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和老年人 平等地被智能电视逼疯

除了老年人,谁还在看电视?

近期,#电视开机率下降到不足三成# 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全网热议。虽然大家刚回过神来,电视使用率不断下降已经是多年的“老状况”。

作为八九十年代的“三大件”电器之首,电视机曾经是家家必备的客厅C位,如今销量却连年下跌,2023年甚至创下近十年的新低点。进入互联网时代,面对手机、电脑、平板、投影这些劲敌,即使智能电视不断迭代,把自己进化成超大屏手机,也依然难挽颓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电视打入冷宫,他们一边抱怨卫视节目难看,一边被无底洞般的“套娃”收费逼疯,腹背受敌。中老年人虽然还把电视作为观看新闻、影视的主要渠道,可是越来越复杂的操作,成了他们打开电视的拦路虎。

电视机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低,是否真的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中再也见不到电视了?电视会成为时代的眼泪吗?

你有多久没打开电视了?

看电视曾经是很多人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80、9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童年背景音是放学后的动画片,是暑假的《新白娘子》《还珠格格》,是除夕夜与鞭炮声交织的春晚……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全家老少围坐在电视机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与这种生活方式渐行渐远,看电视已经不再是家庭刚需。

一项7.8万人参与的微博投票显示,电视的打开率低到超乎想象。只有不到一成的受访者经常看电视,近一半受访者好久都不打开一次,其余将近两成家里甚至没有电视。

从50年代的黑白电视,到80年代的彩电,再到如今的智能电视,中国电视机在经历不断的迭代升级。

据调查,2021年,智能电视在中国彩电品类中占比达到97.1%,已成为中国彩电市场的主流。从开机趋势来看,2024年4月,智能电视的日活率为52%,日户均时长为323分钟。

虽然表面来看数据很高,但目前中国居民家庭户数约为4.9亿户,激活智能电视的家庭户数占全国家庭户数的57.1%。也就是说,智能电视在中国家庭有一多半的普及率,并不能决定市场整体走向。

像智能手机一样,智能电视连上了互联网,搭载了安卓操作系统,可以运行有线电视、网络电视、互联网电视三种电视服务。除了电视基础频道,用户还可以收看各大视频平台的视频栏目,看电视的体验可是比30年前强了不少。

但即使功能再丰富,画质再清晰,近年国内电视机市场的需求却萎靡不振,零售规模连续下降,市场大盘颓势尽显。洛图科技《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追踪》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的出货量为3656万台,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点。

3656万台电视什么概念?这一销售数据同比2022年下降8.4%,与2023年同期小米手机的销量相当。

智能电视发展迅猛,却无法把蛋糕做大,只能在有限的市场中抢地盘,这是为什么?

人们为何抛弃电视?

电视,这个曾经家家户户的宠儿,现在已然成为一个装饰品。

有机构对电视消费者就“智能电视使用频率低的原因”做了调查,结果近九成人给出的理由是,使用投影仪、手机、电脑、PAD等替代了电视功能。由此来看,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已成为电视开机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指出,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2亿户,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用户约4亿户,互联网电视(OTT)平均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3亿户,电视用户总体不到10亿户。而截至今年3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7.55亿户,比电视用户数量高了近2倍。

越来越多的用户放弃电视,改为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和娱乐。移动电子设备成为电视机的头号竞争对手。

早在2018年,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的研究显示,中国用户花在智能手机和其它移动设备上的时长将首次超过他们观看电视的时长。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设备普及,这一结论得到有力的证明。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如今电视节目的一成不变和刻意呆板,越来越无聊的电视节目,劝退了大批用户。

2019-2023年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长显示,观众人均收视分钟数在逐年降低(除2020年)。2023年,在全国所有调查城市电视市场中,人均每天收看电视101分钟,较2021年同期减少9分钟,降幅8.2%。

这种下降趋势在具体节目类型的收视时长中也可以看出。

对比2022年、2023年中国视听大数据收视年报可以看到,2023年,在所有电视节目类型中,除了体育赛事类节目依托于杭州亚运会在收视时长上实现较大的增长(16.3%)之外,电视剧、文艺节目和专题节目的收视时长仅实现小幅度增长,而更多的节目类型,如新闻资讯(-11.42%)、少儿节目(-12.78%)、电影(-1.23%)、纪录片(-4.17%)等收视时长均不敌上一年。大多数的电视节目对用户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如果说,以上的电视问题,人们尚可接受和理解,那么如今智能电视越来越复杂的操作系统以及一连串的“套娃收费”问题,已经完全打破了消费者可以容忍的底线。打工人搞得定无人机但是搞不定电视机,走过最远的套路就是“仅VIP可观看”的套路,电视机被抛弃,可真是不冤。

大多数智能电视需要配备两个遥控器,一个用来控制电视,一个用来机顶盒。这意味着如果你想简单的打开电视观看,至少需要三步:用遥控器A打开电视后,按键切换到机顶盒信号,再拿起遥控器B进行操纵。这还不完,因为打开电视后,你还要忍受一段开机广告的折磨。

有学者对电视机机顶盒开机操作响应时长做了研究,结果发现,从开机响应时长来看,互联网电视响应速度最快,其次是IPTV,有线电视响应速度相对较慢。开机响应时间的长短也受开机广告的影响。具体来看,如果以开机响应速度最快的互联网电视为例,其包含广告的开机响应时间为22.7秒,而不包含广告的情况下,开机响应时间仅为13.1秒,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打开一台互联网电视,要看完9.6秒的广告才能正式观看电视节目。

无底洞般的“套娃式”收费,更是“逼疯”了看电视的人——想看电视?没那么容易!各种额外的频道包、电影包、体育赛事包接踵而至,每一项都标着价格,诱惑着你继续掏腰包。就像打开一个套娃,里面还有更小的套娃,无穷无尽。

“套娃式”收费源头则是2012年乐视超级电视在行业内的异军突起。

从2012年起,乐视致力于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系统,2015年底,贾跃亭执掌的乐视推出“生态补贴硬件”战略,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乐视超级电视,通过广告和内容服务付费再把钱赚回来,引领整个电视行业打起了硬件负利的价格战。几年之后,乐视的生态系统崩塌了,但是这套玩法已成了智能电视的标配。

层层叠叠的收费模式,虽然为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收益,但也让不少用户感到困惑和不满,毕竟,谁愿意在享受娱乐的同时,还要玩一场解谜游戏呢?

好消息是,电视机的各种乱象问题终于等来国家出手整治。2023年8月以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三大领域开展了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即“双治理”工作。截止到今年5月25日,广电总局已对158个单位进行了整改,实际减少了超过70%的收费包,并且降低收费标准,优化了收费流程,让用户在付费体验上有实质性的提升。

从客厅“C位”到“无情”显示屏,再到如今”“去客厅化”(即抛弃沙发+茶几+电视老三样的布局形式)装修风格的流行,电视机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低,是否真的会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中再也见不到电视了?

电视机会被淘汰吗?

越来越多的人冷落了电视,电视自身也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似乎电视就是下一个被淘汰的电子产品。

事实上还有许多人钟情电视。一项关于“电视机会被淘汰吗”的投票显示,52.5%的人认为不会。在他们看来,电视是家务伴侣,是做饭期间的bgm,是避免冷清的氛围感神器,主打一个我可以不看但电视必须开着。

电视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在屏幕尺寸、画质、传播以及交互等方面都存在优势。

首先看屏幕,电视的大屏,相较于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视觉效果更好,眼睛也不易疲劳,还会有很强的观影体验。

这些年,我国电视屏幕的尺寸确实也越来越大。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彩电市场平均尺寸累计增长了17.5英寸。2023年第一季度,65寸的市场占比已经超越 55英寸,成为第一大尺寸,中国整机市场平均尺寸已突破 60 英寸。

放眼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也在增长,2023年9月首次突破50英寸,全年平均尺寸上升到49.1英寸,较2022年的46.1英寸增加了3.0英寸。

不仅如此,各行业的品牌方暂时也不想电视消失。背背佳、脑白金、喜之郎果冻、步步高点读机,哪一个不是当年靠着电视广告洗脑一代人,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级”品牌。如今,虽然媒介平台换了又换,但电视广告在消费者眼中,依旧有着权威性。

如果把消费决策路径分为知道品牌/产品,关注品牌/产品,增加好感,促进咨询/搜索,促进购买这5个步骤,在食品饮料、美妆日化等领域,电视广告可以看作是五边形战士。

在塑造品牌形象,新品牌、新产品刚出现急需大众认知,提升品牌美誉度等方面,电视也有不可比拟的优点,远超手机短视频、手机社交媒体、手机长视频和户外楼宇电梯媒体。

“妈妈,我上电视了。”这句话可谓是对“电视崇拜”的真实写照。

还有一个现实因素不得不被反复提及,那就是尽管如今大家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但电视依旧是中老年观看新闻、影视的主要渠道。

一项调查显示,六成的中老年会观看电视,通过手机、平板观看的只占三成。

在年轻人当中,电视也没有被遗忘。尽管当下有更丰富的内容、更多样的媒介,但很多人看到电视就会浮现儿时的记忆,那或许是夏日的午后,抱着西瓜吹着风扇看着少儿频道哈哈大笑,或许是一家人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电视里的春晚,兜里还揣着压岁钱。

电视早已化作一股情绪,是家庭的幸福,是童年的快乐,是无事打扰的松弛。

未来,随着物联网、AI等技术的发展,电视或许会拥有更丰富的交互体验,时代的眼泪也会重新焕发生机。

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进群”加社群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4706.html
总裁祝涛拟接棒丁拥政担任董事长 海航控股换帅在即
搭载最新语音大模型 魏牌咖啡系列OTA重磅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