前告诉了他的儿子,要他单窑分段烧制。 儿子含泪埋了父亲后,便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单窑单俑分段烧制,烧成以后再组合。 采用这个办法后,陶人陶马终于烧制成功了。 试验成功后,工匠们齐心协力,夜又继日,把几千件陶人、陶马终于按期丛部烧制出来了,并按照李斯的要求,把这些陶俑排列成整齐的队形。 4、工匠殉葬:秦始皇驾崩以后,秦二世胡亥继承了帝位。 他怕工匠们泄露墓中秘密,便暗地把秦始皇灵枢运入墓中,然后下令叫所有参加修建陵墓的人,一齐到墓中看戏,并领取赏金。 可怜那些为修建秦始皇陵墓流血流汗的工匠、民夫和刑徒,全上了秦二世的当。 他们刚刚走进陵墓,便活活地被封闭在墓中,成了殉葬品。 5、死里逃生:传说只有一个小伙子逃出来,他就是第一个把陶俑烧制出来的人。 因为秦始皇陵墓里的水道是他修砌的,所以当他见情况不妙时,便钻进了水道,直到天黑时才逃出来。 后来他流浪中关,依靠烧制瓦盆、瓦罐和瓦瓮(关中放面的器具)为生。 直到如今,这些陶制品在关中农村还很受欢迎哩。 扩展资料:1、建筑结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 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 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 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 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2、艺术价值: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 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 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3、发现故事: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兵马俑推荐于 2020-05-23查看全部53个回答实用西安六日游攻略-必去景点有哪些?西安旅游干货根据文中提到的秦始皇兵马俑为您推荐刚从西安回来,写下西安六日游攻略,帮助更多驴友,用经身经历告诉你真实好用纯玩旅游的准备工作+美食+酒店+必去景点+费用及注意事项!西安六日游攻略 当中还附详细图文。 甘肃哎呀旅行社有限..广告相关问题全部秦始皇兵马俑的故事85 浏览-03-28秦始皇的兵马俑的历史故事有那些?不死的传说-秦始皇兵马俑。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支军队,他们黑衣如铁、迅捷如风,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们令天下为之丧胆,为之变色。 他们被称为虎狼之师。 但事实上,他们比饿虎更加凶猛,比狼群更加团结。 他们的军歌里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他们的事迹在千百年后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他们留给我们的启示永远都如夜空中的星星一般闪闪发光。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 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59 浏览-10-27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故事有那些?1 陵园工程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 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大诗人李白笔下,它讴歌了秦始皇的辉煌业绩,描述了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 的确,陵园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 当他13岁刚刚登上国王宝座时,陵园营建工程也就随之开始了。 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 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 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 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一点改进。 陵园工程修造了30多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 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 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 经过数10万人9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 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为工程的最后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任务。 尽管陵墓工程历时如此之久,整个工程仍然没有最后竣工。 当时历史上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迅速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华里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 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二世这位未经风雨锻炼的新皇帝惊慌失措,召来群臣商讨对策。 他一幅丧魂落魄的样子,向群臣发出“为之奈何”的哀求。 这时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二世当即迎合,并让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的起义军。 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才不得不中止。 总之,陵园工程由选点设计、施工营造到最后被迫中止,前后长达37~38年之久,在我国陵寝修建史上名列榜首,其修建的时间比埃及胡夫金字塔还要长8年。 2秦陵风水的传说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 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长了一身的烂疮。 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份。 他的墓地也选在骊山之旁。 秦始皇为什么特别迷恋骊山这块风水宝地呢?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 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骊山之阿,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郦道元的观点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过异议,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 (见《秦始陵园渊源试探》、《文博》1990年第5期。 )现在从风水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也不失为一块理想的风水宝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 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点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 “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 ”(见《大汉原陵秘葬经》)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 至于这个观念始于何时,无从考起。 应该说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 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 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 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 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 此外,在陵园东侧,在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 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 《三秦记》曰:“郦山西北有温泉。 ”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 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依山环水”不正是秦始皇陵特意选择的风水宝地吗? 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 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 318 浏览1160秦始皇兵马俑的由来有那些故事。 。 。 。 。 据说秦始皇二十二岁统一中国后,就下令大规模地为他修建陵墓。 因骊山风光秀丽,加上山阳产玉,山阴多金,金玉双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骊山北麓。 他不仅从全国调来七十多万“刑徒”,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征来大量民夫。 修建期间,秦始皇还下诏令李期提前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准备为他殉葬。 李斯见了诏书,吓得目瞪口呆。 他想,征集这么多人殉葬,必定会遭到百姓强烈反对。 百姓一旦起来造反,秦朝江山难保。 但如不照办,得罪了春始皇,自己必死无疑。 想来想去,只好上书说:“臣李斯,冒死直言,君征如此众多童男童女殉葬,必使天下骚乱,不如改用陶殉,以保大秦江山平安。 ”秦始皇觉得也有道理,就改变原意,立即下旨令李斯征集全国能工巧匠,烧制规模宏大的出巡仪仗队,而且要求烧制出的陶人陶马要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 几天后,李斯从民夫中挑选出数百名烧制砖瓦的工匠,向他们宣读了圣旨,命令他们按期烧好陶人、陶马。 如若不然,定杀不赦。 ​但是这些工匠只会烧砖瓦,谁也没有烧制过陶人陶马,他们试烧多次都没有成功。 一百多名工匠因此被砍了头。 在被杀的工匠中,有个老工匠想出一个办法,在临死之前告诉了他的儿子,要他单窑分段烧制。 儿子含泪埋了父亲后,便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单窑单俑分段烧制,烧成以后再组合。 采用这个办法后,陶人陶马终于烧制成功了。 ​试验成功后,工匠们齐心协力,夜又继日,把几千件陶人、陶马终于按期丛部烧制出来了,并按照李斯的要求,把这些陶俑排列成整齐的队形。 ​秦始皇驾崩以后,秦二世胡亥继承了帝位。 他怕工匠们泄露墓中秘密,便暗地把秦始皇灵枢运入墓中,然后下令叫所有参加修建陵墓的人,一齐到墓中看戏,并领取赏金。 可怜那些为修建秦始皇陵墓流血流汗的工匠、民夫和刑徒,全上了秦二世的当。 他们刚刚走进陵墓,便活活地被封闭在墓中,成了殉葬品。 传说只有一个小伙子逃出来,他就是第一个把陶俑烧制出来的人。 因为秦始皇陵墓里的水道是他修砌的,所以当他见情况不妙时,便钻进了水道,直到天黑时才逃出来。 后来他流浪中关,依靠烧制瓦盆、瓦罐和瓦瓮(关中放面的器具)为生。 直到如今,这些陶制品在关中农村还很受欢迎哩。 173 浏览-09-02兵马俑历史故事秦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临潼宴寨乡,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 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 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 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 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秦俑坑坐西向东,3座坑呈品字形排列。 3座坑计有陶俑陶马8000余件。 自从一号坑开放以来,秦俑博物馆以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000万,数十个国家的元首亲临参观,无不赞不绝口。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1979年来这里参观,称赞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认为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 一号坑为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为62米,平均深度为5米,面积为平方米。 地下坑道为土木结构,东西两侧各有斜坡门道5个,南北两侧各有便门两个,立木封堵门洞,坑上以棚木、芦席、泥土覆盖。 坑内每隔3米有一道夯土墙,墙间空当处陈列兵马俑,底部铺以青砖。 一号坑计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形同真人真马,以挖出1000余件。 坑内是由步兵俑和骑兵俑组成的长方形军阵。 东端是3列面向东的步兵俑横队,每列70件,共计210件,为军阵的前锋。 其后是骑兵和驷马战车,前后共38列纵队,每路长180米,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这是军阵的主体。 军阵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别面向南北横队,每队均有武士俑180余件,为军阵的侧翼卫队。 西端有3列横队,两列面东,一列面西,是军阵的后卫。 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整装待发之势。 武士俑分别执有不同的青铜兵器,近战的有刀、矛、剑、戟,射击兵器有弓弩和箭镞。 其中箭长97厘米,八棱面。 荆柯刺秦王曾用匕首,秦王就是用这种利剑砍伤刺客的。 虽经两千多年的剥蚀,剑仍保持坚固锋利的本色。 为了保护文物和便于参观。 一号坑建有拱形陈列大厅,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采光良好,观众可从检阅台一睹坑内兵马俑的雄姿。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 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 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 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两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 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 每列8乘,共有8列。 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 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 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 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 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 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 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 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 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 ”《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 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 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 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 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 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看了兵马俑,人们不禁要问:修筑兵马俑坑的用意何在?人们大致有四种说法:“守卫京城的宿卫军”、“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送葬的俑群”、“为表彰军功所树立的纪念碑”。 据秦陵考古发掘表明,秦始皇陵园的整体布局是模拟他生前的宫城图。 3座坑位于陵外城东东门大道北侧,似是驻扎在京城外守卫京师的宿卫军。 秦兵马俑身上隐蔽处多有刻画或戳印的文字,据一些专家研究,有些是陶匠的名字,有出自中央官制陶作坊的,也有出自地方陶作坊的。 有些文字有待破解。 秦兵马俑采用的是分体制作,然后安装和粘接,一般是粘接塑像成形后,再入室烘烤。 原来的兵马俑着有颜色,因年久剥蚀,现在看到的只是灰瓦色。 武士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 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 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所有这些,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过去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的雕塑是南北朝随佛教传入形成的,秦兵马俑的发现否定了这种观点,有力证实秦代我国雕塑已成熟,并在我国雕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出土的兵器看,成分以铜为主,兼含锡、铅等稀有金属,硬度为HR106度,表面镀铬,反映了我国秦代冶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度,大大超过同时代的域外国家。 秦兵马俑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它的发掘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据了解,在中央和地方的支持下,计划投资1.1亿元进行秦俑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434.html
鹤岗 不婚不育的年轻人们 盯上下一个
处于下行趋势的小家电企业迫切寻新爆点 小熊电器跨界个护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