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坚定文化自信 赓续中华文脉

央视网消息 (新闻联播):在2023年6月举行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日前,“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在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开展,112件来自红山、良渚、三星堆等遗址的龙主题文物,向观众讲述着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龙作为中华民族图腾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从青铜之韵到汉唐气象,再到新时代大国风范,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就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总书记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

在广西北海汉代文化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要增强文化自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在山西运城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他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相通,在回应时代命题中焕发蓬勃生机活力。

在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历史研究院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同构成北京新文化地标。一路向北,燕山脚下,一片大气恢弘的建筑群,彰显中华文化神韵。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传世工程,中国国家版本馆以“一总三分”共同构筑起中华版本保藏传承体系,浩瀚的中华文明基因在这里依托现代科技力量,得以保存、赓续。

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精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全景式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追求、百折不挠的历史足迹,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和文化脉络。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一万余件套中国古代画作建立起精准的数字化档案,让人们领略中国艺术之美,感受中华民族的美好理想与精神追求;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扎实推进,对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华文明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提炼了一系列内容丰富、气韵生动的中国精神,构筑了绵延中华民族历史、纵贯民族复兴进程、赓续民族精神血脉的精神谱系和民族矢志复兴的精神图景。


如何践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开展新农村建设这些年,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但比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的发展依然滞后,其中最直观的体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 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坚定不移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建设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安排,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消除盲点、扩大覆盖、提升水平和促进并轨的政策举措。 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用财政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引导和鼓励各类组织参与农村各项事业,形成新农村建设多方参与、共同获益的生动局面。 干净的生活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农民群众的热切期待。 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搞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以废品专项整治、污水处理和改厕为重点,改变一些村庄存在的污水乱排、废品乱扔、秸秆乱堆的状况。 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切实防止违背农民意愿大规模撤并村庄、大拆大建,不能逼农民上楼、盲目搞集中居住。 村庄整治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不能弄得乡村不像乡村、城市不像城市,不伦不类、不土不洋,这种既劳民伤财、又给农民生产生活平添新烦恼的事,很不划算,更不应该。 如果说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体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的变化,一定意义上可以把它比喻为“面子”的话,那么,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则更多体现的是内在的、精神层面的变化,也可以说是“里子”。 新农村建设,“面子”和“里子”一个不能少。 乡风文明,是建设“人的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 必须针对农村特点,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凝聚起建设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 要通过好人好事,展示善行义举,在农民群众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评选身边好人和寻找最美人物活动,发挥示范和感召作用,引导见贤思齐、见德思义,凝聚起积极向上、崇善爱美的强大正能量。 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通过乡贤文化这个联系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引领道德风尚,传承乡村文明。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有一支富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班子建设,进一步选好管好用好带头人。 创新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当前,要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那些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深入整顿,对那些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坚决查处

在筑就文艺高峰中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第一,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第二,要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第三,要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第四,要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学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横幅标语有哪些?

1、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

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4、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 开新局。

5、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6、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7、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汲取智慧力量,强化使命担当,开辟发展新局。

8、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必修课”。

9、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10、凝心聚力学党史,砥砺前行强党性。

11、增强历史自觉,保持战略定力,筑牢信仰之基。

12、示范引领学党史,紧扣主题学党史,组织带动学党史。

13、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

14、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恩。

15、沉下心来学,联系实际学,学出坚定信念,学出坚强党性,学出信仰担当。

16、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17、争当学党史,讲党史,懂党史,用党史的表率。

18、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

19、沉下心来学、联系实际学,学出坚定信念、学出坚强党性、学出信仰担当。

20、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1、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22、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23、学习百年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0501.html
利润下降9% 索尼半导体部门将削减30%未来三年的资本支出
电竞全球化话语权之争 应书岭入局带来全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