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16日腾讯上市,同年8月19日发布第一份财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说,“将努力把我们的IM(即时通讯)服务由一个纯粹的通信工具,发展成为集服务及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平台”。20年后的2024年8月14日,腾讯发布了最新一份财报,视频号、小程序等新芽业务独当一面,与传统现金牛业务游戏等撑起了腾讯的骨架,实现营收1611.17亿元,同比增长8%,非国际财报准则下净利润573.13亿元,同比增长53%,让腾讯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增长超50%。
游戏重新恢复增长
2024年二季度财报发布时,腾讯低调许多,不再强调V字曲线,其实不论是营收还是非国际财报准则下净利润,腾讯在这三个月都保持增长。
根据8月14日披露的最新财报,腾讯2024年二季度营收1611.17亿元,同比增长8%,环比增长1%;非国际财报准则下净利润573.13亿元,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4%,2024年这一数据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幅超50%。
如果以年为区间,净利润的上涨更明显。2023年二季度至2024年二季度,腾讯5份财报的非国际财报准则下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是33%、39%、44%、54%、53%。“盈利能力抢眼,主要是因为腾讯持续聚焦,要求业务自负盈亏,砍掉持续亏损的项目,净利润数据就是量化表现”,比达分析师李锦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从具体业务板块来看,游戏、广告和微信业务的表现较为突出。其中,腾讯国内游戏市场收入重新恢复增长,海外市场游戏收入也延续了增长态势,海内外市场收入均同比提升9%。腾讯管理层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多款长青游戏用户参与度的提升,以及若干新游戏的成功发布。
具体到各个业务,国际市场游戏营收增长至139亿元,《荒野乱斗》季度平均日活跃账户数创历史新高,按日活跃账户数计在国际市场手游中排名第三,流水同比增长超10倍。
本土市场游戏营收增长9%至346亿元,其中《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二季度流水均恢复同比增长,《火影忍者》手游5月月均日活跃账户数1000万,《无畏契约》营收增长。
同期,社交网络营收同比增长2%至303亿元,“这得益于音乐与长视频付费会员收入增加以及小游戏平台服务费及手游虚拟道具销售增加,部分被音乐直播及游戏直播服务收入下滑所抵消”。腾讯方面解读。
视频号商业化加速
网络广告业务在2024年二季度实现298.71亿元,同比增长19%,这主要受视频号及长视频的营收增长驱动,由于部分互联网服务公司的广告预算缩减,移动广告联盟的营收同比下降。
通过用户数据,可以看出小程序、小游戏、视频号等新芽产品的成长。
2024年二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增至13.71亿,QQ的移动终端月活跃账户数5.71亿。微信小程序用户时长同比增长超20%,通过小程序促成的交易额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其中小游戏的月活用户5亿人,用户使用时长持续增长,小游戏总流水同比增长超30%。小游戏平台累计服务超过40万人次的开发者,其中240多款游戏季度流水超过千万元。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同比显著增长。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腾讯的toB能力。2024年二季度这一板块营收同比增长4%至504.4亿元,其中金融科技服务营收增速放缓至低个位数百分比,商业支付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同时,由于风险管控措施的加强,消费贷款服务营收下降,而理财服务营收实现双位数百分比的增长。企业服务业务营收实现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云服务业务营收的增长(包括企业微信商业化提升),以及视频号商家技术服务费的增长。产品层面,二季度腾讯推出面向公众的智能助手元宝,功能包括长文精读、文生图、图生3D等。
两个1.17亿
一直以来,数字内容并未在腾讯财报中独立呈现,2024年二季度也不例外。但巧合的是,2024年二季度,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13%至1.17亿,腾讯音乐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17.7%,也达到1.17亿。
具体来看,腾讯视频二季度上线多部热门电视剧,其中《庆余年第二季》《与凤行》均改编自阅文的网络文学IP,由新丽传媒制作,在腾讯视频播出。“通过改编自阅文IP的自制电视剧,腾讯视频实现了观众和付费会员数的显著增长”,马化腾强调。
“上游IP+下游制作”联动模式也拉动了阅文业绩。根据不久前阅文发布的最新财报,2024年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1.91亿元,同比增长27.7%;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7.02亿元,同比增长16.4%。
在和北京商报记者交流时,瑞达恒研究院经理王清霖解读了这种策略,“阅文IP运营的思路目前看也是比较成功的。不过这一部分有一定的偶然性存在,未来能不能把IP运营持续做好和打造爆品的方式稳下来,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发布的当天腾讯回忆了上市20年的变与不变。
“上市20年,腾讯经历了四次组织架构变革,自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3026亿元搞研发,只为应对日新月异的机遇与挑战”,腾讯总结。
“是的,竞争很激烈,但成长也很有趣。奥运会强调分秒必争,好公司需要穿越时间。三个月一期的财报是压力,也是动力。见过风浪你就会知道,红海只有43.8万平方米,剩下的海,都是蓝的。”20年的酸甜苦辣,以这句话结尾。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美的集团市值多少?美的集团股票最高价位是多少?美的集团股今天价格是多少?
如何看待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大手笔减持这件事呢?
截止2021年7月6日,格力电器市值为3014亿,美的市值为4835亿。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申明“格力没有把美的当做竞争对手”。 然而,美的在多元化经营明显已经超越了格力,并且格力在空调领域的优势也局部缩小。 美的、格力对各自的估值都不满意,试图通过回购提振市场信心。
然而,格力的三期回购,收效甚微。在营收增速放缓,主营业务差距也在局部缩小,格力“翻盘”无望之际,2021年7月6日的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峰会上,格力再放大招,能否助力格力“逆风翻盘”?
格力宣布“第一期回购”——2020年4月10日,动用自有资金30亿~60亿进行回购,价格不超过678元/股。 第一期回购累计买入108亿股,均价5536元/股,总对价60亿。
格力宣布“第二期回购”——2020年10月13日,动用自有资金30亿~60亿进行回购,价格不超过6902元/股。 第二期回购累计购入101亿股,回购均价593元/股,总对价60亿,。
格力宣布“第三期回购”——2021年5月26日,运用自有资金75亿~150亿进行回购,价格不超过70元/股。 截至2021年6月30日,累计回购6000万股,回购均价529元/股,总对价3175亿,按计划还将投入118亿进行回购。
回购价目前都高于现收盘价,并且但三期回购也是格力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回购计划,最终效果微乎其微。 由于资本投资者基本只会看中一家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单单靠回购来提振信心,投资者是不会买单的,这一决策基本宣告失败。
2012年,格力、美的市值均从千亿出发。 随后2016-2020年,美的在方洪波带领下, 领先优势扩大到近40个百分点。
营收增速方面:美的营收同比增速均是个位数,反观格力,2019年零增长,2020年同比下降15%。 不仅在营收方面未能超过对手,连自己的“战绩”也没能保住。 不论从横向看格力自身,还是纵向对比美的,营收增速完全没有优势。
2018年, 格力家用空调业务营收1557亿,美的“家用空调+暖通空调”加起来不到格力的一半。 随后,2020年,美的“家用空调+暖通空调”收入达1212亿,首次超过格力“家用空调”收入。 而美的的多元化经营全面开花,而格力家用空调在2018年冲高之后,连年下降,此消彼长。 美的的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格力喊了多年“加快多元化布局,培育新增长点”。 智能手机、精密器械、新能源、半导体、医疗 健康 等这些板块格力也是积极布局参与,但是依然没有摆脱格力电器对空调业务的高度依赖,这种多元化业务终究成不了格力“翻盘”的重要手段。
董明珠在CBNData举办的2021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峰会上称,“格力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把光能、储能和空调结合起来,当足够的能源聚集起来后通过空调发电。 把这个技术深入研究,一个家庭可以完全自我发电,照明不用花一分钱电费 ”。
首先,从技术层面分析: 董明珠所说的是基于该技术已经能得到验证才能实现“全球温度可降半度”,目前该技术处于开发中,有待研究深入,才能实现“新招”。 董明珠这项新技术方向,或许能够成为格力的“翻盘”大招。 这里不加评论,用时间来证明。
然后,从降本增效方面来说: 2018-2020年, 格力在成本控制方面显然更胜一筹,而且优势越来越大。 现今,格力四大成本合计比美的低76%。 这也是目前仅存的优势,并且,随着美的的多元化加速,这种优势只会逐渐缩小。
最后,不论格力“翻盘”能否成功,格力在降本增效这一方面是值得学习的。 如果格力的多元化经营突破不了“空调天花板”,可以试试把“空调路”走到极致,可以把董明珠的“新招”早日全球化使用,不仅企业能轻松“破局”,对环境也是一大助力。
海尔逐渐掉队,改名能挽救海尔的中年危机吗?
对外向来低调的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因减持美的股权并套现近14亿元一事,陷入舆论中心。
美的集团出现多笔巨额大宗交易。 深交所官网显示,方洪波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美的集团2000万股,成交均价6812元,减持参考市值达1362亿元。
美的方面回应称,此次减持系方洪波个人资产配置需要,是方洪波首次减持。 交易受让方以海外投资机构为主,会继续长期持有,且根据法规要求交易后6个月内受让方也不得减持。
尽管美的表示公司未来三季度基本面继续向好,市场对方洪波减持一事仍有质疑。 A股家电板块普跌,而自减持信息公开以来,美的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美的市值已跌去约300亿元。
正因此,方洪波减持也让国内职业经理人圈层再度被关注——职业经理人究竟能带企业走多远?
何享健与方洪波的交接,是国内家族企业将管理权“让渡”于职业经理人的典型案例之一。 家电市场迅速增长,美的也随之一路狂奔。 “上规模”战略让美的拥有超过两万个产品型号。 与之对应的是,美的的组织结构、人员规模显得臃肿,仅美的日用家电事业部即在国内开设了超过60家销售公司。
与庞大规模相悖的是,无论是空调、冰洗、日用家电,美的利润率较海尔、格力等厂商均没有明显优势,甚至处于较低水平。 美的利润增速远低于营收增速。 规模化战略正侵蚀美的的盈利水平。
对于新任主帅来说,缩减营销规模、砍去不必要的产品线是当务之急,但这势必带来阵痛。
另一个不确定性则来自于新帅本人。 方洪波并非管理学出身,亦非公司创业元老。 接班何享健前,这位历史学出身的经理人,曾在美的内部刊物《美的报》、美的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等部门任职。
尽管修读了MBA、管理过空调事业部,但对于接班一家家族企业的方洪波来说,如何平衡董事会与大股东的关系、能否把握公司战略方向,都是难题。
方洪波接手后,美的关闭了超过10个工业园区和制造基地,砍掉7000个产品型号,将营销体系扁平化,对销售人员乃至管理层进行裁员。
与此同时,方洪波所推进的战略包括全球化、智能制造等。 具体到业务上,更早地发力线上渠道,以及除了空调以外的产品多元化,也成为这些年包括新冠疫情期间,美的逐步胜过老对手格力的重要原因。
在A股俱乐部里,如今市值总额排在美的前面的企业包括“四大行”、“两桶油”、两大保险巨头、贵州茅台等。
未来,美的以及经理人方洪波能否迎来何享健期待的5000亿营收里程碑,亦或下一个市值高位,仍待时间考量。
业绩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方洪波为代表的美的董事会和以何氏家族为代表的大股东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大股东较大程度地放权给经理人,后者则对外表现低调,并未强化个人在品牌中的形象,仅称自己为美的“过客”。 这一点与另一头部经理人——快人快语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截然相反。
这可能是经理人截然不同的个性所致,也可能是因为美的原本的家族企业特质。 “毕竟不是血缘关系,是雇佣关系”,方洪波曾这样描述自己和何享健之间的信任。
如何把握信任的度,是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共同的必修课。 据报道,在方洪波上任初期,在面对外界压力时,何享健曾向方表示,“做你想做的”。 方洪波任期内,美的管理层曾出现变动,而这被部分解读为,何享健愿意让方洪波获得更集中的管理权。
不过,美的并非没有隐忧。 以空调为例,国内空调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的阶段,迫使格力推进营销渠道变革,董明珠开始削藩,简化格力多层的渠道商体系,并积极拓展线上。 在美的空调毛利率尚不及格力的情况下,
其他品类上,美的也存在产品差异化不足、品牌优势不明显的问题。 这和美的此前主打中低端产品有关。 平价走量的策略,适合渠道优先的增量市场。 而当家电市场转向存量,用户需求优先更为关键。 按照方洪波的说法,“如何从高端制造转向智造高端”,差异化和高端化是关键。
实际上,国内职业经理人文化较西方起步较晚,职业经理人制尚未在国内传统企业中广泛普及。 不少上市公司仍延续家族企业架构,由家族成员担任管理要职。
对于少数走上台前的职业经理人来说,他(她)们需要对公司内外多方负责。 曾有国内民营企业经理人撰文称,职业经理人要做到“老板(股东)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 ”
获得“好评”绝非易事。 在商场上,职业经理人常因对未来市场机会研判失误、公司业务条线梳理不明晰、只重视短期业绩增长而非长期发展、业绩增速未使股东满意等原因被质疑。
对技术创新不足、市场不够敏感、用户导向不足、渠道转化速度较慢,是联想落后的原因。 在备受争议的手机业务领域,杨元庆曾谈到,“运营商市场的成功让我们有点故步自封。 ”
而如果公司创始人已将企业带到了一定高度,难以超越创始人的成绩也是职业经理人需要面对的难题。 对于万科前董事局主席王石来说,这个难以超越的“创始人”就是他自己。
万科上市前,创始人王石持有万科40%的股权;万科上市时,由于王石放弃了万科的原始股份,使得自己从老板的身份转变为职业经理人。
不过,从王石卸任前万科的业绩表现来看,已过而立之年的万科也未逃出业务趋于保守、内部活力衰减、业绩弹性降低的魔咒。 以2011年至2017年万科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为例,该指标由268%下降至061%。 尽管万科希望鼓励内部创业,拓展物业、家装、养老等新商业模式,但在净资产收益率承压的情况下,为了保住公司现金流,万科新业务的开展显得有些畏手畏脚。
对于王石本人而言,更多的质疑声源自其对于个人观点、个人生活的大胆表达。 外界多认为,尽管王石自称是“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但在与万科相关的行为处事上,他更多以创始人身份自居。
美的集团现在的市值高吗?美的集团有什么价值多少?美的集团集团最新消息?
17年时,传统家电厂商海尔发布了其首款智能音箱产品,涌入了超过两千家厂商的智能音箱市场。 根据海尔公开的信息,这款产品除了和普通的智能音箱一样的功能之外,更多在于通过海尔的平台,实现家电设备的互联,帮助实现家电联网控制,从而塑造家庭物联网。
从其智能音箱产品的迭代和出货量上来看,海尔本身并不在意音箱本身的产品,其目的在于布局物联网产业。
虽然物联网给了传统家电新的增长方向,但也给传统家电厂商带来了更多对手。
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除了霸占电视这块大屏之外,已经进军到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这一传统家电厂商的核心腹地。
而在物联网的潮流下,行业融合开始逐渐发力,互联网厂商和家电厂商开始各显神通,都想要开拓新的物联网市场。
开拓市场当然要从改名开始,家电行业在19年前后迎来了改名狂潮,海信电器改名为海信视像,TCL集团变成TCL 科技 ,而海尔则从青岛海尔摇身一变成为了海尔智家,其打造智能家居平台的寓意,跃然纸上。
19年六月,海尔发布其证券名称变更公告,青岛海尔更名为海尔智家。 在公告中,海尔还特别解释, 其更名是为了更好推进公司的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品牌战略实施。
今年3月,海尔发布其更名后的首份财报,其19年全年营收2007亿,。 然而看似实现关键增长的海尔,其实也面临巨大困境。
首先,盈利能力不够,和美的,格力差距过大。 19年海尔虽然拥有2007亿的营收,但是净利润只有82亿。 相比之下,格力营收只有1981亿,但是净利润却达到了246亿
海尔一直无法上升的利润率在于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一直高居不下,极大了影响其利润率。 由于海尔存在,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两个经营主体,在销售,管理上都存在冗杂过度的问题,导致其费用高涨,难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再而,海尔市值低于美的,格力
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 美的和格力的市值差距就足以填补一个海尔
10月份以来,美的市值一直在5000亿以上,格力也一直维系在3500亿左右,其市值差距超过1500亿,而海尔的市值只有1600亿左右。 当然,海尔智家只是海尔集团的部分业务,美的和格力则是集团整体估值。
虽然,海尔高举智能家居以及物联网等概念,寻求新的增长方向。 但是在向这一方向靠拢的不仅仅只是海尔,还有美的,格力,TCL等老牌家电企业。
横向对比国内家电三巨头,不难发现,在转型中,美的无论在市值还是在营收等关键数据上,都已经获得局部优势,正在成为家电一哥。 而格力则严守空凋这一核心阵地,拥有最高的利润率,同时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打造智能家居系统。
而小米,华为这样的互联网厂商也在智能家居上攻城略地,分别推出了自家的智能家居方案。
面对这样的情况,海尔似乎也进入了自己的中年危机。
观察海尔近年的调整,海尔似乎试图通过主动升级的方式来化解危机。 从产品渗透到场景,打造平台化的家电运营。
目前,海尔官网的业务介绍已经以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为核心宣传点,而这也透露了海尔转型的决心。
然而就当前的激烈竞争而言,海尔中年之后,能不能赢得下一个时代,仍然尚未可知。
刚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家用电器行业涨势不错,达到历史最高点,但现在正在进行高位调整。那么接下来的行情是否能够让我们有机会再捞一笔呢?下面要讲的就是在家用电器行业名列前茅的巨头公司--美的集团!
在即将解读美的集团股票之前,这份家用电器行业龙头股名单,就是精心为大家准备的,从链接进去就能浏览:宝藏资料:家用电器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绍:美的集团在中国家用电器行业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在消费电器、暧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等领域,公司都有业务经营,变为A股家用电器行业市值在首位的代表性企业。 公司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等完整产业链。
大家已经了解了美的集团的基本情况,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美的集团令人感兴趣的地方有哪些,我们投资能不能赚到钱?
亮点一:公司强势引领线上渠道发展,B、C端业务同步进行
国内疫情得到缓解后,国民对家电的需求也处于稳定的阶段。 美的集团在先进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供应链优势和渠道优势的加持下,这也将意味着公司营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其中,在渠道销售方面,公司在上半年全网的销售规模达到520亿元,同比上涨超过了20%,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平台全品类搜索与销售同行披挂桂冠,
线上渠道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不仅有利于公司的品牌荣誉不断增强和扩大,公司的知名度也是一样,成为以后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有力保障。
亮点二:空调销量反超,成为空调界老大
美的集团空调营收在2021年上半年达到764亿元,同比增长近20%,现在已经超过了格力电器的671亿元,变成了空调界的领军企业之一。 就目前来看,反超的金额已经达到了上百亿,佐证了公司的空调完全得到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有望继续在家电空调领域稳坐第一。
我有种感觉,在强者恒强的规则下,在空调的销量上公司反超同行,无形中也会强化公司品牌的影响力,可以帮公司多多销售其他家用电器领域的产品。
亮点三:国内唯一产业链与产品线齐全的家电生产企业
美的集团是国内一家家电生产企业,有着唯一全产业链、全产品线,同时公司在压缩机、电控、磁控管等家电核心部件研发技术方面领先其他同行。 该优势使得公司在家电行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有力增强,使公司继续稳坐家电行业第一,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
受文章篇幅的影响,有关美的集团的更多深层次测评和风险告知,全部都在学姐整理的这篇研报中,打开链接即可详细了解:深度研报美的集团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贸易增速下降了,家用电器出口量跟同期相比下降不少。 不过从未来的角度来说,目前,国家对地产领域的改革,将会有利于家用电器的需求持续加大。 并且,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大力支持绿色环保智能产业的发展,将对家电产品质量标准升级有促进作用,为家用电器行业带来新的机会点和发展阶段。
总的来说,美的集团的家用电器研发技术优越,所生产的家电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有明显减少,能对应上国家近几年来一直倡导的绿色环保政策,是一家前景开阔的家用电器公司。
不过文章毕竟有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美的集团未来行情,只需点击下文的网址链接,有专门的顾问为你诊股,看下美的集团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美的集团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0-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A股2023开门红!沪指收复3100点热点全面开花!
今天,2023年A股第一个交易日,开门红行情如期而至,沪指大涨近30点,重返3100点整数关,两市超过3600只个股上涨,热点全面开花。
记者昨天在文章中说,希望新年有个新气象,期待今天市场的开门红,果然很久没有见到的热闹行情,今天总算是等到了。
说到热闹,实际上今天早盘,沪深两市都是小幅低开,且调整了近一个小时,大盘才翻红。 其中的原因,是两家券商股的开盘大跌,给2023年先来了一个下马威。 而券商股的表现,更是迎来了证监会在盘中罕见地回应了市场热点问题。
首先,千亿市值的华泰证券直接低开超过6%,盘中最大跌幅超8%,成交量显著放大。
华泰证券大跌的背后,是公司抛出了不超过280亿元的巨额配股融资计划。 上一次上市券商的巨额配股,是去年1月中信证券A+H股配股募资约273亿元,以及去年9月中金公司抛出的不超过270亿元A+H股配股计划。 就中金公司来看,去年9月公布配股计划之后,股价大跌超过9%,此后又累计跌了超过15%才止跌反弹。
券商行业,一直是一个非常“吸金”的行业,公司业务要想不断扩大规模,就需要补充资金。 所以,券商也是热衷于再融资的一类公司,而募资方式,要么发债,要么配股。 但配股的话,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确实就不太友好,所以一遇到巨额配股计划,往往二级市场价格都会下跌。
另一家券商,则是。 今天的最新消息是,公司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获得了瑞士证券交易所监管局的同意。 而今天早盘一度大跌5%,随后跌幅收窄。
东财的大跌,多少还是受到了华泰证券的拖累。 因为在海外发股票,实际上是有点类似于向境外投资者配股,而A股的股东权益将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
下午收盘前,华泰证券跌幅依旧超过6%,明显回升,跌幅不到1%。 此外,中信证券、中金公司都在午后股价翻红。
今天早上,证监会方面也是极为罕见地在盘中发声,就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予以了答复。
接下来,看市场其他热闹之处。
今天,多家公司率先发布了2022年年报预告。 其中,业绩大幅增长的公司,大多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比如爱玛科技,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8亿元~20亿元,同比增长153%~201%。 最终,爱玛科技股价涨停。
公开资料显示,爱玛科技主营业务为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电动两轮车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中科江南,公司预计2022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亿元~2.634亿元,同比增长54%~69%。
中科江南是国内领先的智慧财政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全国性的财政信息化建设服务商,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各级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和行政事业单位等客户提供财政、财务、安全、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
股价方面,中科江南迎来20CM涨停,股价创出历史新高。
此外,康冠科技预计2022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32亿元~15.7亿元,同比增长65.99%~70.13%。
而股价方面,康冠科技在连续调整之后,也终于迎来放量涨停。
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做出了非常正面的回应,记者对于这个现象比较重视。 因为业绩本身是驱动股价上涨的最重要因素,但在低迷的行情中,市场往往会忽略这些因素的存在。 我们经常会看到,就算公司公布了业绩利好,但市场根本不买账。 而今天,业绩利好得到市场追捧,往后走,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公布业绩利好,那么也就不怕市场不热闹了。
其他方面,中字头板块再度走强,中国联通涨停,中国移动大涨6%,中国电信上涨3.82%。 此外,中国稀土、中国软件、中远海科等个股都有不错表现。
去年以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炒作已经开始盛行,而去年12月之后,以中国联通为代表的中字头公司也表现欠佳。 今天,新年首个交易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炒作再度发酵,今年这一概念能否继续成为行情的一大主题,确实值得期待。
此外,今天一个大热点,记者想要给大家提个醒。 这个大热点,就是蒙脱石散概念股,今天相关个股全线大涨,比如康芝药业20CM涨停、方盛制药、易民医药一字板涨停,还有康恩贝、金城医药等都有很强的表现。
蒙脱石散这款治疗腹泻的药,元旦期间突然就一夜爆红,“蒙脱石散”“诺氟沙星是什么药”等多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对于这次市场炒作蒙脱石散概念,记者觉得确实是非常离谱。 上海官方已发布警示:“已有多名医生提醒,不要随意服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等药物。 ”而股市上还在哄抢蒙脱石散概念股,大家一定要警惕背后的风险。
巴菲特说过:当人们忘记“二加二等于四”这种最基本的常识时,就该是脱手离场的时候了。
最后,关于今天的开门红行情,新年新气象,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勇敢地为今年的投资定下一个小目标:“争取在年末的时候,把去年的亏损赚回来。”
370亿元!马化腾的“鹅厂”将变成“鹅岛”
腾讯占据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几乎包揽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并且在 娱乐 、 游戏 、社交等方面,也是绝对的行业巨头。 而且腾讯的实力还在不断壮大,根据腾讯2021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营收高达1353亿元,净利润就达到了478亿元。 旗下的 游戏 、社交、影视等板块业务几乎全面开花。 在腾讯业务蒸蒸日上的同时,腾讯也开始考虑未来十年的规划了。 首要问题就是先建设一座全球总部,把现在和未来十年内招募的员工都放入其中,规划属于腾讯更广阔的业务部署。 于是位于深圳大铲湾的腾讯全球总部“互联网+”开始破土动工,现场已经开始了施工作业。 这座全球总部投资高达370亿元,项目面积达到了80.9 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可达200 万平方米。 虽然腾讯已经在国内“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建立了腾讯大厦,但随着腾讯员工的越来越多,腾讯业务的发展壮大,现有的腾讯大厦显然不能满足腾讯的需求了。 所以这座名为“互联网+”的全球总部破土动工,不过这一项目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因为腾讯从普普通通的“鹅厂”进化成了“鹅岛”。 这座新建设的腾讯全球总部被网友称为“企鹅岛”或者“鹅岛”,因为不同于在地面上建设,腾讯全球总部坐落在一座岛屿上。 在深圳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投资370亿建岛,打造全球总部,这样的大手笔国内没有几个互联网巨头能够做得出。 但腾讯家大业大,几百亿的投资要不了几个季度就能赚回来。 相比后期全球总部带来的影响力,这些钱算不了什么。 马化腾的“鹅厂”也将变成“鹅岛”,等全球总部建成,腾讯的数万名员工,研究人员都能迎来更好的工作环境。 另外腾讯也计划把鹅岛全球总部打造成一座庞大的 科技 园区,集合腾讯云、互联网、医疗等为一体的 科技 产业基地。 腾讯拥有近6万名员工,分布在全球各地,而深圳腾讯大厦总部的员工就有三四万。 这些员工会随着全球总部的建成顺利入驻,当然新招募的员工也可以安定其中。 用不了几年,一座鹅岛就会拔地而起,到时候最多可以容纳10万名员工。 这么多的员工数量,对周围的建筑设施,商业环境, 科技 氛围等等要求都非常高,那么具体的部署是怎样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在内网对这座鹅岛项目进行征名,最终“鹅城”脱颖而出。 以腾讯企鹅的形象再加上要建设一座堪比城市的全球总部,“鹅城”这一名字的确很形象。 既然被叫“鹅城”,那么肯定是需要建设和城市差不多的丰富设施,这些设施部署包括 科技 展览馆、员工宿舍、商业用房、控制中心、科研用房等等。 足足200万平方米,开发面积是非常大的。 考虑到全球总部将对外开放,因此还要建设商业区,地铁站等。 总之对这座全球总部,腾讯370亿元的投资都会落在实处。 而且不排除后期还会打造 娱乐 场景,供腾讯员工及普通市民游玩。 腾讯的“鹅城”部署看出了腾讯对未来的长远规划,很显然,在各项业务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必须要建立更大,更贴近互联网+的舞台了。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几乎少有巨头能够超越腾讯。 也就阿里巴巴能和腾讯同台竞技,在诸多领域不相上下。 但是论互联网公司的市值,腾讯远超阿里。 恐怕等腾讯全球总部建成之后,在国内乃至全球的互联网行业实力地位,还会进一步扩大。 对腾讯全球总部建设项目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