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善意里满是亲情 热评两岸丨回应台湾主流民意

傅崐萁率领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参访团前来北京参访期间,大陆有关部门、地方在28日这一天宣布:捐助花莲地震灾区活动板房、开放台湾符合要求的文旦柚输陆、重启福建居民赴马祖观光、福建省发布新一批13条惠台措施……这些明确且具体的政策利好,皆是在回应台湾同胞渴望两岸交流合作的主流民意;而大陆的善意和诚意,也得到了岛内民众的积极评价。

对于大陆将率先恢复福建居民到马祖旅游,并在平潭到台湾的海上客运直航复航后恢复福建居民赴台团队旅游,有台媒称,马祖民众大多表示乐观其成,认为当地旅宿业、餐饮业生意惨淡很久了,此举肯定对经济有助;当地业者更是满怀期待,有岛内学者分析,按此前的数据,如果马祖旅馆民宿等能达到满房,可望带来850万元新台币的观光财。“这对台湾观光旅游服务产业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国民党民意代表王鸿薇的这番话道出了马祖民众的心声。

马祖风光。(来自台媒)

马祖风光。(来自台媒)

“花莲外销大陆文旦柚占整体九成,能恢复输出对柚农绝对是好消息。”对于有望恢复台湾文旦柚等农渔产品输入大陆,很多岛内柚农都表示相当振奋与开心。

傅崐萁对其大陆行做的两个重要定位,其中一个就是“新民意”。就像台湾媒体说的,尽管目前岛内“执政权”仍掌握在民进党手中,但毕竟赖清德得票就四成,而国民党现在是台湾立法机构第一大党,且加上民众党,代表的是岛内多数民意,当然代表着台湾地区两项选举落幕后的“新民意”。

热评两岸丨回应台湾主流民意 大陆善意里满是亲情

大陆对傅崐萁一行的重视,正是对台湾主流民意的重视。大陆始终把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作为发展两岸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两岸本是一家人,家里的事一切都好商量,所以虽然岛内仍然存在人为阻力和障碍,但大陆一直在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而国民党民意代表愿意继续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方面的优势,亦是台湾民众之幸。

有台媒指出,大陆从人道关怀,到观光旅游与农渔产品解禁的这些措施,对应的正是民进党当局上台后两岸交流彻底跌入谷底的“两岸冰河期”;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而春暖花开,也非一日可成。比如,民进党方面竭力贬低、唱衰此次傅崐萁一行访陆成果,表明他们仍无视自己在两项选举中“双少数”的事实,还在与岛内主流民意背道而驰。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华对《热评两岸》表示,岛内的主流民意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离、要合作不要对抗,大陆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积极回应岛内的民意诉求,会对民进党当局目前仍在阻挠破坏两岸民间交流的做法,形成强大的压力。

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点的政策,才是好的政策,才能得人心、利台湾。一张问卷已经摆在了民进党当局的面前:是继续以各种借口阻挠、限制两岸交流,还是改弦易张顺应民意进而改善民生?民进党当局必须给出明确的答案。

(文丨赵静)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是怎样形成

(一)祖国大陆有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善意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符合祖国大陆的国家发展战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是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一贯主张要求。 首先,祖国大陆的纲领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显示大陆致力于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点意见”:“可以谈我们已经提出的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等议题”。 [ 1 ]同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进行正式会谈后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载明:“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 [ 2 ]此外,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写进报告之中,并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 3 ]其次,大陆出台了惠及台湾同胞的多项政策措施。 大陆与国民党、亲民党共同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和两岸菁英论坛,就两岸直航和农业、金融、旅游合作等问题进行研讨并形成共同建议。 大陆方面宣布了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35项政策措施,扩大了台湾水果、蔬菜、水产品准入品种;进一步简化了台湾居民入出和居留大陆的手续;设立了多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解决台资企业投融资困难;对在大陆高等院校就读的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等等,受到了台湾同胞高度肯定和热烈欢迎。 (二)大陆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以来, 大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 1979—2007年,大陆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18%;国内生产总值由1473亿美元增至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 人均消费水平由84 元增到70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了712倍。 [ 4 ]伴随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大陆政治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巨大进步。 而同时,台湾经济持续萎靡不振,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台湾民众生活水平不升反降,加之台湾所谓的“民主政治”乱象丛生,黑金政治、街头政治横行,民众对政治的不满意度持续上升。 大陆与台湾一正一反的政经形势,不仅使大陆制定对台战略政策更加自信,手段更加自如,而且也对台湾民众形成了强烈的刺激,大陆政经优势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愈来愈强。 (三)国民党和马英九有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2005年,国民党连战主席访问祖国大陆以来,国共两党化解了长久以来的历史恩怨,并在发展和平稳定两岸关系,推动两岸互补互利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 首先,国民党在岛内赢回政权。 国民党重新执政,不仅意味着岛内执政当局和政策主张的改变,而且为国共两党在此前几年中所达成共识的付诸实施提供了基本前提。 其次,国共“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成为国民党党纲。 2005年8 月19 日,国民党召开第十七次党代会, 将连战与胡锦涛在2005年4月达成的“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列入国民党党纲。 在“政策纲领”前言部分指出:“国民党反对‘台独’,主张回归‘九二共识’重启两岸会谈,并且以连战主席和平之旅所达成的‘五项共同愿景’为基础,搁置政治争议,推动签订和平协定,致力经贸合作”。 [ 5 ] 再次, 马英九期盼两岸关系改善。 2008年5 月20 日, 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称:“1992年,两岸曾经达成‘一中各表’的共识,随后并完成多次协商,促成两岸关系顺利的发展”。 马英九还再次重申:“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4月12日在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 [ 6 ](四)“台独”政权被终结近些年来,两岸关系波折不断,根本原因就在于“台独”分裂势力罔顾民意,竭力否定“九二共识”,蓄意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 台湾当局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实现“台湾法理独立”,妄图以所谓“宪法”和“法律”的形式,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状,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然而,民进党的制约力因岛内政党轮替而大大下降。 在2008年3月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大败,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 此次政党轮替不仅终结了“台独”政权,使“法理台独”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使两岸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虽然民进党作为岛内的一支政治势力仍然存在,然而其政治能量和对两岸关系的制约力大大下降。 (五)美国乐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极不友好的角色。 然而,就目前来看,美国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仍抱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首先,美国、大陆、台湾三方博弈关系的变化。 在海峡两岸关系中,美国因其特殊的战略利益诉求,及在三方博弈中巨大的比较优势而处于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全面增强,在国际上影响力与日俱增,美国虽仍占有相对优势,但底气已经开始变得单薄。 其次,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需要中国的支持。 当前,美国不仅深陷伊拉克及阿富汗战场,为伊核、朝核等问题所牵制,而且因格鲁吉亚与俄罗斯间的战事而引发的俄美新冷战似乎也箭在弦上,而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表态与作为对美国至关重要。 再次,美国过去八年处理台海两岸紧张关系的经历,以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也决定了美国对两岸关系改善采取善意态度。 陈水扁执政期间不断冲撞两岸关系现状,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不仅让美国长期以来的两岸政策捉襟见肘,而且牵扯了美国本就超负荷的精力,扰乱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 因此,美国希望两岸关系缓和,恢复台海地区相对稳定的局面。 最后,美国官方近期的言行也显示对两岸关系的改善持乐观态度。 布什在祝贺马英九当选的声明中提出,希望两岸早日恢复对话,促进区域和平、稳定与繁荣。 [ 7 ]随后,布什亲自打电话给胡锦涛主席,鼓励大陆抓住和台湾交往并解决歧见的机会,不要让机会跑掉。 [ 8 ](六)两岸经济互补互利经济关系将是两岸关系的最终决定因素。 两岸在过去20多年间形成的互补互利的经济格局,以及当前大陆经济发展强劲增长的诱导力将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一方面,两岸经济发展互补互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一直是台湾第一大投资区。 两岸开放交流以来,大陆方面批准台资项目多项,实际使用台资450多亿美元。 台湾是大陆第五大进口来源地,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而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 1988 - 2007年,两岸贸易额累计超过7000亿美元。 其中, 2007 年就超过1200 亿美元,大陆对台出口亿美元,自台进口1010. 2亿美元,大陆逆差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者。 [ 9 ]另一方面,大陆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强劲的动力、更优越的条件。 当前,世界经济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陷入衰退之中,台湾经济也因为与世界经济的高度关联和民进党执政的无能而陷入困局。 而同时,大陆经济仍呈现较快的发展速度和很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带动世界经济走出颓势的重要动力。 同属一个中国的台湾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岸间不仅早已发展出了互补互惠的经贸关系,而且大陆给予了台资企业和同胞更多的优惠待遇。 伴随着大陆的经济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台商在大陆投资领域将不断拓展、产业将逐步优化。 (七)两岸同胞认同增强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日益频繁,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不断加深,共同利益日益增多。 一方面,两岸人员往来的规模不断累积, 范围日趋广泛。 截止2007年底, 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超过4703万人次, 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63万人次。 其中,2007年台湾居民来大陆超过462万人次, 同比增长419%。 大陆居民赴台近23万人次, 同比增长1017%。 [ 9 ]现在, 每年有300多万人次的两岸同胞往来于海峡两岸, 数十万台胞在大陆工作、居住。 两岸教育、文化、科技、体育、卫生、影视、出版、宗教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交流形式也不断创新。 另一方面, 台湾同胞逐步认识到“台独”没有出路, 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虽然台湾仍有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相信“台独”分子的言论, 并给予“台独”势力以支持,但是在大陆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经过两岸同胞长期大量的交流交往,台湾民众已经逐步看清了“台独”的本来面目,认识到“台独”的危险性,并深刻体会到“台独”没有出路。 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共同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08两岸关系大事件及意义

2008年两岸关系十大事件一、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3月22日,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8年执政结束,台湾实现二次政党轮替。 5月20日,马英九就职并发表演说,表示将以“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维持两岸现状,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马英九推行以“一国两区”为核心、以两岸和平共荣为目标的大陆政策,积极推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会协商,两岸关系逐渐步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二、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两岸同胞同心赈灾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大地震,两岸同胞积极投入救助与重建工作。 中台办、国台办发出紧急通知,全力救助2890多名受困台湾同胞,台湾各界亦以各种方式参与赈灾工作。 国民党第一时间发函慰问,并组织捐款捐物。 民进党当局宣布向灾区捐款20亿元新台币,这是台当局第一次对大陆捐款。 台“陆委会”召开跨“部会”会议,紧急成立由58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救援小组赶赴灾区。 岛内企业及民间团体亦给予捐款和支持,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地震中得到升华。 三、“胡吴会”首次举行,为两会协商营造氛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这是两岸执政党领导人首次会谈。 胡表示,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吴称,两岸执政党应秉持“回应民意、实事求是、求同存异、开创未来”的原则,共创两岸繁荣。 此前的4月12日,胡锦涛在博鳌会见了萧万长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呼吁两岸“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 4月29日,胡锦涛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提出两岸双方应“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高层会晤不断,为两岸两会重启协商营造氛围,有力促进了两岸关系发展。 四、两会重启谈判,两岸周末包机顺利启航6月11日,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团抵达北京,重启中断近10年的海协会、海基会协商,两会签署《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和《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 13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江丙坤一行,提出两会协商16字原则: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 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顺利启航,同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抵台,为两岸旅游写下历史性一页,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五、北京奥运成功举办,两岸共襄奥运盛举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岛内民众热切关注并热情参与。 台北、台中、高雄三地同步举行“迈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动员、万人健康大步走”活动,100多名原住民组成的“高金素梅文化团队”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台当局多名要员前来观赛。 台湾代表团在北京尽享“主场优势”,并获得了举重、跆拳道等项目的4块铜牌。 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多数岛内民众的支持和肯定,进一步加深了两岸民众的情感。 六、二次“陈江会”顺利举行,两岸制度性协商管道正式建立11月3-7日,海协会长陈云林展开为期5天的访台行程,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举行“陈江台北会谈”,共同签署了空运、海运、邮政、食品安全等四项协议,并会见了马英九等岛内党政高层。 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授权最高层级的谈判代表赴台,标志两岸制度性协商管道正式建立,两岸关系进入协商谈判、和解合作、良性互动的新时期。 12月23日,根据两会达成的共识,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踏上了宝岛土地,落户台北新家,大陆17株珙桐树同时运送至宜兰植物园。 八、两岸“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两岸关系朝更为紧密的方向发展12月15日,根据海协、海基会台北会谈协议,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天津、北京、上海及台湾的高雄、基隆等地分别举办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仪式,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跨入和平发展新阶段,“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开始酝酿并逐渐深入民心。 九、国共举办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议应对金融危机对策12月20一21日,由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4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荣誉主席连战等人出席,会议围绕两岸金融和服务业、两岸双向投资、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等问题达成9项共同建议,大陆随之推出10项惠台措施,对于帮助台湾度过金融危机、早日实现两岸经贸正常化、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具有重大意义。 十、胡锦涛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六点建议,在岛内激起强烈反响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胡总书记讲话引发岛内热烈反响,台当局、国民党及岛内民众充分肯定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善意,期待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66.html
中国对全球绿色转型的贡献不应遭到污蔑 和评理 扩大开放拥抱优
一个被困在陕南农村70后的妇女决定要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