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回暖信号渐现 实验动物产业或先行复苏

新药研发过程中,动物实验不可或缺,围绕动物实验所形成的实验动物养殖销售、模式动物(经筛选后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研发,成为临床前CRO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新药提交临床试验申请(IND)前必经的环节,实验动物产业对于行业的复苏更为敏感,相比药理服务也具有更高的行业门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药研发回暖信号陆续浮现,实验动物产业复苏或先行一步;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实验动物头部企业更多聚焦自身细分赛道,行业竞争烈度有望下降。

实验动物企业2023年来业绩下降

根据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国内实验动物产品及服务供应商整体业绩表现较弱,行业代表性企业美迪西、昭衍新药净利润均大幅下降。此前,两家公司由于实验猴价格飙升引发生物资产价值波动,一度大受市场追捧。

随着上游研发需求降温,2023年两家公司临床前业务新签订单规模出现明显回落,昭衍新药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3.04%,美迪西则同比下降109.82%,近十年来首度出现亏损。2024年一季度,这一趋势仍未改变,其中,昭衍新药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主营收入同比下降12.07%,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44.98%,单季度亏损规模排名行业首位。

相比之下,其他实验动物供应商收入波动相对平缓,但整体盈利能力并不强。其中,药康生物(688046.SH)、南模生物(688265.SH)在2023年加速扩张步伐,由于收入的增长未能覆盖成本,净利润出现下滑;港股上市公司百奥赛图(02315.HK)2023年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有所增强,但整体依然处于亏损之中。

全球投融资趋冷,被认为是导致国内实验动物产业业绩疲软的重要原因。百奥赛图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全球药物研发投入趋于谨慎,很多公司陆续砍掉了非核心的药物管线,导致整个新药开发链条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处于前端的药物发现和实验动物环节所受影响程度还是相对较低的。

某投资机构研究员解释称,由于多数创新药企业并不赚钱,药物研发管线主要依靠投融资来支撑,融资受阻使得药企资金链愈发紧张,砍管线、缩减研发是创新药企逆境求生的必然选择。

新药研发需求回暖信号已现

2023年年底以来,全球投融资环境出现回暖迹象,创新药研发需求也有回升趋势。与此同时,国内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创新药产业的支持政策,旨在解决创新药审批难、入院难等问题。

上述研究员表示,目前行业投融资环境已经过了最差的时候,基本处于底部平稳运行的状态,后续如果创新药支持政策能够落地到位,创新药投资热情有望被显著激活,为整个临床前CRO产业带来新订单。

药理、毒理测试以及药代动力研究是新药提交临床试验申请(IND)前必经的环节。通俗来讲,就是对研发中的新药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并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进行研究。由于这些研究无法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因此无论药企选择自研还是外包,进行动物实验都是不可或缺的。

百奥赛图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创新药研发投入逐渐回稳,作为药理药效、毒理等实验环节的重要材料,实验动物产品需求的恢复势必更早于临床前CRO。他透露,2023年百奥赛图主要业务收入中,实验动物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就已显著强于药理服务收入,而这并不是该公司所独有的现象。

实验动物玩家战略现差异化

百奥赛图上述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此前PD-1靶点的爆火给全球创新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大批创新药研发企业应运而生,也使得包括实验动物在内的临床前CRO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但目前为止还未出现能与PD-1相媲美的新靶点,在下一个风口来临之前,后来企业将很难复制现有的成功经验,并在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实现赶超。

上述负责人表示,实验动物作为一种科研产品,客户对实验动物的养殖环境、定制化程度等均有较高的要求,行业壁垒相对较高,导致国内实验动物产业的高端玩家并不多,各家公司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已逐渐在业内站稳脚跟。

随着技术优势的不断积累,国内实验动物企业发展战略逐渐差异化。例如在模式动物这一细分赛道,药康生物持续专注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目前已陆续推进了“野化鼠”“无菌鼠及悉生鼠”“药筛鼠”“斑点鼠”等多个研发项目;南模生物在标准化小鼠模型品系库方面进行了大量研发投入,已拥有了超过11000余种自主研发的标准化模型;百奥赛图在完成“千鼠万抗”计划后,已形成针对1000+靶点的超40万个全人抗体库,并逐渐形成对外规模化转让早期抗体序列分子为主,转让少量优选PCC分子为辅的商业模式。

上述负责人认为,差异化竞争策略之下,实验动物高端玩家有望凭借各自独特的产品,在细分赛道获得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美迪西、昭衍新药等多家实验动物上市公司都在年报中不约而同地表示将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布局力度。相比国内市场,海外客户多为工业客户,订单规模更大,市场需求更为广阔。同时海外客户采购单价较高,对于实验动物的新颖程度要求也更高,海外业务整体的盈利能力相对更强。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的企业实力

齐鲁药物研究院主要从事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开发。 公司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依托”的创新发展战略,以仿制为基础,同时不断拓展创新药物研究领域。 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拥有了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专业高效的研发能力。 包括多个新分子实体在内的一百多项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正处于包括临床研究在内的各个不同阶段。 公司已经形成了研究与生产的良性循环,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平台齐鲁药物研究院现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哺乳动物细胞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省注射用微粒给药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省小分子靶向药物重点实验室”,设置“靶向药物研究与开发”泰山学者岗位,拥有济南市“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优秀创新团队”称号。 研发成果二十年来,齐鲁药物研究院共获得新药证书一百多个,研制成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培美曲塞、多西他赛、卡铂、重组人IL-11、重组人G-CSF、昂丹司琼、帕洛诺司琼、左西孟旦、替吉奥等数十个重磅级新药,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品基础;申请发明专利达百余项;多项研究被评为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承担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7项。 人才梯队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齐鲁药物研究院立足自身,兼收并蓄,广纳海内外有识之士,已建成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具有药物研究国际视野的药物研究和管理队伍。 药物研究院有研究人员近600人,博士学位者30人,硕士学位者约230人,其中有国外长期药物研究经验的人员10人。 对外合作齐鲁药物研究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院校、CRO公司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 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确定的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高效促进了药物研究的快速进行,为提高团队研究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国生物医药如何应对挑战:重视仿制药发展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植下,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在探索中前行,一批优秀的生物制药研发型企业快速发展,海正、恒瑞、药明康得、美迪西、桑迪亚、三生等企业迅速崛起,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制药水准的差距,合作发展模式也已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然而,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制药产业相比,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重视仿制药的发展战略根据美国制药和生物技术资讯机构FiercePharma数据,2014年因专利失效的药品销售额共计340亿美元,高於2013年的280亿美元,低於2012年的550亿美元,201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攀升到660亿美元。 2014年有10个专利失效药可以仿制,如诺华将同时失去药物Sandostatin和Exforge的专利。 Allergan公司的Lumigan也将在2014年8月到期。 WarnerChilcott公司的所有药物基本上都会在2014年到期。 因此,适时地选择到期的仿制药,提前作好申报文件准备一定能从中获得盈利的商机。 对於小分子仿制药,开展仿制药品质一致性和临床一致性评价,全面提高仿制药品质是《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也是持续提高药品品质的有效手段,对提升制药行业整体水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药企是开展仿制药品质一致性评价的主体,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仿制药品质一致性评价对确保药品品质安全、促进医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增强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由於我国新药研发和创能力是整个行业的短板,中国制药行业一直保持著“仿制药大国”的现状。 仿制药品质一致性评价,实际上是要求企业重新审定产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国家在评价、定价、招标、医保等方面如能充分体现仿制药在保证医疗需求方面的价值,建立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逐步完善仿制药品质评价体系,淘汰内在品质和临床疗效达不到要求的品种,无疑将促进我国仿制药整体水准提升,从而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准。 中国药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应先从仿制药起步。 跨国药企在中国的专利药目前只占市场流通药品的30%。 摆在药企面前一条较为现实的道路是,先从仿制国际药品、提高仿制水准开始。 这方面以色列及印度的药企做得都比较好,品质也较高,有的还可以通过美国FDA认证,在国际上通行。 以色列、印度等药企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会在专利到期前两三年提前在科研上准备,一旦专利失效马上推出新药。 中国药企只有通过仿制进行利润积累,拥有一定的实力後,才有可能慢慢开展真正的原创药,并谋求更高利润。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中国药企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首先是认定大品种,跟踪与分析已过期或即将过期产品的资讯,充分利用专利技术、专利失效与权利要求点,同时,也要重视国际智慧财产权游戏规则研究,注重智慧财产权法与仿制药可及性的冲突研究,在智慧财产权上利用相关国际法规以及双边法律所存在的问题。 其次是注意发展战略,应组织医学、药学、经济学、智慧财产权等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这对复杂的生物相似药开发尤其重要。 第三是提升综合开发能力,利用国内较低的人力资本及生产成本,联合国外企业研发,迅速积累经验,提升开发生产能力。 第四是出台生物相似药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南,以利於科学研发基础提升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是培养医生、药师、患者使用生物仿制药的用药习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使用仿制药替代原创药,降低医药费用支援。 最後是重视国际生产认证,积极利用风险投资等多渠道融资模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兼并重组形成国际型企业。 重视药物制剂研发释药技术是发展我国高端药物制剂研发的关键,从产业发展的战略考虑,制剂是高技术产业,是低能耗和低污染产业,更是高附加值产业,也是我国由原料药生产大国向医药产业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制剂产业发展的策略来看,应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创新制剂,采用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成本优势,并找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结合国际药物制剂发展动态和前沿,我国新型制剂的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重视转型发展。 世界医药企业相继压缩研发资金,关闭研发机构,或裁减研发人员,多数企业关注新型给药系统(drugdeliverysystem,DDS)的发展。 美国2011年新型DDS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535亿美元,与前5年比较,年均增长率近16%。 因此可以认为,DDS对於提升研发速度、减少开发周期、降低研发风险、提高企业利润方面明显优於新实体药物的研发。 如美国小公司Elan公司利用奈米技术开发的Hapamune等5个奈米制剂,连续被美国FDA批准。 其次是鼓励有基础的企业走出去。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以发挥领引作用。 如山东绿叶公司推出的多个新制剂,有的已经被中国FDA和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该公司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品种成为国际化的新药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是研究新型制剂的应用基础以及产业化开发。 我国DDS研发的短板还有很多,理论、技术、辅料、工艺、设备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国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对此加大了支援力度,大大调动了研发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 在奈米药物制剂方面,美国FDA已经批准多种类型的奈米药物上市,小公司同样能通过制剂途径开展创新研发。 我国虽然是“奈米研究论文”的生产大国,但是我国至今没有一个奈米药物被批准。 最後是加强药用辅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目前国产药品基本全是仿制药,其中95%以上都是普通的片剂、胶囊等,经常有超过100家甚至200多家企业生产同一品种药品的现象,而生产缓释、控释、智慧化制剂等高端产品的企业却很少,生产儿童制剂的企业也不是很多,从事研发的专业机构更是寥寥无几。 药用辅料是影响制剂品质,甚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中国药用辅料目前仍然比较落後,一是数量少,二是中国无辅料研究机构,三是辅料品质差,可选择性小。 同时,中国药用辅料的品质管理规定和政策出台多、执行难。 笔者认为,我国药用辅料的研发应该从基础、应用、材料、技术和品质等多途径入手,不能依赖外国,建议国家立项研发。 此外,应对采用外国的有用材料、技术为国内企业服务减少限制,鼓励国际合作,学习美国采取“公认安全的物质”可以作为辅料的原则,给新药研发更多自由度。

无菌动物出现的意义

无菌动物的培育成功和应用,保证了病毒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因为在这种类型动物上所做的实验可以排除非相关的细菌因素对研究结论的影响,使结论更加客观。 对于研究人体免疫,新药研制,遗传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都有很现实的意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9533.html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搭载华为HiCAR
转型机遇不可错失 楼市政策组合拳效果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