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 闽南影雕传承人 画绘形神 绣

中新网泉州10月20日电 (吴冠标)以青石板为画布,钢钎为画笔,聚点成画,画像栩栩如生,犹如摄影作品。惠安影雕,是中国石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今年9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惠安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张秋霞制作的影雕作品《惠女风情》,在2024(印尼)世界闽南文化节上被捐赠给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并将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和印尼国家清真寺合作建设的“中国空间”展出,成为宣传中国文化、推介闽南文化、展示泉州形象的一个窗口。

福建惠安的石雕种类繁多,技艺精湛,蜚声中外。其中,惠安影雕发端于清代石雕圣手李周独创的“针黑白”工艺,在20世纪70年代由惠安石雕匠人融入绘画技艺创新发展而成,被誉为“中华一绝”。

9月27日,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张秋霞正在工作室创作影雕作品。 吴冠标 摄

“我和弟弟小时候寒暑假是在磨石板和雕刻中度过的。”张秋霞近日受访时告诉中新网记者,她出身于惠安的一个雕刻家族,传承到她已是第四代。小时候她成绩优异,却因各种原因,不得不中断学业,转而向叔叔学习石雕技艺。“妈妈告诉我,技艺也能改变命运。”

1993年,张秋霞终于出师,创办了“霞飞石雕工艺厂”。刚创业时,张秋霞几乎全身心投入到雕刻和生意中,技艺不断进步,却在商界屡屡受挫,曾一度深陷迷茫。直到一次西安之行,让她对影雕事业重拾信心。

1998年,张秋霞受邀前往西安参加“侨乡商品展销会”,她的随展作品《泰坦尼克号》系列成为焦点,很快就一售而空。“我的艺术作品有人欣赏,还愿意出高价收购,这让当时失意的我备受鼓舞。”张秋霞认为,只有解决了生计问题,非遗传承人才能进一步让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张秋霞在西安之行后以兵马俑为主题创作了一件影雕作品,至今已保存二十余年。 吴冠标 摄

此后,张秋霞精研技艺,创新求变,将作品从“像似”演绎到“神似”,追求作品中形象的神韵与情感表达,并带着她的“霞飞石雕工艺厂”一步步走出福建,甚至登上国际舞台。

张秋霞介绍,一开始惠安影雕只有黑白灰三色,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合金钢钎在青石板上凿出大小、深浅、疏密不同的微点与虚线变化,使图像显现出来,既有摄影光学同等艺术效果,又能体现绘画笔触技法,独具艺术神韵。

“2000年左右,我开始参与研制彩色影雕技术,尝试将更多色彩带入影雕作品。”张秋霞说,之前惠安影雕匠人们尝试过用水彩、油彩等颜料,都因保存或艺术表现问题放弃。“最后我们统一确定用丙烯颜料,彩色影雕技术渐趋成熟,相比黑白影雕能表现更多艺术题材。”

张秋霞影雕作品《惠安女-炫美“80”后》。 吴冠标 摄

如今,惠安的石雕产业发展迅速,年产值超200亿元人民币,张秋霞却对影雕的传承忧心忡忡:“技术改革浪潮汹涌而至,市面上出现了激光影雕、数控影雕等产品,对手工影雕匠人冲击很大。但影雕作为艺术品,人的雕琢和巧思至关重要,我担心再这样发展下去,连手工影雕匠人都要消失了。”

开设青少年体验课程、培养年轻影雕传承人、前往各地设展……这些年来,张秋霞用着自己的方式传承影雕技艺。在她眼中,既然科技浪潮无法阻挡,那就让科技辅助人工,先激发年轻人的创作兴趣和成就感,再吸引他们深入影雕艺术世界,感受手工雕琢的魅力,脱离机械的“死板”,使作品焕发属于人的艺术生命力。

“影雕这门石上‘绣’画的艺术,既是惠安千年石雕底蕴的结晶,也是当代匠人创新技艺的代表,失传太过可惜。”张秋霞表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影雕,让这项“中华一绝”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完)


雕塑的种类

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简称雕刻。

影雕和浮雕的区别

影雕,是在传统石雕针黑白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业的独特石雕工艺技法。 它质地优良,经过磨光,厚度为1.2厘米(也可根据需要加厚)的青石板为材料,利用磨光青石能显示黑白,以尖细工具琢声能显示白点的特性,连用调书声点粗细疏密的技艺,区分黑白的不同层次,从而在石板上表现包括人物肖像在内的各种照片,美术图书。 影雕作品不但细腻逼真,而且独具艺术神韵,深受人们的欢迎。 黑白影雕经着色成为彩色影雕,这一创新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顾客。 影雕肖像,形象逼真,神态生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 影雕之迄源 “江山不幸诗人幸”这句话从创作的本质点透了一个艺术的道理。 用这句来说明“影雕”的诞生,同样是极为合适的。 据老艺人回忆,影雕创于“文革”时期。 一种艺术手法的创新常常是自然天成的。 人为的强求往往难以如愿。 荒诞的岁月里,对伟人领袖“誓死捍卫”炽热的“献忠心”的活动中,有人提出能否采用“针黑白”的工艺雕琢一幅毛主席的像。 这个新颖又大胆的想法即刻为虔诚的人们接受。 然而,这不是开玩笑的随便可以弃之的制作,事关重大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于是一门新工艺就不经意中诞生了。 但是,把一张照片不走样还得传神地雕在石板上,目下再纯熟的技巧都困难重重。 明暗该如何表现得丰富又有层次感?真是谈何容易!好在精通人物绘画和西洋透视法的画家站在身边热情指点,凭着对伟人领袖十二分的热爱和崇拜,他拿出平生最大的本事,一“针”一“针”地琢起来...毛泽东高大的形象屹立在北戴河的沙滩,背景是涌上来的海浪--终于成功了,石雕作品与原来的照片几近一样。 这该叫什么雕呢?大伙议论着,叫“影雕”吧。 对!对!叫“影雕”。 多少年后,有人遗憾:若当年就把这一块影雕寄到北京献给毛泽东,惠安影雕或许就轰动全国了。 〈2〉 影雕之常识 闽南传统手工艺不经意发展出来的新工艺--影雕,其采用纯黑色、青色等纯色花岗岩,经过水磨抛光后,在磨光面上把要雕琢的图像的轮廓描绘出来,根据黑白明暗成像的原理,用特制的钢头磨成似针一样细小的合金钢,通过运用腕力调节针点的疏密粗细、深浅和虚线的变化,而表现图像。 雕制过程中不允许出错,首重“腕力”,对“眼力”之要求更为严苛。 尤以雕制肖像为最难。 影雕既有摄影光学的同等艺术效果又能体现绘画笔触技法,独具艺术神韵。 在现代高科技日新夜异的今天,影雕作为传统纯手工精心制作的艺品,愈彰显其价值,而且克服了像片图画年久会发黄、褪色的缺点,可永久保存。 〈3〉 影雕之选图 影雕的图案包罗万象,选图广泛,可入画者均可为题材。 业内常以肖像写真、婚纱写真、西洋名画、人物、动物、山水花鸟、货币等等分类。 其中西洋名画泛指人体艺术、西方名画;人物分A真人肖像中的部分年代久远者(含历史名人)、乔丹等,B佛像、神像、日本浮世绘、仕女、古代人像等;动物含飞禽走兽、各类宠物;山水花鸟包含实景拍摄的风景照及绘画。 〈4〉 影雕之应用 影雕可广泛应用于家居宾馆庙宇壁画装饰、碑像写真、案头摆设、纪念礼品,不仅是馈赠之工艺佳品,更是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的美术收藏作品! 〈5〉 影雕之发展与现状 影雕堪称“中华一绝”,是对其艺术品位的肯定,然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诚如鲁迅先生所言: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影雕整整沉寂了十多年,至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才渐为推广,现今活跃在石影雕界者,几乎均是当时学艺的一批,当时的思想观念及高利润,成就了多精品与影雕的繁荣。 至九十年代中期,学影雕者蜂拥而至,商潮下急功近利、恶性竞争加剧,相互压价的结果导致影雕艺品的质量逐渐下滑。 又新增机械(俗称:按摩器)加工,以次充好层出不穷。 整个业界呈无序发展。 除少量技艺出众者,大量工人选择转行。 加之许多女孩历经结婚生子阶段,多数选择远离影雕。 而九十年代后期所学者,出色者寥寥无几。 影雕大有后继乏人之忧。 每个人的观念总是不同,或许此种现象就是影雕复舒的前兆。 而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 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 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 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 浮雕艺术在世界上到处都有,从古埃及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和墓碑的雕塑,在中国的庙宇、洞窟和君王的陵墓也有许多浮雕艺术,著名的比如有昭陵六骏。 埃及的“负”浮雕,浮雕的形象是沉入材料的平面里去的,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概念与特征[编辑本段]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 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 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 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 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地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视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 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 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 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 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 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保持手法上的多样性和多样化。 二维空间中的透视缩减,陪衬主体形象的背景刻画或虚拟,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 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 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 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发》,是高浮雕的杰作。 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 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 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最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家。 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狩猎图”中,他们很好地运用浅浮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 浮雕空间压缩程度的选择,通常要考虑表现对象的功能、主题、环境位置和光线等因素,其中环境与光线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优秀的雕塑家总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关系,从而使作品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在充分表达审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创作原则之下,浮雕的不同形态各有艺术品格上的侧重或表现的适应性。 一般地说,高浮雕较大的空间深度和较强的可塑性,赋予其情感表达形式以庄重、沉稳、严肃、浑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气势;浅浮雕则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 雕塑艺术的发展使圆雕日益强化了它的相对独立性,相比之下,浮雕虽然更多地受制于一种依存关系,即对“平面”或“墙面”的依赖,但其独特的表现特质和丰富的雕塑性造型手段仍是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 而且,其审美特性在现代艺术革命的促进下,也日益强化了它的相对独立性。 对固定“墙面”的依赖性和适应性,在现代浮雕上已不再象古典浮雕那样显得那么地强烈、拘谨和不可动摇。 对现代浮雕而言,作为载体或环境的“墙面”是自由的、可选择的,它因此具有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

清代石雕圣手李周独创的“针黑白”工艺后来如何发展?

影雕,源于早年针黑白的独特工艺,这是一种在1.5厘米厚的玉昌湖精良青石平板上,用合金钢细针精细凿刻的艺术。 艺术家们运用精湛技巧,调节凿点,刻画出大小、深浅、疏密各异的微点,从而创造出立体的图像,显现出影子般的细腻。

影雕的起源可追溯至清代石雕大师李周的创新,蒋友才等惠安艺匠在蒋清奇的指导下,将此工艺发扬光大,并将其命名为影雕。 进入21世纪,影雕艺术不断进阶,刘碧兰和张聪明等新一代艺术家将它推向新高度,他们的作品如《长城》、《漓江新貌》等,被国家外交部选为外交礼品,远赴日本、新加坡等地展览,被誉为不朽的艺术。

影雕作品主要分为山水、飞禽走兽、花卉虫鱼和古今人物四大类别,画面形式多样,有圆形、方形和矩形,不仅是厅堂装饰的佳品,更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 早期作品如《奔月》、《圣母》和《仕女图》,而《长城》的磅礴气势、《漓江新貌》的明丽意境、《竹林》的娴雅恬静,以及《闽南风光》的秀美旖旎等,都是影雕技艺的卓越体现。 特别是人物肖像作品,如《汪铭铨》、《科·阿基诺夫人》和《郑成功》,它们仿效齐白石,别具一格,被誉为中华一绝,在国际上广受赞誉。

扩展资料

影雕采用墨玉、山西黑等纯色石材,经过水磨抛光后,在磨光面上把要雕琢的图像轮廓描绘出来,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针一样细小合金钢头工具,通过运用腕力调节针点疏密粗细、深浅和虚线变化而表现图像。 影雕既有摄影光学同等艺术效果又能体现绘画笔触技法,独具艺术神韵。 在现代科技日新夜异的今天,大典石刻影雕作为传统手工精心雕作的工艺品,愈彰显其价值,而且克服了像片图画年久会发黄褪色的缺点,可永久保存。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5465.html
山西小西天景区保安因透露涨薪被辞退 景区回应
朝鲜承诺已兑现 让人意想不到 3000特种兵入俄参战 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