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100分妈妈 我 俩娃妈 世界冠军 37岁 结果怎么样

看点 当一位世界冠军妈妈把运动场上的思维带到育儿中,会发生什么?在羽毛球运动员卢兰成为一位妈妈后,她就惊讶发现,虽然自己依然想成为一个100分妈妈,但在现实的育儿中,成为一位完美妈妈,反而会让她陷入迷茫和焦虑之中……

文、编丨小羊 值班编辑丨木白 编版丨Lulu

该怎么做一个好妈妈?几乎是每一位女性成为妈妈后都会问自己的问题。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卢兰也不例外。

她曾经是中国国家羽毛球队一线女单队员,世锦赛冠军,2008年奥运会女单四强,是羽毛球运动金字塔尖的人物,当她走下赛场,成为妈妈,会继续拿到满分吗?

的确,走下赛场,她曾经依然想做一个100分妈妈,然而却被现实啪啪打脸。耐人寻味的是,在运动生涯中养成的一些习惯和思维模式曾经帮助她走上领奖台,实现人生的高光,却在育儿中完全不起作用,反而让她陷入养娃的焦虑和迷茫中:

孩子自理能力差、学习跟不上、不会交朋友、亲子关系紧张······而同时,另一些思维模式却依然有效,帮助她找到了育儿之路。

结果怎么样了呢?

以下是卢兰的故事。

从小在竞争的环境中长大

追求完美

卢兰8岁开始练羽毛球,突出的身体条件和打法让她14岁就被选进了国家青年队,两年后进入国家队。

能一步步被选入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比赛,都是通过各种比赛选拔出来的。运动员最直接的选拔就是看成绩,这种竞争天然且直接。

卢兰从小就在这种竞争的环境里长大,不努力不对自己高要求就等于是在退步,教练让练20分钟,她可能要多练10分钟,日常训练去八大处爬山要求在最快的时间里往返三次,很多人后面两次速度都会衰减下来,卢兰一定要求自己三次都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

这种竞争的心态、高要求和追求完美把卢兰送上了无数的领奖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高手如云的国家女单队员要竞争才能获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卢兰在一系列比赛中战绩稳定,脱颖而出,在竞争激烈的女单竞争中赢得了一张参赛资格,成为参加北京奥运会三名女单选手之一,她只有21岁,是最年轻的。最终她获得了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第四名。

紧接着第二年,在世界锦标赛中战胜当时的国家队师姐,获得女单冠军,达到职业生涯高峰。

之后,由于伤病困扰,卢兰26岁从国家队退役。

2015年,卢兰从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毕业,成为上海交通大学一名羽毛球教师。同时嫁人生子,成为妈妈,开始了崭新的人生。此前一直在训练场和比赛场打转的卢兰觉得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在面前展开。

没想到,在运动场上光芒四射所向披靡的人物,在成为妈妈后,却迎来比比赛更大的挑战,帮助她在赛场上赢得无数高光的追求完美和高要求的思维却成为育儿路上的巨大阻力。

成为妈妈, 依然追求100分结果······

2016年,卢兰的大儿子好好出生。

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初为人母的卢兰也这么想。

当运动员的时候,卢兰只要做好自己,高效地训练比赛,其他事情都有人安排好。当妈后,卢兰也习惯性地觉得,要为孩子把所有的事情准备到最好,让孩子无忧无虑地成长。

所以能帮孩子做的就顺手做了,比如孩子自己费半天劲才吃了一口饭,不如大人直接喂来得又快又干净。穿不上鞋子,就帮他穿好。

这种事无巨细的安排,大人做起来显然效率更高,很快就能完成,并且结果可控 。当时家里还有四个老人帮着带娃,孩子是家庭的中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好好被精细照顾到什么地步:他不用说话,只要一个表情,大人马上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完全不需要张嘴,也不存在任何要等待的情况。

好好出一次门简直像打仗。卢兰会把所有的细节都想到,准备好所有的东西。要带吃的喝的和孩子的餐具,穿的干净的衣服,备用的衣服,小毛巾小毛毯,消毒巾,纸巾,在外面吃饭前,会把桌子用消毒纸巾擦一遍,再铺上孩子自己的餐巾垫,再给小朋友的手消毒,带上围兜,喂他吃饭。

因为被照顾得太好,以至于后来好好养成了一个习惯,吃饭的时候嘴不能脏。像吃意面,一般吃意面嘴上都会沾上红红的肉酱,好好吃一口面就要擦一下嘴,吃一个意面能用一大堆纸巾。手也不能脏,如果吃东西要用手,吃虾,骨头之类的,要么有人给他剥好了,要么就不吃。幼儿园大班,全靠生活老师喂饭。

只要孩子提出想去哪里玩,卢兰哪怕工作再累也尽力满足,觉得这是妈妈应该做的。

在这样创造出来的安全的环境里,好好什么麻烦和意外都不会遇到,确实无忧无虑。孩子小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很光鲜幸福,都在大人的计划掌控中,生活在高效地推进。

慢慢卢兰发现, 这样严丝合缝地高要求养娃,自己很累,并且并没有出现她想象的那种幸福。 自己已经这么尽心了,孩子一旦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无法接受,他以为妈妈是万能的,什么都会搞好。

好好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掌控感,对所有不熟悉的事情有强烈的畏难情绪,不愿意参与,遇到问题就哭。他不敢说话表达自己,怕说错,而他日常所见,所有事情都应该要做好,不能出错。

随着好好长大,以及老二的到来,长久埋伏着的问题都被引爆了。

爆发

2020年,卢兰的二儿子出生。

2022年,上海封城长达半年,卢兰和老公、自己的妈妈、两个娃开始了每天24小时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

卢兰突然第一次发现,老大的自理能力为什么这么差。

因为要照顾两岁的弟弟,有时候顾不上好好,卢兰本来以为,他自己吃饭穿衣没什么问题,没想到,一整天在一起,发现这孩子啥都不会。

吃饭要喂,衣服要帮着穿,坐不住,跟弟弟捣乱打架,吃零食,瞎玩。幼升小没法上,虽然不鸡娃,但总要做点准备吧,让好好练字,十分抗拒,不要写······

马上要上小学了,怎么还是这种状态?居家办公的卢兰每天都感到焦头烂额,焦虑得冲孩子大吼大喊。她经常气得一边哭一边训孩子,气孩子为什么自理能力这么差,气自己怎么养了这样一个娃。

好好懵懵懂懂步入小学,卢兰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写字慢,作业完不成,回家全家人盯着他写,那种滋味太煎熬了,让人极度抓狂。

从来都是高要求高效率的卢兰死死盯着眼前磨唧半天写了一个字的孩子,满脑子的火蹭蹭往上窜,天啊,眼前的这个娃怎么会是我生的。

字写不进田字格里,每天的作业本上,都是老师的红叉叉,没有任何好的评价。

不合群,不知道怎么跟其他孩子交流,坐不住,经常被老师批评,导致好好不想去学校,一家人因为这些每天鸡飞狗跳,家庭氛围阴晴不定。

卢兰去看各种育儿专家、教育专家的书籍和讲座,请教有成功育儿经验的朋友,甚至带着孩子去咨询心理咨询师,孩子是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他身上会发生这些问题?

结论是孩子没有问题。

有一个朋友曾经观察卢兰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发现, 卢兰帮孩子安排的事情和做的选择太多了。

卢兰这才意识到,之前为了高效完成一件事,所有大人替孩子顺手做的小事,对孩子都是有价值的。但是他们没给好好这样的机会,却希望突然有一天孩子什么都会做,能自信面对外面的世界,这可能吗?

运动员要追求高效率,追求冠军,没错,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无法成为真正优秀的运动员,但被现实暴击的卢兰发现,这条规则在育儿中失效了, 高要求、追求完美的一百分妈妈只会害了孩子。育儿这件事情就是反速成反效率的,要慢慢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生活不是比赛

育儿不是上战场

卢兰掉进了一个大“坑”,但另一种运动员时期养成的思维却把卢兰拉了起来。

运动员每天都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每年要打无数场比赛,每一次比赛都要面对真实问题,对手实力比我强怎么办?我怎么去限制对手的优势?

必须面对当下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然后执行。这种输赢无法逃避,你只要一逃避,下一场比赛会怎么样?结果立刻啪啪打脸。

并且,羽毛球的技术动作要长期的反复练习,有时候一个动作甚至要练习几千遍,在这么枯燥的训练中,怎么才能找到训练的积极意义?运动员一定要在这种训练中找到微小的变化和意义,坚持做好每件小事。

积极解决问题,卢兰擅长。坚持做好眼前的小事,卢兰擅长。

写字跟不上就练,先解决最紧急的问题,帮孩子跟上课堂的节奏,建立自信心。 卢兰给孩子报了硬笔书法课程。

写字不难,难的是每天坚持

一开始很煎熬,一个半小时的课好好要出去两三次上厕所,根本坐不住。卢兰说,要是90分钟坐不住,那么就上一半,45分钟,孩子同意了。在家写作业的时候卢兰也跟着练字……

以前卢兰训练的时候,教练让训练半小时,她恨不得训练40分钟,可现在,她咬牙也要面对孩子一节课少上一半的现实,允许孩子慢下来,慢慢去做他的小事。

坚持了一个学期,好好能上满90分钟的写字课了,能够控笔了,把字写进田字格了,把字写端正了,他不仅对写字的态度大有转变,也因为看到自己的作业不再有满眼的红叉叉获得了自信。

写字可以让孩子静下来,是一种选择,还有一种选择是既然坐不住,那就让他动起来。

虽然是羽毛球教练,卢兰没有强制孩子必须练羽毛球,她让孩子去体验游泳、足球、羽毛球、篮球,好好自己选择了篮球。

好好自己选择的篮球课

每周末两个小时的篮球,雷打不动。男孩的精力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到家反而能静下来专注一段时间。

一开始,好好只敢自己练习基本的运球这些基础的动作,一到篮球对抗的环节,就躲得远远的。一个学期下来,他敢和小朋友去碰撞抢球了,这对好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说明他慢慢打开自己了,融进去了。

在篮球中释放自己,学会跟人交流,在写字中学会静下来,速度也跟上来了,二年级上半学期末,卢兰终于感受到家庭氛围的反转,家里不再像之前那样鸡飞狗跳充满着焦躁了。

一直到现在,卢兰都坚持让孩子写字和打篮球。在寒假里,好好依然每天要书写1个半小时,写字并不难, 关键是帮助他建立了一种坚持做好一件小事的态度。坚持打篮球,更是对自己做的选择的坚守。

在这两件小事的陪伴中,卢兰跟好好重新建立了信任感,听他说话,观察他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孩子。

卢兰还想做得更为深远。她意识到 育儿不是上赛场,妈妈不用那么勇猛向前,时刻紧绷,而是要退后、放松。

卢兰说,人成长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向外观世界,一条是向内找自己。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卢兰看了大量的育儿书籍,《爱的五种语言》 《非暴力沟通》 《男孩大不同》,还有各种教育公号,像童书妈妈,然后再慢慢把这些内化,找到自己的路。

每天去学校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是卢兰一个人的学习时间,她听了大量的亲子关系,个人成长的书,几年下来听了几十本。

让她最有感触的是, 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关系。 她发现,无论是同事关系还是婚姻关系、婆媳关系,她都处理得都很融洽,却偏偏在亲子关系上处理不好。

她认为,是家长没有足够了解和理解孩子, 在大量阅读和学习后,她发现了一条秘诀,就是共情。

不管发生了什么,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 ,“我看到你现在有一点难过,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我以前也有过,”再去建议,“如果当时你这样做或者那样做会更好。”她把这招用在两个儿子身上,百试不爽。

当100分妈妈,非常累。孩子并不需要父母为他准备好所有的东西,而是要跟他在一起,去经历。

卢兰开始学会做80分妈妈,放手让孩子做更多选择,不管多小的事,都让他自己学会做决定,并且做错了,也不要紧。以前出行,大人总喜欢开车,更方便。现在好好会提出想乘坐公共交通,或者骑车出去,一家人都会尊重他的意见。

卢兰也会让哥哥带着弟弟一起画画,看书,做手工,自己可以放松一会,给了自己空间,也给了孩子们空间。

有一天,卢兰突然发现,好好的自理能力挺不错呀。寒假去海洋公园玩,需要穿连体服、雨鞋、手套跟企鹅互动,卢兰只顾着帮弟弟穿,还想哥哥是不是又要让自己帮忙,没想到回头一看,哥哥已经把这一套复杂的衣服穿好了。

二年级下学期刚开学,卢兰就收到了老师的反馈,说,好好上课积极发言,作业也基本上都能在学校完成了,状态非常好。

鼓励哥哥动手收拾衣服、做饭

一年级的时候,好好回家基本上什么都不说,可能怕说错,把自己封闭起来。卢兰发现,好好现在每天有很多话跟她说。一见到她,就说,妈妈我今天跟谁谁吵架了,我今天很开心。因为没上幼升小衔接,好好基础差一点,有点不够自信,有时候回来跟卢兰说,小朋友学他说话,笑他。卢兰就会认真帮助他怎么去面对这些问题。

卢兰知道,这是孩子打开自己了。

让孩子坚持运动的几点分享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组建高水平羽毛球队,卢兰出任创始主教练。从第一年只有三名学生到现在近20人的规模,带领高校的学子在全国赛场上争金夺银。

卢兰说, 坚持让孩子运动,不是让孩子必须成为运动员,而是运动是人成长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去锻炼身体不说,孩子会在运动中体会到挫折、胜利、勇敢,委屈或者不甘,这种感受是看书看不来的。

兄弟俩每天都要在户外运动

分享几个孩子运动的建议。

1、鼓励孩子接触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 ,最好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这样比较有利于让孩子自己坚持下去。家长可以提前跟孩子打好预防针,“自己选的,以后每周都要去打,能做到吗?可能一开始你觉得好玩或简单,但到一定的阶段你会觉得有一点难,希望你也要坚持下去。”

2、鼓励孩子参加团体类运动, 像篮球、足球,集体项目可以鼓励孩子跟队友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跟队友配合。

运动当中能够体会到不同的成长体验, 是一种互动,它除了有观察有看有听,还需要肢体作出反应,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肢体的接触,其实也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有的孩子不太擅长用语言表达,但是他也挺想交朋友,他可以用肢体触碰,比如说碰一下人家,运动其实成了交流的一种载体。

3、给孩子找一个固定的队友、群体。 如果能有固定的好朋友一起练习,也是帮助孩子坚持锻炼的一种动力,每次都能跟小伙伴一起见面。

4、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进步,多鼓励夸奖。 用具体的变化鼓励孩子在一个阶段之内的进步,也展示给孩子看,让孩子的成就感可视化,更容易坚持下去。

一开始不要提太高的要求,不要孩子一说喜欢某项运动,就要求孩子去上课,必须训练两个小时,喜欢就多练练,累了就休息。

回到开头的问题,大家觉得,怎么做才是一个好妈妈?

不管一位女性从事什么职业,曾经如何风光闪耀,当她成为妈妈,都要面对同样的难题和挑战。卢兰说,“不管我拿过什么样的成就,在妈妈这个角色上,就是一个普通妈妈,不可能因为之前拿过世界冠军,孩子就是个哪咤。”

但好在,每个妈妈都有力量和智慧。妈妈要做的不是把一切烦恼意外都帮孩子清理干净,提前安排好一切,让他在温室里速成,成为生活在假象里的工具人,而是 要陪伴孩子慢慢经历真实的一切,在这些经历中看见孩子,理解孩子,跟孩子在一起

儿童心理大师温尼科特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育儿理念“good enough mother”,即“足够好的妈妈”。他认为,母亲不必做到无所不能,妈妈并不需要做到100分,只要做到60分即可。

卢兰给自己设定的标准是80分, 也许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标准,关键是,在当妈这件事上,不必用力过猛。享受自己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不必完美,而是真实的。

卢兰看过一本《星空之下永远有路》的书,她抄下了这样一段话,“如果种子完美无暇,他永远只是颗美丽的种子。发芽一定要经过种子破裂的历程,它要有创口才能生长发芽,大自然告诉我们:每一种成长都会受伤,如果不想承受失败的痛苦,就只能待在原点。”也把这段话送给大家。


全职妈妈拒绝上班遭网友炮轰:寄生虫底气不小,万一宿主死了呢?你怎么看?

虽然选择当全职妈妈会让人诟病,但是我觉得上不上班是自己的事情,因为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特殊情况,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去随便评论别人家的是非,因为这样对于别人是不公平的。作为旁观的人我们一定要以公平合理的态度对待别人的选择。至于宿方死了,该怎么办,更是杞人忧天的做法,因为人除了死法都是活法。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该如何看待全职妈妈这个不算职业的职业呢?下面我说说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全职妈妈只是家庭的分工不同而已,我们要公平对待。现如今社会全职妈妈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拿来说事,说全职妈妈是寄生虫之类的,但是我却不赞同,因为全职妈妈并不代表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家庭分工的不同,自己在家中操持家中事物,照顾老人和小孩,让丈夫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更好地工作,这只是分工的不同而已。

其次,全职妈妈虽然回归了家庭,但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一无是处。其实说实话做一个全职妈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全职妈妈要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每天忙不完的家务,小孩的教育问题,家庭的和谐问题等等,比在职场工作的艰难程度有的时候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千万不要对全职妈妈有任何的歧视,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

最后,全职妈妈做好了,对家庭的和谐幸福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全职妈妈看似处在一个让人瞧不起的位置,但是如果想要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需要智慧和技巧,如果能够真正地做好全职妈妈这个身份,对于家庭的幸福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们不能以我们的思维来去评价别人的选择,因为别人的选择虽然我们无法理解,但是别人的选择也是经过再三衡量的。我们应该理解和体谅,而不是不屑和谩骂。

我叫汝,喜欢我的回答吗?如果喜欢请关注我,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重庆一妈妈鼓励女儿考100分奖励100元,这种方式是否值得提倡?

重庆一妈妈为了鼓励女儿好好学习,答应了她的女儿,只要考100分就会奖励她100元。此事传到网上后,网友纷纷表示不可思议,竟然拿着钱鼓励孩子学习,实属不应该!

学习本来就是孩子的本分,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学习好他将来可以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去看大千世界!当然,作为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不好好学习,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可以早早的辍学去工地上打工,去做服务员,只要他觉得没问题,并且能坚持一辈子就可以!

家长教育孩子要立足于根本,要给孩子打好根基,而不是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给父母学的,学习好就有钱,学习不好就没钱!如果孩子有这个意识,一旦她得不到满足,她就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到那个时候,家长想再纠正,恐怕已经为时已晚!激励教育可以有,但是绝对不是用钱来激励。

教育专家

针对金钱鼓励方式,教育专家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女生上小学之后,家长每逢考试都会按照分数奖励她钱,为了钱这个孩子可谓格外的“努力”。这个孩子为了考双百,一开始很努力,但是随着知识越来越难,考双百也越来越难!所以,这个孩子就开始考试作弊!孩子考试作弊的本领可以说越来越高超,孩子之所以要这样做,自己是为了钱!她体会到了有钱的快乐,所以她不能没有钱!就这样,这个孩子因为多次作弊被学校停学了!现在这个孩子的心理都没有康复,这就是金钱激励法的劣根性!

奖励

奖励孩子一定要恰当,孩子考的好,可以奖励孩子不刷碗,可以奖励孩子一盆花!即便孩子考砸了,也可以奖励孩子一个拥抱,告诉孩子没关系!孩子在好的氛围当中成长,才能逐渐变得优秀!

重庆一妈妈鼓励女儿考100分奖励100元,对于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我并不认可!

做80分的妈妈,90分的自己!身为母亲该如何找寻自我?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生活中的很多妈妈,都在竭尽全力做100分的妈妈。然而当我们竭尽全力做100分妈妈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也会身心俱疲。其实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我们每个妈妈都会特别累,当然当自己竭尽全力做好100分妈妈的时候,我们也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其实这样的状态之下,妈妈很累,孩子也会很累。所以我们身为母亲,一定要做80分的妈妈,90分的自己。这有这样,我们才会给孩子和自己彼此空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首先,为了孩子,失去自我。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妈妈,为了孩子失去了自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梦想而付出。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最好的玩具是,甚至想要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给自己的孩子。当家长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迷失自己。我们好像一切都是在为了孩子,而我们自己就是在诠释“母亲”这两个字,而对于我们自己,却找不到了自己生活的目标,和自己曾经的梦想。其实这样的做法,也会使得我们自己变得焦虑不安。我们很多妈妈都要克制自己的奉献欲,不要给孩子100分的压力,也顺便失去了自己。

其次,为了孩子,满分期待。

给孩子100分的爱,就有100分的期待。当我们把家庭的全部重心压在孩子身上,把一切希望都付诸于孩子的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期待就会很高。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拿着普通的成绩单回家,我们还能够笑颜如花吗?我想不会的。当孩子一个行为让我们不如意,谁还能淡定地说不在意,都会是黯然神伤埋怨孩子辜负了我们的牺牲?记得哲学家周国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忠诚都渴望报答,一切牺牲都附有条件。所以当我们要求自己做一个100分妈妈的时候,其实我们也给孩子了很多附加条件。

再次,学会放手,彼此自由。

所以我们作为妈妈,如果想要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那我们也要学会给自己自由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当然我们也不会给孩子更多的压力。彼此自由,也才会使得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所以,我们要学着做80分的妈妈,做90分的自己。这样才会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亲子关系,让孩子自由、快乐、健康长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2555.html
创逾一个月来最大跌幅 日元兑美元一度走低1%
洋弟子 端午闻香识 做香囊……波兰 割艾草 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