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城市首套房利率已降至2字头 下半年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将提上议程

市场 存量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7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1年期和5年期LPR均比上月下降了10BP,再创历史新低。

这是自今年2月5年期以上LPR大幅调降25个基点以来,LPR今年内的第二次下调。此前连续4个月未调整,维持在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

多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此次降息属于双降,即对于1年期和5年期的LPR都进行了下降,充分说明降息是全面的,对于短期和中长期的资金使用都有积极作用。LPR的调降,将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有利于购房需求释放,与前期“稳市场”“去库存”配套政策叠加形成合力,有望助推核心城市市场情绪进一步修复。

有城市首套房利率降至2字头

当前,各地房贷利率均处在较低水平。

“市场已经预期了中长期的房贷利率下行,此前,银行出于竞争房贷份额的考虑,已经开始降息。”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比如,广州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已降至3.1%左右,银行降息先于LPR,这导致政策效应会减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降息后,有城市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有望下调至2.9%,甚至比部分城市公积金贷款利率还有优势。

有佛山当地中介人士告诉记者,佛山首套房贷款利率有银行已经可以做2.9%,对贷款人要求也不是十分严格,只要征信没问题,银行有流水,两天可放款。而在LPR调整之前,佛山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0%起(即LPR-95BP),超过12家银行执行首套利率3.15%起(即LPR-80BP)。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5年期LPR下调后,按照100万元贷款本金、30年等额本息的还贷方式,房贷利息总额将减少近2万元,每月月供将减少55元。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以北京为例,此前执行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分别为3.5%(LPR-45BP)、3.7%(五环外,LPR-25BP)/3.9%(五环内,LPR-5BP)。此次调降后,北京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分别调整为3.4%(LPR-45BP)、3.6%(五环外,LPR-25BP)/3.8%(五环内,LPR-5BP),其中,首套房贷利率已低于此前历史最低水平(3.43%)。

字头

下半年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或提上议程

房贷利率的每一次调整都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

此次LPR的调整,除为新购房者带来利好外,也将为正在还贷的家庭带来利好。同样以100万元贷款本金、30年等额本息的还贷方式计算,利率下调10个基点后,月还款减少约58元,总利息节省约20656元。

不过按照现行规定,降息效果需等到合同规定的重定价日才能显现,通常为购房者的贷款发放日或每年1月1日。

对于此次降息,有早期购房者告诉记者,几次LPR调整下来,他的房贷利率已经从最初的4.6%来到了4.25%。

“存量是一年一调,我们今年5月调过了一次,估计得等到明年5月才能享受到最新的(降息优惠)了,对新买房的优惠更大。”

房贷 有城市首套房利率已降至2字头 严跃进

严跃进表示,此次LPR调整对于存量房贷的影响或要到明年才能体现,届时相关房贷成本会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若考虑到今年LPR已经累计下调了35BP,那么明年预计100万元房贷的月供压力将减少175元。

“市场对于继续降息预期是存在的,因此除了刚需以外,其他购房需求可能会选择等待,特别是房价还在下跌且有下跌预期的情况下。”李宇嘉认为,长债无风险利率下降,且低于按揭利率,导致居民贷款的积极性也受挫,因此降息仅利好刚需买房。

“当然目前各地呼声较高的存量房贷降息工作,其实更多是指下降基点,若目前新增房贷利率与早期存量房贷利率差持续增大,或将使得下半年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工作提上议程。”严跃进表示。


何为首次购房?何为二套房?

如果目前你和你爱人名义下都没有房产,那就可以做首套,没有影响。 公积金贷款不存在首套二套之分。 即使已经有一套全款或者商贷买的房产,仍然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不受影响。 但是,如果已经有公积金贷款了,那就不能在申请公积金了。 若之前购房申请过公积金贷款,只要还清,仍可再次申请公积金贷款。 像你们这种情况,以前的房产已经卖掉了就还算首套,并且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

减轻房企负担、降低购房门槛 20条利好措施出炉,兰州给楼市松绑_百度知 ...

减轻房企负担、降低购房门槛……20条利好措施出炉,这个西北省会城市给楼市“松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竞买保证金缴纳比例按最低标准执行、鼓励金融机构给予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的贷款支持、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30%……近日,兰州市政府出台了《兰州市落实强省会战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第1号)》(下称“《措施》”)。 具体来看,《措施》共计发布20条具体实施意见,旨在减轻房企负担,进一步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 “兰州的楼市松绑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与近期全国多地出台的房地产利好政策不相上下,某些方面甚至更为强劲。 ”有熟悉兰州市房地产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从《措施》透露的信号来看,兰州市从“开发商拿地”到“购房者买房”等都环节均有一定放松。 土拍、贷款政策现利好,房企资金压力或得到有效缓解记者注意到,除了优化审批、加快项目开发建设被列入议程外,《措施》在“土拍”、贷款等方面的提出具体办法或将进一步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压力。 首先来看,为减轻房企负担,《措施》提出合理确定出让国有建设用滚隐弯地使用权竞买保证金缴纳比例。 自4月1日起,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竞买保证金按规定最低比例(挂牌起始价的20%)执行,剩余款项自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后一年内缴清。 “竞买保证金缴纳比例降至20%的力度还是挺大的。 ”某一线房企甘肃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兰州国有土地竞拍保证金缴纳比例约为挂牌起始价的50%,有些项目甚至需要缴纳更高比例的竞拍保证金。 其次,兰州的楼市“松绑”措施对土地出让价款和储备土地补偿款支付期限等作出调整。 在具体办法上,措施提出2021年1月1日以后公开成交并已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且足额支付首期出让价款的项目或企业,经批准,可适度延长剩余款项的支付时间,延长期限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该政策“福利”明确只受用于因实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环境保护等或因疫情影响造成资金困难从未能按照约定时限缴纳土地出让价款或储备土地补偿款的项目或企业,但有房企开发人士告诉记者,兰州市今年1月以来成交的项目基本都受到疫情影响,预计相关企业均能享受到“延期半年支付土地款”的政策。 另外,《措施》提出加大项目贷款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项目。 为更好“激励”银行对优质房企房贷,措施意见表示将对支持开发贷款、降低个人按揭贷款利率的金融机构,在政府新增财政存款、基金账户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限售放松、二套房首付比例由50%降至30%,购房门槛进一步降低在为房企减负的同时,兰州市还在降低购房门槛等方面对原有政策进行调整,放宽购房政策,进一步激大闷发房地产市场活力。 《措施》提出,降低个人购买住房门槛。 个人通过商业银行和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同时,为减轻个人住房消费负担,《措施》提出加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放力度,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住房的,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按照兰州此前的购房政策,兰州市政府于2017年8月25日发布《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补充通知》,其中提到,对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首套住房的居民家庭首付比例不低于30%,第二套为50%(对已拥有1套住房且无购房贷款记录或相应购房贷款已结清)以及60%(对已拥有1套住房且购房贷款未结清)。 在公积金政策方面,最新《措施》明确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个人通过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单身职工为60万元,双职工为70万元。 全面推行“公积金 商业银行”组合贷款,拓展“冲还贷”线上渠道,减轻职工购房还款压力。 在支持孝老抚育住房需求上,《措施》提出,对在兰州工作、生活的成年人需将异地居住的父母等近亲属接来兰州居住的,给予支持,允许其家庭在限购区域内新购一套住房。 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两孩或三孩的家庭,允许其在限购区域内新购一套住房。 有从事房地产中介人士告诉记者,该条“利好”政策意味着兰州将放开户籍限制,外地购房者的购房门槛将大幅降低。 房价行情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兰州新房新均价为9621元/㎡,与上月持平;兰州市主城区新房均价为元/㎡,与上月相比下降0.08%;二手房均价为元/㎡,与上月相比下降1.4%。 甘肃某地产企业人士告诉记者,自2022年开始,全兰州新房均价就一直保持在万元以下,加之疫情影响,楼市总体呈现出“较为冷清”的状态。 随着楼市“松绑”政策出台,兰州房地产市场活力有望得到提升。 “开发商的开发压力减小,购房者的购房门槛降低。 ”安居客兰州相关人士表示,坚持“房住不炒”,市场上的新房和二手房公共配套将不断完善,人们的居住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对激发兰州房地产市场活力有积极意义。

2020年发债规模

主穴综合利率走势、监管政策、信用风险、还贷压力等因素分析,预计2022年信用债净融资额在2.7万亿左右,同比增长35%左右。 (1)2022年基建稳增长有利于提振城投债净融资需求。 但对弱资质城投债的监管在收紧,两个因素相互抵消。 预计城投债净融资与2021年大致持平,可能略有收缩;(2)考虑到工业国企信用已明显修复,2022年利率中枢有望下移,房企央企国企将受益于宏观和行业金融环境的回暖,政策层面支持工业企业发债,预计2022年央企和地方工业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将显著改善;(3)2022年,广义民营企业信用债到期较上年大幅减少,整体货币信贷环境趋于宽松,对广义民营企业融资也会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 预计2022年广义民营企业信用债净融资缺口较2021年将明显收敛。 2022年信用债自然到期规模为7.36万亿元,较2021年减少约0.33万亿元。 同时,由于超短融发行对利率的敏感度相对较高,且预计2022年央行利率将低于2021年,预计2022年到期信用债金额将由2021年的2.86万亿增加至3.0万亿左右。 综合来看,2022年信用债发行总量为7.36万亿3.0万亿2.7万亿=13.1万亿,同比增长4.4%。 2022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会宽松,2022年下半年可能回归中性。 全年利率走势预计是先降后升,央行前低后高。 2022年下半年,债券融资相对于银行贷款的成本优势可能会大大削弱。 因此,从利率的角度来看,上半年是较好的发债窗口,信用债的净融资额会明显高于下半年;但结合到期还款压力分布,下半年信用债发行可能略高于上半年。 从发行结构来看,2022年信用债融资在资质、期限、区域、行业等层面的分化将加剧,高等级实体发行占比有望提升。 同时,信用债短期发行的特征有望进一步强化。 具体分析如下:2021年,信用债1的发行在2020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加,主要是因为现有债券的到期压力越来越大,而反映新增融资需求的净融资额同比大幅下降。 因此,以净融资情况衡量,2021年信用债发行较2020年是“小年”。 展望2022年,信用债发行会有怎样的表现?信用债的发行规模和结构除了有借新还旧的压力外,还与利率走势、监管政策、信用风险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下面将详细分析。 一、利率走势(1)预计2022年信用债发行中枢利率将低于2021年,走势将低于2021年,且低于中枢利率,因此上半年是比下半年更好的发债窗口。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三大压力。 其中,“需求收缩”主要指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持续下滑,居民消费复苏乏力,外需可能减弱,尤其是房地产“硬着陆”风险,这是当前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expec基于此,我们判断:(1)2022年1月央行下调OMOMOMLF利率各10bp,将带动市场利率波动中枢系统性下移;(2)从全年走势来看,2022年,经济增速将前低后高,货币政策将从边际宽松转向回归中性,固定利率走势前低后高,利率中枢前低后高(见图2-4)。 由于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较高,发行利率与资金利率、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的联动性较强。 因此,在2022年市场利率波动中枢下移的预期下,预计信用债发行利率中枢也将低于2021年,年内大概率沿“先降后升”的“V型”轨道运行,下半年中枢较上半年有所抬升(见图5)。 (2)上半年债券发行利率和贷款利率将同步下降,但随着贷款利率下降的慢变量加速和债券发行利率下降的快变量动能衰减,债券融资相对于贷款的成本优势将经历一个先扩大后逐渐收敛的过程,下半年随着债券发行利率的反弹,债券成本优势将加速减弱。 与贷款相比,债券发行定价更加市场化,对货币政策和市场利率的变化更加敏感。 货币宽松时期,债券发行利率可以跟随市场利率快速下降,而货币宽松是为了应对经济下行。 此时银行风险偏好低,惜贷情绪重,贷款利率下降缓慢,甚至可能不降反升。 此时,债券融资相对于贷款的成本优势增大,提振了企业债券融资需求;相反,在货币紧缩时期,债券发行利率会跟随市场利率快速反弹,但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的作用较弱,反弹速度较慢。 此时,债券融资相对于贷款的成本优势会减弱,尤其是对于贷款议价能力强的企业,债券融资需求会明显萎缩。 近两年,2020年上半年,为对冲疫情影响,货币大幅宽松,债券融资相对于贷款的成本优势凸显。 下半年,随着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两者利差迅速收敛,债券成本优势减弱,企业用债券置换贷款的意愿也有所下降。 2021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以稳为主,两者间的利差窄幅波动,下半年随货币边际宽松,利差有所走阔。 对于2022年,我们认为有可能会大致复制2020年走势。 上半年货币政策边际向宽,债券发行利率将继续走低。 同时,截至2022年1月,2021年下半年两次降准叠加2022年1月降息已累计带动1年期LPR报价下调15bp、5年期LPR报价下调5bp,这将引导银行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从而扭转2021年下半年一般贷款利率走高的趋势。 由此,预计2022年上半年债券发行利率和贷款利率将同步走低,而从相对走势来看,考虑到债券利率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更快,预计我们将会先看到债券融资相对贷款成本优势的拉大,其后,随贷款利率下降的慢变量加速和债券发行利率下降的快变量动能衰减,债券成本优势也将趋于收敛。 下半年,随货币政策重回中性,债券发行利率将以较快速度反弹,但贷款利率料保持平稳,债券融资成本优势将大幅减弱,综合考虑期限、融资不确定性等其他因素,届时银行贷款竞争力会明显增强。 (三)2022年信用环境将有所改善,但对信用扩张幅度不宜过度期待,债市信用分层料难以实质性改善,预计信用债发行利率在不同资质主体之间的分化将继续演绎。 2022年稳增长诉求上升,货币和信用环境将较2021年有所放松。 但在跨周期调节思路下,监管层仍将把控制宏观杠杆率置于政策议程的重要位置,且2022年稳增长压力虽大,但经济增长目标将较为务实,宏观政策料将“托而不举”,由此,预计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底线,无论是降息降准幅度,还是信用扩张程度都将比较有限。 基于此,2022年信用环境改善程度或不足以有效提振市场风险偏好,这将梗阻货币政策传导,债市面临的信用分层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二、政策环境2021年信用债发行监管政策整体收紧,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有保有压、扶优限劣的特征。 “有保有压”体现在“保”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十四五”重点支持领域,“压”则主要指向防范城投和地产领域过度融资;“扶优限劣”体现在以防风险为导向,城投、地产融资监管趋于精细化、差异化,严监管主要针对资产规模小、债务结构差的弱资质城投以及“踩红线”房企等高风险主体。 进入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下,稳增长重要性提升,整体货币和信用环境将有所放宽,但防风险作为底线要求的地位并未动摇——证监会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仍强调将防风险同稳增长一道放到突出位置(“把稳增长、防风险放到突出位置”,2022年1月17日),预计2022年信用债发行监管政策仍将基本延续2021年的基调。 城投方面,2022年城投整体融资将受益于信用环境改善,基建稳增长发力也有望提振城投债务融资需求。 但2021年四季度稳增长逐步动员之后,至2022年1月底,城投融资监管仍未出现明显松动信号,且城投债发行监管继续收紧的消息频传,这也反映于四季度以来城投公司债终止审查数量的增加。 我们判断,在“稳”、“防”并重的政策导向下,2022年城投债发行监管仍将延续扶优限劣的思路:一方面,财政部要求2022年下达专项债额度向“中央和省级重点项目多的省市倾斜”、“向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倾斜”,相关地区基建项目的配套融资需求将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在严控隐性债务风险的政策底线和“控增量、稳存量”要求下,高债务风险区域、弱资质主体债券募集资金仍仅能用于借新还旧,且可能会被要求调整债券申报规模。 地产方面,2020年下半年以来,以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房贷管理“两道红线”、双集中供地等政策为代表,房地产行业监管持续加码、行业金融环境大幅收紧。 但因大型房企“暴雷”加剧房地产市场下滑态势,并给经济造成较大下行压力,2021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金融环境有所松动,以“满足居民和房地产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但因政策松动幅度有限,加之市场对民营房企规避情绪梗阻政策见效,房企融资未见明显改善。 2022年,作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内容,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房贷管理“两道红线”料仍将继续,但行业去杠杆节奏将会适度控制。 就地产债而言,2021年12月3日证监会提及“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资金可用于出险企业项目的兼并收购”,截至2022年1月20日,已有招商蛇口和华侨城集团两家央企试水并购债(尽管因募集资金并未主要用于并购出险房企而存在争议)。 我们判断,在政策回暖和监管支持下,2022年优质房地产央企、国企发债将带动地产债净融资边际改善,但民营房企债券发行大面积破冰仍需等待行业见底回暖后的市场信心重塑,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日。 其他产业债方面,(1)产业类企业融资也将受益于整体货币信用环境的宽松,同时考虑到基建稳增长提振钢铁、水泥等需求,给过剩产能行业带来一定利好,以及“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发展重要性提升,监管鼓励金融资源向优质制造业企业倾斜,2022年宏观和产业政策环境对产业债发行整体有利。 (2)在2020年11月金融委表态对逃废债秉持“零容忍”态度后,2021年各部委和多地方接连出台多项政策强化地方国企债务风险管控。 其中,2021年3月26日,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建立债务风险监测识别机制、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和债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此后,河南、山西、福建等地陆续出台地方国企债务管控实施办法。 再加上多地通过召开金融机构恳谈会、设立信用保障基金等方式重塑市场信心,地方产业类国企信用得到有效修复,这也反映于2021年6月起,地方产业类国企债券净融资整体回正。 我们判断,2022年政策层面利好地方产业类国企债券净融资进一步修复,同时,因产业类央企资质较好,融资渠道切换能力强,其发债需求对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利差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上半年债券融资相对贷款成本优势较大时期,有望提振产业类央企债券净融资边际放量。 2021年民企产业债净融资大幅为负,延续了2018年民企违约潮之后存量规模收缩的趋势。 但即便当时市场对民企规避情绪较重,在2020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大幅宽松的时期,民企融资可获得性也得到提升,债券净融资阶段性回正。 由此,预计2022年上半年民企债(除地产债)净融资也有望受益于货币信用政策宽松而得到改善,但因本轮宽松幅度将不及2020年,受益程度可能会相对有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其中跨周期调控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预计各类政策、金融资源将继续向自主创新、制造业升级、双碳、乡村振兴等领域倾斜,2022年科创债、绿色债券、乡村振兴债等创新品种发行有望继续扩容,其他创新品种的推出也同样可期。 三、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事件不仅会影响债券的二级市场估值,也会直接影响到一级市场的发行规模和发行结构,原因在于相对频发或超预期的信用风险事件,可能引发投资机构在区域、行业或企业性质层面的“一刀切”风控,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债券估值波动和系统性的一级融资收紧。 可以看到,2018年民企“违约潮”和2020年底大型地方国企违约事件均对信用债一级发行产生显著冲击,及至当前,投资机构对民企债的规避情绪仍重,地方产业类国企信用也难言完全恢复;2021年,债市信用风险事件则主要集中于房企,尽管全年仅新增2家房企发生境内债券实质性违约,但有10家房企的15只美元债发生实质性违约,引发的风险情绪必然向境内债券市场蔓延,造成房企境内评级大面积下调以及存量地产债估值收益率飙升,这也加剧了地产债、尤其是民营地产债的发行难度。 展望2022年,我们有四点判断:第二,在金融委定调对“逃废债”零容忍以及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背景下,地方国企违约扩散趋势已得到遏制。 预计短期内再现地方国企超预期违约事件的可能性较小,已有明显修复的地方产业类国企信用有望进一步重建,支持我们对于2022年地方产业类国企债券净融资将继续改善的判断。 第四,其他民企方面,在经历了此前几年的民企“违约潮”后,目前债市存量高风险民企已大幅减少,出清速度放缓,加之2022年整体信用环境改善、民企融资可获得性也将受益,预计民企债违约率将有所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对于民企信用风险已有充分预期,即便发生违约,也不会对市场情绪造成大的扰动,更不会外溢传导。 四、借新还旧压力2022年信用债自然到期偿还量2为6.62万亿。 同时根据我们测算,有1.67万亿信用债进入回售期,结合我们对2022年利率走势和机构负债端变化的研判,我们认为实际回售占比(实际回售金额/进入回收期规模)不会有明显提升,因此,按照往年实际回售占比大约为30%测算,2022年信用债实际回售额约为0.5万亿。 再加上0.24万亿的提前兑付量,由此推算2022年信用债自然到期量(含到期偿还量 回售量 提前兑付量)将为7.36万亿,较2021年减少约0.33万亿,在经历上年偿债高峰后,2022年信用债借新还旧压力稍有下降。 从结构来看,与2021年相比,2022年信用债到期情况表现出以下特征3:各等级主体自然到期偿还量均有所下降,中低等级主体到期偿还量降幅要大于高等级,尤其是AA级以下(含无评级)主体自然到期偿还量同比下降45.7%,这也带来2022年AAA级主体自然到期偿还量占比的提升,从上年的63.7%提高至65.3%。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2022年信用债自然到期量低于2021年,表明借新还旧压力对发行量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但广义民企、尤其是民营房企等再融资能力弱的主体到期量下降,意味着丧失到期债券滚续能力的高风险主体对信用债净融资造成的拖累会相应减弱。 五、发行展望(一)2022年信用债净融资额将较2021年增长约35%,主要贡献来自央企和地方产业类国企净融资的改善以及广义民企净融资缺口的收敛,城投债净融资或难有进一步放量;综合考虑借新还旧压力,2022年信用债发行量也将高于2021年。 基于对利率走势、监管政策、信用风险、借新还旧压力等四个因素的分析,我们预计2022年信用债净融资额重回增长的可能性较大——2021年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为2.0万亿,预计2022年将在2.7万亿左右,同比增幅约为35%。 具体来看:2022年基建稳增长发力利于提振城投平台债券净融资需求,但监管对弱资质城投发债审核严格,募集资金被限定为仅能借新还旧,对低等级城投债净融资放量产生抑制,两方面因素相抵,预计2022年城投债净融资额将与2021年大致持平,并可能出现小幅收缩。 2021年央企和地方产业类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大幅收缩,我们认为这与前期大型地方国企和房企违约事件、2021年利率中枢抬升以及国企降杠杆等因素有关。 考虑到产业类国企信用已明显修复、2022年利率中枢有望下移、房企中的央国企有望受益于宏观和行业金融环境回暖,以及政策面支持产业类企业发债等因素,预计2022年央企和地方产业类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将有明显改善。 近年广义民企债券存量规模不断萎缩,预计2022年广义民企信用债净融资为负的局面将难以逆转,但因到期量较上年大幅下降,以及2022年整体货币信用环境的宽松对广义民企融资也会有一定溢出效应,我们判断2022年广义民企信用债净融资缺口将较2021年有明显收敛。 从总发行量来看,2022年信用债自然到期量将为7.36万亿,较2021年减少约0.33万亿;另外,2021年当年发行当年到期的信用债金额为2.86万亿,考虑到超短融发行对利率的敏感性相对较高,而2022年利率中枢料将低于2021年,因此,预计2022年当年发行当年到期的信用债金额将增加至3.0万亿左右。 综合以上,2022年信用债总发行量将为7.36万亿 3.0万亿 2.7万亿=13.1万亿,较2021年增加约6000亿,增幅为4.4%。 (二)2022年信用债发行利率中枢料前低后高,上半年净融资额有望明显高于下半年,但结合到期偿还压力分布情况,下半年发行量可能会小幅高于上半年。 从发行节奏来看,2022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以宽松为主,下半年可能转为回归中性,全年利率走势料将先下后上,中枢前低后高,下半年债券融资相对银行贷款的成本优势可能会大幅减弱,因此,从利率角度看,上半年是更好的发债窗口期,信用债净融资额有望明显高于下半年。 不过,从到期偿还压力分布情况来看,上半年自然到期量为3.83万亿,下半年自然到期量为3.53万亿,同时我们预计2022年还有3.0万亿信用债将于年内发行并于年内到期,参考2021年这部分信用债的到期量分布(上半年占比约26%,下半年占比约74%),预计上半年信用债到期量为4.61万亿,下半年为5.75万亿。 因此,即便上半年净融资额会更高,但下半年借新还旧压力明显加大,可能会支撑信用债总发行量略高于上半年。 (三)从发行结构来看,2022年信用债融资在资质、期限、区域、行业等层面的分化将有所加剧,高等级主体发行占比料将提升,发行期限短期化特征料进一步强化。 首先,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加之理财产品完成净值化转型后等级偏好提升、期限偏好缩短,预计低等级、长期限信用债发行难度将会加大。 同时考虑到随着打破刚兑不断扩面,债市可供投资的安全资产减少,资金对优质、安全资产的追逐将进一步强化优质主体发行优势。 另外,2022年上半年利率水平较低,发行长期限债券性价比更高,预计高等级主体会适度拉长发行期限,但对于弱资质主体来说操作难度较大。 其次,一方面,2021年低等级债券发行占比提升,主要原因是低等级城投债发行放量,但目前监管机构对低等级城投发债审核趋紧,募集资金用途和发债规模面临更大约束,同时,房地产行业风险出清过程尚未结束,投资者对于弱资质房企规避情绪较重。 另一方面,2022年以高等级企业为主的央企和地方产业类国企信用债融资有望受益于政策面和利率走势而明显改善。 由此,“一减一增”下,2022年高等级主体发行占比将有所提升。 最后,从区域层面看,2022年城投公募债券违约的可能性仍小,但尾部平台非标违约、私募债展期等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高,由此引发的估值风险不容忽视。 尤其是理财净值化转型后,对于估值波动风险较大的标的会更为谨慎,同时考虑到城投风险事件具有区域传染性,预计2022年各省城投债净融资之间的分化还将持续。 (四)2022年绿色债券、可转债、银行次级债等债券品种料将呈现供需两旺格局。 绿色债券:2021年绿色金融扶持政策频出,从绿色债券市场来看,主要以创新绿债品种为抓手,监管不断推出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新兴券种聚焦低碳减排领域。 在此背景下,2021年绿色债券市场较快扩容,全年发行量超8000亿,净融资额逾4000亿,同比分别增长46%和15%。 我们认为,在双碳战略目标驱动下,我国双碳发展路径日益清晰,行业绿色发展更加有章可循,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绿色金融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预计2022年绿色债券发行量和净融资额将延续较快增长。 可转债:2021年转债二级市场延续牛市,一级市场供给亦小幅放量。 全年转债发行额2828亿元,较上年增加59亿元,年末存量规模7010亿元,较年初增加1674亿元。 不过,2021年转债发行支数大幅下降、较2021年接近腰斩,发行金额增加主要由大盘转债贡献——上半年有南银转债、上银转债、东财转3、杭银转债四支发行量超过150亿元的大盘转债;下半年12月兴业银行发行了500亿元的大盘转债,成为单笔发行规模最大的转债之一。 展望2022年,我们预计可转债发行规模有望在2021年基础上继续扩张,存量规模可能突破万亿。 一是2022年信用债市场资产荒问题仍然严峻,随着中高等级信用债利差收窄、固收 产品规模快速增大,机构转债配置需求依然旺盛;二是2021年以来,国家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新能源、基础材料、半导体等行业的政策倾斜,叠加这些行业表现出的高成长性,相关转债对机构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三是近年来转债发行、交易制度持续规范,发行预案自受理到证监会审核通过的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北交所开市伊始,可转债细则就已同步推出,这将极大便利相关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转债融资。 商业银行次级债:2018年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有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回表需求的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 2019年起,商业银行次级债成为发行规模最大的金融债(除政策性银行债)券种,2021年发行量为1.2万亿元,净融资额为7381亿元,虽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仍处历史高位。 1本报告所指信用债为包含企业债、中票、(超)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含私募债)和定向工具在内的非金融企业信用债,不包含金融债、可转债、可交债、资产支持证券等。 2截至上年末统计的当年到期量,不含当年年内发行年内到期的部分。 3此处仅根据到期偿还量统计。 本文源自金融界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21.html
就出现了大意外 巴黎奥运会第一场比赛
6折起!这家银行 290亿债权! 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