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S新传名词解释 社交机器人 新传考研前沿概念

@TuTouSuo™️

*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

*本栏目从新传热门考点名词、传播学与新闻学基础名词,到文史哲、广告营销和广播电视、新闻史等各个不同学科内容的相关知识解释,全部清晰呈现。既可以用作是名词解释背诵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当成扫盲新传学科知识内容的碎片化阅读方法。

新传考研

网络前沿概念

名词解释音频同步更新 「小宇宙」 搜索 「新传考研名词解释 | 秃头所」 选择订阅栏目,即可每日连续收听秃头研究所的名词解释背诵内容。

一句话减负背诵 :社交机器人泛指基于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技术进行自动化内容生产和仿真人际交往互动、情感劳动的程序化智能体。当前,社交机器人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中重要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动力,但机器人背后的算法偏见也会影响民主政治的实现,因而需对其进行治理。

ꕤ⋆⸝⸝ Idealism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Spring Festival

「2025届TTS春日实验企划 」

三门学科基础知识

传播/新闻/网传/理解新传学科

⸝⸝creat new world⸝⸝

「2025届TTS新传公开课 」

让想象力夺权

DON'T CRY!!


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 | 新传保研名词解释打卡44

探索互联网世界的隐形壁垒:过滤气泡的深度解析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我们所熟知的“过滤气泡”概念,由伊莱•帕里泽在其著作《别让算法控制你》中首次提出,它描绘的是新一代互联网中的一个隐形现象。这种现象源于个性化推荐系统,通过记录用户的浏览习惯,构建出一种预测机制,智能推送用户最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换句话说,搜索引擎不再是无偏见的信息中立者,而是变成了用户信息世界的个性化向导,犹如一个个透明的气泡,将用户包裹在他们偏好的信息海洋中,形成了独特的信息生态。

然而,这种过滤并非全然负面。一方面,过滤气泡可能导致信息的割裂,强化用户自身的观点,使得社会观点的多样性受到限制,甚至引发社会共识的破裂。用户沉浸在自我认知的茧房中,可能丧失对不同观点的接触和理解,降低了公共对话的空间。这无疑挑战了信息的多元性,威胁了社会的包容性。

另一方面,过滤气泡并非一无是处。在适度的管理下,它能成为一种工具,通过筛选和过滤掉负面信息,维护社会稳定,强化正面价值观的传播。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健康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和凝聚。例如,政府和企业可以利用这种机制,向公众传播正确的信息导向,提升社会的道德品质。

真题实战中,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如2023年复旦大学学硕714的名词解释题,以及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专硕440的简答题,都在探讨大数据时代“过滤气泡”的利弊。而在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学硕732的简答题中,更要求学生们深入辨析信息茧房、回音室和过滤气泡的异同,以揭示它们在数字化时代中的复杂影响。

总结而言,过滤气泡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影响深远而微妙。理解并掌握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人在数字世界中的信息获取方式,以及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保持信息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自我介绍

普通一本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初试410分。现已上岸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

二、择校原因

之所以选择考武大新传,一方面是有一定的名校情结,再一个就是武大新传的真题风格很适合我的发挥,虽然他的参考教材达到了22本,但是考查风格更偏重在基础知识理论上的延展深度,这一点我觉得比较适合我,所以大家在择校的适合,除了考虑学校层次和竞争激烈程度以外,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学校的真题风格是不是你比较擅长的。此外武大新传18年后改革成四个方向统考的,也就是不管你考哪个方向,新闻、广告、广电和网传四个专硕方向都要涉及到。

武大没有公布每个专业的具体报名人数,所以报名人数只能从专业的考场数量和学长学姐那里的不确定消息来判断,武大新传是典型的名校+热门专业的集合体,新传这个专业因为其学科跨考难度低,所以每年跨考的人。也特别多武大新传专硕20年大约有800人左右报考,前39名进入复试,最后招录21人 。21年不知道具体报考人数,最终录取25人。

三、初试复习

(一)专业课一617

新闻传播的知识可以说相当庞杂了,从专业知识到学术动态再到业界热点都有涉及,这就对我们的复习时间分配有很高的要求。接下来我会按照时间线来分享我自己的复习过程。

4-5月:浏览参考书

首先在第一轮复习中,大概是四、五月份,这个时候应该先把专业书目过一遍,不要做笔记,就是粗略地看,浏览目录到章节重点,做到心中有森林。同时这个时候有时间精力的话,最好看一看专业经典书目,除了耳熟能详的《娱乐至死》、《乌合之众》,《公众舆论》,《大数据时代》这些更专业的书籍也应该有所了解。

第一遍浏览完全部的书目之后,就要进入第二轮看书了。这个时候大概进入到六、七月份,大部分在校的同学也进入到了考试周。尽管学校的考试在前,但是我也强烈建议大家还是要保持每天至少六个小时的学习强度,这样才不至于留下空白期。

暑假黄金期:认真做笔记

进入到暑假,对于考研er来说真的是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就要认真做笔记了,可以选择用电脑或ipad等写重点,也可以自己手写。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手写的,因为在书写过程中大脑也会跟着思考,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于新传专业来说,考试书写量真的很大,所以要抓住一切机会提升书写速度以及质量。

这个阶段有几个重点复习的部分:

做笔记:(以《传播学教程》为例,这本书是新传专业的入门书,也是大部分学校的必考书目。第一遍做笔记是把每一章梳理出来,搞懂重要知识点。第二遍开始按照5w总结,比如传播者这块儿,把书中有关传播者的知识点像媒介组织,传播制度,媒介规范都总结到一起,这样也有助于背诵。另外,在理解知识点的时候最好能找到相关案例,用热点帮助记忆,学习过程也会有趣很多。这些案例在很多新闻中都能找到,一定要好好利用!

实务:对很多同学来说,实务写作也是个头疼的问题。我建议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多看消息,评论,看到热点就想想能从哪些角度进行评论。很多公众号上会推送一些话题供我们练习评论,大家可以根据需求自行选择消息改写和评论写作的栏目,这样考试的时候至少知道该从哪些方面着笔。

因为我本科就是新闻传播,所以这部分在学校的时候就一直在练习,但是对于很多跨专业的同学来说刚开始接触消息、评论确实会摸不着头脑。

热点:热点是新闻考验人绕不开的重点,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培养分析热点的能力了。除了关注新闻外,就是联系专业知识储备案例。这部分可以通过诸如人民日报的方式来了解热点。但是除了要知道热点,还要会分析热点。这是直接针对考试的大头——论述题的。我在准备这部分时,找了一个学姐来批改作业。每次分析完一个热点后,会给学姐说一说思路以及答题角度,这个方法对我的帮助很大。

如果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热点分析的同学,还是建议报一个论述批改班,让有经验的老师或学长学姐进行作业批改。这样能快速上帮助自己梳理思路和答题的逻辑。

9-10月:背诵阶段

到了九、十月份就应该着手背书了,其实新传专业的知识点只要理解了还是很好背的。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两史可能比较难记忆,我当时背的时候,第一遍按照时间轴背,第二遍就分专题了,比如《申报》的各个时期。还有重点人物,像邹韬奋,黄远生,邵飘萍把他们各个时期的办报活动总结到一起就会清楚很多。

我当时买了两本机构总结的资料,一本是新闻史的,一本是新闻理论。书中总结的知识点、框架图是按照专题总结的,非常清晰有逻辑。再配合自己做的笔记,基本上后期就背了这些内容,这两本书也已经快被我翻烂了。

11-12月:考前冲刺阶段

接下来就必须要开始练习写了,至少每周模拟做一份题,正如前文提到过的,专业课答题量非常大,必须训练写字速度以及答题技巧。其实最好是从开始背的时候就能保持每天默写的习惯,最初可以写得全一点,往后就可以总结关键词,再由关键词向外拓展。

第一次模拟考我报了一个答题班,考完我就崩溃了。150分的试卷我只得了60分,因为第一次在三个小时内做那么多题目,根本来不及思考。不过也是这次模拟考我才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比如写字太慢、时间分配不均,基础题用了太长时间,导致后面的论述题完全无法展开。这个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毕竟模拟考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所以接下来就要有针对性地做调整。

另外在这个阶段,导师论文要重视起来了,从这些论文中能看到老师的研究领域和出题侧重,而且对于答论述题也很有帮助。建议大家一方面可以找目标院校各位导师的论文,另一方面我们专业大佬的论文也是必须要看的,从这些论文中往往也能学习到答题方法,get学界前沿话题。

我在复习过程中是会借助一些推送的热点和论文自己做一些专题,就是像媒介融合,中央厨房之类的,包括概念,优缺点,案例等,相信我,每一个新传考研人都绕不开这些。

我的建议是,视自己情况而定,有认真负责的老师或者学长学姐建议要比自己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更有效率。目前也有很多在实务练习、热点分析、论述批改等方面做得很好的辅导机构,但是考研市场鱼龙混杂,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

专业课二809

参考书目:

《新闻学概论》第六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纲要》,李卓钧,武汉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第三版,李彬,高等教育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二版,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批判视野下的西方传播思想》,石义彬,商务印书馆;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由于我本科就是广播电视学,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新传基础。但我还是建议早点准备,专业课参考书在确定好院校就可以开始看了。因为新传考研永远是基础知识打底,至于基础夯实了,大楼才会稳固。

我的建议是在七八月前把参考书过两边,就可以变浏览边整理框架。八月份就开始了强化阶段,就可以边整理边开始背诵知识点了。专业课知识点要和名词解释一起背诵,到考前我是背了有五六遍。

其次就是专题,可以购买新传专题资料,当然我也是自己整理了。名解和框架帮助学习知识点,那么专题就是用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帮助答题扩展思路。

当然,到了十一月开始,真题也尤为重要。武大的真题思辨性较强,不像其他新传院校的题目那么死板,十分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思辨能力。会考察你对某个知识点的思考深度,所以平时真题的练习也不可缺少。建议后期基础打牢后购买真题参考书,学习答题思路,广泛地涉猎,这样才不至于上了考场无话可说。

(二)英语

3月-4月:

这个阶段我仅仅只是背诵红宝书的单词,提到单词其实也蛮遗憾的,我这两个月的时间把红宝书过了五六遍的样子,反而是到了暑假结束的后期把单词落下了,忽略了巩固提高。

4月-9月:

这个阶段还在坚持背单词,但是已经没有刚开始两个月的效率和热情了,开始反复练习英语一的真题,这里建议考专硕的同学最好也练一练英一的题,因为英二的真题太少了,前期可以练英一把握出题人的思维和题感。这个阶段的英语一真题,我每天精做一篇阅读,也就是做题+分析+翻译长难句。

10月-11月:

开始做英语二的真题,方法同上,但是我预留了最后三年的真题,准备放在12月模拟考上。

12月:

我结合了几篇范文,给大作文和小作业分别整理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万能模板,然后背熟,同时先前留下的三套真题,每周模拟考试一次。

阅读我跟的是唐迟,上课时可以多记记笔记,完形和新题型选择了李玉技老师,作文跟的石磊鹏,需要注意的是,大小作文除了跟石磊鹏,到考前要形成自己的模板。

备考英语就是要长期背单词加上长期练题,题感有了水平就会提升。

(三)政治

8月-9月:

我的政治是8月才开始复习的,准备比较简单,就是刷政治徐涛的强化班和肖秀荣的1000题。每天都是刷完当天的课后,就做前天所看视频对应章节的题目。这个阶段基本每天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在政治上,因此一直到10月,我才刷完徐涛强化班视频,做了第一遍1000题。

10月:

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之前大量的刷1000题,很多错的地方会重复失误,也就是我知识点不牢固,但是政治知识点实在又过于零散。所以我问了一下学长,根据他的建议去买了政治的错题本,按照对应序号把错题涉及的知识点记上去,然后每天早上的时候背一下。

11月:

这个时候我的选择题已经刷了两遍了,强化班也已经过完,心里也有了底。同时这个月各路名师的四套卷八套卷等等都出来了,可以全都买来,但是只做选择题,不要做大题目。而且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他们的预测卷选择题很难,错很多是正常的。

12月:

12月的前半部分和11月的节奏一样,就是刷选择题,早上背背知识点。一直等到考前10天左右,肖四到手上后每天花3个小时的时间背肖四的大题,今年政治的5道大题被肖四全压中了。

四、复试

武大新传2021年的录取名额是25人,复试线划在了第34名,也就是说初试环节是只看分数取前34名进复试,然后在复试环节再淘汰9人,复试比为136%,今年还算比较友善的复试比(20年则是39人进复试,再淘汰18人,接近200%的复试比)。复试有四个环节:政治面试、心理测试、英语面试、综合面试。武大新传专硕的复试没有笔试,其中政治面试和心理测试就是走过场,英语面试不会刷人,决定性因素是最后的综合面试。综合面试每个人大约20分钟,进去先自我介绍,然后抽一道专业题口述,然后剩下的时间,老师会根据你提供的简历内容向你提问,进行互动。 所以武大新传的复试没有固定的准备的套路,完全看你过往的积累,为复试的准备工作就是,保持本科高绩点高排名、高质量比赛、学术课题经历、高质量实习经历等,因为老师的提问都是根据你的经历来的。

五、给学弟学妹的话

考研之路很漫长,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体会,但是请保持初心,坚定的走到底。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得到成长。我觉得我长(沧桑)了好几岁( ̄▽ ̄),前期的迷茫,不要害怕,多找资料多问专业人士总会清楚的;中期的假期,要挺住喔,暑假是个分水岭吧,认真学习和在家睡觉,到十月就是斗志昂扬和捉急上火的区别了;后期的焦躁,尽量克制,临近考试焦躁紧张是正常的,尽量缓解保持一个好心态,不然过于焦躁影响看书就是悲剧了。我第一年就是这样子,导致后期最重要的时候看书效率低....考完回想,其实如果坚持下去也就不至于差那几分了。再啰嗦几句,看书长期坐着,而且心理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多运动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吧!

新传考研名词解释--新闻伦理

```html新闻伦理:新闻业的道德指南

新闻伦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内在准则,是新闻业在特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它既包含了新闻从业者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也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新闻机构期待的行为规范。它如同新闻活动的道德罗盘,引导着新闻实践的道德方向。

基本原则的五重奏新闻伦理的基本框架,至少包括五个不可或缺的原则:首先,生命至上,强调在任何报道中尊重和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其次,依法依规,确保新闻活动的合法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接着,人文关怀,关注个体和社会的福祉,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公序良俗,遵循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维护社会秩序;最后,适当适度,平衡新闻自由与隐私、言论与事实的边界,确保信息传递的公正与适度。

新时代的伦理角色变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信息平台如字节跳动和Facebook,作为新型新闻传播者,也肩负起伦理责任。在智能媒体时代,我们需要将技术与平台的伦理要求融入其中,如强化责任意识,提升透明度,防止滥用数据,以及追求共生繁荣,确保信息传播的公正、公平和可持续性。

新闻伦理的进化不仅关乎新闻工作者的道德操守,更影响着公众对信息的信任,是构建健康媒体生态的关键基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参与者都应以新闻伦理为指南,共同塑造一个责任、公正和繁荣的新媒体环境。

```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247.html
妻子流过两次产 与第三者和解 郭晋安承认被戴绿帽!恋刘小慧
9.6分!半夜笑出猪叫!亿万富翁在线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