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 之首的粟 曾经是 究竟是怎么被古人食用的

全文共字 | 阅读需分钟

作为世界上古老的作物之一,粟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粟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有七八千年,由狗尾草人工驯化而来。

我们常说北方人常吃面食,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食,但你有没有想过,粟也曾经作为“五谷”之首成为当时人们的主食。

不过,粟到底要怎么吃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上图_ 东汉的谷物(25-220年),在成都凤凰山汉墓出土,至今已有近2000年

上图_ 黍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前,黍是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在这之后,粟则取代了黍的地位,成为当时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粟作发展达到兴盛, 粟也相应成为了“五谷”之首。

在中国北方,粟俗称“谷子”,脱壳加工后则称之为“小米”,而在中国南方,粟则统称为“小米”。

粟米即小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对于古人来说,他们食用粟米的主要方法除了直接焖饭、煮粥食用之外,还会加工成各种干粮食用,同时,小米也是当时酿酒作醋的重要原料。

上图_ 秦汉时期烤炙食物的石画像

一、烤炙

在《札记·礼运》中曾经写道: “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而《淮南子·修务训》中也有“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之肉”的记载,这表明古人在未曾学会人工取火以前,他们主要通过狩猎和采集食物以求生存。

在天然火灾烧过森林之后,原始人这才开始吃到了被火烧熟的食物,因此,他们也开始尝试用火来烤炙食物。

进入农耕时代以后,人类才开始正式步入熟食阶段。不过,在熟食阶段初期,人类只会简单地用火熟食,后来,为了使蔬菜、谷物等不方便直接用火烤炙的食物受热均匀,人类又发明出了“石炙法”。“神农氏时,民方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所谓“石炙法”,其实就是指人类把谷物等磨碎之后,放在石板上面再用火烤熟的方法,石板作为良好的中介物,可以更好地使食物受热均匀。

上图_ 古人在厨房的工作壁画

二、煮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陶器、铜器、铁器等制作出来不同种类的炊具也慢慢被发明、应用,比如鬲、甑等。

人们把粟米放入炊具之中,便可以通过煮的方式来把粟米变成熟食。

《说文·䰜部》中写道: “䰞,烹也。从䰜,者声。煮,䰞或从火。䰞,䰞或从水在其中。” 粟米在百姓间最常见的食用方法就是煮粥,先将粟米淘洗干净,然后放入炊具中,最后加入一些清水,用大火或小火煮熟即可。

在古代,被称作“粥”的食物基本相当于现代的稀粥,若是煮的较为浓稠的粥则被称之为糜。《尔雅·释言》中曾解释道: “粥之稠者。” 在其他一些文献上也曾经相关记载,如 “厚曰饘,稀曰粥”,“ 餬、饘、粥,相类之物,稠者曰糜,淖者曰粥。餬、饘是其别名。”

上图_ 洛阳唐宫中路东汉墓壁画《夫妇宴饮图》 局部

不过古人可不会单单只食用简单的粟米粥,民间常见的做法是另在粟米粥的烹饪过程中加入蔬菜和肉类一起食用,既提高了粟米粥的营养价值,味道也变得更加鲜美。加入菜、肉一起烹饪而成的粟米粥其实此时并不称之为“粥”了,而是被赋予了如“糂、䊤”等名称。在《墨子·非儒下》中曾经提到过: “孔某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糂。” 意思就是说,孔子在蔡、陈的时候粮食断绝了,因为没有米做粥饭食用,所以只能吃菜羹来果腹。《说文·米部》中也提到了“糂”—— “糂,以米和羹也。”

羹在古代是指用肉或者菜调和五味之后制作出来的汁汤,而糂指的则是把蔬菜和肉类混合制作出来的粥。

上图_ 商代妇好三联甗 (一种蒸锅)

上图_ 都灶上的大蒸笼,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出土画像石

三、焖饭

焖饭也是古人发明出来食用粟米的办法之一,焖饭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蒸饭,“蒸”则是比之前的“煮”更加先进的一种烹饪方式。

古人焖饭的方式是先把粟米淘洗干净后放入炊具中,然后再加入适量清水,然后开始焖饭。如果焖多了饭,古人就会把剩饭保留下来,留待第二顿继续焖热而食,这种方法在当时称作“馏”。在《说文·食部》中曾曰: “馏,饭气蒸也。” 《诗经·大雅·生民》中则写道: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这里指的就是通过热蒸汽来加热烹饪食物的方法。

在没有微波炉或者烤箱来加热食物的古代,古人要想把冷却的熟食重新加热,他们就会采取“馏”这种办法。

上图_ 古代将食物捣碎的舂臼(图源明代《天工开物》)

四、干粮

粟米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种食用方法之外,古人还会将粟米制作成干粮食用。制作过程是先把粟米做成熟饭,然后将粟米干饭暴干,也有一种做法是直接将粟米炒熟后再制作成干粮,这种干粮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捣碎成粉食用,方便快捷。

在古代,用粟米或者用稻米、麦制作而成的干粮有着特别的称呼,即糗、糒、餱等。明代陈嘉谟所著的《本草蒙荃·粟米》中曾经提到: “小米……舂成粉……蒸作糗。” 《释名·释饮食》中有 “干饭,饭而暴干之也。”

粟米所作的干粮由于其方便携带且可以直接食用,所以古人也常将其作为出行或者行军时的口粮。在《汉书·匈奴传下》中就曾经记载道: “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鬴鍑,重不可胜,食糒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 而在《左传·文公十二年》中则记载道: “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 这里所提到的“裹粮”其实指的就是糗这种干粮。

上图_ 古代画食壁画

五、其他食物

明清时期北方地区常见的食物窝头一般就是由粟米制作而成的。 而汉代出现的食物黄粢食的原料也是粟米。同时,古人还会将粟米碾碎成粉后再与其他种类的面粉混合,制作成如窝头或饼之类的吃食。

虽然用粟米做出来的普通食物口感一般,但是如果在粟米中添加糯米粉,再加入如莲子、百合等物制作出来的丝糕则成为了口感较佳的美味。

粟米除了能够做成干饭或者小吃食用,还可以做成一种名叫“寒食浆”的饮品。

寒食浆一般在夏季饮用,可以起到解暑的功效,味道可口。在《齐民要术》中曾经介绍过制作寒食浆的做法,最后的成品其实是一种可供饮用的带有酸味的饮品。

当然,粟米除了可以制作成各种食物之外,也是古人酿酒和作醋的重要原料。

所以,粟米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食粮,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何红中:《中国古代粟作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古代的五果的起源之说

五谷:即粟、豆 、麻、麦、稻 。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五果:《灵枢经五味》:“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果即:李、杏、枣、桃、栗。 五畜: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肉。 《素问·脏气法时论》:“五畜为益。 ”五菜:“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 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 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讲究膳食平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 古人把豆类作为五谷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因为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谷类、豆类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质相互补益的作用。 “五果”是指桃、梨、杏、李、枣、栗子等多种鲜果、干果和硬果。 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还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质。 “五果”尽量生吃,才能保证养分中的维生素不受烹调的破坏。 鲜果加工成干果,便于运输和贮存,虽然水溶性维生素有损失,但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反而因脱水而增多。 硬果类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所含蛋白质类似豆类,可弥补谷类蛋白质的不足。 “五畜”是指畜、禽、鱼、蛋、奶之类的动物性食物。 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不足。 “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 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 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 我国古代思想家企图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迷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满意请采纳

中国古代最早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现今许多的农作物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从野生植物中经过不断的栽培而成的。 根据现在考古的发现,我国早在新石器的早期,就已经开始种植了粟、稻。 粟:现在我们称之为谷子,脱壳后叫小米。 是由一种野生的狗尾草培育而成。 粟耐旱能力强,自生能力也很强,是黄河流域黄土地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在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炭化了的粟粒和粟壳。 说明距今五、六千年前粟已经在我国北方得到了广泛的种植。 稻:一般称作水稻,是从野生的稻经过人工栽培而成。 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由稻谷、稻壳、稻杆、稻叶的混合堆积,平均厚度约四、五十厘米。 这是世界上迄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 在江淮、江汉地区,太湖和云南滇池周围,广东剑门、海门等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籼稻、粳稻粒。 说明那个时期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 麻:其籽可食,是我国古代五谷之一。 但是,麻在我国主要是用其纤维来纺线织布。 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保留有麻布的痕迹,说明我国种植麻的历史也很悠久。 到了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作物的品种开始明显增加,粮食作物主要有:粟、稻、稷(俗称糜子)、麦、菽(大豆)等,基本上具备了后世的主要粮食作物。 高粱:其生长不择地,耐干旱,它的秸杆很高,可以做燃柴,也可以作为农村的建筑材料和制造工具的原料,高粱米还可以酿酒。 因此也很早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 在山西万全荆村、河南郑州大河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曾发现高粱的痕迹。 在河北石家庄市庄村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两堆高粱(已经炭化)。 我国古代培育的粮食作物,有一些品种先后传到了世界各地。 如我国特产的大豆,约在1790年左右传到了欧洲,当时在欧洲仅仅是被作为观赏的植物种在花园中。 1873年,中国大豆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万国博览会上被展出,曾轰动一时。 1908年,有两千吨中国大豆运到了英国。 此后,大豆才在欧美各国开始大面积的种植。 因此,大豆在英、法、德、俄文中的名字,其发音都接近与菽。 同样,世界各地的一些我们中国没有的粮食作物,也先后传入了我们国家,丰富了我国的粮食品种。 如玉米,是在明朝时期从国外传入的,开始并没受到重视只种在贫瘠的田地里或山坡上,没有显示出玉米的高产特性。 到了清朝的中期,玉米才开始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并成为干旱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谷子的地位。

稷 到底是那一种农作物?

稷是古代的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3153.html
市场监管局回应 海底捞二手饮品中喝出药丸 对门店立案调查
20CM跌停! 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