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 关注政策刺激效果 表需下滑库存压力显现

需求

【钢材】

关注政策刺激效果 库存

今日盘面冲高回落,波动加剧。螺纹表需环比下滑,产量回落,库存压力显现,热卷需求改善,库存压力缓解。下游承接能力不足,吨钢利润欠佳,铁水连续温和回落带来负反馈压力,持续性待观察。经济复苏基础不稳,稳增长有待加码,关注地产、基建等方面利好政策刺激效果,5 月钢材出口良好,缓解内需压力。盘面企稳,反弹阻力大,预计短期仍有反复,关注淡季需求韧性及宏观情绪变化。

【铁矿】

铁矿今日盘面走势震荡,基差处于低位。全球铁矿发运和国内到港量高位回落,全国港口库存再创年内新高,在港船舶数量增加。需求端,本周铁水产量基本持平,部分地区新增临时检修,钢厂盈利水平尚可,预计短期暂无明显减产压力,终端需求季节性走弱,复产进入阶段尾声。整体来看,铁矿供需阶段双强但库存偏高,宏观情绪退温,盘面回调释放部分压力,预计短期走势震荡。

压力 【焦炭】

焦炭现货有提降第二轮声音,期价偏弱。焦炭需求端,炼钢利润百元左右,铁水阶段性见顶,按需采购。供应端,焦化利润不佳,产量快速抬升后持稳,产端累库压力不显著。整体来看,焦炭供需过剩,成本端松动,预计跟随钢价情绪震荡偏弱,关注粗钢调控信息,整体仍震荡偏弱。

螺纹

银行降准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降准对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好处,只是政府为了刺激消费、拉动经济、面子好看而做到局。

导致大豆价格下跌的原因有哪些

盘面

中国玉米市场和玉米政策现状一、当前中国玉米市场的现状1.进口原料替代量巨大。 全年度高粱、大麦、木薯、DDGS及玉米等替代品进口量超过3000万吨。 2.下游需求弱。 饲料养殖需求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受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大幅下降的影响。 深加工需求主要是受经济形势不好所影响,下游产品需求差,利润低,导致深加工开工率不足。 3.市场心态极度悲观。 市场心态悲观导致贸易商加快去库存速度,导致现货价格大幅下跌。 4.国储拍卖难以成交,库存压力巨大。 由于拍卖粮成本与市场价存在巨大价差,国储拍卖成交率很低,国储去库存速度缓慢,库存压力巨大。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1.新年度开始一定要控制住进口替代。 最好的办法是将运输补贴大幅度提高到300-400元/吨,这样东北玉米到南方价格会在2050-2150元/吨之间,那么进口高粱、进口大麦都将失去市场份额。 这样临储可以少收3000万吨,而400元/吨的运输补贴相当于不到2年的临储费用支出,从财... 中国玉米市场和玉米政策现状一、当前中国玉米市场的现状1.进口原料替代量巨大。 全年度高粱、大麦、木薯、DDGS及玉米等替代品进口量超过3000万吨。 2.下游需求弱。 饲料养殖需求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受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大幅下降的影响。 深加工需求主要是受经济形势不好所影响,下游产品需求差,利润低,导致深加工开工率不足。 3.市场心态极度悲观。 市场心态悲观导致贸易商加快去库存速度,导致现货价格大幅下跌。 4.国储拍卖难以成交,库存压力巨大。 由于拍卖粮成本与市场价存在巨大价差,国储拍卖成交率很低,国储去库存速度缓慢,库存压力巨大。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1.新年度开始一定要控制住进口替代。 最好的办法是将运输补贴大幅度提高到300-400元/吨,这样东北玉米到南方价格会在2050-2150元/吨之间,那么进口高粱、进口大麦都将失去市场份额。 这样临储可以少收3000万吨,而400元/吨的运输补贴相当于不到2年的临储费用支出,从财政的角度看总体还是划算的。 否则替代品持续冲击, 一旦3000万吨玉米就会进入临储,那么还需要几年时间的存储,存储费用会对财政造成较大的负担。 运输补贴都是先运后补,等于先不用钱就可以解决掉3000万吨玉米的消化问题。 2.加大力度打击走私肉类。 每年大约有300万吨的走私肉,打掉之后每年可以消化1000万吨的粮食。 并且将利于中国饲料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应下大决心,全国范围开展打击走私肉的运动,要抓典型,严处理。 3.加大燃料乙醇的使用范围。 建议全国范围内使用,这样每年可以消化掉3000万吨库存玉米。 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收购乙醇,进行混配。 用加油站获得的各项相关税收以补贴可能出现的加工亏损,这样还可以解决全国酒精厂开工率不足的问题,并且如果未来一旦缺粮可随时进行调整。 到新季玉米收购结束时会有2亿吨的库存,足够消化7-10年,不用担心缺粮问题。 三、新季临储政策剖析1.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表示,要完善玉米临储收购政策,虽然15年临储可能是最后一年执行,但也必须要收,否则政府会失信于民、市场会失灵,那么玉米价格下跌幅度有超过50%的可能,甚至会更多。 因供严重大于求,无人接盘。 以种粮为主要收入的农民会受到毁灭性打击,所以新季临储必须要收。 2.大幅下调临储价格不可取,因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和失灵,即便是再降,玉米也会都进入临储库存。 不仅与保护农民利益(尤其是种粮农民利益)的中央精神相违背,造成种粮农民收入大幅下降,并且还会严重损害新型农业主体。 因事先未告知农民和市场,租地成本很高,生产资料成本更高,以黑龙江一些地区为例,仅玉米种子的成本就达到2500元/公顷。 这样多年来培养的种田大户、农业合作社将会破产,土地集约化经营会严重倒退,在中国刚刚兴起的现代化、规模化农业会被搞垮。 在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背景下,如有大批农民的利益受损害、甚至破产,将不利于社会稳定。 如果临储收购价格大幅下调200元/吨,以收8000万吨计算,仅才省出160亿元,但政府的公信力和农业、农民的稳定发展都受到严峻挑战。 因此大幅降低临储价格是不讲政治的,要相信中央主要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3.大幅降低临储价格后,现有的临储库存玉米会遭遇更加严重的贬值,国家财政损失巨大。 即使推行燃料乙醇添加政策,市场也不会使用陈玉米,因为陈玉米的成本相对新玉米来说要高,对国家也很不利。 4.新季玉米丰收和减产目前还是未知,如果出现一些减产,并且还大幅度降低临储收购价格的话,那么农民种粮的总体收入会大幅下降,这样农民受到的打击更大。 不同于油菜籽,玉米种植面积广,在中国粮食安全的主产区,影响巨大。 因此需全面慎重的出台政策,不调整临储收购价或小幅度降价更加可取。 由于已经是最后一年收储了,用综合思路可以解决问题就没有必要伤害农民。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剖析1.2016年必须调整种植结构,取消临储玉米政策,同时加大支持国产大豆产业,采取粮豆轮作,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2.通过有竞争力的运费补贴和打击走私肉的办法,提高至少3000万吨的国产玉米销量。 同时还能带动物流业,也提高了经济活跃度。 3.全国范围内开展使用燃料乙醇。 以目前的库存水平来看,至少5年内不用担心会出现缺粮的情况。 4.新粮收购时就给予东北深加工补贴,并明确新年度拍卖政策为顺价销售、取消补贴。 这样深加工、贸易商以及饲料企业都会备足库存。 临储收购量会大幅减少,农民利益也会得到保障,这样可以花小钱办大事。 如果这几项综合措施实施到位,新年度临储收购量不会超过5000万吨,可能在3000-4000万吨之间,因为运输补贴能够解决3000万吨,各库存环节也能解决至少2000万吨。

当前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去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影响,全球经济逐步陷入低迷,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导致中国出口大幅减少。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这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 在前一阶段一系列支持外贸增长措施的基础上,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27日研究部署了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 在立足于扩大内需的同时,千方百计稳定外需,中国正全力破解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增长难题。 外需萎缩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困难 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最早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意。 2008年10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仍都保持15%以上同比增速,11月却均“陡降”为负数。 12月的跌幅进一步加深,全年累计增速为“入世”7年来最低。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也是外贸进出口。 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1%,但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为―0.2个百分点,是导致经济下滑的最主要因素。 当前,世界经济依然低迷。 5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一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5.7%,虽略好于此前公布的6.1%的预期降幅,但仍是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 此外,欧盟、美国经济也仍处衰退之中。 商务部5月初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春季)》指出,世界经济短期内明显复苏的可能性不大,美欧日经济很可能在底部震荡一段时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状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中国稳定外部需求的困难。 同时,国际贸易融资条件恶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等因素,都加剧了中国外贸增长的风险。 今年一季度,11个国家和地区合计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25起。 同期,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58%。 统计数据表明,尽管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先行指标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目前,中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在手订单减少,境外采购商多将长单改为短单、大单改为小单;刚刚闭幕的第105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比上届下降16.9%。 同时,前4个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口下降33.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21%,这预示今后一段时间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出口后劲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外部需求持续萎缩,进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当前的突出矛盾仍然是要遏止出口下滑的趋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说。 努力保持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自去年以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先后6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目前综合退税率达到12.4%;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开拓新兴市场和建立营销网络,今年将惠及8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外需萎缩的情况仍未根本好转,但国家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已初见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说,这对减缓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振出口企业信心、保持中国出口竞争力产生了积极效果。 数据显示,前4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三项指标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的降幅在收窄,4月份出口新订单指数也在增长;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继续保持环比增长势头,部分农产品、原材料进口开始增多。 当前,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针对这一情况,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27日再次作出部署,确定了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等6项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 “对中国来说,今年现实的目标是确保出口增速不低于全球贸易增速,不至于把市场份额输给别人。 眼前,需要保出口企业,不让它们死掉,等待市场的复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分析说。 业内人士指出,与此前出台的措施相比,无论是完善出口信用保险,还是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新出台的6项政策抓准了当前出口企业面临的各种难题,体现出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广大出口企业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在努力帮助出口企业克服眼前困难的同时,中国并未忽视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调整出口结构。 在新出台的6项政策中,特别提出“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严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外需萎缩的情况下,追求出口速度和规模并不现实,最需要的是抓住机遇提升出口质量和效益。 ”张燕生说,政府应在政策上更多一些创新,给企业以切实有效的支持,推动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型。 把金融危机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尚未见底,外需急剧萎缩对中国经济增长会持续造成不利影响。 外需下滑不仅直接影响出口,而且会逐步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传导。 以工业为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中国部分行业产能已出现严重过剩。 4月末,全国26个大中城市5类钢材库存同比增长17.3%,电解铝生产能力放空40%左右。 “外需长期不振,将会影响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和投资。 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会造成就业和收入下降,进而对消费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张小济说。 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13亿人口,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数千万人的就业。 尽管外部需求萎缩趋势难以扭转,但在着力扩大内需的同时,中国依然“绝不能放松出口”,需要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世界进一步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会遇到挫折,但其大趋势不会改变,国际贸易仍将在总体上快于世界经济增长。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我们要顺应这一潮流,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当前,世界各国稳定金融、刺激经济的政策陆续实施,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危机的力度加大,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恶化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这有利于外部需求的逐步恢复和企稳。 从国内来看,中国政府采取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宏观经济形势出现积极变化。 同时,通过多年来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也已经形成一批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竞争力不断提高的进出口产业集群。 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稳定进出口企业的预期和信心。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外需萎缩仍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 专家指出,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外需,中国一定能够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6200.html
儿子喊道 你就知道了! 走着瞧 幽默笑话 下辈子等我当你爸
内涵段子 然后送她回老家了! 我老婆和她妈吵了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