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国 试点 文物

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摸清文物“家底” 唤醒历史遗珍

5月28日,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政策辅导与业务交流活动(第二期)在石家庄市举行。来自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保定等地以及下辖90个县(市、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业务骨干共106人参加培训。记者了解到,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省级试点工作已于四月底顺利完成,目前全省层面实地普查正有序铺开。

从残垣断壁中寻找和记录散落的文物遗迹。自四月以来,在省级试点蔚县、景县、武安市三地,在古镇街巷、村舍田野、山巅深涧,都留下了普查队员的足迹和汗水,收获了诸多成果。

四月初,蔚县试点启动。蔚县是全国国保文物大县,保存相对完好的350多座古村堡,更是活态的历史见证。第二、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蔚县共发现文物遗存点1639处,并陆续进行了保护,为蔚县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打下良好基础。

“蔚县确定宋家庄镇为试点乡镇。我主要负责记录档案、向老乡打听文物线索,并进行文物普查宣传。”蔚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员王艳萍告诉记者,宋家庄镇下辖27个行政村,村中几乎全是老年人。令人感动的是,他们不仅能仔细地提供古建筑、墓葬群等线索,还能对宣传材料提出改进意见。

蔚县文物普查队分为两组,每组五人,除了蔚县文物保管所(博物馆)工作人员,还有河北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和其他志愿者参与。普查分工明确,两人记录、一人照相、一人绘图、一人测量。目前,队员们已对宋家庄镇进行全面实地调查,已复查78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其中消失2处),新发现文物点37处,如富胜堡村南辽金遗址文化层……

进行了

华家口夯土险工、安陵桥遗址、安陵镇古城村……大运河蜿蜒而过,景县不仅举行试点启动仪式暨培训会议,还不断营造浓厚氛围,利用村广播、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深入试点村“线上+线下”开展宣传,让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对安陵镇和景州镇121个村进行全面调查,复查了40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其中消失1处),新发现文物点5处。”河北省文物局总工程师孙晶昌告诉记者,蔚县和景县在普查时提出了普查软件使用、设备操作等技术问题,以及采集、认定的标准等专业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千年古县”武安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作为省级试点,武安很注重探索新的普查路径。“联合河北省煤田地质局、河北工程大学、上海数喆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在‘多学科融合普查’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武安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王生告诉记者,本次普查武安市试行“6+3”普查模式,即6支普查队+3个组(包括内业组、宣传组、专家指导组),发挥专业特长,为数据采集、图纸绘制、坐标采集等提供技术支撑。

阶段性 安陵镇

“4月17日,12:00,气温近30℃,地点伯延镇野外……”这是一则工作日记。伯延镇是武安四普试点乡镇,现有不可移动文物80处,包括古建筑、古文化遗址、石窟寺及石刻等类型。4月17日,来自武安市文物保护中心的李辉、夏国华,以及河北煤田地质局水文地质队的张峰等三名普查队员扛着激光测距仪等设备,汗流浃背地对遗址点的边界坐标进行一遍遍校正。

“有些遗址旁边就是断崖,有明显的文化层划分,文化层里还发现了陶片标本……”张峰告诉记者,这次普查对文物本体坐标和图纸精准度要求很高。由于给定资料信息有限,很多小组一上午只能测定一处遗址。为了获取精确数据,甚至得围着遗址绕十多圈,边界坐标得打十多遍。“我们将充分发挥测绘设备和技术优势,为普查贡献河北地质的力量。”

“高标准的普查,客观真实的信息,为河北文物普查建立科学严谨的档案。”孙晶昌说,试点县(市)先试先行,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了普查业务骨干和队伍,熟悉了普查设备和操作软件,并形成了翔实的试点工作报告供其他市县借鉴,为全省层面的普查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坚实的基础。(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


定州那里好玩?中老年休闲娱乐中心在那里?

定州市定州蔬菜科技农业观光园定州蔬菜科技农业观光园定州蔬菜科技农业观光园位于京深高速公路定州站东侧,沙河总干渠之南。 该园是定州市政府投资兴建的蔬菜特色产业试验、示范推广的“龙头”园地。 1998年始建的一期园占地平方米,自动智...定州市定州市大型苗木花卉基地定州市大型苗木花卉基地定州市大型苗木花卉基地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大辛庄镇东王习开发区,成立于1999年,拥有苗木基地两万余亩,多年来本场苗木销往全国各地,北京、辽宁、内蒙、宁夏、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定州市定州清真寺定州清真寺定州清真寺,又名礼拜寺,座落在定州市中山中路与清风街交汇处,占地5255平方米。 该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为坐西朝东四合院式建筑,由垂花门楼、南北讲堂、正殿组成,经历代重修保留至...定州市定州碑林定州碑林定州碑林位于定州市区中心繁华地带,西临商业街,南临中山中路。 园内保存大量汉代石刻及历代碑刻,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园内首先可以了解回廊四壁镶嵌的488块汉代带铭石刻,这批石刻是1959年于定州...定州市定州文庙定州文庙位于定州市区中山路北侧刀枪街,是目前河北省保存最完好的孔庙,素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美誉。 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由定州帅卢简求废天佑寺创建,占地平方米,由东、中、西三个相邻的院落组成...定州市定州贡院贡院位于定州市区中山东路草场胡同东侧。 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知州王大年创建,又名“考棚”,是我国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州属贡院,是封建王朝科举取士的场所。 定州贡院为中轴式建筑群,坐北朝南,现存影壁、...定州市中山汉墓中山汉墓位于定州市政府北侧古楼街,系汉代侯级墓,墓葬封土高大,墓室南北长24米,东西宽10米,由东西耳室、前室、后室组成。 是河北省第一座对外开放且保存完好的东汉大型砖室墓,距今已1700余年的历史。 门票:5...定州市开元寺塔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 1055年建成。 塔全部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十三层,高84.2米,平面由两个正方形交错而成。 比例匀称,外观秀丽。 塔有四个正面辟券门,其余四..

赵州桥,什么之大?什么之美?什么之精?什么之长?

赵州桥以气势之大 风格之美 雕刻之精 历史之长(经历时间长),闻名于世。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 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约1397年(也有些资料为大约700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石拱桥。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荣获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它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 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该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 赵州桥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 河北民间将赵州桥与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华北四宝”。 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两端宽9.6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焦作市哪里有道观和寺庙?乘车路线是什么?

月山寺位于博爱县城西北6.5km处的明月山上,“月山寺”就坐落在这青松翠柏,层峦叠嶂,四山环抱之中。 月山寺始建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原名“清风庵”。 大定二十年,赐名“大名禅院”。 元至正六年,永乐三年,都曾重修,天顺戊寅赐名“宝光”。 清代以后更名“月山寺”。 民国十七年改为“中山公园”。 月山寺原貌规模宏大,分东、西、中三个院落,房舍千余间。 有将军柏、望景台、大士阁、课密泉、苍公洞、清风殿、连环井、凤凰台八大景;此外还有金鸡叫、玉碑亭、迎风壁、藏经楼、小浅井、水龙头、钟鼓楼七小景。 寺内僧侣最多时达500余名。 建有文武义学,收络贫苦百姓子弟学文习武。 是“八极拳”的发源地。 月山寺山峦秀丽,景色宜人。 清乾隆皇帝曾巡游于此,留下“此处美景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游”的佳句。 抗日战争时期,屡遭破坏,后由于战乱,毁为废墟。 现仅存有玉碑亭、课密泉、连环井、苍公洞、金鸡叫、余利塔八处。 交通提示:从焦作汽车站坐长途巴士到达博爱县城。 万仙山景区是个石头的世界,石磨石碾石头墙,石桌石凳石头炕,浑石到顶的农家庄院,一幢幢,一排排,依山顺势地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别有一番山村情趣。 万仙山景区的郭亮洞,长1200m,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被日本人交口赞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这里还是个溶洞的世界。 万仙山景区的红龙洞、白龙洞、黄龙洞内,倒悬的钟乳石是洞的主宰,千姿百态,形神各异,引人入胜,发人遐思,使人由衷叹为观止。 门票价格:35元。 汤帝殿位于博爱县孝敬乡东王贺村北200余米处,原是汤帝庙之大殿,庙宇早年已毁,仅存此殿。 汤帝殿座北面南,面阔3间(10.47m),进深3间(10m)。 殿顶为单檐歇山,上陡下缓,九脊十兽,绿历色筒瓦复盖。 瓦为虎头、盘龙、福寿图案。 挑角外伸2.85m,四檐均有子望板。 檐下置玉踩重帛,一斗一开拱,明、次间各为一攒真昂,昂身下斜,昂嘴呈琴面形,底宽11cm,高3cm。 普柏枋,额枋原彩绘已脱落。 殿四周以小八面石柱支撑,柱高3.7m,皆为侧脚升起,莲花复盆柱础。 原有台阶1m余,年深日久,现已淤平。 汤帝殿梁架奇特,明栿倒置,7架梁结构,其中3架梁上有叉手,下有托脚。 殿四角昀有移椽垂柱。 相互奇连,柱有图案。 此殿建筑结构奇巧,对古建筑研究颇有价值。 殿旁尚有清康熙三十六(1697年)六月七日重修碑一幛,碑高159cm,宽60cm,厚19cm,首身一体,碑有线刻二龙戏珠,碑载汤帝殿“相传建于鞑王时”。 据此,可知汤帝庙建于元初,重修于明末崇祯年间。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提示:从焦作市坐车到达博爱县。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5km处的清风岭中段,原名常阳村。 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该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陈氏人丁繁衍,该村更名陈家沟。 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 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即是其著名高徒。 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精粹,80年代以来,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更为世人所推崇,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特种旅游项目,成为发展河南旅游业的两个“拳头”产品之一。 赵张弓遗址位于焦作市待王乡赵张弓村西南50m处,村民称为“西岗地”。 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500m,东西宽300m,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 197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1983年冬进行过一次试掘,开10m×2m探沟两个。 出土与采集的标本有陶器、骨器和蚌器等。 陶器有鬲、罐、瓮、鼎、钵、豆盂、盆、杯、澄滤器等,其中灰陶占绝大多数,夹砂陶次之,红陶最少;陶器表面的纹饰有绳纹、方格纹、附加堆经纬度等;制法以轮修手制和轮制为主。 陶石器有铲、斧、凿、杵、石镞、网坠等,磨制精巧,石质坚硬,刃部锋利。 骨器有针、锥、镞、刮削器。 蚌器有蚌刀和蚌镰等。 在裸露灰坑的断面上,有许多被砸碎的动物骨片和人为击破的螺壳。 据遗址文化层里白灰残块分析,似有房基地面。 从遗迹、遗物看,属于龙山文化时期。 1982年11月公布为焦作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1085.html
赛轮轮胎 董家口新材料工厂的原材料除液体黄金新材料外 还包括
近1 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