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你说这事怪不怪?"护士小张神神秘秘地说,"那个张阿姨的儿子,又来打听你了。"
大姑正在给奶奶掖被角,闻言愣了一下:"打听我?打听什么?"
"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家里几口人,还问你的联系方式。"
小张压低声音,"我看他们家人不简单,开的可是四百多万的豪车。"
大姑摇摇头:"别瞎说,我不过是帮张阿姨倒几次水、买几顿饭罢了。"她顿了顿,"再说,人家有钱人家的圈子,跟我们这种乡下人能有什么关系?"
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段简单的对话,却成了改变大姑命运的伏笔。
而这一切的开始,要从一个月前说起……
我叫李小明,今年二十八岁,在市里一家科技公司上班。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大姑——李小芳。
每次跟别人讲起大姑的经历,我都忍不住感慨:有时候,善良真的能让平凡的人生出现奇迹。
那是去年七月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我正在办公室加班,突然接到大姑的电话:"小明啊,你奶奶心脏病犯了,刚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
挂了电话,我立刻请假赶到医院。在急诊室外,看见大姑正焦急地跺着脚。
见到我,她红着眼圈说:"医生说必须住院观察,可你大伯二伯都在外地,一时回不来。"
原来,那天奶奶在家突然胸闷气短,幸好大姑在附近串门,发现得及时。
大姑二话不说,找邻居借了三轮车,就把奶奶送到了镇上的卫生院。
卫生院的医生看了说情况不太好,建议转到市里的大医院。
"小芳啊,"大伯在电话里说,"我和你二弟这边都走不开,实在是项目到了关键时候。这样吧,你在医院照顾妈,我们兄弟俩每个月给你三千块钱辛苦费,你看行吗?"
"钱的事就别提了。"大姑连忙说,"妈住院要花不少钱,你们能把医药费出了就行。"
这就是我的大姑,永远为别人着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她今年四十五岁,早年丧偶,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
虽说生活不易,但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的性格。
就这样,大姑开始了在医院的生活。说是照顾病人,其实更像是一场体力和耐心的双重考验。
每天凌晨四点半,大姑就要起床,先给奶奶量血压,然后去食堂买早饭。
病房里其他护工都惊讶于她的勤快,都说李大姐这个人实在,一点架子都没有。
"小芳姐,你这样太累了。"隔壁床老刘家的护工小周说,"你看我们都是八点才来,你干嘛这么早?"
大姑笑着说:"我妈平时早起惯了,睡不久。再说了,早上买早饭不用排队,能买到热乎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原本很少进城的大姑,渐渐摸清了医院的各项规矩。她记住了每个医生的查房时间,知道什么时候该给奶奶吃药,什么时候该做检查。
护士站的小张说,从没见过这么细心的护工。
一个星期后的下午,病房来了个新病人。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由一个中年女人推着轮椅送来的。
"张大姐,您先回去忙吧,我会照顾好张阿姨的。"护士小张说道。原来这位老太太叫张兰娟,是隔壁小区的居民,送她来的是她的邻居张大姐。
"她有三个儿子,都在外地。"张大姐临走时叹着气说,"这老太太也是可怜,生这么大的病,儿子们都不在身边。"
张兰娟老人躺在床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
大姑见状,主动上前搭话:"张阿姨,您渴不渴?我给您倒杯水吧。"
谁知道这一句简单的问候,竟成了改变大姑命运的开始。
那天晚上,张兰娟老人一直在低声呻吟。大姑看不过去,把自己的记忆枕头借给她垫着。"这个枕头软和,您试试。"大姑说着,还帮她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姿势。
第二天一早,大姑煮了多一份粥,是用红枣和小米熬的。"张阿姨,您尝尝。我放了一点红糖,暖胃。"
张兰娟老人感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谢谢你啊,好心人。我住院这么多次,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的好人。"
这句话引起了大姑的注意:"您经常住院吗?"
张兰娟欲言又止,只是摆摆手:"老毛病了,习惯了。"她的语气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落寞。
从那天起,大姑就开始照顾起两位老人。给奶奶翻身的时候,顺便帮张兰娟老人按按腿;给奶奶买饭的时候,也帮张兰娟老人带一份;给奶奶洗水果时,也会分给张兰娟老人几块。
护士小张私下对大姑说:"小芳姐,你知道吗?这个张阿姨的儿子可不得了。听说都是做大生意的,在北京、上海都有公司。"
大姑笑着摇头:"做儿女的有出息是好事,不过再有出息,也得照顾好父母才是。"
一周后的一个下午,突然来了三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他们直奔护士站,要求查看张兰娟的病历。原来是张兰娟的三个儿子,终于赶回来了。
"妈,您怎么又自己跑医院了?"大儿子张建国一进病房就说,"您要是觉得不舒服,打电话给我们啊。"
张兰娟老人转过脸,看都不看儿子一眼。
这时,二儿子张建军注意到了正在给张兰娟整理床铺的大姑。"这位大姐,谢谢您照顾我母亲。"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这是一点心意......"
"不用不用。"大姑连忙摆手,"我照顾张阿姨也就是举手之劳。再说,我是照顾我妈的,顺便帮衬一下也是应该的。"
这一幕,恰好被刚查房回来的主治医生看见了。他对张家三兄弟说:"你们母亲这几天能安心养病,多亏了李大姐照顾。不然就你们母亲那个脾气,换别人还真照顾不了。"
张家三兄弟互相看了一眼,若有所思。
第二天,医院的气氛突然变得诡异起来。先是来了几个穿着考究的人,在护士站翻看病历和护理记录。
接着,有人开始打听大姑的个人情况。
"小张,你是不是跟那些人说了什么?"大姑有些担心地问护士小张。
小张神神秘秘地说:"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听说,张阿姨的三个儿子好像在全国各地开了好几家养老机构。规模特别大,都是高端养老会所。"
大姑听了,心里更没底了:"该不会是觉得我照顾他们母亲照顾得不好吧?"
"怎么会呢?"小张说,"我看他们是有别的想法。"
就在这时,张建国突然来到病房,说要单独和大姑谈谈。
这一谈,不要紧。大姑回来后,整个人都傻住了……