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来自东南亚的太阳能电池板产品展开调查 为阻止中企绕道出口

内容提要:

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正在通过对东南亚和墨西哥的投资,以突破西方贸易壁垒。为了堵塞贸易漏洞,美国正在采取行动阻止这种绕道进入美国的关税变通办法。面对美国日益垒高的贸易墙,中企应该如何调整我们的投资和生产?

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正在通过对东南亚和墨西哥的投资,以突破西方贸易壁垒。

随着中美、中欧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特别白宫上个月宣布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新的关税,即使是小型中资制造企业,也希望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海外扩张,倾向于在越南和墨西哥等国家投资来解决出口欧美市场现实与潜在的贸易壁垒包括高关税问题。

所以我们能够有趣地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随着美国从中国以外的国家进口更多的商品,中国企业也在同时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商品出口。

根据英国FDI Markets的最新数据,在截至3月的一年中,墨西哥公开宣布的投资项目中,至少有41个制造和物流项目来自中资企业,越南公开宣布的投资项目中,至少有39个项目来自中资企业。

这是自FDI Intelligence于2003年开始跟踪外国投资新闻和公司公告以来,墨西哥和越南两国宣布的来自中资企业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一次。由于美国对中资企业投资审查越来越严,墨西哥和越南现在都超过了美国,成为中资制造业和物流项目的首选投资目的地。与此同时,泰国、马来西亚、匈牙利和埃及在截至3月底的一年中,也迎来了创纪录的中资投资。

这些事态发展凸显出,随着西方跨国公司和政客寻求打破数十年来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并限制中国制造在供应关键产品方面的作用,中资企业正在通过海外建立业务,以突破西方贸易壁垒。

据墨西哥《千年报》去年底的一则报道,中国三大车企都在与墨西哥官员商谈工厂选址事宜,其中国企上汽集体子公司上汽名爵计划投资15亿至20亿美元,在墨西哥建设一座工厂;比亚迪也在筹建首期投资额高达数亿美元的墨西哥工厂。以利用《美墨加协定》在贸易上的优惠政策。近年来,中国汽车在墨西哥的销售数据也非常亮眼,目前已占墨西哥汽车销量的将近五分之一。

6月7日的《南华早报》报道称,刀具和工具制造商Summit Enterprise的销售代表Audrey Liang表示,他在广东省盐江市的一家工厂工作了26年,现在正在越南建设第二家工厂。该公司希望越南工厂能够在明年年底前投入运营。

上图是骑牛研究所整理的中国向“中国加一”国家出口更多电子产品和汽车零部件,2017-2023年之间按目的地和产品划分的美元出口额。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7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的商品出口增长49%,达到3.4万亿美元。但中国对墨西哥和泰国的出口总额翻了一番多,达到1587亿美元;中国对越南的计算机零部件出口额增加了两倍多,达到17亿美元。

欧亚集团咨询公司在4月份公布的一项研究中指出,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这不仅是因为生产从中国实际转移,还因为华企只是通过越南改变产品路线。

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经济学教授达文·乔尔(Davin Chor)在一份经济分析中也指出:“(从中国)直接进口可能会下降。但人们只需要看看美国继续融入中国供应链的间接途径“。

二、为了堵塞贸易漏洞,美国正在采取行动阻止这种绕道进入美国的关税变通办法。

中国有句俗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我们看到华企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对越南和墨西哥等国家投资来规避美国日益增高的贸易壁垒的同时,美国的各种企业商会和戴琪主持的美国贸易办公室,显然也注意到了供应链与商品的这些新动向。

为了堵塞东南亚的贸易漏洞,美国正在采取行动阻止这种广为人知的关税变通办法,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给中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其他一些被盯上的产品制造商在东南亚的未来蒙上了阴影,许多人正在为留下或离开的选择而苦恼。

根据美国商务部官网的公告,该部于5月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根据国际律师事务所Kilpatrick的一份报告,美国重启调查,是因为美国在2022年对来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某些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授予的200%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临时豁免已到期。

根据CNBCNEWS的报道,5月下旬,许多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制造企业,以“设施升级”或“维护”的名义停止生产,或让工人休假。

毫无疑问,美国商务部的调查,凸显了中资制造商面临的挑战,以及寻找替代市场的重要性,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在美国行动之后,欧盟或其他西方国家可能会纷纷效仿。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张泰良(Terence Chong Tai-leung)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如果他们失去或可能失去美国市场,他们应该抓住中东或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但问题的关键是,排除了西方市场之后剩下的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不足西方市场的三分之一。

在美国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之后,因低廉的生产成本、靠近大陆以及美国对这些国家免除关税,20多家中资光伏企业在东南亚设有生产基地。

据悉,欧盟也在制定对我国新能源产品征收类似的关税的方案。美国和欧盟已经通过一系列贸易调查和对策,凸显了中企在新能源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与此同时,美国和欧盟还特别关注中国的电动汽车和锂电池,以保护当地产业。

三、面对美国日益垒高的贸易墙,中企应该如何调整我们的投资和生产?

美国商务部的最新动作释放出的信息告诉大家,美国显然决心加强其国内太阳能产业和供应链。这就需要中资企业做出决策,是否应该关闭东南亚的工厂,还是将它们留在那里作为备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益阳5月份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表示,美国对东南亚出口的举措是一种毫不掩饰的策略,旨在堵住它认为遏制中国新能源行业的“漏洞”。尽管美国商务部的调查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成,但中企绕道东南亚向美国销售产品,现在应该制定应急计划。

在这四个国家组装太阳能产品和电池以出口到美国的主要中资制造商表示,他们正在对生产进行全面改革,以应对潜在的大规模停产。

隆基是最大的太阳能公司之一,在马来西亚和越南均投资有工厂,上周早些时候隆基表示,生产调整是由于计划升级工厂,但没有具体说明,它将如何维护工人的权利和福利。

总部位于江苏的天合光能也表示,其在泰国和越南的工厂已关闭进行“日常维护”。

《华盛顿邮报》在一则新闻中称,该公司表示,这些工厂的产品已为美国市场做好准备,该公司对政策变化和市场波动并不陌生。因为“这不是第一次,我们将相应地调整我们的计划和生产”。

已经有中资企业决定抛弃所有绕道的可能廉价但充满风险的方案,就像欧美的汽车企业一样,踏实地在产品最终消费地建厂。包括天合光能在内的几家中国制造商已经在美国加快了新工厂的建设。

总部位于上海的晶科能源在美国建厂,总产量为2吉瓦,在拜登政府发誓要向国内生产的太阳能产品提供财政援助后,晶科能源正在申请美国政府补贴。

与此同时,以炎热的夏日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而闻名的中东地区已经受到关注。天合光能已经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运营了一家工厂,而太阳能公司天泽和晶科能源也宣布了在中东的投资计划。

【作者:徐三郎】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7090.html
龙船有多带感! 联播一瞬带你看 叠滘 飙
生产忙 湖南汨罗龙舟 热销海内外 订单多 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