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香港市场 永久免费 商汤科技发布全球首个粤语大模型

继上个月在内地市场推出“日日新”(SenseNova)5.0大模型后,商汤科技还有意进军香港市场。

5月29日,南都湾财社记者现场获悉,商汤科技发布了“日日新”(SenseNova)5.0大模型粤语版“商量”,并宣布商量粤语版网页及APP将于7月1日向粤语用户开放并永久免费。目前,“商量”粤语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已提前开放,最大支持128K窗口,根据模型输入和输出量计费,每100万tokens收费30港元。

永久免费开放,粤语大模型有何盈利模式?商汤科技亚太区副总裁兼战略执行负责人邹春慧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等采访时表示,现阶段粤语大模型具体的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中,但目前是免费,也希望粤语区的用户能够受惠人工智能的技术。此外其他的意义还包括在香港地区进行本土化落地的尝试,未来还将推出更多语种的大模型。

粤语受众人群广,香港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接轨国际和内地的市场。除了粤港澳大湾区外,邹春慧还提到,全球范围内也有广大的粤语人群,未来或也有出海计划。

发布会上,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表示,商汤科技十年前于香港成立,在这里推出“商量”粤语大模型也有重大意义,致力于推动香港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大语言模型在训练时,都面临着在特定语种领域数据不足,或对当地文化缺乏理解的挑战。邹春慧介绍,粤语作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广西、海南等地区的主要方言,其语义的多样性,语法结构的复杂性,再加上本地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为语言大模型训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ChatGPT相比,商汤的优势在于理解和掌握粤语以及粤语区的文化和热点。

目前,方言和海外市场或已经成为大模型厂商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近日,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也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了业内首个支持30种方言自由混说的语音识别大模型——星辰超多方言语音识别大模型。据悉,该大模型可以同时识别理解粤语、上海话、四川话、温州话等30多种方言,也是国内支持最多方言的语音识别大模型。

如何看待大模型在方言上的应用和探索,未来有何趋势?邹春慧认为,从此次粤语大模型的视角出发,主要的意义除了方言与文化的传播碰撞之外,还有在信息、文化、生活服务等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在另一个地区进行本地化落地的尝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实习生 柴嘉


商汤科技大模型发布会时间

2023年4月10号。 根据查询东方财富网相关资料显示,2023年4月8号到9号是华为盘古大模型发布会,2023年4月10号是商汤大模型发布会,2023年4月11号是阿里大模型发布会。

香港:创新求变 建立世界级科创中心

推进港澳与珠三角及其他城市的科创合作,成为现阶段大湾区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发展科创被视为香港求变的利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重点提及,9 2城市要加强 科技 创新合作,更好地发挥内地与香港、澳门 科技 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粤港澳 科技 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 科技 创新走廊建设,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

自林郑月娥2017年7月1日就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以来,一直以发展创新及 科技 为施政重点,并将科创发展纳入首份年度施政报告,包括增拨研发资源、发展新基建、建立 科技 集群等,并已拨款1000亿港元以推行一系列措施,支持香港的科创企业。

如今,香港创业氛围渐浓,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一直奔走于各大科创论坛,一场自上而下的创业潮正在香港涌动。

香港正在积极创新求变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公开场合中表示,香港的“地基”很好,人也很优秀,定可再创辉煌。今天的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把创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变化体现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上。2018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拨款500亿港元支持科创项目发展,并公布了一项与河套区开发息息相关的大动作——预留200亿港元用于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 科技 园”第一期开发建设。2018年4月底,港股IPO新政落地,接纳同股不同权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并降低生物 科技 类公司IPO门槛。2018年5月份,香港科创局又推出“ 科技 人才入境计划”,方便快捷提供工作签证,以吸引世界各地人才汇聚香港。

林郑月娥自上任以来奔走于各大科创论坛,展示香港在科创领域的优势与人才储备。5月14日,林郑月娥出席由港府举办的香港桂冠论坛启动礼。该论坛主要是为加强世界各地青年科学家的联系,以支援香港和国际 社会 青年在科创领域的交流,寻求创新突破。林郑月娥在演讲中强调,香港需要在科创领域奋起直追,也要引发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热情,创科发展已经在特区政府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对比深圳,仅一河之隔的香港在第一轮互联网浪潮中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如今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网创业中,香港也更像是“局外人”。相比其金融,香港在 科技 及互联网领域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中金公司在一篇主题策略报告《三城记》里写到:2013年,香港制造业在GDP中占比只剩下1%,工业急速空心化,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之都”,全 社会 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严重偏低,只占整个GDP的0.7%,而深圳则是4%,深圳每千人中研发和技术人员就有17个,是香港的6倍。

有“香港铁娘子”之称的林郑月娥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中立下目标:在2022年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前,香港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由0.73%升至1.5%,即每年约450亿港元。

为鼓励全 社会 增加研发投入,香港特区政府在2018年至2019年财年中,对私营企业的研发支出实行了高达300%的税收减免,成立创新和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当地初创企业,向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研究资助局研究基金注资200亿港元。这些举措正在加强香港创新生态系统,并将推动至2022年香港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翻一番,达到1.5%。

香港 科技 园:致力于

将香港打造成创客枢纽

与香港中文大学紧密相邻的就是香港科学园。与深圳福田口岸一河之隔的香港科学园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扶持下建设的科创中心,目的是为香港科创领域的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科学园第一期工程于2004年竣工,目前已建成的三期总占地面积约22公顷。

莫伟轩表示,截至目前,在香港科学园区内,一共有超过700家 科技 公司,就业人员超过人,其中研发从业人员约9000人,占比约七成,创业培育计划毕业公司达到622家,2018年至2019年,香港科学园区内的初创型公司共筹集资金180亿港元,筹集资金额同比增长约五成。

为吸引高 科技 人才,香港政府发布了“ 科技 人才入境计划”,以帮助初创型 科技 公司吸引海内外顶尖人才,通过 科技 园把高 科技 人才入境计划手续变得快捷方便,大概4个星期就能够在入境处拿到工作签证。

莫伟轩表示:“我们重点研究与发展五大 科技 领域,包括生物医药 科技 、电子、绿色 科技 、资讯以及通讯 科技 及物料与精密工程,致力于将香港打造成为创客枢纽”。

去年4月底,香港资本市场进行了25年以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接纳未盈利生物 科技 公司IPO,修改了第二上市的相关规则,方便更多已在主要国际市场上市的公司来港进行第二上市,改革后的主板将能聚集更多类型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高成长性创新公司。

无论是在人工智能、生物 科技 、金融 科技 、机器人等领域,还是大的资本市场,我们都能看到香港正在创新求变,积极迎接新经济的到来。

香港创业生态圈氛围渐浓

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这为香港,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科创企业,带来了新的政策支持。

香港各界连同港府都在期待,香港可以孕育更多的大疆与商汤。

2006年,依托港科大的研发累积和导师李泽湘教授的帮助,汪韬在深圳创立大疆 科技 ,如今成为中国无人机行业的领头羊,估值超过200亿美元。商汤 科技 与大疆的成功,成为香港 科技 创业的新势头。同一时期,部分香港投资人开始对初创型高 科技 企业表现出浓厚兴趣。

今年1月份,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筹办的第二届大型创业活动Jumpstarter创业盛典吸引了众多创新企业,癌症基因检测服务、通过微生物移植改善菌群失调、新零售模式……折射出香港创业氛围的活跃,投资推广署最新调查显示,香港初创企业2018年同比增长18%,达2625家,超过1/3的创业者来自香港以外的地区,主要包括英国、美国、中国内地等,初创公司业务多元,涉及金融 科技 、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贸、供应链管理及物流 科技 等。

若能将办公场地租金压缩,在港创业成本将会大大降低,也能更多激发年轻人投身于创业中。这几年香港的共享空间越来越多,其间也少不了大地产商的支持,新鸿基、信和集团分别在观塘、佐敦给香港的创业者提供共享空间。此外,位于观塘的腾讯Westart众创空间于2018年8月正式开业,至今已有来自8个国家的70家初创公司入驻。

2017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为青年创业及艺术家提供工作空间,并推出“青年共享空间计划”,在香港政府的号召下,包括新鸿基地产、信和集团、英皇集团等公司在内的10多家企业积极参与支持,将旗下的办公空间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优惠租金租给创业者。

据莫伟轩称,截至2018年末,全港产生了大约2600家初创企业,年增速达到18%,香港的初创生态圈逐渐有了起色。

至于为何没有在内地开展业务时,施明耀补充说,内地是非常重要的一大市场,但由于在内地设立的生物 科技 类公司每开一个实验室或者研发一个项目都需要拿证,过程相对复杂,未来就看大湾区是否对基因检测有一个好的政策,也非常期待。

香港现阶段对创新 科技 企业最直接的吸引力除了上述高端人才储备、研发能力以外,就是IPO——一条更为通畅和便捷的公开融资渠道。而善觅也是其中一家,将在2年后谋求港交所上市,为公司未来在内地的业务扩展储备粮草。

对于作为国际金融、物流、航运中心的香港而言,粤港澳大湾区亦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帮助其突破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瓶颈。

基于香港 历史 背景,香港在语言、文化、金融、法律、国际商贸、物流等方面与西方接轨比大陆更有优势,利用香港去开拓国外市场,会成为内地企业在全球的一个重要战略据点。

而目前,香港其实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 科技 的时间节点:大湾区战略和“智能时代”新 科技 变革的双重机会。

港交所将会大幅降低硬科技公司上市门槛

港交所将会大幅降低硬科技公司上市门槛

一则港交所或大幅降低硬科技公司在港上市门槛的报道引发市场关注与讨论,港交所最快可能于本月征求公众意见,并计划在年底前敲定该计划。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港交所,我们一起看看吧!

港交所新规早有讨论

关于港交所上市制度的变革早有蛛丝马迹。

今年7月,港交所高级副总裁韩颖姣出席大湾区资本市场论坛时曾表示,港交所将加快完善上市制度的步伐,确保其上市机制能够满足发行人投资者的需求。正在研究为一些尚在产品商业化初始阶段的大型高科技公司拓宽上市门槛,以支持此类公司的集资需求。

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不久前也在发布会上提到,港交所上市制度一直在优化中,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公司,它们需要大量研发投资,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它们没有足够的收入和利润满足交易所上市的要求。他指出,港交所一直在研究和学习如何欢迎这些初创的优秀公司来到香港上市。

新规酝酿之时,距2018年港交所“25年来最大的变革”已过去4年。4年前,港交所在原有的主板上市规则之外,新增了18a、8a和19c三章节,分别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产业公司、和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在香港上市。

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影响深远

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中国主管朱正芹认为,过去几年,香港联交所一直在持续推新,吸引更多的创新性公司。

2018年4月联交所主板上市规则里面新增了18A章,推动一大波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19C章则吸引海外上市的大中华区发行人回香港第二上市。

2022年初,联交所对19C章原本的规定进行修订,进一步放宽二次上市标准,包括对于第二上市的WVR的要求、VIE的要求都有放松,除了从美国到香港做第二上市,也会看到很多原本第二上市的公司陆续申请转为在香港主要上市,瑞银也帮助百胜(中国)从第二上市转化为香港主要上市。

朱正芹认为香港联交所还在陆陆续续的继续探讨新的创新,能够接纳配合更多国内的高科技创新公司来港上市,所以这方面的步伐还是非常大的。

四年来,这些变革措施从内到外地改变了港交所。根据港交所数据,自上市新规生效以来,截止至今年6月底,香港交易所已经迎来了98家医疗健康公司的上市,IPO总额接近了2600亿港元,其中共有50家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通过第18a章节上市,首发共募集资金超过1100亿港币,29家已经被纳入了恒生综合指数,28家被纳入了港股通。

扩大硬科技行业上市能否为港交所带来转机?

2018年港交所推出18a、8a和19c三个章节,为港交所带来了巨大的转变。而港交所要在近期推出新的改革措施,满足产品商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的大型科技公司的上市融资需求。根据媒体报道,更是将大型科技公司细化到了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去年以来,港交所已出现不少以上领域上市公司的身影。

2021年尾在港交所上市的商汤科技位列“AI四小龙”之首,2022年7月及8月更是被深交所及上交所纳入港股通名单;2022年1月紧随商汤之后上市的创新奇智,是李开复旗下人工智能方案提供公司,也在今年9月纳入深交所港股通名单;9月5日,决策类AI独角兽第四范式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同时,也有不少人工智能企业选择A股上市,如云从科技、格灵深瞳接连成功挂牌上海交易所,使A股人工智能行业热闹起来,也使港交所多了一些紧迫感。

港股内外夹困,港交所股价新低

今年以来,美联储议息缩表、通胀加剧、地缘政治紧张、疫情反复都深深影响着港股的走势,内外夹击下,港股大市成交量大幅缩水,新股市场募资额也剧烈下跌。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募资同比大跌近9成,跌出全球前5名。

内外交困之下,港交所股价再创新低。昨日,港交所股价一度跌穿300港元,创下2020年6月至今的新低纪录。

对于港交所股价的下跌,野村研究报告称,预计港交所Q3总收入将同比下降20%,但按季持平为42亿元;另因权益现货商品业务疲软势头持续至第三季,预计Q3净利润将同比下降30%,但按季增长6%至23亿元。同时,野村将今明两年港股日均交易额分别下调7%与8%至1290亿与1450亿港元,目标价由412.19港元下调至388.02港元。

据港交所数据,今年7月大市日均成交额创下12个月以来的新低,也是一年以来首次低过千亿港元,只有978亿港元。而7月总成交额也只有1.95万亿,仅为近12个月平均月成交额的65%。

港股市场成交额不及预期、新股市场表现不佳成为港交所急需面对的两大难题,而本次针对大型科技公司的上市制度改革又能否如4年前一样,成为港交所“命运的转折”呢?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5164.html
白玉兰提名太抓马!王一博白敬亭一番男主被打脸 杨紫或成牺牲品
南京华隆新寓的水电装修完美收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