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前》 孙滋溪 布面油画 1964 供图/中国美术馆 《天安门前—90年代》 孙滋溪 布面油画 2007 供图/中国美术馆 《天安门前—70年代》 孙滋溪 布面油画 2006 供图/中国美术馆 天安门东侧 石狮子(雄狮) 供图/视觉中国 养心殿前的镀金铜狮及其脚下的绣球 摄影/卡茨
◎姜莉芯
“它们共同见证了北京城从帝国王都到现代首都的历史变革,并展现了中国城市规划传统。其选址、布局、城市规划、道路和设计,整体展现了中国古籍《考工记》所载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世界遗产名录官网上如此介绍刚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中轴线。文中的“它们”,指的是北京中轴线上15个遗产构成要素。
在北京中轴线上,最常见到的恐怕就是各种材质、姿态和应用的狮子了,尤其是天安门前的两对、四只石狮。它们与背后的天安门一道构成了一张具有“民族志”特点的画面。
有灵魂的中国狮子
石狮子是理想都城秩序的守护者,对于守护着“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狮子来说,它们到底携带了什么样的信息?
我们今天看到的狮子雕塑作品的程式化和装饰艺术定型于明清时期。从外观上看,天安门前面的石狮子头部有13个漩涡形“疙瘩”,显示了它们是最高级别的石狮子。它们雕刻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每座石狮由整块汉白玉雕成,高3.4米(包括底座),重15吨,左前爪下有小狮子的为雌狮,位于天安门西侧;右前爪下有“绣球”的为雄狮,位于天安门东侧。
《中国传统狮子艺术》一书认为,狮子形象的存在是对封建皇权“九重城阙”和“铜墙铁壁”不可侵犯的提醒;雄狮前爪下的绣球代表“同一寰宇”;雌狮前爪下的小狮子,代表“子嗣昌盛”。有的写作者还会提及明朝末年雄狮挡枪的民间传说。
在明朝,活的狮子是进贡之物。明代画家仇英的《职贡图》卷为我们描绘了唐代至明代渤海、南安、三佛齐等国漂洋过海、翻山越岭进京朝贡的沿途场景。职贡,指的是边疆部落或外国使臣向中原皇帝进贡。
我们在“三佛齐”队伍中看到了几头进贡的狮子。三佛齐国大致包括苏门答腊的滨海地区、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画面透露出古代中国与周边部落和国家的关系。2018年10月号《紫禁城》杂志上有一篇题为《东西交融》的文章中写道:狮子“这一望风披靡的兽中之王的到来,也是‘世乐征瑞’和‘无远不服’的政治气象之表现”。到了清朝,康熙皇帝还特意召群臣观赏狮子“以便通过这一异兽,建构起臣属对于政治权威的恐惧感和敬畏感”。
狮子并非原生于中国。《汉书·西域传》是最早记载狮子特点的文献。那时候的人们因为没有看到过真狮子,所以对狮子充满想象。比如狮子有翅膀,是瑞兽。这与汉代人坚信人死后能升天有关。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狮子又具备了辟邪和护法的特点。汉代的狮子造型借鉴了其他神兽的造型特点,这些神兽包括独角的天禄、双角的辟邪、形似麟而无角的符拔、龙生九子中的五子狻猊、角在鼻上长尾的角端、有祥瑞气象鹿头龙身的天马、能辨是非形如羊的獬豸、似麒麟又似天鹿的一角兽、似犬食人的犼(天安门华表上的就是“朝天犼”)和有鳞甲能“送子”的麒麟。
狮子的形象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工匠凭借想象和口诀创造出了复合的、与真实狮子不一样的“中国狮子”形象。凭借内心对世界的理解而雕刻出的狮子形象,也正应验了瑞典汉学家喜龙仁在《5-14世纪中国雕塑(上)》一文中的观点:“人具有内在神性,这为艺术作品赋予了灵魂。”他认为当创作陷入科学分析或者历史叙述时,创造力便会消失。从无到有的中国狮子形象正是这样一件有灵魂的作品。
入不了画家眼的石狮子
狮子的象征意义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记录下了时代的变化,这从收藏于中国美术馆的三幅巨型油画《天安门前》可以洞见。
《天安门前》的创作者为孙滋溪(1929—2016),他于1964年、2006年、2007年完成了三幅以天安门前合影为主要内容的油画作品。在他的画面中,没有出现石狮子,他的目光聚焦于人民。
创作于1964年的《天安门前》,画面左右对称,蓝天白云下的黄色琉璃瓦和红色的城墙“浓墨重彩”。国徽高挂于天安门城楼的正上方正中处,下面红灯高悬,红灯两侧红旗飘飘,一派节日景象。城楼中间挂毛泽东主席像,城楼西侧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东侧写“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城墙前面有三组主要人物,平远视野中西侧金水桥上有大人带领的几名儿童。
三组主要人物正在天安门前留下最美好的合影。画面中间近景有农村干部、插队知青、复员军人等老、中、青、少四代人;西侧人物着少数民族服装,还可以看到一名戴红领巾的少年和一名四五岁的儿童对专业摄影师的立式照相机充满好奇;东侧有六名海军战士,背对观众那名战士的海军制服翻领被东风吹起,与城楼上红旗飘动的方向相同。东风是动力,也是号角,反映的是各行各业、各族人民阳光灿烂的精神面貌。凭借人物在相机前的表现,可以想象出来自大江南北的人们对象征新中国的天安门何等敬重和珍惜。为了画好人物,孙滋溪曾到“四季青”公社同画中原型的北京市劳模李墨林一起生活了半个月。艺术家描绘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的精神状态与物质文化——这就是民族志。艺术作品中的民族志,其实是艺术家对世界观察的结果。
创作于2006年的《天安门前—70年代》,我们看到的是天安门前雪后的一个冬日景象。与第一幅作品几乎一样的是西侧的摄影师的姿态;画面中间以准备离开北京的知识青年为核心,女青年网兜里的洗脸盆是当时最好的礼物之一;东侧最突出的是穿黑棉衣抱遗像的老者和身后妇女推着的自行车。作者采用冬日场景,一定是为了这位老者。据说抱着遗像来天安门拍照是真人真事,老人的老伴生前一直有个愿望,想到北京天安门前照张相,但未能如愿便离世,为了实现老伴的愿望,老人抱着爱人的照片来到天安门前合影。
《天安门前—90年代》创作于2007年,画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天安门前的合影场面。画面上阳光灿烂,西侧摄影师的姿态与前面两幅中的“他”没有变化。摄影师前面是身高高于常人的运动员,他左边同样也有几个着运动服的人——从画面和时间点上来看,内容与2001年北京申奥相关。画面中心位置的群体都是头戴安全帽的工人,胸前有高空作业绑带的人物形象分外显眼。东侧是外国旅游团,凸显了北京开放的姿态。艺术家描绘的是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全民参与体育运动,以及促进国际交流的时代精神。
三幅作品里,西侧那位姿态一直没有变化的摄影师就是艺术家本人,这是一种“在场”。艺术的创作动机与自我意识相关,也同所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密不可分。当内心受到触动,就会产生表达欲,当表达欲转化到创作中时,特点之一就是艺术家的在场。这三幅作品用“在场”,记录下了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的主体的事实。画面中的人物,就像棱镜,任何一个侧面都能折射出一段时代的变化。
但在这三幅作品里,我们并没有看到金水桥两岸的四只石狮子。可以说艺术家有意回避了石狮子的存在。这就像选择这三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样,艺术家一定会选择能揭示自己创作思想的形象入画。显然,在天安门前蹲坐600多年的石狮子,没能在艺术家眼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绣球纹样暗合“生命之花”?
外国人眼中的石狮子有什么不同?石狮子在今天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多元的视角。
理化学家哈吉泰发现雄狮爪下的绣球花纹,暗合了一种被誉为“生命之花”的纹路——“富勒烯”——极其稳定的五边形或六边形组成的笼状全碳分子。
碳是构成地球生命的基本元素,所以得名生命之花。它在世界许多文化和宗教中具有象征意义。富勒,是建筑大师巴克敏斯特·富勒的名字,他设计的巨大网格状穹顶的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的美国馆给发明人克罗托、科尔和斯莫利三人带来灵感。因为发现了富勒烯,三人共同获得了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在天安门前不畏烈日严寒的汉白玉雄狮爪下,我们只能看到雕刻出的绳结。但是在故宫、雍和宫以及颐和园的铜狮子上,绳结与富勒烯花纹同时存在。物理化学家哈吉泰是第一位在北京故宫乾清门前一只铜狮的前爪下发现含有类似富勒烯花纹装饰的人。
我们因此猜测:中国是否存在早于1480年的类富勒烯图案?那一年,弗朗切斯卡完成了手稿《关于五种正多面体的小册子》的写作。紫禁城始建于十五世纪早期,但是所有这些“类富勒烯”结构装饰的绣球出现在乾隆皇帝前后的繁荣时期(约1740—1800年)。问题的重点在于,中国人为什么愿意将碳分子图刻画在雄狮爪下的球体上?让人看了生畏的庞大石狮或铜狮的雕塑形象与“寰宇”的结合并不太吻合,因为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中庸之道。希望对类富勒烯和富勒烯图案的探讨,为我们提供更丰富的世界观,揭开明清时期不为人知的时代特点。
天安门前的民族志就像文学作品中的“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的关系,民族志记录的是同一文明下不同的精神文化面貌,画面丰富且有说服力。如果说北京中轴线“见证了北京城从帝国王都到现代首都的历史变革”,那么守护这这条轴线,到处可见的狮子雕塑也一定“亲历”了这之中的很多变革,是民族志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书法中轴线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书法中的倚侧是什么意思补充一下:泛指结体的斜正、错落,穿插、呼应,收放、中轴线扭动等变化。 问题二: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北京社稷坛为正方形祭坛,象征着祖国辽阔的大地和领土,用五种颜色的土堆积而成。 其中,正中间为黄土,东面为青土,南面为红(赤)土,西面为白土,北面为黑土。 五色土也象征天下五个方位,代表着东、西、南、北、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个方位又与五方尊崇的神物结合,例如,东方尊太嗥,辅佐为木神;南方尊炎帝,辅佐为火神;西方尊少昊,辅佐为金神;北方尊颛项,辅佐为水神;正中尊黄帝,辅佐为土神。 由崇尚黄土地到崇尚明黄颜色,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原始走向封建等级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不仅崇尚黄土地,还尊崇黄颜色,黄颜色被演绎成为皇权和高贵的象征。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大一统的核心思想或观念就是皇权、皇帝,而皇权、皇帝的标志性颜色就是黄颜色。 例如,皇宫要用黄琉璃瓦建筑,皇帝在正式场合要穿黄色的龙袍或马褂等。 北京城作为古代帝都,其城市基础色调是灰墙灰瓦的城墙、街巷、胡同与四合院,而在城市核心区域则是红墙黄瓦的宫殿建筑。 这种大面积使用黄色琉璃瓦的建筑形式可以说是北京作为封建帝都的一个显著标志。 五服,中国古代先民讲究的“五服”是一种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和谐社会结构。 核心是帝王居中心,然后从京畿逐渐到边远藩属国均臣服帝王的理想分区域管理思想,也是古代帝王治国安邦的原始思想。 这种思想进一步引申就是围绕中央和服务中央的思想和意识。 古代先民认为,国家大一统,要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或者称为核心就是中央。 中央从地域讲,就是帝王所在的区域,就是都城。 由此,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五服图”表明,核心是中央,或是帝都;然后是围绕帝都的五服,由近及远的顺序是:甸服,侯服,绥服(也称“宾服”),要服,荒服。 在古籍《国语・周语》中也有记载,讲的是周穆王时祭公谋父曾解释过“五服”,大意是说,以王居住地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最近的为“甸服”,然后是“侯服”、“宾服”(汉书作“绥服”)、“要服”、“荒服”,是为“五服”。 中心、中央的思想到2500年前中国步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思想、学术空前开放,又有了一次升华,这就是孔子关于“中庸”的思想及论述。 孔子认为“不偏为中,不变为庸”。 我们常说中国的“中”,就是一个长方形再加上一竖。 这一竖不能写偏了,写偏了“中”字就不好看了。 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教授书法的老师就有专门用“中”字作范例的,其中对“中”字的一竖非常讲究,要求:既要悬肘、悬腕,又要“中锋”行笔,而且要求用笔垂直、左右环视,做到不偏不倚,准确地在“口”的正中攒足气力,行笔。 孔子所讲的“中庸”,比写“中”字的文化内涵要博大精深,其中既有规范的要求,又有做人、处事的思维和方法。 有人讲“庸”字,认为是平庸,这是现代汉语对“庸”字的一种误解,儒家所说的“庸”字含有广泛的应用和实践之含义。 例如,“庸”字拆开是“广”、“手”、“用”三部分组成,“广”就是在一种原则下具有普遍意义,“手”就是强调亲自动手,具有实践的含义;“用”就是应用。 有人概括儒家强调的“中庸”,是在待人接物时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 这还是字面上的解释,而不偏不倚的深刻含义则是坚持中正或公正,强调的是坚守原则,其中的调和与折中更深刻的涵义是包容与宽容。 在孔子提出“中庸”思想之后,将中心思想又进一步应用于帝王、国家、社稷的是《吕氏春秋》。 这部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进一步提出“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也就是说,帝王的位置应该是天下正中,帝王的住所(宫殿)应该在都城的正中,帝王的宗祠应该在皇宫正中。 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来看,中心的思想、中正的意识是深入人心的,是融化在几千年的中国思想文化......>> 问题三:书法如何布局?书法中单个字的好坏固然重要,但从一件作品的整体来说,字的排列与组合必然居先,这便是章法。 从古而今,所出现过的章法大约有六种: 一是有行有列式:这种章法无论纵向(行),还是横向(列)都字字相对,布若列兵。 甲骨文中就已有了这种章法形式,西周《虢季字白盘铭》也是这种排列,后来的刻石碑板中应用更多。 这种章法,利在整上规范,弊在易板不活。 故需注意字与字间要有神态呼应,姿态俯仰(行气),还要有用笔的转承呼接,务使通篇形离而神聚。 二是有行无列式:这种章法能使一行之中书写自如,而不考虑横向(列)是否相对,但由于保持着行距,整体上仍能清晰,可以说是齐整与随意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实用中这种章法形式也最为常见。 在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及草等各种书体中都有使用 。 这种有行无列式,行气表现的特别重要。 尤其在行草之中,由于字的动感增强,使字常常出现左右、高低、大小等不规则的位置及形体变化,为了不是一行之中或行间的连贯性受到影响,就必须一则注意守好一行内应有的中轴线,使字的变化不离其中,前左后右,上斜下正;二则控制好笔势的承接与行与行间字型笔画的相互争让照应,使笔势贯通,首位一气。 三是无行有列式:字数在三、四左右的名言、警句、匾额或字数更多的横标等,多以单列方式书写,方向通常从右至左(其它章法形式也一样)。 四是无行有列式:这类章法多见于大草或狂放一派书风中,其实本来有行,由于强调情绪的宣泄,放纵书迹线体的穿插运动,使行与行间的严格区分消失,使作品整体上构成了一种无行无列的线流板块。 唐代怀索、明代徐渭、詹景风等人的作品中最易见。 五是独字式:这是中国书法很有特色的章法形式。 通副只一字,往往作为训言或铭言,仰或纯作为一种书作的欣赏。 独字式不再有更多的字作为相互补救(只有落款等少数文字,即使字多也只是小字),因而要使一字能成为作品,除了字本身要受看外,字型与纸型的配合都很重要,题款的位置与形式自然不能放松。 六是对联式:对联又称一联,起源与五代后蜀主孟 咏在寝门桃符半上的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 宋时将这种形式推广用于楹柱之上。 从文词上讲,字数不限,但左右两个条幅,在章法上,体制上必须一致。 也是一种传统味极浓的书法样式。 以上六种主要章法形式中,还有一个贯穿其中的问题必须谈到,既字距与行距问题。 大致更根据需要又有四种基本情形。 一,行距宽于字距;二,行距窄与字距;三是行距等于字距;四是无行距字距。 六种章法形式是就是章法的内质而言的,在外部形式上还有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又有多种,比如条、屏、扇面、长卷、横幅、中堂等等。 其实内部形式并没变花,只是书写时要结合好具体书写面积的形状,如圆方扇形条形甚至不规则形等。 再有一个与章法相关的问题就是落款与铃印。 落款依作品的不同形式而定,要领在于呼应正文,辅助正文,使作品章法上更为完整,古不可以宾代主,款强文弱。 如正文书写已比较完整,就不能强为大量写款,只作穷款。 写款与正文所用字体也要相协调,一般写款以楷、行书为宜,如正文是篆、隶书、落款也可用篆、隶书,但其它书体的落款则不宜滥用篆、隶书、以免不协调,也有碍款文的清楚。 如果自己作书是为了鉴定考据或其它说明、感想等目的,落款时就不用“**书”的方式,而可写作“**识”,“**记”,“**题”,“**拨”等,也可只落自己姓名。 如带有恭敬之意或晚辈对前辈的谨敬,可用“**署”,“**谨署”等 书法用印主要有名著,闲章两类,闲章又有引首章,压角章位置比较固定,闲章是根据作品需要作为补空之用,位置较为自由,但除收藏性质外一般很少在正文中钤印。 一幅......>> 问题四:行楷书法的字距与行距应怎样安排最好书法作品自古以来都是竖式的从右至左写,所以字距应拉近些,行距要间隔远些。 楷书一竖行写下来要对齐中轴线,横行可字字对正也可以不对正,整体而言行距隔远些会使整个篇幅看来整齐有序。 行书讲究的是流动感和整体连贯的气势,要相互补空与穿插,但总体来说也是行距大于字距。 问题五:书法中怎样才能做到平衡的结字原则?急求答案~~~详细的最好~~~要做到平衡的结字原则,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书法中结构的平衡。 书法中所讲的平衡,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平衡有相近的地方,也有区别。 比如说,左右结构的字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平衡,如“相”字,但是也要将左边的“木”写得开张一些,才能和右边的“目”达成协调,因为“目”的笔画本身多,结构趋于紧凑,那么在整体上就要通过浓淡疏密来调节,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书法上的平衡主要从视觉效果来衡量,不见得是绝对均衡,这也是和一般“平衡”意义上的区别。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写横划,如果写成绝对水平,视觉上反而不美,这就说明视觉和实际有一定区别。 要做到结字的平衡,不好一概而论,和书体很有关系。 一般来讲,楷书结字比较规则,你可以通过多联系颜体和欧体来体会,这是我个人看法。 其他书家也可以,看你个人喜好和悟性,比如柳公权的也不错,但最好不要练近现代书家的,“师不高,弟子拙”;在行草书中,为了达到结字的平衡,必须考虑整体的需要,通过线条粗细、墨色浓淡、左右倾斜等各种手段取得最佳的整体效果;还有通过增减笔画达到结字平衡的。 这里面的道理,不是几句话能够完全概况,书法结字的平衡理论上可以讲一点,但是主要得靠自己在反复临摹、练习中去“悟”,这么解释您应该也“悟”到点什么了吧? 问题六:高山流水 书法,请指导不错不错,柳体学得真不错, 水字左边笔画小点 问题七:春秋战国是什么意思?这一时期的有趣文化?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自镐京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 其后,王室衰微,在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中涌现出一批强国,先后竞夺霸权。 齐、晋、楚、秦加上宋,史称五霸,但有异说。 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为战国时期,十余国中越、韩、魏、齐、楚、燕、秦七国战争不断。 春秋和战国合称东周。 春秋时齐国发达最早。 齐桓公(前685~前643在位)任用管仲,国势强大,在戎、狄交侵中拯救了一些中原小国,抗拒了楚国北上。 公元前 651年,诸侯盟会于葵丘,齐桓公成为霸主。 继为霸主的晋文公(前636~前628在位)继续抗拒楚国北进,主持了践土之盟。 此后,秦穆公(前659~前621在位)称霸于西戎;楚庄王(前613~前591在位)则北向窥测周王室,于败晋后称霸中原。 公元前546年宋国向戌倡议召集弭兵之会,各国承认晋楚霸权。 前6世纪下半期,江南吴国崛起,一度进占楚都。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前495~前473在位)开江淮运河北上,会诸侯于黄池,成为霸主。 公元前473年,越灭吴。 中原地区的国家,本来是许多块不相衔接的垦殖区,春秋时期逐渐连结起来。 各国接触增多,战争频繁。 私田垦辟增加使井田制趋于破坏。 租税制也出现相应改变。 春秋战国之际是社会变化的关键时期,但对于变化性质史学界迄无定论,有说是封建领主制转向封建地主制,有说是奴隶制转向封建制,有说是奴隶制由较低阶段转向较高阶段。 战国时期,铁器广泛使用,牛耕、施肥、水利应用于农业,耕垦速度和质量大为提高。 铁、铜、盐、纺织、陶器、漆器等手工业都相当发达,有官营也有私营。 市场商品种类多,金属货币大量使用。 城市人口大增,齐都临淄多至七万户。 商人兼并农民、农民弃本(农)逐末(商)的现象引起统治者和政治家的忧虑,许多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社会结构变化显著。 新的自耕小农成为农业生产主力。 手工业者、商人具有独立的身分。 宗法贵族分化,出现了俸禄制的官僚和各种士。 士可以上升为官僚,也可以下降为农民。 雇佣劳动时有所见,奴隶劳福仍广泛使用。 豪强兼并农民并使之成为依附者的现象,也开始出现。 各国竞用士人,推行变法。 魏、楚、齐、韩、秦国相继变法,其中秦用商鞅变法成就最显著。 商鞅立什伍连坐法以控制人民,把民间大家庭析为小家庭以增加纳税服役的单位,力耕致富者减免负担,经商及怠惰致贫者罚为奴隶,以军功受爵高低决定其占有土地、奴隶数量。 以后又令统一度量衡,以县制代替封邑制,废除井田。 商鞅变法使落后的秦国富强起来。 文化学术也有相应变化,出现了许多学术流派。 儒家创始人孔丘(前551~前479),没落贵族出身,熟悉古代典籍,多有新解。 孔子重人事而不重天命鬼神,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复礼。 他主张为政宽惠而不苛猛。 他本着有教无类精神,把教育向较低社会阶层推广,这种精神,正是战国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的言论被汇集为《论语》一书。 后世的儒家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加《乐》则称六经),据说都曾经孔丘审定。 战国时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孟轲(约前372~前289)和荀况(约前313~前238)。 孟子主张人性善,鼓吹行仁政;荀子主张人性恶,主张人定胜天。 孔孟的儒学在后世处于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及中国民族发展影响很大。 战国时诸子百家竞起。 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创始人墨翟(约前468~前376)反对战争,提倡兼爱;反对奢侈,提倡节俭。 墨家还主张假鬼神力量以制约人主的行为。 道家的老子主张天道自然,无为而治。 他认为对立因素可以转化,这是朴素的辩证思想。 庄周(约前3......>> 问题八:书法 个几个字改怎么改看样子练的时间不长吧,先不管你练的是哪种书体哪种风格,我说一下比较明显的问题吧(以唐楷为标准),仅供参考: 业:整体看上去歪斜,因为长横的向右上取势过大,作为字的主笔应平稳。 上面的两竖两点偏离字的中轴线。 精:中宫松散,左右参差过大,右半边的青注意中轴线,月可以再瘦高一些。 左边的米中宫四点应再收一收,竖的上下比例不要一比一,短横的位置应该在竖的中间偏上。 于:撇偏锋,钩有些虚,结构尚可。 勤:和前三个字相比结构较好,笔画需要注意细节。 四个字笔画生硬,还不成熟,当然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 对于笔画的训练,建议在未来真草隶篆都要学习,增强对各种笔法的控制力。 像中锋的运用,笔法的灵动,结构的和谐等,至少需要十余年的书法学习才能领悟。 现阶段,你应该先打好基础,做到细节完整,整体协调。 之后再去追求灵动与意境。 学书法是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别着急,总有一天会达到较高的境界,加油。 问题九:汉代的建筑大多都用的瓦片,这说明什么?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顶端的盖头瓦,俗称筒瓦头。 瓦当文字中见有自名曰“当”,如“京师庾当”之类;曰“瓦”,如“都司空瓦”,“长水屯瓦”之类;又有曰“裳”,如“长陵东裳”等,曰“甬”,如“庶氏冢甬”等等。 前人训当为“底”,谓瓦栉比置于檐际,瓦瓦相值,而带瓦头的筒瓦正当众瓦之底,带有阻挡、遮挡的作用。 陈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赋》“裁金以饰”句,释“”为“椽头饰也”。 以今瓦当之位置考察,正是位于筒瓦之端,椽头之上,用于蔽饰屋檐口出头之木,故“瓦当”之得名很可能因其位置和作用而来。 瓦当一般为泥质灰陶,陶土一般要求土色纯黄,粘性较好,沙石较少的黄壤土烧制而成。 瓦及瓦当的发明,是在制陶工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为适应较为成熟的土木结构建筑的需要而产生的。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瓦和瓦当,出现于西周中晚期的宫殿建筑群遗址下。 因此,西周瓦当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早熟、发达和独具特色,它是古代中国许多发明创造中又一独创。 瓦当的使用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建筑构件、保护屋檐椽头免受风雨侵蚀,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它更以其图案、文字的美妙、生动,达到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效果。 它既是一种实用品,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品,而其自身所包涵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统治者宣扬其治国之道的宣传品。 在规模宏伟的大型建筑物上,配以造型精巧的瓦当,构成了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模式。 一、 汉代瓦当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每一个时代的创造物和艺术品都是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反应。 汉代施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所发展的基础上的。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西汉初年,经过了70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到逐渐恢复,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 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 西汉时期的宫室台榭之类建筑,在继承秦代基础上,规模更为壮丽宏大,已国都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建章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每处能容“千乘万骑”,可见建筑规模之宏伟。 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 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二、 汉代瓦当的特点 汉代的瓦当继承了秦及以前的瓦当的形制有半圆形和圆形两种。 半圆形瓦当流行于汉初,圆瓦当的形制变化是:汉初与秦代瓦当风格近似,武帝以后特点较为明显。 制作实现用模子将瓦面印好,再附在瓦筒坯上,因此一般是瓦面变大,被面光平,没有切痕和棱角,瓦当边轮较宽且平整,质地明显较秦瓦好。 陶色为灰色或浅灰色。 西汉素面瓦当较为少见,所见者多为饰纹瓦当和文字瓦当,其饰纹瓦当亦可分为图像画和图案画两类,图像种类繁多,据《陕西金石志》记载有麟凤、狻猊、飞鸿、双鱼、玉兔、蟾蜍等数十种,构图巧妙,独具匠心。 值得注意的事,与秦图像瓦当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同,汉代瓦当图像多是取材于现实而又经过了高度艺术夸张的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珍禽异兽,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细腻而不繁琐的线条勾勒,将汉代质朴浑厚、走有奔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关于瓦当纹饰的区分,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及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种。 它们的特点我将在下面分别论述。 一图像纹瓦当 龙纹瓦当 西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直径19.5厘米,边轮较宽,当面为一鼓目长髯,张牙舞爪的盘龙形象,龙身饰细密的鳞甲。 蟾蜍玉兔瓦当 淳化董家村采集,直径18厘米,边轮主齿轮状。 当面主纹是蟾蜍和玉兔,蟾蜍圆目鼓腹,身后有短尾......>>
请问这句话怎么翻译,急,谢谢~~
请问这句话怎么翻译,急,谢谢~~
开发一个大规模的专家咨询小组单美国地区使用IMPLAN资料模型:洛杉矶县与生产力冲击的应用例项
2月2日历史上的今天!急
●1421年2月2日,明朝正式迁都北京。 1368年,明军进占元大都,改大都为北平。 为了便于防守,又在北面城墙以南约2.5公里处另筑一道新墙,从而奠定了明代北京城的北界。 与此同时,为了消灭元朝的“王气”,拆除了大都所有的宫殿。 1402年12月18日,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平。 从1407年5月开始,征集工匠、军工、民工约30多万人,在北京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改造城池,历时14年,整个改建工作到1420年初才完工。 1421年2月2日朱棣正式下诏迁都。 当时的北京城从内到外分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一条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各种建筑物对称地排列在两侧布局非常严谨完整。 从此,北京城的平面呈“凸”字型。 明代的北京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中心。 ●1907年2月2日,俄国化学家德米特利·伊凡诺维奇·门捷列夫(1834~1907)逝世。 他对化学的最重要贡献是:建立了元素周期分类法。 门捷列夫在1869年至1871年间,写成《化学原理》一书。 同时深入探索了元素性质间的关系,对所有已知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成表。 这个周期表逐渐成为大部分化学理论的骨架。 1887年他提出溶液水化理论,是近代溶液学说的先驱。 门捷列夫还研究了气体和液体的体积同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发现了气体的临界温度。 ●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结束。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军对德军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1943年1月10日凌晨,苏军开始用5000门大炮轰击陷入包围中的德军。 在炮兵的掩护下,苏军的坦克和步兵发起冲锋,德军全线溃退。 德军阵地在6天之内缩小了一半。 到1月25日,德军死伤和被俘人数达10万以上。 1月31日,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德军全部被歼。 整个战役共歼灭德军30万人。 苏军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整个战略形势,有力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程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英国被迫在1921年12月同爱尔兰签定条约,允许爱尔兰南部26个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权。 1923年2月2日,成千上万的英国军人撤出爱尔兰。 ●1970年2月2日,伯特兰·阿瑟·罗素(1872—1970)逝世。 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 他一生中完成了40多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各个方面。 罗素的首要事业和建树是在数学和逻辑领域。 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阿根廷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建成(1535)。 ●葡萄牙宣布成为君主国(1909)。 ●爱沙尼亚同苏联签订和约并宣布独立(1920)。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现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49)。 ●被劫持的葡萄牙邮轮“圣玛丽亚”号上的600名乘客在巴西的累西腓登岸(1961)。 ●伊朗的霍梅尼拒绝伊朗首相沙普尔·巴赫蒂亚尔的和平倡议,并要求他辞职(1979)。 ●中国数学家熊庆来(1893~1969)逝世。
合伙入室抢劫未遂一般几年 ?急!
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建议委托律师积极辩护,争取从轻处罚。欢迎来电详细咨询!纵横法律网 黄谋庆律师
狗狗拉肚子而且鼻子也很干,急!
如果现在是单纯的拉稀的话可以去药店买思密达给它服用,还有就是不要给狗狗吃油腻的食物,必要的话可以喝些淡盐水。 思密达各药店应该都有的卖。 2元一小包。 我家金毛以前拉稀就是吃这个好的。 贵宾还没有拉稀过。 对了,狗狗还小,不知道饱的,喂多了也会拉稀的。 注意饮食。 关于鼻子干1首先宠物在睡觉的时候是干的 如果狗狗不在睡觉那么这个是证明狗狗生病了2你可以检查以 *** 表症状 看看狗狗有没有有伴随鼻子干 眼睛红 流鼻涕 咳嗽 眼屎 脚垫增厚或变硬 鼻头温热 粪便腥臭 鼻头温热 呕吐 厌食 排泄稀便 因为很多是新手狗爹狗妈 所以我发的病症比较杂3如果真的是没有其他症状 那么给狗狗擦鼻子上点维生素E 以免鼻子干
太原十八中分校叫什么?急!,!
同心外国语,但是据说和本校是分开的,
6年级 一堂难忘的体育课500字 急
一节难忘的课(1)“叮铃铃——”,伴随着清脆的 *** ,同学们纷纷到操场上集中,这一节是大家喜欢的体育课。 体育陈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过来,神秘地说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玩游戏!”“什么,玩游戏!”顿时,操场上像炸开了锅似的。 大家可高兴啦,有的同学竟欢呼起来。 “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叫‘大网捕鱼’。 ”陈老师大声宣布,“游戏规则十分简单,选三名同学作为‘网’,其余同学是‘鱼’。 当‘网’的同学必须手拉手,‘网’破时必须即时‘修补’,而当‘鱼’的同学一旦超出规定的界线,或被‘网’包住,或碰到‘网’则出局。 ”“首先由男生上场!”在陈老师的一声令下,我们男同学从地上一跃而起,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陈老师挑选了顾琦纬、陈旭明及恽文豪三人当“网”,只见他们手拉着手跳进了“池塘”,这突如其来的“渔网”使原本在无忧无虑游泳的“鱼儿”吃了一惊,随即像疯子似的四处乱窜。 恽文豪眼疾手快,他看准了机会,飞快地一转身,轻轻松松地抓住了想从他身边溜过的杭晨。 首战告捷,恽文豪十分得意,他乘胜追击,和其他两人默契配合,轻而易举地将一小部分“鱼”送上了黄泉。 “鱼群”见状,不敢轻举妄动,只得缩在池塘的一隅。 “网”决定先发制人,他们向“鱼群”发起了猛烈的攻势,“鱼群”措手不及,被“渔网”搞得遍体鳞伤,还有三两条“牺牲者”。 不过,“渔网”也“伤得不轻”——“网”破了。 这时剩下的“鱼群”乘机从两边逃了出去。 可“渔网”不甘示弱,一次又一次地发起了凌厉的攻势。 不一会儿,就只剩下“鱼王”——喻姜丰了。 这是条老奸巨滑的鱼。 前面,他一直“坐山观虎斗”,所以体力十分充足。 可“渔网”已累得气喘吁吁。 “渔网”并不打算放过这条“落网之鱼”。 他们张开“渔网”,向喻姜丰扑去,喻姜丰轻轻一闪,躲过了攻击。 “渔网”没给他喘息的机会,又向他扑来……就这样一扑一躲,喻姜丰终于被逼到了死角,成了瓮中之鳖。 喻姜丰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好办法。 只见他先将身体倾向右边,“渔网”见了向右边扑来。 说时迟,那时快,喻姜丰竭尽全力从左边冲了出去。 “渔网”知道自己中了调虎之计,他们连忙重整队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喻姜丰,喻姜丰躲闪不及,成了“渔网”的囊中之物。 “哈哈哈”,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大网捕鱼”的游戏结束了,这堂课真令人难忘。 一节难忘的课(2)本周四,谢老师向大家宣告:明天第一、二节课为家长观摩课,请各位家长“大驾光临”。 她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大家三三两两地讨论、议论著。 一些平时对自己要求严的同学,此刻最兴奋,他们早就想在家长面前表现一下了;那些平时会“兴风作浪”的同学有点像泄了气的皮球,在椅子上坐立不安;还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有什么感觉,昂首挺胸抱背坐着,神态自若,让人觉得深沉。 第二天早上,我刚来到五楼,就发现气氛不对,往日一直传到楼梯口的喧嚣声隐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参差不齐的读书声,怎么回事?没到早读时间呀?我边想边走进教室里,“哎呀!”原来教室里已站着两位家长,他们神情严肃,面如考官,我赶紧一溜烟跑进座位,拿出书读起来。 渐渐地,家长们多起来了,我爸爸也来了。 大概是为了看清楚我,他特意坐到了正对我的窗户外面,坐的还是桌子。 这让我开始不太自在“什么意思嘛?看我也不必坐桌子上吧?一点形象都没有,只会让我紧张······”第一节是数学课。 只要老师提问,不管是会还是不会,我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这样想的同学一定很多,因为教室里总是“小手如林”。 不过,只要你稍稍琢磨一下,就会明白哪些同学真会,哪些是在滥竽充数,像我吧,要是会呢,面部表情会很自信,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手举得非常直;不会呢,我就只能把手举弯一点,因为心在别别跳,脑子在使劲转,脸自然就涨红了。 不过,幸好老师请我回答了一个我会的问题,哎!就看我腾一下站起来,大声极快地报出答案,又腾地一下坐了下去。 当我看见老师点头了,这才摇晃着脑袋,得意地扫了爸爸一眼:“怎么样?还可以吧?”可惜,爸爸面色冷漠,只看老师,好像没看我。 叮叮叮!终于下课了。 同学们咿咿呀呀、吱吱喳喳叫着,笑着,个个原形毕露了。 是啊!本来就是上一堂课而已,可谁不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家长看呢?面对家长和他们手上的手机、照像机、摄像机,同学们有点紧张,弦都绷紧了,一放开,就刹不住车了。 这堂课,我真是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希望以后我也能像这样认真听讲。 一节难忘的课(3)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李老师面带微笑地对大家说:”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选班干部,每个人在这纸上选出你觉得最好的五位同学。 ”选班干部开始了,刹那间,教室里静得出奇,只听见笔写在纸上的“刷刷”声。 大家选好心目中的班干部后,李老师叫我和陈晟写,林扬欢和蒋振宇报。 我心里非常紧张,不知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如何。 当林扬欢的嘴张开了,从他嘴里出来的第一个名字是余旷,紧接着,报了一个冯吟雪。 我心里想:女生中我的对手就是她们俩,不知我能否超过她们。 一会儿,林扬欢报到了我的名字,我心里暗自欣喜,看来我还行。 林扬欢一个接一个报著名字,余旷以绝对的优势取得了第一。 余旷看到自己取得了第一,脸上泛著红光,心里乐滋滋的。 我看见自己的名字也在其中,虽然落后于她们俩,心里还是很高兴。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刚才那一次不算,重新来选。 ”李老师一边拿纸一边说。 我偷眼看看余旷,她的失望之情尽显言表。 还是我和陈晟写,不过这次不是选五个人,而是选八个人。 又一次竞选开始了。 选谁呢,我心里琢磨著:余旷、冯吟雪做事认真,成绩优秀;吴子豪、陈晟思维活跃,乐于助人;金旭艳个子虽小,但聪明伶俐……考虑再三,最后我选了上面几个人,还选了我自己。 名单揭晓了,冯吟雪、余旷和我又都当选了,看到自己还在里面,我心里喜滋滋的。 更加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李老师说:“今天这八位同学当选了,但是,这八位同学不能当班干部。 ”我们都惊呆了,好不容易得来的班干部,不会又要重选吧?李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又说:“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是好学生,这些当选的同学更是好上加好,但我们要给其他同学一个机会,让他们也尝尝班干部的滋味,给他们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吧!” 李老师停了停,说:“这些当选的同学就当他们的老师,行吗?”我们高兴得快要从座位上跳起来。 我想:李老师把重任交给我们,我们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的。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那节课上的情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
急!谁能告诉我怎么做啊!
气象万千憎恨 浅显 鄙视 纪念胚错了是胎特别
古人传信方式有哪些?急及!
一、烽火传军情“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讯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二、鸿雁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凶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 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凶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凶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著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 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三、鱼传尺素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 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 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 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四、青鸟传书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资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 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五、黄耳传书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 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 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讯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风筝通讯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 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 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八、竹筒传书竹筒传书的故事,得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0年)说起,那年十一月,南方各地纷纷发生叛乱,为了平定叛乱,稳定江山,隋文帝紧急下诏,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前去讨伐。 杨素率领水军渡江进入江南,……一面指派行军总管史万岁率领军队两千人,翻山越岭穿插到叛军的背后发动进攻。 ……一日,史万岁站在山顶临风而望,看到前面茂密的竹林正波浪状随风而舞,忽有所悟,立即派人截了一节竹子,把写好的战事报告装了进去,封好后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 几天后,有一个挑水的乡人看到了这个竹筒,便打捞起来开启一看,发现了史万岁封在里面的报告,便按报告上的提示将它送到了杨素手中。 ……然后,杨素率领大部队,继续乘胜追击反隋散兵,没用多久,就彻底平定了叛乱。
500字 作文:关爱生命,遵章守法 急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爱自己的生命是每个人的权利。 全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处处可见,在这些交通事故里,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这些惨目人睹的事例,叫人深思。 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需要驾驶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反应。 但是,在春运、节假日或者运输旺季期间,一些司机趁客流货运旺季为追求经济效益疲劳驾车,为了利益疲于奔命。 一些“业余”司机忙于应酬不知休息,有的参加朋友聚会,经常玩个通宵,拖着一身疲倦驾车:一些长途司机急于赶路长时间连续驾车,成为交通事故的一大隐患。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疲劳驾车,害人害己1月19日晚上,四川南部县驾驶员雍亚林驾驶大客车先后在成都市三瓦窑和万人小区两处载客57人,当晚10时30分从万人小区悄悄驶上万南高速公路。 20日凌晨零点十分许,雍亚林行驶至成南高速公路遂宁涪江大桥时,因为疲劳驾驶,将车驶出右侧路外,仰翻于大桥右侧垂直高度8.5米的坎下,造成当场死亡10人,送医院途中死亡1人,轻重伤46人。 乘客谢家兵回忆,上高速公路后,有人喊他陪驾驶员雍亚林摆龙门阵,怕他打瞌睡。 而他发现雍亚林此时已经显得迷糊,正用手拍打自己的脸庞,接连打了好几下,从成都出来一直都是雍亚林开的车,无人替换,还有乘客上车时听见有人说,雍亚林已经两天没有睡好觉,并看见他下车吃饭时走路有些摇晃。 乘客谢坤说,看见驾驶员在打瞌睡,脑袋一歪一歪的。 娱乐过头打瞌睡,夫妻双双受重伤2003年8月31日,峨嵋山市驾驶员宋吉洪驾驶准载5吨的货车到峨嵋水泥厂装运水泥前往成都,由于装运水泥的车辆很多,需要排队等候。 宋吉洪将自己的车排上队后,就与一起等待装货的其他驾驶员甩开了牌局,娱乐活动一直持续到9月1日凌晨零点前他的车装上20吨水泥后才结束。 装上水泥后的宋吉洪驾车叫妻子周小琴同行,因为疲乏,一路上他边打瞌睡边行驶,凌晨4点20分左右,行至彭山县青龙镇附近的一段平直路时,他对妻子说: “这里路直,你替我看着点,我眯一会。 ”说话不到两分钟,宋吉洪迷迷盹盹中听见妻子尖叫,他连忙睁开眼睛,一辆货车黑糊糊地立在眼前,宋吉洪急得猛打方向,一脚刹车下去,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宋吉洪所驾货车当场撞在货车尾部,撞下公路边沟,宋吉洪和妻子周小琴当场撞伤,晕了过去。 诸暨严查校车事故隐患车门关不严,油门线还用铁丝缠住,车上座位也歪歪倒倒,核定19座居然塞了近30名学生——新学期刚开始,浙江省诸暨市运管所就查获了这样的一辆“学生接送车”。 8月31日下午,诸暨运管所稽查人员在市控打击“黑车”工作时,在店口镇发现一辆严重超载的“学生接送车”。 该车挂著杭州牌照,车身却印着“店口某小学学生接送车”字样。 稽查人员立即拦车检查。 经查,这辆核载19座的中巴车,当时载有近30名小学生,稽查人员还发现,该车车况很差,事故隐患重重。 经调查,这辆“学生接送车”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安全检测,司机也没有接受过安全培训。 哎,这一幕幕胆颤心惊、血的教训,希望每个公民都要遵章守法,关爱生命!
求岁月留痕的记叙文,800字的!急
岁月留痕有人说岁月如歌,有人说岁月如品茶,而我说岁月留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然而你蓦然回首,却发现岁月的留痕是无声的,在不知不觉中,你的心里已经刻上了几道波澜,你的心里已经珍藏了许多东西岁月留痕,酸“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首离歌,让我回想起初三的毕业典礼大家纷纷在同学录上留下了对彼此祝福的话,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句话“分开不代表结束,它也是开始的象征”是啊,虽然我们分开了,但我们的友谊长存,我们上了高中以后,彼此都长了一岁,再见面时我们会成熟许多但是离别的场面,我还是落泪了……岁月留痕,甜“池塘边的榕树上,像知了叫着夏天……”一首《童年》勾起了我小时候的事记得那时,可以说我是傻得可爱,竟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像“天空为什么不叫大地?”,“小草为什么是绿色的?”,那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让我看,想起那个时候个子小小的我,手里捧著一本大书,就不由地笑出声来岁月留痕,苦“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嘹亮……”一首《人民海军向前进》,引起我回想到军训的场景我想任何一个经历过军训的人都不会说它轻松在烈日炎炎下,还不许我们戴帽子,一站就是15分钟、20分钟,每天回到宿舍都是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真得很辛苦但是我想教官、老师也不会比我们轻松多少,她们也是很累的,然而为了最后一天的练兵仪式,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这算是苦中带甜吧!岁月留痕,辣“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一首《听妈妈的话》,让我记起那次挨批的事上了高中后,我有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了,经常一写完作业,就开始玩电脑了妈妈终于忍不住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一整天也没有跟我说任何多余的话,每每想起那时的场景,我都懊悔的低下了头……这可以在以后时刻提醒着我岁月留痕,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储存著许多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时地回忆一下,你会收获许多而不经意间,又一段岁月匆匆流逝,留下淡淡的痕迹我们无法改变岁月流逝的步伐,但我们可以改变岁月将要留下的痕迹岁月留痕时间,已在不觉中缓缓流过,而在你心中,留下了什么?——题记漫步在小路,望着傲然挺立的梅,不禁回首,原来,我已经长大了冷风呼啸而来,伴随着风声的是一阵 *** ,我接起了电话“喂?”是妈妈,我停下了脚步“晚上想吃什么?”这几乎是必问的问题了“面条吧!”我脱口而出电话那头微微一愣,接着传出略带喜悦的回答:“好!”放下电话,我也一愣,我有多久没吃妈妈做的面条了?还记得一天早晨,我气呼呼地把碗推离我的面前,“怎么了?”妈妈闻声而至:“我不吃面条了!难吃死了!”“怎么会呢?是不是淡了?”妈妈尝了一口,“那我再放点盐吧!”说完,便向厨房走去,“不要!我不吃!每天早上都吃!我都烦了!为什么同学家天天早上不用吃面条?我就要吃!我不吃!”我又开始发脾气妈妈看了我一眼,默默地端走了碗,伴随着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我不禁想,我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但是,喜悦让我无暇顾及这些从那天以后,每天早上的面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快餐,而我,也如愿以偿的过了把款餐饮但是,我渐渐的发现,快餐虽然可口,却少了些东西,但依然让我了乐在其中高中了,一周的住校生活是我无暇顾及其他,但在这北风呼啸的日子里,只要我一闲下来,便会想起妈妈的面条其实,妈妈做的面条也不难吃,汤是香浓的排骨汤,面条的软硬恰到好处,滑而不腻,还伴随指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使人回味无穷我突然发现,原来,快餐中缺少的那一味调料便是妈妈的爱啊!而这种调料,又有那种快餐可以新增呢?不知不觉中,已站在家门口,轻轻开启家门,一股香浓的,久违的排骨汤迎面而来,看着桌子上的那一婉婉面条,我的眼睛溼润了,这是,妈妈从厨房走了出来,对我说:“别傻愣著了!快趁热吃吧!”其实,我想说,妈妈,对不起,我不该用那种态度对您……但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我哽咽了成长的岁月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在心中,在脸上,在身上但,永远勿忘的便是,那印在心中的母爱岁月留痕不知不觉,5000多个日日夜夜像手中的流沙一般悄悄从指间滑落,无声无息......唯有指缝间的点点细沙是它存在过的痕迹—题记岁月无声,但会在它匆匆离去时留下属于它的痕迹,“它”在哪呢?在妈妈尖叫道“啊!我又长了一条皱纹!”的时候,我知道,它在那儿!在爸爸盯着镜子拔白头发的时候,我知道,它在那儿!可是,它给我留下了什么呢?痕·淡然从前,我是一个“冒失鬼”,做事情常常像无头苍蝇一样横冲直撞,遇到事情就慌慌张张,不知所措,有时就是风风火火,总免不了犯错,家长老师都拿我没办法不知何时开始,也许在岁月的淬炼下,我变得淡然了许多,看待问题变得理性,不会再因为一点小事就急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遇到紧急问题也不像以前那样焦头烂额,而是会沉下心来,冷静的思考,把条理理清楚,再去做面对莫名的指责与批评,不会在一个人躲起来难过,而会挺直腰杆与那人讲道理,把所有问题解决清楚看待考试的失败,不会又哭又闹,弄得大家都来安慰你而会自己安静地想问题所在,认真听取老师意见,主动与父母沟通,坦然面对失败······谢谢你“岁月”,你替我赶走了浮躁,留下了淡然与沉稳痕·坚强“爱哭鬼!”不止一次被别人这样叫,从小,不管多小的事情,都容易鼻头一酸,掉下泪来,受委屈也哭;被男生欺负也哭;看了感动的书也哭;考试不好也哭;被老师批评也哭......渐渐长大后,慢慢懂得,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让人觉得讨厌,于是,我变得坚强起来,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就流眼泪,受了委屈我会解释;被男生欺负,我会和他们讲理;考试不好我会自己找原因;被老师批评我会自我反省......不自觉中,我就已经变得很坚强,不会轻易流泪,这种坚强,是我成熟的表现,是“岁月”留给我的“痕迹”,使我由懦弱变得坚强轻轻的,它又要走了,这次,它会给你,给我,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
冰墩墩蕴含的创作秘密?
北京冬奥会的到来,不仅仅带来了全世界对北京的关注度提升,还伴随着一个顶流的诞生,那就是“冰墩墩”。 冰墩墩的热度可谓与当红流量明星旗鼓相当,甚至超过了许多,一度出现了“一墩难求”的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冰墩墩背后的创作秘密。
《冰墩墩创作》
1、吉祥物:
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由广州美术学院曹雪、刘平云团队共同设计,经过层层筛选、复评和完善诞生问世。 冰墩墩也成为了北京冬奥会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成为了我们的明信片。
2、外形解析:
冰墩墩的外形,是以我们的国宝熊猫为整体形象,身上印着一个北京冬奥会的logo,外表整体包裹着一层晶莹剔透的冰晶硅胶外壳。 开窗式设计,使得头部就像有着一个头盔,外环印刷着五彩光环的冰丝带,带上头盔的冰墩墩,整体是宇航员的感觉。 手掌上也印着一个红色的爱心。
3、名字由来:
最初第一版广美设计的形象是冰糖葫芦,后来换为熊猫。 冰糖葫芦在北京话中又叫做“墩儿”,为了避免儿化音难念,于是改为墩墩,墩墩也符合熊猫憨厚的形象。 而冰墩墩的外壳又是水晶型,于是以“冰”为姓也符合冬奥会冰雪的主题,于是“冰墩墩”这个名字就此诞生。
4、设计理念:
(1)形象理念:冰墩墩的熊猫形象,是最能代表中国的动物形象,既活泼可爱又老实敦厚,也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富有超能量的冰晶硅胶外壳,也将现代科技融入于此。 五彩光环的冰丝带,代表着的是冰雪运动的赛道,也象征着5G新时代,五种颜色也是五环的表现,体现了奥林匹克的大背景。 手掌上的爱心也代表着我们欢迎全世界人民的热情。
(2)名字理念:冰墩墩,“冰”体现了冬奥会的特点,象征着纯洁,坚韧。 “墩墩”敦厚、敦实,念起来非常可爱,符合大熊猫的形象。 冰墩墩,既体现了和蔼可亲的整体形象,也表现了坚韧不拔,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1、脱颖而出:早在2018年8月8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十周年之际,举行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全球征集启动仪式。 历经84天的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35个国家的5816件方案。 经过各种代表的投票,最终,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冰糖葫芦”脱颖而出。
2、修改阶段:广美团队在收到通知入围了,进入了最后修改阶段。 广美团队,大年初三就开始了作品的修改,有人提出冰糖葫芦毕竟只是一个小吃,无法承载大国形象,于是就对了造型进行修改。 保留了“冰”,将冰外壳不变,换成了各种动物,比如老虎、麋鹿什么的,都觉得不太好,最终,他们想到了熊猫。 但是为了与其他熊猫吉祥物区别开,于是变加了一些特别的元素,比如“五彩冰丝带”。 就这样,冰墩墩的大致形象就诞生了。
3、细节修改:经过了一系列的修改之后,冰墩墩大致细节和具体形象都确定了,但是广州美术学院精益求精,为了将冰墩墩以更好的形象体现出来,并且更好的融入冰雪元素,他们去到了四川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来实地观察他们的举动,并且还亲自体验了冰雪运动。 将亲身体验与自身感受结合起来,修改了一些细节。 最终,冰墩墩确定好了各种细节,就问世了。
1、19天成稿:当时,2018年的10月10日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到广州美术学院进行宣讲,这也是最后一站,距离截止交稿时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但广美团队没有因此泄气,他们迅速组建好了设计团队,是一个仅有14人的小团队。 就这样19天的时间,广美团队,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天交出16件作品,可想而知其中的创作强度。
2、不被看好的广美:刚刚我们说到了冬奥组宣讲团来广州是最后一站宣讲,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寄予广美团队很高的厚望,因为他们认为,重来没有接触过雪的岭南地区很难对雪产生共情,难以创作出来作品。 而广美团队的负责人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表示,相对于对雪司空见惯的人,没有接触过雪的人对于冰雪才更有想象力,才更能表达对冰雪的向往。
3、冰墩墩的背后:除了我们刚刚在介绍的冰墩墩的整体外形,还有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那就是冰墩墩背后的“滑板”。 在冰墩墩的背面,链接两只手的地方,其实是以“滑板”为原型加入的创作,灵感也是来源一个一位中学生的创意。 这个细节,看似不经意,实则充满创意。
4、性别之谜:雪容融与冰墩墩的亮相,网友们的心里面自动默认了冰墩墩是男孩,而雪容融是女孩。 但是,殊不知,冰墩墩和雪容融是没有性别的。 根据国际奥委组的规定,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吉祥物是不能有性别的。 并且,吉祥物也是不能够说话的,所以,我们在各个场景看到的冰墩墩都是没有声音的。
《冰墩墩生产》
经过了创作的困难之后,又一个难题出现了,那就是生产。将冰墩墩从虚拟变为实物,那冰墩墩是如何生产的呢?
我们可以将冰墩墩总体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就是熊猫布偶,第二大部分就是冰晶外壳。 但是,看似简单的两大部分,实际上是一道道复制的工序。
第一大部分:熊猫玩偶
(1)初做外形:熊猫玩偶其实和其他普通玩偶没有什么区别,第一步都是先制作布偶的裁片,将它的手、脚、五官等各个部位,都做出各自的裁片。 然后将各个裁片进行裁缝整合,一个没有“气”的瘪玩偶就出来了。
(2)充“气”:做好了瘪的玩偶之后,就是充“气”,这里的“气”实际指的是棉花,就是充棉花。 让玩偶鼓起来,各个地方从平面变得立体了起来。 手脚也瞬间成型了。 充好棉花之后,把充棉花的口,缝起来,一个熊猫玩偶就生产好了。
第二大部分:冰晶外壳
(3)做模具:冰晶外壳的材料实际上是硅胶,并且达到可食用级别的硅胶。 硅胶用混炼机混炼,然后裁为大小及厚度合适的备料后放入模具,通过硅胶成型机的加压和硫化,固态硅胶就会软化在成型。 然后脱模后,一个大致的模具就做好了。
(4)热转印:做好了硅胶模具之后,还要将冰墩墩特色的冰丝带和冬奥会logo给印上去。 将冰丝带的位置和大小确定后,用热转印技术,将冰丝带和冬奥logo给印上去。 印完后,一个完整的冰晶外壳就做好了
两个大的部分做好了,就人工将熊猫玩偶套进冰晶外壳,一个冰墩墩就诞生了。
冰墩墩的生产虽然分为两个大部分,但实际上对技术的考验还是非常大的,其中困难重重,他们是什么呢?
1、玩偶的创新:冰墩墩和其他毛绒玩具最大的区别就是,冰墩墩还有一层冰晶外壳。 硅胶的外壳和毛绒玩具的相结合,使得生产难度,大大增加,而这既是玩偶的一大创新,也是一项大考验。
2、模具的制作:制作冰晶外壳的第一步其实是拥有一个外壳的模具,而模具的制作尤为复杂。 首先,先要用3d建模出来模具的样子。 然后用数控五轴联动进行加工。 最后的模具型面,还需要进行高光抛光处理,才算完成一个模具的制作,这复杂的工序和技术的攻克也是生产的困难之一。
3、外壳规模化生产:刚刚提到了模具的制作非常困难,这也间接地导致了外壳的规模化生产困难,制作出来的模具,一次只能制作两个冰晶外壳,所以这种速度导致了很难进行规模化生产,如果要规模化生产,上述的步骤比如重复好多遍,制作多个模具,从而实现外壳一次性的量产。
4、冰丝带印刷:冰墩墩的冰丝带其实就是五圈不一样的色彩印刷,但是这种环绕型冰丝带却历经了一个月才最后敲定下来如何印刷。 起初,甚至没有一个厂能将冰丝带印刷出来。 可想而知,看似简单的冰丝带,实际上是令全部人头疼的地方。
5、冰墩墩“站起来”:冰墩墩的外形是一只熊猫,除了布偶,还有一个外壳套在外面,所以两只小脚难以承受来自上身的重量。 不单单是玩偶单独要立住,带上外壳也要能站住脚跟。 为了让冰墩墩能够“站起来”,生产团队更是修改了上千次,最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衡支点,来承受重量,立稳脚跟。
一只简单的冰墩墩,其实是生产团队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技术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才成就了今天的冰墩墩。 “一墩难求”也是有迹可循的。
《冰墩墩引人深思》
冰墩墩,始于18年,从创作到生产,到现在的“一墩难求”。它的创作和生产意味着什么呢?
1、厚积薄发的创作精神:
为何广州美术学院能够在短暂的19天就能创作16幅作品,并且有三幅从五千八百多幅作品中入围前十,我想是因为他们厚积薄发的创作精神。
广州美术学院,是最早的美术学院之一,也最接近改革开放的春风,所以思想也最为开放和活跃,他们的创意如喷泉般涌出,16幅高产作品足以证明,并且从冰糖葫芦到大熊猫这样的大跨动也是敢为人先的。14个人,20多次的往返北京,100多G的3d效果图,500多个卡通形象,上千次的修改,这种创作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广东在设计上也是多次为国家出谋划策,参与了多项大型活动的策划与设计,一次次的锻炼,一次次的成长,从中汲取经验。 这种丰富的经验也使得他们的技术与创意变得炉火纯青。 所以广州美术学院的脱颖而出是他们厚积薄发的创作精神的结果。
2、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如果说广州美术团队体现了厚积薄发的创作精神,那么生产团队蕴含的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生产冰墩墩的公司有三家,这三家可谓都是“老玩家”了,你可以在许多届奥运会和运动会或者是世博会上,发现他们的名字,是的,他们已经经手生产过许多吉祥物了。 为何,他们能一次次胜任此项工作呢,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经验吗,我想最重要的是,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创新、精益、专注和敬业,他们很好的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创新:没做过是吧,那就做,第一次嘛,又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硅胶与毛绒的结合体就诞生了。
精益:硅胶为了防止孩子误食,特意使用了食用级硅胶;并且使用的是环保PVC和PC材料。 为了打造透亮的外壳,反复的抛光打磨模具才得到了冰晶外壳。 这就是他们的细致之处。
专注:在生产过程中,他们需要非常专注,一套模具只能生产两个外壳,还需要将外壳上的细节给处理,并且还要防止刮花。
敬业:冬奥会赶上春节,生产人员也应广大网友的需求,提早复工,加班加点的生产冰墩墩,这种敬业的精神我们由衷的敬佩。
3、顺应时代发展和潮流:
回顾以往的吉祥物,敢问哪一个能够拥有冰墩墩这样的人气呢,哪一个有着冰墩墩这样与众不同设计呢?
以往的吉祥物,都是以一定的动物特点而定的,友善和好的形象,勇敢拼搏的形象,并没有特别的亮点。 而冰墩墩在基础的动物特点的同时,还结合了许多现代化和科技感的元素。 冰晶外壳代表了冰雪特点之外,还有着太空宇航员的格调在其中。 五彩冰丝带在体现了冰雪赛道的同时还体现了5g的高科技。 冰墩墩手掌的爱心也是表达了爱与和平。 这些设计,不单体现吉祥物本身应有的特点,更表现了我们对于顺应时代发展,跟上现代化潮流,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姿态。
线上一抢而空,线下排起长队。 日本记者为它疯狂,英国卖到107磅。 网友绝望的说,我和冰墩墩的差距,就差一个冬奥奖牌了。 《重生之我为了获得一个冰墩墩勇夺冬奥前三》。 这种成为顶流,我想是必然不是偶然。 那它意味着什么呢?
1、冰墩墩是成功的:成为顶流,那最能体现的就是,我们选对了,我们的创作是成功的,国人的创作和审美是得到认可的。 无人见到不夸一句可爱,无人见到不想得到一只。 顶流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冰墩墩是成功的,我们是成功的。
2、民族自豪感的提高:每个得到冰墩墩的外国友人,都会发到社交平台上说好可爱,也有非常多的外国友人请求国内的朋友帮他们买冰墩墩。 他们喜欢冰墩墩的同时,我们民族自豪感也就跟着提高了,因为我们是冰墩墩的创作者也是生产者,它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所以顶流也意味着我们民族自豪感的提高。
《结语》
回归题目,冰墩墩蕴含的创作秘密是什么,我想它不是秘密,它只是我们很难留心发现的细节,和背后一位位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奋斗。 功成名就,岂是在一朝一夕,背后默默的耕耘总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丰收。 相比于冰墩墩的成功,我认为背后辛勤工作者更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厚积薄发的创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应该值得我们铭记标榜。 是他们的勤勤恳恳成就了今天的冰墩墩,是他们让冰墩墩让北京冬奥会名垂青史,在冬奥会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