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视觉算法登柳叶刀!看CT提前10年预测致命心脏疾病 已进入临床使用

新智元报道

编辑:乔杨

【新智元导读】 最近,《柳叶刀》上的一篇医学文章发表了有关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里程碑式结果。之所以如此有影响力,是因为这项名为CaRi-Heart的技术结合了AI视觉识别和预测算法,可以在没有明显症状时提前10年识别出重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英国一家名为Caristo Diagnostics的公司宣称,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结果,他们的CaRi-Heart AI技术可量化冠状动脉炎症的严重程度并准确预测心脏疾病。

研究涉及的数据样本来自英国的ORFAN项目,全称为「牛津风险因素和非侵入性成像」。

这个项目是英国国家医疗NHS体系的一部分,旨在评估接受CCTA(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患者的风险状况和疾病发生率,并从外部验证先前训练的AI风险预测算法和分类系统是否适用。

CCTA是几乎所有胸痛患者都会接受的检查,它可以识别出存在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而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手术的患者。

然而,即使没有CAD,血管炎症也会导致动脉硬化,并可能引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因此,提前识别并冠状动脉的血管炎症非常重要。

只靠CCTA检查不能做到这些,但有了AI算法,就能纳入其他影响因素,量化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由于动脉中分泌的炎症信号可以驱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变化,因此可以反过来,用标准化的脂肪衰减指数(FAI)量化估计冠状动脉炎症的情况。

一种名为AI-Risk的辅助算法可以结合FAI评分,同时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以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纳入算法,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算法包含的其他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指数、糖尿病、胆固醇、高血压、偏头痛、吸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17种。

为了验证算法的性能,研究选取了ORFAN项目中的3393名患者进行中位数为7.7年的随访,时间跨度从2010年到2015年,患者年龄从18岁到99岁不等。

Cartiso公司开发的CaRi-Heart 2.5版设备为患者每条冠状动脉生成FAI评分,并运行AI-Risk算法计算得出患者未来8年发生致命心脏时间的风险百分比,并归类为低或中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三个类别。

统计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患有CAD,FAI评分都可以捕捉到患者的残余炎症风险,是预测未来10年死亡率和MACE的有效指标。(MACE: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肌梗死、新发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死亡)

Cartiso的算法相比现有的预测模型(比如QRISK3)更能准确预估年轻人的风险,即使在动脉硬化症状轻微或不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识别出可能发生重大MACE的极高风险患者。

有了这些风险评估分数的指导,就可以进行个体化的预防管理,降低血管炎症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慢性炎症的患者,比如强化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或进行辅助抗炎治疗。

比如在这项研究中,向临床医生展示CaRi-Heart风险评分的结果后,45%的患者的治疗方案会发生变化,大多数是由于他们决定着手治疗以前未检测到的冠状动脉炎症。

Caristo的首席医疗管、牛津大学心血管医学教授Keith Channon表示,「我们很高兴发现,在预测患者心脏疾病方面,CaRi-Heart表现异常出色。这个工具非常适合帮助临床医生识别那些有正常的CCTA扫描结果的心脏病高风险患者。」

CaRi-Heart将AI算法应用于常规的CCTA扫描中,用来可视化和量化冠状动脉炎症的严重程度,这种原本看不见的疾病机制会导致中风和许多致命的心脏病发作。

Caristo公司由牛津大学心脏病专家创立于 2018 年。他们表示,50多年前就已经有研究发现,心脏病发作是由冠状动脉的炎症引起的,但临床医生一直无法通过常规心脏检查来观察和测量炎症的情况。

而现在可以使用CaRi-Heart技术从患者心脏的CTTA扫描中提取这方面信息,这标志着一项科学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心脏病预测、预防和管理的传统方法。

可以直接在云平台上,通过安全、匿名的数据传输方式上传扫描结果,并提交其他风险因素的相关信息,临床医生就可以在订单后48小时内收到CaRi-Heart提供的经过人类专家核查的报告结果。

CaRi-Heart已经在英国、欧洲和澳大利亚投入临床使用。该公司正在研发的新产品还将能够提前数年预测中风和糖尿病风险。

参考资料:

https://longevity.technology/news/new-ai-tech-predicts-cardiac-events-due-to-coronary-inflammation/

https://www.caristo.com/cari-heart-technology/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4)00596-8/fulltext


冠心病要终生服用阿司匹林吗

ECT和CT有什么区别

由于近代高科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医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使医学诊断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相继涌现了US、CT、ECT和MRI,这些功效神奇的诊断设备真令人眼花缭乱,弄不清孰高孰低,不知道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 那么CT与ECT有什么区别呢?ECT即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也称放射核素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是核医学影像诊断的一类大型现代化设备,是通过测定人体放射核素的伽马射线、运用电子计算机对信息进行计算和处理而获得图像的装置。 CET目前有两类:一类是以正电子发射核素为探测对象的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CT)由于必须配备昂贵的加速器而使其推广受到限制。 另一类是以伽马光子发射核素为探测的对象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应用于临床以来,在国内外应用日趋广泛,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其主要特点是,不但可以分层显示脏器的形态图像,而且可以动态观察脏器的功能代谢。 因此,有人称该项检查为“活体放射自显影术”。 它是在人体内注射放射核素,再在体外从不同角度采集体内放射核素分布信息,然后经计算机数据处理重建图像,并显示三维影像。 当探头固定时可得到伽马闪烁照相图像;当探头转动时,可得到像CT断层一样的三维断层图像,即可得到横切面、纵切面与任意角度的切面像。 ECT和CT最主要的区别是:ECT的放射源在体内根据射线发射到体表的密度投影分布重建图像,而CT是放射源在体外根据射线穿透人体的吸收系数的分布、由氙气电离室(或闪烁晶体探测器)光导管和光电倍增管组成的接收装置接收,再经信息转换系统将)线扫描所得的光信息转化为电信息,再经电子计算机运算和储存重建图像,以显现疾病的特征。 ECT区别于CT的另一个表现是,它不仅具有CT使肿瘤、梗塞、结节病灶显像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ECT还能够用血管池显像的办法,断定肿瘤的血管来源和中心坏死。 若使用对癌细胞亲和力强的放射性同位素,还能加强癌性阴影,鉴别是肝硬化结节还是肝癌,特别是能鉴别CT所显示的蜕影是癌还是海绵状血管瘤。 因为后者可以表现出“过度充填”,有相当肯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但对肝外肿物的鉴别、肝内肿物的显示率和清晰度,CT明显优于ECT。 ECT的心血管造影还能判断心脏功能,对心肌梗塞和心肌缺血的诊断,研究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判断术后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选择人工起搏的最适条件等,有重要参考价值;而CT则相形见绌。 总而言之,CT和ECT放射源不同,在诊断价值上各有千秋,不应该有所偏向,而应该互补不足,配合应用,才能发挥最大的诊断效能。

看心脏病要做CT还是彩超比较准确?

彩超对腹部的疾病诊断能力比较高;还是做ct 吧。 ct对骨骼肌肉的诊断肯定比彩超强。 如果楼主怀疑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建议做心电图了,但是做心电图的缺点是必须在你疼痛发作时做才能在心电图中看出来,否则就算你真的有心脏方面的疾病也查不出来。 捕捉这个时机并且立即做心电图一般是很难的,动态心电图都不容易捕捉…希望能帮到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6975.html
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引
俄方回应 中方确认不参加6月的乌克兰和平峰会 支持中国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