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
最早的中国在哪里?
发现
在这里
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
最早的双轮车辙,牵引着思绪,望见了最早的宫城
这里有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
也有最早的绿松石器加工作坊
还有最早的青铜礼器群
这片古老的土地
见证了夏、商王朝的辉煌
孕育出了这举世闻名的二里头文化
在这里
感知到了“最早的中国”
策划:李志晖
监制:万方 王子晖
执行策划:袁晗 樊珊珊
记者:刘璐 谷婷婷
设计:程媛媛
鸣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新华网新闻中心 河南分公司 联合出品
为什么找不到夏朝存在的遗迹
夏朝,这个朝代一直出现在我们的认知当中,认为它是一个在商朝之前的时期,商汤灭夏之后建立起了商朝。 只不过,夏朝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议很大的一个点,很多人认为夏朝可能只是虚构出来的,并非是真实存在,因为一直都没有找到和夏朝有关的历史遗迹。 但是,尽管这样就能证明夏朝不存在吗?那又是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找到夏朝遗迹?1.夏年简单理解就是夏的存续时间。 按古本竹书纪年,自禹至桀是17世、471年(五百或六百年说不足取,因为每王世的平均在位年数长到不可接受),这是夏的积年。 这个年代跨度如果很短的话,比如类似秦朝、隋朝,是有可能由于物质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没法很精确的与其之前、之后的朝代区分开,不过夏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关于绝对年代,由于比夏晚的商代、甚至包括西周前期也没有共和元年以后那样精确的纪年,所以如果具体到公元前X年至X年的话,夏的绝对年代也是不确定的,取决于商积年以及武王伐纣之年等一些关键点的理解,大体上是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断代工程给出的方案是约前2070-前1600)。 2.夏人活动地域文献上主要是记载夏后都邑或者夏后在某个地点,终夏之世屡有变迁,个别如《战国策》和《史记》则提到夏桀之国居的四至范围。 一般理解夏人主要活动区域是在河南黄河沿线地区(豫西,以及豫北、豫东),势力范围涉及晋南和山东西部。 既不是一个点,也不是全中国到处都是,这么个状态。 3.遗址在上述时空范围内,其实已经做了很多考古工作、发现了很多遗址。 而不是说比夏早的文化发现了、比夏晚的商发现了,唯独夏没有被发现。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上述区域之外,也有很多同一时期的考古发现,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禹域内外文化的差别。 这是考古工作者在论证夏文化时最重要的基础。 当日中国远非大一统(其实,即便晚至秦汉帝国,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差别仍能被考古学家观察到),如果有这么一群夏人,那么他们的文化也应该和其他族群有所不同(这一点并非所有学者都认同);考虑到夏的时间跨度,那么也应该与之前和之后的文化都有所不同。 考古学最擅长的工作不就是比较文化间的异同嘛,这也是考古工作者敢于在没有确凿出土文字发现的情况下论证夏文化的底气所在。 遗憾的是由于陶器类型学的研究成果表述起来很晦涩,这一点是最容易被一般人忽视的。 概括说来相对主流的认识是,以殷墟文化作为基点(确定是晚商)往前追溯,其来源被认为是二里岗文化(和二里头分布区基本重叠、年代在二里头和殷墟之间,被认为是早商),再往前追是豫北冀南的下七垣(可能是先商,先商不是商以前的意思,而是特指商先王先公及其人群所创造的考古学文化),和下七垣同时的二里头很可能就是夏。 郑洛地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大师姑、望京楼等含商文化因素城址的批量出现,再加上二里头的衰落,可能就是夏商更替的反映。 至于夏的建立,最常被用来论证的是,河南龙山文化的南扩、江汉地区石家河与后石家河的更迭,与禹征三苗有关,所以夏的上限不应早于河南龙山。 4.证明当然,随着二里头大型建筑基址、铸铜作坊、城墙等重要遗存的发现,在某种程度上更增强了学者们的信念——考古学界在引用文献来证明二里头是夏桀所居的同时,历史学界也在引用二里头的新发现来证明夏的存在是铁证如山。 按某些不中听的话说,就是双方在互相利用。 如果二里头或其他夏文化探索对象所显示的文明程度不高,可能学界主流会比现在更谨慎和保守一些。 既然二里头已经体现出极为强势的王朝气象,相对周边文化来说有压倒性的优势和辐射能力,而且一般认为是代表了早于商的政治实体,再要从考古学上否认夏已经显得很不靠谱了(如果否认夏的存在,肯定还是要走30年代疑古派的老路)5.文化考证除了大范围比较文化异同以及从考古学上研究文明程度之外,还有很多考古证据被用来和夏相联系。 比如《礼记·明堂位》: 灌尊,夏后氏以鸡夷,殷以斝,周以黄目。 鸡夷何指历代不得其解,邹衡论证了它就是二里头文化中的封口盉(现代命名的一种陶器类型,周代已绝迹)。 又比如孙庆伟论证了从龙山晚期到二里头起源于中原、并进而扩散到整个东亚的玉礼器牙璋,可能就是《尚书·禹贡》中禹锡玄圭的玄圭。 6.结论固然,应该承认这种条件下所得出的关于夏文化的结论,不如殷墟=商代晚期那么可靠,或者说锤没有那么实。 但是除非坚信夏不存在或不可证明,反过来观察其他知乎常见论证夏文化的方式,其逻辑不自洽的地方更多。 比如说因为夏在很遥远的西方某地,所以考古学家在中原发现不了夏。 比如说因为夏的年代没有文献中所记载的那么早,所以考古学家在那个时间段发现不了夏比如说因为夏没有文献中描述的那么强大或文明,可能只是不起眼的小国甚至部落,所以目前还没有发现夏。 其实夏这个概念的唯一源头就是文献,研究历史确实不能尽信书,但如果有选择地信,就要讲证据。 为什么同样是文献,相信夏的存在,却不相信共存的其他关于地域、时间和政治发展程度的描述,文献根据到底在哪儿?相比之下,被认为是疑古过甚的学者倒是更坦荡一些,信什么疑什么好歹还给出了系统论述(如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杨宽:《说夏》;艾兰:《龟之谜》),而不是那种莫名其妙的半信半疑。 还有很多人都对考古材料一知半解。 如某大V放言夏朝晚期都城,即二里头文化,影响区域小,比起商朝来说没啥王朝气象,找不到夏的原因是几乎所有人都偏执地认为,中后期的夏朝应该也像武丁之后的中后期商朝那样强盛。 这明显是对考古研究的误读。 从考古材料看,二里头二期至四期的对外影响力,并不亚于殷墟二至四期。 如果二里头是中后期的夏,那它确实是和武丁以来的商是一样强的。 这位还多次拿东周举例、如果没有文字发现的话如何如何。 实际上在许宏看来,二里头是应该和殷墟、西周这样的核心文化相提并论,而不是那种徒有其名的天下共主,这一点凡是认真看过《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都很明白。 而且,如果没有出土文字+文献,实际上仍能单靠考古材料得出,二里头之前是满天星斗,二里头出现后月明星稀,从二里头、二里岗、殷墟,到周原-丰镐文化,保持着一脉相承的向外强势扩散态势,这种势头到了公元前八世纪下半叶才随着周原和丰镐两个特大型聚落的衰亡而结束,接下来华夏的扩张就依靠从宗周分裂出去或者继承吸收宗周因素的列国文化了,直到咸阳、长安出现之前整个天下就是多级世界,这和二里头时代有哪门子可比性?
许宏的出版物介绍
1,、《最早的中国》许宏教授主要利用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辅之以出土与传世文献及相关学科的材料,以二里头遗址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东亚历史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即早期“中国”形成的过程。 全书既有宏阔的视野,又不乏细致入微的观察,小到二里头王都内遗迹遗物的描述,大到对全球文明史总体框架,以及距今万年以来的中国史前社会的发展历程的勾画。 以下为图书目录:解题——[中国]的由来什么是[中国]?看看文献怎么说西周金文把最早的[中国]指向洛阳盆地开创纪元——由[多元邦国]到[一体王朝]“满天星斗”的英雄时代文明时代的三大台阶:邦国、王国与帝国“中国”诞生于二里头时代一点一面:最早[中国]的两大特质全球视野——中国文明兴起的世界背景六大文明,影响世界历史的两大体系[旧大陆]的大河文明还有学者认为,爱琴海也是一大发祥地文明古国异同观全球文明史中的中国文明历史清晰度:另一视角的比较为什么早期中国的纪年不确切寻梦之旅——发现与研究历程由已知推未知的探索徐旭生寻[夏墟]找到二里头半个世纪的巨大收获雾里看花——都邑的王朝归属之谜文献记载的早期王朝史可信吗王系的疑窦[古史辨]扫荡传统古史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应运而生二里头:究竟姓夏还是姓商研究史的启示地灵中原——[第一王都]的诞生背景东方[大两河流域]:农业起源的温床中原:重瓣花朵中的花心四方辐辏的交通战略要地两大农业区的交汇带两大自然和文化板块的结合部洛阳盆地:形胜甲天下的[地理王国]二里头:[文化杂交]的硕果王都气派——城市规划的先端绝妙的都邑选址二里头的今昔:聚落演变大势扫描人口高度集中的超大型都邑都邑的复杂化与功能分区中心区的路网系统大[十字路口]的发现前所未有的城市规划建中立极——宫廷礼制的形成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想]出来的宫城中轴线规划的官室建筑群中庭可容万人的朝堂建筑规模浩大的[凝聚力工程]宏伟的宫城南大门东路建筑群:宗庙与祭祖场所?宫室建筑的[营造法式]早期宫室的冰山一角[朝廷]与[礼制]的形成国之大事——祭祀与战争祭祀遗存区的发现礼器:中国青铜时代的徽标从陶酒器到铜酒器陶鬶与[鸡彝]第一青铜酒器爵的发明从祭玉到礼玉东风西渐:大型有刃玉礼器群柄形器之谜昭示等级秩序的玉器无乐不成礼:乐器一瞥有骨无甲的占卜习爷中国最早的礼兵器钺·军事统帅权·王权小箭头的大启示都邑社会——人口构成与层级文明气象——世界管窥巧夺天工——官营手工业的高度城市民生——经济生活举隅海纳百川——对外交流的兴盛强势辐射——[中国]世界的雏形2、《何以中国》“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最早出现了“中国”二字。 这一重器于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 然而这已经是西周的事情了,其实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远的时间——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区,最早的中国已经开始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了。 “何以中国”是对最早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本书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最后辐辏到二里头遗址——中国最早广域王权国家的横空出世上来,进而解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诞生。 目录:解题一 陶寺的兴衰陶寺“革命”了都城与阴宅的排场龙盘、鼍鼓和特磬“革命”导致失忆?“拿来主义”的硕果大邑小国小铜器的大问题是字吗?什么字?寻“夏墟”找到陶寺禹都乎?尧都乎?衰亡的谜团与意义二 嵩山的动向“地理王国”出中原两大集团林立的聚落群扑朔迷离话城址城邑分布有玄机危险来自邻人?近看大邑王城岗“王城”是怎样造出的大洪水,传说还是史实大禹在哪儿治水?“王城”下游有大邑大邑瓦店的气派方正城池的由来“贵族社区”平粮台不可小瞧古城寨暴力:现象与动因三 新砦的发轫新砦的分量众说纷纭话新砦困惑与收获从围垣到环壕铜礼器的讯息古书中“挖”出铜鬶龙形象,权贵的秘符?墨玉璋的来龙去脉那年月,有国家吗?逐鹿何以在中原四 大邑二里头山北的政治图景二里头人从何而来?此洛河非彼洛河一水冲三都“半岛”上的新居民都邑大建设走向全盛持续辉煌与都邑终结不堪重负的陶器难哉,一刀断夏商五 中原与中国文化大扩张二里头国家的“疆域”“畿外”的殖民据点?长江边的“飞地”铜与盐,扩张的动因?国家群与“国上之国”软实力催生“中国”世界余论
河南有哪些值得打卡的文物主题线路推荐 -旅游专题
最近很多家长想带孩子到河南去玩玩,去看看那些文物,话说河南有哪些值得打卡的文物主题线路推荐呢?其实还真的有几条比较经典的,下面给大家推荐6条官方推荐的,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到时候可以去打卡了。 1、文明探源·仰韶文化主题游: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仰韶村博物馆)—庙底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庙底沟遗址博物馆)—巩义双槐树遗址—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2、早期中国·夏商文明主题游: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3、盛世气象·巍巍国都主题游: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龙门石窟—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铁塔公园—州桥遗址—开封城墙—宋陵。 4、天地之中·历史建筑主题游: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 5、大河安澜·治黄史迹主题游:三门峡大坝风景区—小浪底水利风景区—花园口风景区—曹岗险工—兰考东坝头—悬河—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嘉应观—济渎庙—黄河博物馆。 6、赓续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游: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新县田铺大湾—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和纪念堂——焦裕禄纪念园—四面红旗纪念馆—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红旗渠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