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五黄宴……水乡乌镇特色民俗迎端午 龙舟花灯船

又是一年端午至。2024年6月8日至6月10日,乌镇景区以“端午安康 自在入夏”为主题,营造沉浸式、互动式的节俗体验新场景,推出时节限定五黄宴、大话非遗游园会、龙舟花灯船等特色民俗项目,通过升级食、玩、游三大业态,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全新体验。

食端午,龙鼓争鸣五黄宴

《乌青镇志》记载,旧时乌镇在端午的中午饮雄黄酒,吃黄鱼、黄鳝、黄豆腐干、黄瓜以及梅菜肉、灰鸭蛋、蒜泥拌豆腐等时令菜肴。而后,吃五黄、食粽子的传统习俗保留了下来,雄黄酒因有毒被黄酒代替。

今年,乌镇景区结合甲辰龙年,推出“龙鼓争鸣五黄宴”,将茶艺街区域改造为龙宴用餐区,餐品以乌村小黄瓜、咸鸭蛋、蒜香煎烤黄鱼脯、芋丝百香脆鳝柳等,配上一吊黄酒特酿集齐“五黄”。秘制花雕熟醉虾、一口船头粽等一道道精选时令菜肴,满足五湖四海游客的饮食需求。游客还可以在现场体验画额、洒扫驱邪、沐兰汤、佩戴五彩绳、挂香囊等传统节俗体验。

在乌镇,端午的美食可不止粽子。五黄宴用餐的长廊下,糯米蛋、粽子酸奶水果碗、艾草芋圆等民俗小吃逐一排开,各种新吃法让人眼花缭乱。

游龙舟,端午限定花灯船

水乡赛龙舟是乌镇的传统活动之一,独具魅力的水文化造就了“船文化”,摇橹船一直是游客的必打卡项目之一。今年,乌镇景区将传统摇橹船与龙舟相结合,推出端午限定的“龙舟花灯船”,赋予龙舟文化新内涵。

夜幕降临,8艘摇橹船身披华灯,一头一尾小船安装龙形花灯,若从西市河上俯瞰,恍若长龙。活动期间,沿岸游客可以第一时间看到灯火龙舟夜巡的壮观场面。

闹非遗,跨界联动游园会

今年端午节,乌镇提炼优质本土民俗文化,联动《大话西游》系列,限时推出“乌镇端午奇妙游”主题跨界活动。线上游戏植入乌镇的故事背景,以经商玩法开启线上游戏内容“巨贾扬名傲江南”,模拟经营售卖乌酒、船头粽等产品。线下举办非遗游园会,游客可与游戏角色进行互动。

茶艺街区域打造了非遗创意市集,端午文创、粽情礼盒、艾草花束、中药首饰、粽叶习字、非遗漆扇等非遗摊位,为大众提供体验非遗的新场景。游客还可以参与射五毒、端午祈福、套圈、斗草、钓粽子等节俗体验,通过集章形式增加体验感。

逛特展,美术馆里过端午

6月1日,以“上海赋 影像 摄影 绘画 1934-2024”为主题的特展在木心美术馆开展,活动将开展至9月1日。

特展以木心先生文学作品《上海赋》为题,涵盖三十年代至今的上海主题影视剧经典片段、摄影与绘画作品一百四十余件,如《繁花》《爱情神话》《三毛流浪记》等作品,是开馆以来内容最为庞杂,展品种类最多的展览。

宅假乐,食宿安心过假期

“宅”在酒店放松身心,给小长假出游体验加码。乌镇景区旗下酒店策划多款不同的端午主题活动,子夜酒店的江南民间端午宴,现场制作魔幻气球,赠送棒棒糖;望津里精品酒店则以荷花作为时令元素,结合本地传统食材,打造荷韵端午宴;还有盛庭行馆和堤上度假酒店的端午主题餐饮,即使宅在酒店不出门,也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假日氛围。

乌镇景区内有各种规模大小酒店十余家,并建有泳池、SPA、颂钵室等基础设施,酒店、民宿“芯片”布草、果蔬食材“一物一码”,24小时不定期安保巡逻,严格保护游客住宿、食品、游玩安全。

(乌镇景区供图)


江南哪个小吃最棒??

珍珠元子 酸辣豆花 三合泥 酸辣汤 灯影牛肉 夫妻肺片 鸡丝凉面 担担面 五色彩球 佛手酥 叶儿粑 牛肉焦饼 龙井汤圆 红油抄手 莲茸层层酥 火腿鸡丝卷 酥皮鸡饺 鸡汁锅贴 烫面油糕杭州:西 湖、茶叶博物馆、 灵隐寺、 胡庆馀堂嘉兴:富春江农家乐、 新安江渔民婚礼绍兴:鉴 湖、 大禹陵、 鲁迅故居、 水上乌蓬船南京:中山陵、 明孝陵、 城墙、 秦淮河风光带扬州:乾隆瘦西湖水上游、 汉墓博物馆、 漆器玉器厂镇江:西津渡古街常州:淹 城、 文笔塔、 天宁寺、 簸箕巷集市无锡:太 湖、 民俗村、 网师园 苏州:拙政园、 虎 丘、 留 园、 周 庄、 丝绸博物馆、 水上小龙舟在江南水乡众多的古镇中,只有乌镇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文化古镇。 它除了水乡古镇都有的小桥流水、深巷老宅、廊街岸柳以外,还有茶馆、染坊、典当、戏台、道观、寺庙、书院和名人故居。 一个水乡古镇应该有的东西,它都有了。 所以进入乌镇,踏着清冷的石板,信步于幽深的街巷和古老的民居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了一部线装书,一部关于江南水乡文化的线装书。 我可以说,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古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象征的了。 有小笼馒头。 。 糖藕。 。 臭豆腐。 。 。 生煎馒头。 豆腐花。 。

端午节不能回家,去哪儿吃粽子

本人觉得端午节属传统节日,就应去感受一下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与传统文化风俗。 端午节去江南水乡,乌镇、周庄、 枫桥 、桂林、漓江、阳朔、丽江古城、西塘、凤凰古城、芙蓉镇 ......结合历史典故,端午节离不了水,一般靠水的古镇在端午节都会有各自特色的民俗活动。 当你远离城市的喧嚣,夜宿农家客栈,远处传来的打更声与几声犬吠,窗下的蛐蛐叫,隐隐约约的小桥流水花窗......其实人生何处不风景啊....... 如果想体验一下余震的感觉不防去四川的洛带古镇、黄龙溪古镇、福宝古镇、阆中古城、罗泉古镇、上里古镇、李庄、磁器口......可遗憾的是在5.12地震中街子古镇和都江堰这个千年古城中的川西民居和古迹大部分出现结构性损毁。 每年都江堰的民俗活动都非常热闹精彩。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有吃粽子、悬钟馗像、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佩香囊、挂五色丝线、采药、翻药等。此外,全国各地各民族地区还有很多饶有趣味的习俗,如食五毒饼、佩五彩香囊、赶端午药市等等。所有这些习俗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民巧妙利用自然力来调节生存环境,保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技艺和智慧。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有如下:

1、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简粽”, 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黏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最早的粽子是“简粽”,至于后来人们用芦叶包粽子,传说是由于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叫区曲(或谓欧回)的人梦遇一个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它用芦苇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蛟龙是怕芦叶和五彩丝的。”自此以后,便有了角黍。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粽子从形状到馅儿都有不断的翻新和变化。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夹杂别的食品,而仅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

2、悬钟馗像

钟馗的作用类似于门神,其画像常被用于驱鬼避邪。据说,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官,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日:“臣姓钟名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3、赛龙舟

端午竞渡,本来是水乡训练水师的遗风。沉湘东吴,赛龙舟的规模,全国最为盛大,胜事流传,史不绝书。若是追究其意义,则大都在于凭吊忠臣孝女。相传屈原在五月五日赴泪罗江而死,楚国人为之哀痛,于是争划舟揖前去捞救。《隋书-地理志》记载:“屈原以五月 望日赴泪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 ’因而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为竞渡之戏。迅揖齐驰,掉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安徽巢县本是楚国旧地,现在还存有竞渡庙,其中塑有屈原像,称为三间祠。在每年五月一日,将屈原像迎谙到船上,击鼓奋揖,踊跃争先,竞赛龙舟,直到五日才结束活动。

4、挂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把菖蒲、艾叶挂在门边以避邪驱瘴。

据说用菖蒲做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五月五日午, 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而尤以初五最恶,连这天生的孩子都不吉利,因此悬艾叶和菖蒲。农历五月是酷暑炎热将临之际,也是流行病、瘟疫流行之时。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是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滯、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5、饮雄黄酒

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故端午节这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饮雄黄酒的习俗,至于儿童,长辈则将雄黄酒涂于其脸上或身上以驱虫除秽。事实上,雄黄是一种有毒矿物质,外用可以消毒杀菌,但如果直接饮用则容易致癌,不宜提倡。

6、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 玲珑夺目。

7、挂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也有说五色是代表五条龙)。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8、采药、翻药

这是端午节最普遍的民间活动,不管南方、北方,无论汉族或少数民族都很盛行。旧时,这天天还没亮时就纷纷出外采药,特别是乡村,更是倾家出外。在端午中午时,家家制作以雄黄、大蒜为主的药物,而医家则在这天熬膏药、制丸药、采蟾酥。连帝王、士大夫阶层也复如此。

唐宋时期极盛,御药院等机构即于端午采蟾酥,后历代如此。居住在祖国边睡靖西县的壮族人民,这天扶老携幼游药市,说是端午吸了大量的药气,能祛病延寿。东北地区的朝鲜族采药风气更盛,几乎家家户户要熬制益母膏等常备药物。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3480.html
性价比 被困 神车五菱
俄罗斯克麦罗沃市有轨电车相撞事故已致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